一、望天门山的意思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3、原文: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江面上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驶来。
4、《望天门山》的意思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5、妈妈那你有时间一定多带我出去旅游啊,这样我才能看到不同的风景。
6、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7、《望天门山》赞美天门山的奇美景观,将天门山的景色以动、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的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浩荡奔流,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后又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8、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10、这首诗都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11、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12、《望天门山》诗题的意思是:李白在天门山这地方有所感悟,写下的诗,诗人一般都这样命名,什么时候,地方或人物之类的。
13、《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14、“两岸青山相对出”,李白行舟的方向是由南向北,夹江两岸都是山,他在船上迎着山走,犹如山在迎接他一样。李白离开四川的时候说“仍怜故乡水,送行舟”,那是蜀地亲友在欢送他;现在是长江下游的吴楚大地在欢迎他,两岸青山都在张开双臂欢迎他。当时的李白就是一介书生、一介布衣,身上什么都没有,也许只有背上的行囊、腰间的宝剑,面对未知的前途,他就敢讲这样的话,这就是自信!
1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6、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17、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8、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
1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20、古诗《望天门山》的意思为: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
1、李白诗中的望天门山是一首诗的题目,望就是看望,观赏的意思。李白途径安徽天门山那个地方,观赏了当地的风景,感叹大自然神奇,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意:楚江之水从东梁山和西梁山之间穿过。李白用诗意的手法,把两岸的山比作天门,天门中断楚江从此流出。碧绿的东流江水澎湃回旋。见到两岸青山的青山对着汹涌的江水,孤舟一叶仿佛从天上驾驶来的。李白先写天门山的雄壮和江水的浩荡,再写青山相对,天门打开,迎接从日边驶来一叶孤舟的客人。表达了诗仙李白慨叹大自然雄壮,亲近山川美景的豪迈之情。
2、《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3、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4、出自:《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5、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6、《望天门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使用动态的画面写出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景色。随着诗人行舟的方向,我们依次看到: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从日边驶来。全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7、(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译文:长江之水犹如一把巨斧,将天门山的巍峨的雄峰从中劈分为两座山。
9、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望:远望。在远处看。望天门山全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翻译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希望能帮助到您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妈妈感觉李白的志向好大,都把太阳拿来做比喻了。
11、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12、“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13、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14、(同“徊”吧)含有徘徊不前的意思,指江水东流在天门山上游是直泻奔流,到天门山受两边崖壁的阻挡出现回流环流现象.
15、两岸青山相对出出:显现,凸显这句话的意思是:长江两岸的青山(东、西梁山)隔江屹立,好像从地面上长出来一样.
16、(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17、(出处)《望天门山》——唐代:李白
18、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19、谢谢邀请!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无阻。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去到这里又洄漩过来。两岸青山互相对峙耸出,远处日边一叶小舟顺流驶来。
20、《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1、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2、古诗望天门山的意思
3、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
4、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望天门山》的古诗意思: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这一年,李白也就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他第一次离开家乡四川江油,乘船一路沿长江向东,途经天门山时,看到景象壮观,不由得大发感慨,写下了这首的诗篇。
8、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翻译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9、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10、《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1、望的意思是:看,远眺深意: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意: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处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天门山东西默然相对,一片白帆从旭日东升的远处驶来。
12、“天门中断楚江开”,“楚江”即长江,因为当涂、和州古代属于楚国的地盘,因此这一段江水被诗人称为楚江。这一句的意思是,楚江冲开了天门山,将天门山冲成东西两半,分立东西两岸,形似天门。“碧水东流至此回”,另有一种版本是“碧水东流直北回”,意为:长江的大势是由西向东流,但是沿途也有很多的小曲折,进入安徽,特别是进入天门山区域的时候,江水由自西向东流转折为自南向北流。
13、咱们再来看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李白在船上只见天门山离得越来越近,仿佛正迎面向自己走来欢迎李白的到来。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大家想想看,每次坐在车上的时候看到两边的大树好像扑面而来,像是能活动的一样,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平常的物理现象。诗人的用词的精妙,一个“出”字就把山给写活了,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说明诗人的心情怎么样呢?
14、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15、(作者)李白(朝代)唐
16、李白生活的年代正是唐朝鼎盛的时期,其本人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踪迹遍布大江南北各地,经常借用山水风光抒发情怀,写下了大量的经典诗词。在李白的诗中可以体会到,豪迈奔放和清新飘逸的心境。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17、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18、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题,诗题应该叫“舟行望天门山”。
19、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20、望天门山后两句的意思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原文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axxzhouaxxyyflongdd】四、望天门山的意思全解
1、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2、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3、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4、这首诗写的是李白乘坐小船飘在长江时看到的风景。
5、《望天门山》写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李白晚年时,曾打算加入李光弼的军队,参与平定安史叛军,但走到当涂一病不起,后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去世。论资排辈,李阳冰算是李白的族叔,既是文学家,也是篆书大家。李白对他信任,将自己平生创作的诗文交付于他,请他代为整理编辑。李阳冰编辑的李白诗文集叫《草堂集》,已经失传。但是李阳冰所写的序保存了下来,这就是《草堂集序》,详细地描述和评价了李白的一生。
6、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拂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7、《望天门山》的常见注释考试要点:
8、原文:碧水东流至此回。
9、读这句“天门中断楚江开”,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长江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冲破一切阻挡勇往直前。
10、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11、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12、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13、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14、“孤帆一片日边来”,一般来说,古诗词的“孤帆”意象,重点是表达一种孤独、悲伤的情感。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孟浩然要去扬州了,李白看着朋友乘孤零零的一艘船随长江水东去了,离别的忧伤浮上心头。再比如:“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远离家乡的游子,看到天际的孤帆,想到自己孑然一身,不由得潸然泪下。
15、意思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16、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17、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豁然断开,分为两座山,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18、两岸的青山隔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像从日边悠悠驶来
19、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今安徽省当涂县境内)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20、《望天门山》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axxzhouaxxyyflongdd】五、望天门山的意思少一点
1、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李谪仙”。其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3、译文:碧绿的江水向东滚滚流到这里,突然澎湃回旋,转弯向北奔流去了。
4、《望天门山》原文及解释如下:
5、对,这一句让人感到长江之水的无穷威力,生生的把天门山冲开了一个缺口,从中间挤开一条通路奔腾向前。
6、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7、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麻烦好评~谢谢。
8、李白创作的《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壮丽的景象,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9、哦,我明白了,看来这个地方真是山高水急。
10、望天门山的意思就是向远处看天门山。
11、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12、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因为被楚江冲开,江水向东流到这里折回
13、天门,古称竟陵,意为“陵之竟也”,1726年(清雍正四年)更名为天门。从秦始置县算起,天门已有2000多年历史。
14、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15、原文:两岸青山相对出,译文:两岸高耸屹立着的青山隔着浩瀚的长江相峙而立。
16、前面我们讲了天门山在安徽当涂县,是长江两岸两座山的合称,东岸叫东梁山,西岸叫西梁山,两座山隔着长江面对面就像天然的大门一样。这里用了一个比喻的手法。那长江从两座山中间快速地流过,把天门山冲成了东西两半,就像被冲断了一样。
17、(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18、高高天门山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19、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2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