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143句燕歌行 高适 鉴赏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12 10:25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高适燕歌行赏析

1、高适燕歌行全文

(1)、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2)、《燕歌行》译文: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3)、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4)、   这里的东北主要指“燕赵”之地,这个客人就是从那里回来的,而高适也曾去那里游历过,想在那里从军未成。

(5)、(历史赏析按顺序包括:李商隐82首,杜牧43首,李贺67首,贾岛8首,韩愈21首,柳宗元14首,刘禹锡60首,元稹40首,白居易50首,杜甫204首,岑参15首,高适1首。。。)

(6)、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湛江市第二期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研修班培训总结·邱娇

(7)、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8)、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

(9)、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

(10)、(第一部分写边烽突起,奉命出师。“赐颜色”一句为后文将帅轻敌伏笔)

(11)、赏析: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12)、古今之比。“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汉有飞将军李广,据《史记》记载,李广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平时又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士兵乐于为他效命。李广爱护士卒的形象和唐将骄横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3)、✦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14)、别了,“不列颠尼亚”•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

(15)、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16)、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17)、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中书令兼修国史张)九龄奏劾曰:"穰苴出军,必诛庄贾;孙武教战,亦斩宫嫔。守珪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上特舍之。

(18)、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19)、赏析: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20)、诗的主旨是谴责这些将领们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2、燕歌行 高适 鉴赏

(1)、赏析: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2)、赏析 高适说,城南的少妇们也哭得几乎要断了肠,而远征的人啊,却只能在“蓟北”那里空自回首,无法归来。

(3)、“诗意·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湛江朗诵艺术沙龙公益活动100期大型诗文朗诵会

(4)、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不能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杜甫赞美高适、岑参的诗:“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5)、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6)、央:尽。这句意思是说银河转西,夜已深,而未尽之时。

(7)、王夫之:词浅意深,铺排中即为讽刺。此道自“三百篇”来,至唐而微,至宋而绝。(《唐诗评选》)

(8)、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杀气早中晚三时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着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9)、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摐:撞击。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10)、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11)、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1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13)、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14)、(21)三时:一天中的早、午、晚,指整日。

(15)、字词典故 “校xiao4尉”:(武官官职,部队长之意。秦朝为中级军官。汉朝时达到鼎盛时期,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唐朝六品下。)“羽书”:(即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瀚海”:(唐代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准噶ga2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狼山”:(应该是在如今的内蒙古“巴彦淖nao4尔市”北边那个狼山。)

(16)、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17)、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19)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21)应啼别离后。

(18)、⑸摐(chuāng)金伐鼓:军中鸣金击鼓。摐金:敲锣。榆关:山海关。逶迤:曲折行进貌。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此借指东北沿海一带。

(19)、赏析: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20)、✦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3、高适的诗燕歌行

(1)、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2)、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3)、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4)、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5)、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

(6)、横行:往来冲杀无可阻挡。(8)赐颜色:赏识、器重、给予隆重丰厚的待遇的意思。

(7)、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8)、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9)、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10)、赏析 高适说,狼山的山川草木萧条,极其荒凉,那里真的是极度边境之土。那里的胡骑总是在风雨交加中,前来侵犯。

(11)、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

(12)、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13)、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14)、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赐赐颜色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10)间。

(15)、诗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校尉”两句写抵达前线。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

(16)、赏析: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17)、清商音节短促,故下文云"短歌微吟不能长"。(10)星汉:指银河。

(18)、(2)开元二十六年:即公元738年,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3)"客有”句:有跟随张守珪出塞回来的人。

(19)、燕歌行作者: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20)、***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4、高适的燕歌行原文

(1)、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自唐开元十八年(730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2)、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3)、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4)、《燕歌行》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此诗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

(5)、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6)、✦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7)、(14)胡骑:敌人的马队。凭陵:仗势欺人,侵扰凌逼。

(8)、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9)、《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10)、沈德潜:七言古诗中时带整句,局势方不散漫。若李、杜风雨纷飞,鱼龙百变,又不可一格论。(《唐诗别裁集》)

(11)、✦腓(féi)(一作衰):指枯萎。隋虞世基《陇头吟》:“穷求塞草腓,塞外胡尘飞”✦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12)、杀气早中晚三时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13)、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14)、比如,先是写丈夫“思归恋故乡”;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15)、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6)、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主题。盛唐时,殷璠评高适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此诗确实可以作为代表。

(17)、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18)、赏析: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19)、字词典故 “横行”:(广行,遍行。《荀子修身》:“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20)、⑼穷秋:深秋。腓(féi):病,枯萎。一作“衰”。隋虞世基《陇头吟》:“穷秋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5、高适,燕歌行

(1)、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2)、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3)、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4)、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5)、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6)、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7)、      玉筯:玉制的筷子,比喻思妇的眼泪。

(8)、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9)、问道寻美言收获,切磋揣摩竞舞台——湛江市乡村学校语文教师诵读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二天活动纪实

(10)、⑹尉:武官,官阶次于将军。羽书:羽檄,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瀚海:大沙漠。

(11)、四季之美·清少纳言(翻译:卞立强、周作人)

(12)、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一般以为本诗所讽刺的是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堪等矫命,逼平卢军使击契丹余部,先胜后败,守珪隐败状而妄奏功。这种看法并不很准确。

(13)、字词典故 “李将军”:(汉朝的李广将军。)

(14)、方东树:“汉家”四句起,“揪金”句接,“山川”句换,“大漠”句换,“铁衣”句转,收指李牧以讽。(《昭昧詹言》)

(15)、⒅蓟北:唐蓟州治所在渔阳,这里泛指东北边地。

(16)、✦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不表确数。)。✦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煮饭时用的,两用铜器。✦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即战云。✦一夜:即整夜,彻夜。

(17)、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18)、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19)、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20)、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1)、●迎宾广场游园改造提升工程,让“城市客厅”靓起来

(2)、(24)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守边境数年,敌人不敢来犯。

(3)、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着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4)、⒁三时:早、午、晚。阵云:战云。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铜器。刁斗:古代军中煮饭用的铜锅,可用来敲打巡逻。

(5)、字词典故 “杀气”:(战场上杀伐之气,借指战事。)“三时”:(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阵云”:(浓重厚积形似战阵的云。 古人以为战争之兆。)“刁斗”:(即“鐎jiao1斗”,又名“刁斗”。早载于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种青铜铸造的行军用具,每只可容一斗,除了可作为量器向兵卒分发粮食,亦可作为饭锅用以炊煮,至夜军营里巡逻,兵卒还可敲击发出声 响,相互警示,故其又有一个很贴切的俗名叫“锣锅”。)

(6)、年代:魏晋作者:曹丕作品:燕歌行内容: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7)、边将身受朝廷恩宠厚遇麻痹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8)、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9)、字词典故  “摐chuang1”:(敲击,撞击。“金”和“鼓”都是军队的号令器具,所谓“鸣金收兵,擂鼓攻伐。”) “榆关”:(也就是如今的河北山海关。)“旌jing1旆pei4”:(旗帜。)“逶wei1迤yi2”:(蜿蜒曲折。)“碣石”:(河北昌黎县城北的“碣石山”,就是当年曹操所登临的碣石山。曹操曾经北征乌丸,回来途中在碣石山上写下《观沧海》。)

(10)、(27)刁斗:军中白天用来做饭、夜晚用来打更的铜器,有把,形似三角锅。(28)死节:有气节的死,指为国牺牲。

(11)、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12)、⑨单于:指敌方首领。狼山:即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

(13)、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14)、唐汝询:“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唐诗解》卷十六)

(15)、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6)、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17)、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士,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18)、猎火:打猎时燃起的火光。狼山:即狼居胥山,在今蒙古自治区西北部。

(19)、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堪称盛唐边塞诗杰出的代表。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士兵,讽刺和批判不恤士兵的将军。

(20)、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1)、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2)、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3)、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4)、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但未能如愿。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四年后,唐军两次征战,均告失败。高适对这两次战败,感慨很深,故写此篇。

(5)、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6)、三赴大化抒情谊,卅载春秋写情怀——大高30年校庆活动纪实

(7)、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8)、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9)、全诗以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10)、✦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11)、(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2)、   高适的意思是,李广将军英勇善战,大凡文人都喜欢说一句,多么怀念李广将军,有李广将军在就好了。而事实上,现在大唐的边塞,那些正在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就如同李广一般啊!

(13)、第一段八句,写出师。开头交代战争的地点及性质,写唐军出师时一往无前的情景。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瀚海、狼山,逐步推进,概括了出征的历程,气氛也从缓和渐入紧张。

(14)、经典名著导读之《西游记》导读活动记录揭开新课标的面纱

(15)、  广漠的边地,唯有风与草,进去难,出来更难。

(16)、(8)茕茕:犹言孤孤单单,孤独的样子。(9)清商:曲调名。

(17)、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一般以为本诗所讽刺的是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堪等矫命,逼平卢军使击契丹余部,先胜后败,守珪隐败状而妄奏功。这种看法并不很准确。

(18)、  夹杂着风雨来侵犯,可见他们是多么地能征惯战。

(19)、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

(20)、✦腓(féi)(一作衰):指枯萎。隋虞世基《陇头吟》:“穷求塞草腓,塞外胡尘飞”✦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1)、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2)、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3)、✦极:穷尽。✦凭陵:仗势侵凌。✦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一说,敌人乘风雨交加时冲过来。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