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90句高适和哪几位诗人并称为边塞四诗人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12 10:23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高适是边塞诗人吗

1、高适的边塞诗有什么特点

(1)、轮台:唐时北庭都护府属县,今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

(2)、《诗镜总论》:七言古,盛于开元以后,高适当厉名手。调响气佚,颇得纵横;勾角廉折,立见涯涘。以是知李,杜之气局深矣。

(3)、塞外,浓郁的月色笼罩大地,征战沙场的战士伴着寂静的月夜遥望着千里之外的家乡……

(4)、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人,唐天宝进士,曾任嘉州刺史。两次赴边,从军西域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与高适并称“高岑”。

(5)、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6)、杜甫晚年生活困顿,曾经向高适求助,高适还前往成都的草堂探望杜甫。二人的友谊成就一时佳话,高适写下了“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感慨朋友之间无法常常相聚。高适一直活到了永泰年间,享年62岁,他死后被追封为礼部尚书。高适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直到50岁才开始发迹,在乱世中成就一番政绩。

(7)、边塞诗人,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人,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四位善于边塞诗创作,作品较为出名,因此史学其并称为“四大边塞诗人”。

(8)、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9)、(答案)ABC。四大边塞诗人分别是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10)、高适50岁那年终于时来运转,他的诗受到了高官张九皋的赏识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当时的宰相叫李林甫,他是唐代有名的权奸。高适不会阿谀奉承,被派往封丘当一个小小的县尉。即便如此,高适还没有放下建功立业的理想,写下了“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

(11)、诗中不但展现了十里黄云、北风卷雪的塞上风光,而且显现了环视宇内无人,气吞如虎的豪气,同李白“吾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宛然同一神韵。

(12)、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离愁别绪

(14)、《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15)、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着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16)、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

(17)、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呜。

(18)、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

(19)、登鹳雀楼写夕阳将落,黄河奔流,远景壮阔,波澜起伏壮美的大好河山,一揽无余!

(20)、想象不到吧,《乐府诗集》竟然是一本历代乐府歌词集

2、高适和哪几位诗人并称为边塞四诗人

(1)、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

(2)、岑参(约715年—约770年),荆州江陵(有争议)人,唐代诗人,被誉为边塞派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3)、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4)、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5)、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封常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任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六岁。

(6)、岑参(715-769)是盛唐边塞诗的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向往从军立功,把它当作求取功名的一条主要途径。自从天宝八年(749)开始,岑参两度出塞,先赴安西任掌书记,后赴北庭任节度判官,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为一个边塞诗人。

(7)、“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

(8)、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

(9)、这首诗虽然充满塞上烟尘,但究其根源,诗人写的是自己怀才不遇的忧闷之情,与其他的边塞诗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有所不同。

(10)、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11)、诗中副丞相指哥舒翰,其时已假御史大夫官号。全诗苍浑雄健,写血战一段尤笔墨淋漓,飞动欲活,若听刀戟干戈撞击之声,似见猛士浴血冲锋之象,广角度的拍摄和特写镜头的结合,使场景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末对建立了这一奇功茂勋的主将哥舒翰给予高度评价和衷心崇敬。

(12)、蓟门关是唐代的一座边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在此地筑城建关,阻挡北方异族的入侵。高适在边关生活期间,写下了很多豪迈的诗句,“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高适想要像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那样,能够驰骋沙场建立赫赫战功。高适在开元二十六年写的《燕歌行》,记录了他在蓟门关的生活经历。

(13)、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后人将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14)、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

(15)、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16)、“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17)、这首送别诗动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诗中的雄壮豪放之情,同时,诗人以意驱象,既有“飞蓬”、“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广袤的空间描绘,这些超迈遒劲、雄浑阔大的形象,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昂扬奋发的盛唐时代精神。

(18)、草黄马正肥:秋天草盛,战马肥壮,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正是发动战争的好时机。

(1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更加豁达(豪迈、自信)

(20)、黄云千里,白日昏暗,北风吹雪,大雁南归。在这种气候中与朋友分手,心情自然更觉沉重。

3、高适是边塞诗人吗

(1)、王之涣,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毫无疑问是边塞诗好手,但大的遗憾是他流传下来的诗篇太少了,只有6首。

(2)、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3)、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4)、荐举(漫游唐朝首都,长安,今西安。偏远边境--边塞诗人的来源)

(5)、李益,中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尤其擅长写七言绝句,堪称唐朝七绝写得好的六大诗人之一。代表作:《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等。

(6)、高适素以边塞诗人著称,诗风浑厚雄放,这首《除夜作》却诗风平易自然,全诗没有一句生僻字句和华丽词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浅近的口语,表达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却将他乡游子真实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7)、四大唐朝边塞诗人分别是: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8)、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

(9)、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10)、王之涣性情豪放,常与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描写西北风光很有特色,另外一首诗《登鹳雀楼》写的淋漓尽致抒情豪迈,把登鹳雀楼写的出神入画,表达的由为哲理,只有站的高,才能够看的远,

(11)、《塞上听吹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12)、高适第二次赴塞,所咏不限于河西战场,对于更为辽远的西部边塞——安西大都护府治下的西域局势也很关切。高适本人固然未尝亲履西域,但同他相过往的朋友中却不乏其人。在其所赋赠别诗中反映了他的关切之情,如《送李侍御赴安西》:

(13)、高适初至塞上,对张守理曾寄予极大希望,其所赋《蓟门行》即借戍卒之口表现了这一主题:

(14)、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深刻、想象丰富、艺术性强的一部分: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前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15)、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16)、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其中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1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8)、边塞边关战争多,将军多,苦寒之地,外族侵扰兵祸连年,也是文人武将建功立业的地方。发配边疆的惩罚。

(19)、诗人在前两句中展现出月光下的广袤胡天,又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后两句虚写,却意蕴无穷,“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20)、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4、岑参是边塞诗人吗

(1)、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

(2)、全诗在章法上虚实结合,虚写处内蕴丰富,而不显得空虚;实写处形象具体,但笔调轻灵,而无板滞胶着之感。这种巧妙的结合,使诗人的感情与诗中主人公的形象融为一体,产生出动人的艺术力量。

(3)、离开蓟门关以后,高适开始了漫长的游历生活,偶尔也会去给达官显贵做幕僚。这一时期从山东到江苏都留下他的足迹。在游历过程中高适见到了同时代两位著名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三人一同游览了汴州,汴州就是后来的开封。在这里他们三人从夏天游玩到秋天,留下了很多诗篇。

(4)、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5)、高适(shì适)(702-765)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边塞经历有密切的关系。高适在人生的早年,就渴望从军,建立边功。自天宝十二年(753)开始,高适长期从军,三度出塞,军旅生活体验丰富。高适每次出塞都写了大量的诗或纪行,或抒怀。

(6)、高适是河北人,在他20岁的时候曾经前往长安,盼望能够谋取一官半职,结果却失望而归。高适青年时代正好是李隆基当政的全盛时期,他信心满满、踌躇满志地奔赴京城,看到了长安城里贵族豪门把持政权,高适只能感慨“布衣不得干明主”。高适不得已离开长安之后,前往蓟门关想要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7)、当时有位大权在握的节度使叫哥舒翰,很欣赏高适的才华,将他调入府中担任掌书记的职务。安史之乱时,哥舒翰奉命驻守潼关,乱军攻克潼关后,高适奔赴长安向玄宗皇帝进谏,受到了皇帝的认可。玄宗皇帝避祸入蜀,肃宗皇帝登基,高适又进谏肃宗,分析天下形势,制定作战计划。此时高适一跃成为淮南节度使,负责平叛。这时,高适已经成为大唐王朝的重臣,在安史之乱后他的官职在同时代诸位大诗人中高。

(8)、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9)、仅有六首诗歌存世,其中一首街知巷闻,王之涣《登鹳雀楼》

(10)、高适(700—765),汉族。唐朝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11)、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12)、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

(13)、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14)、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1) 高适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时年六十二岁,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有文集二十卷。

(15)、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大部分是用乐府旧体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16)、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17)、岑参是一位两度随军出塞,真正货真价实的身体力行的边塞诗人,带领我们去见识真正的边塞,他的作品中著名的还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严酷环境中,诗人看出了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8)、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19)、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奇兵邀转战,连孥绝归奔。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石城与岩险,铁骑若云屯。长策一言决,高踪百代存。

(20)、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5、高适是边塞诗人吗?孟浩然是吗?

(1)、《塞下曲》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2)、威棱慑沙漠,忠义感乾坤。老将黯无色,儒生安敢论。解围凭庙算,止杀报君恩。唯有关河渺,苍茫空树墩。

(3)、王翰,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可惜他流传下来的诗不多,只有区区14首。王翰经典的边塞诗当属这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这些诗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5)、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全诗情感不悲观,也不消极。

(6)、首句点明地点,同时呈现出边塞诗中少有的平和氛围,“胡人吹笛戍楼间”。看似平铺直叙,却抓住了笛声这一典型的边塞素材,很容易勾起人们对边塞风光和战争场面的联想。

(7)、卢纶,唐朝知名诗人,“大历十大才子”之他经典的边塞诗当属《塞下曲》六首。

(8)、高适的名篇《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就是为庆祝前方胜利而写作的:

(9)、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10)、李益(约750年—约830年),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唐代诗人。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