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97句李清照的词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12 10:09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李清照的词的特点和风格

1、李清照词的特色以及地位与贡献

(1)、⒁ 彭玉平:《唐宋名家词导读》,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7页。

(2)、开学第二课  吴刚原创朗读 管你严的老师,其实爱你深

(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4)、开篇明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以婉约著称,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之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5)、南宋初建,高宗重用主战派李纲、岳飞、韩世忠等人。李纲等人带领士兵浴血奋战,阻挡了金兵进攻的步伐。经过四五年的艰苦奋战,南宋的统治才得以稳定下来。但高宗贪图安逸,苟且偷安,重用权奸,杀害抗金的英雄志士,使得南宋在风雨中飘摇,人民苦不堪言。李清照尝到了家破国亡的痛楚,痛失丈夫,珍藏文物丧失殆尽。她孤苦伶仃,背井离乡,生活动荡不安。国破家亡的苦难让她更深切认识社会,再次拓展了她的视野,丰富了她的词的创作内涵。这时的词作《永遇乐》(落日熔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等,寄托了李清照的兴亡之恨;《清平乐》(年年雪里)、《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亦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曲折而又典型地概括了她南渡后飘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悲哀的内心世界,也是当时人民的真实写照。

(6)、这首词是李清照重阳佳节寄给丈夫的,词中描写了她孤寂凄清的处境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曲折地表达了词人闺中的寂寞和离愁,展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的向往。全词委婉含蓄,温和优美,明以写景为主,暗写相思之意。从“红藕相残”的秋景中,隐约透露出作者愁闷的心情:送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离愁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夫妻之间的相思之情描写得细腻委婉,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恨跃然纸上,使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挥之不去。它“剪不断,理还乱”,一旦萌发,难于消失;它刻骨铭心,象游丝一样萦绕于心。女词人一路写来,或融情于景,或景中寓情,意象或隐或现,时露时藏,于词中的结尾处突然出现,如群山的高峰,爆亮的灯蕊,令读者震动、深思。李清照对这种感情作了独特、深细的体察和把握,从中可见李清照既有一般女子温柔、善良、细腻的特点,也有作为文化女性多愁善感的一面。

(7)、所以从诗作方面来讲,李清照的男性气质表露无遗,但为何词作却“凄凄惨惨戚戚”,女性化的细腻婉约跃然纸上?难道是她的性格分裂?

(8)、因为想要塑造一个宁可自己坐牢三年也要揭发二嫁之夫不齿行径的李清照,但需要交代的背景又过于庞大,为此,我们从故事结构上就进行了调整。这样就涉及《独步行吟》文本从顺序讲故事到倒叙讲故事的问题,以及《独步行吟》中现实时空与心里时空的多重转换,为此,我们尝试着将时间、空间打破重组,希望能将故事讲的更清楚更精彩。在形式上我们运用戏曲歌舞来表现斗酒、结婚、修书等几个场景,化用传统戏曲程式,更好的与剧情相融合,让故事节奏更鲜明、紧凑。还想说一点是什么呢,我们讲李清照,必然也就离不开她的词,我们通过与作曲、演员经过三个多月的摩擦碰撞,我们终选择让演员以“吕味”来吟唱李词,效果是的好。味道既不失洒脱,又颇有意境,既能满足李词爱好者的口味,又能吸引普通观众对于吕剧和传统文化的关注,能够更好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我们选择李清照,选择吕剧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9)、为什么会有观点认为李清照是个男性气质的诗人。大抵是因为她的诗作,比如这首天下闻名的大作:

(10)、词中描绘了一次结伴舟游,因为“沉醉忘路”而“误入藕花深处”这一误,却“误”出了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沉寂的莲花池因为这一群误入者一下子沸腾起来,从姑娘们的惊呼声,划浆声和水鸟惊起拍翅声中,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词人那种从心中迸发出的,不可名状的欢快之情。在这首小词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李清照在青年时代活泼开朗的性格,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在她身上看不到封建规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景物在她身上却留下了天然的朴素与自由的印迹。词中所表现的这种生活,虽然多少带有贵族少女的闲情逸致,但是作品中洋溢的蓬勃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却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一个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她这种少女形象既不同于古代贵族少女眷恋湖光山色,也不同于一般少女的游山玩水,而是寄情山水,托怀于自然。她虽然也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她的生活情趣不在声色犬马,生活理想也不是养尊处优,而是潜心于写作,钻研学术,把诗词创作作为自己献身的事业。且此词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其艺术技巧新颖巧妙,高超绝伦;而表现手法是移情于物,寄情于景,创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勾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荷湖日暮图,同时,我们又可看到一位活泼开郎、率真洒脱的少女。

(11)、裘彩萍老师谈如何科学用嗓唱昆曲(下):互动问答

(12)、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3)、此词用白描的手法,以浅俗之语入词,化俗为雅,发扬了柳词用语浅近的风格,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这是“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使“浅俗之语”为婉约词生辉添彩。

(14)、(15) 吴梅:《词学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4月。

(15)、李清照的词倜傥有丈夫气,从她的许多言行举止中就可以看出。她的《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忧国之念,辉宏之志,不下陆游《诗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发自一个柔弱女子笔端的铮铮誓言和心灵的告白,令多少七尺男儿感奋不已。这是李清照为后人留下的万代悲歌,也是其本人坎坷经历及执著求索精神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我们不难窥视到旷代才女才艺的超群,动感的文思,心灵的高洁,还感受到正直文人忠贞温婉人格的魅力,而显示其性格刚烈一面。

(16)、⑴ 赵山林主编:《大学生中国古典文学词典》,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7页。

(17)、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8)、小编你好。先说说对于李清照这个人物的开掘,李清照的一生可谓是经历了沧桑的沉浮,从她前、后期的创作内容便可知。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我们呈现的故事便从其二婚开始,以李清照的后半生为主,前半生为辅,以矛盾冲突强烈的事件和纠葛的情感中体现其变化的内心世界,更加深入的挖掘人物。因此我一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想要体现什么?表现什么?想向观众传达什么?作为一个二度创作的工作者,在这个戏中我更多想关注的,想挖掘的,是她作为一个“人”,一个女性,其灵魂深处的光辉和闪光点。从冰冷的文字中寻找到震撼人心的力量。我希望、渴望、幻想能够跨越千年的岁月洪流和她相遇,和我心中的她对话。

(19)、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20)、那么二位导演,你们在这样一出新编古装吕剧里,有哪些个人思考和舞台调度呢。

2、李清照的词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

(1)、李清照性格耿直,敢于直陈己见。在等级观念、男尊女卑思想强烈的宋代,但受父母开明、豁达的影响,李清照亦能无拘无束生活,直抒胸意。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生活了十六年,李清照吸取了天地的精华,养成了喜爱大自然、天真、直率的真性情。在《点绛唇》(蹴罢秋千)、《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等词中,李清照所描写的形象,就是封建礼教所不容的。她公公赵挺之位居宰相,不肯帮李清照父亲,却依附奸相蔡京,李清照也敢大胆斥责“炙手可热心可寒”。她的词,就更敢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了。

(2)、李清照的词,不论前期还是后期,都是以抒发感情为主,而她的语言在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众多李清照的词中,体现出了她的语言功底颇深,她擅长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将她缠绵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3)、⑼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宋代文学史》(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30页。

(4)、词从民间发展而来,经唐、五代至宋已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在这数百年间,词坛名家名篇可谓多矣,各种风格流派也竞放异彩;但却始终无人认真地对词的创作从理论上去加以总结,而我们的女词人李清照却以她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卓越的才华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勇敢地担负起这一性的工作。并在认真研究词史和现状,词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写出了词坛第一篇、也是我国妇女所写的第一篇系统的词学专论来。其开创之功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这篇《词论》不仅是研究她本人创作思想的重要材料,同时也是研究词论、词史、文学理论批评史的重要文献。

(5)、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6)、早春的微寒,鬓上的残梅,不禁令词人思绪万千,悲从中来,以至于在下片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跳转到思念故乡的一怀愁绪上来。与其说是词人的笔触曲折跌宕,还不如说是一位敏锐女子心思复杂微妙、情感起伏不定的真实写照。

(7)、生命因放生而美丽14届踏青放生吴老师朗诵精讲《钱塘湖春行》

(8)、那浩文,我也看过排练,其中有几段我印象很深,山东风味浓郁,你能不能讲一讲呢。还有贯穿全场的主旋律,我觉得柔美动听。以及在音乐配器上,你的创作思路是什么呢。

(9)、由于心境的极大变化,李清照词在前后期所选取的题材是有许多不同的。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前引的《如梦令》、《一剪梅》、《点绛唇》等都是如此的。

(10)、⒆孙秋克注评:《李清照诗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11)、这是一篇理论文字,同时也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秀散文,文章选材精审、构思缜密。全文有主有次,有点有面,有详有略,各得其宜。其语言生动准确,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一般。文中赛歌轶事一段,写得跌宕起伏,生动传神,饶有风趣。文章开头就引述这么一个故事,不仅能突出“词必协律”的重点,而且也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之妙。在下面的行文中无论是叙事、写入还是抒发议论,作者也都不是平铺直叙或空发议论,而往往采用贴切新颖的比喻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如说晚唐词风用“郑卫之声日炽”,讲五代分割局面用“瓜分豆剖”,评秦观、黄庭坚词时说一个是“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一个是“如良玉有暇,价自减半矣!”这些比喻都不仅生动别致,而且说理透辟,的确堪称传神妙笔!

(12)、这首词中的“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两句,十六字中一气用了三个“旧时”,把强烈的今昔之感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

(13)、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14)、下片又用“汉皋解佩”、“纨扇题诗”、“泽畔东篱”等典故抒发白菊的哀愁和词人一片惜花怜花之苦心。尽管此词多以典故堆砌而成,但词人对花的赞美与同情与其他词人的咏物词一样,都是一目了然的。

(15)、一是多用人们熟悉常通之典,为避生僻晦涩;

(16)、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17)、在李清照的词中,也常常见到倒装句式。比如《醉花阴》中的“瑞脑销金兽”,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是兽形的香炉,应是“金兽销瑞脑”;“帘卷西风”,本是“西风卷帘”。然而这样不仅压了韵脚,而且给人一种特别的诗句韵味。又如《新荷叶》中的“绕水楼台”与“东山高蹈”都赋有倒装色彩。

(18)、有人曾经这样总结她的一生:少女时,活泼欢愉;青年时,轻愁甜蜜;晚年时,凄凉哀伤,我深以为然,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她的多样人生,也使得她的诗词呈现不同的特点。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首李清照“俏皮”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她向丈夫撒娇,不料却成了千古名作。这首词名为《减字木兰花》,全文如下: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李清照在18岁的时候,就嫁给了门当户对的赵明诚,两人结婚后一直很甜蜜,一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两人“赌书泼茶”的佳话。而这首词就是写在他们新婚的时候,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她“爱美”的一面,还有就是对爱情的向往。词的上阕写的是她买花和赏花,她走在街上的时候在卖花人那里买了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鲜艳的花儿在露珠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楚楚动人。

(19)、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20)、本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唐、五代、北宋词的发展情况,创作经验,评论了词坛名家,肯定了成绩,批评了流弊。她强调词的音乐性,认为词必须能配乐歌唱,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主张,要求词要合乐协律、富于情致、文雅、浑成、铺叙、典重、故实。其见解都是很富于独创性的。

3、李清照的词的特点和风格有哪些

(1)、纵观李清照这个时期的词作,一曲《声声慢》将词人南渡后,忧患余生、孤独无依的凄凉晚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红肥瘦”(《如梦令》)这几句语言简单朴素,却十分写实,表现了女主人与侍女的一段间断应答,“却”字生动地表现了李清照对侍女漫不经心的`回答的失望与质疑。海棠花怎么会依旧呢?于是,“知否,知否”,“绿肥红瘦!”,这一句对侍女的反语,乃十分平实的家常之言,却生动地使得情景再现,两个人似乎已浮现了眼前,读词的人就像看着她们在说话一样。这就是运用口语的妙处——把生活中的场景表现的惟妙惟肖。这样的作词手法也可以使思想感情一目了然,正如《临江仙》中的“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这十分直白的俗语,了无雕饰,却一笔绘出了她的心情。坦然地,李清照将她所有的思绪都缚在这简单到了极点的两句上,是那么豪爽,那么毫无顾忌,她只想表现自己的心情,然而正是这种表达方式,毫无折扣地叙出了她面对人生曲折、世态炎凉的心境。又如“金尊倒,弁了尽烛,不管黄昏。”这是《庆清朝慢》中的叙情之笔。在整首词赞喻花之后,用如此帅真而不加修饰的言语,表现了她尽情赏花之后的畅快。其中“弁了”与“不管”又体现了她已陶醉于繁花之中,希望自己能同这荣华淡雅、自然纯真的牡丹在一起。这也正是李清照南渡前的少女情怀的流露,然而只用此句一笔勾出。所以用这样的语句,虽无多少雅趣,但十分传神。除李清照这样“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词人的确少有,因此突出了别具一格的词风。

(3)、http://www.51vv.com/51vvm/share/sharem/index_51vv.html

(4)、(1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宋代文学史》(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

(5)、因为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6)、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7)、写这首词时,李清照已经51岁了,国家的破亡,身世的离乱让词人无限痛苦,所以发出了这样的悲叹。

(8)、这哀婉痛切的感叹就是以一件昔日的罗裙引发的闲愁,那金翠的莲藕花饰依稀可见,勾起词人心中尘封的往事。令词人可叹的是世事沧海桑田,须臾间白云苍狗,物是人非;令词人可悲的是往事如烟,不可追回、不堪回首。

(9)、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就是这样的一首代表作。虽然当时赵明诚已病故,又遭“玉壶颁金”的污蔑,但李清照为了洗脱嫌疑,拟把倾尽毕生收藏的金石古玩悉数献与朝廷。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载了当时的真实情形:“先侯疾亟时,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其实珉也。不知何人传道,遂妄言有颁金之语,或传亦有密论列者。余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⑷ 可是当时的宋高宗也因避战乱而一路逃难。李清照追随高宗的脚步,历经艰险,赴越州,转台州,泛海走温州,奔衡州,再至越州,但终未赶上。她一路奔波,又有保护铜器等物的担忧,身疲心碎,前途迷茫。当面对温州辽阔的江天时,她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是一首托梦抒怀之词。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神奇的梦境:天将破晓,云雾如海,星河灿烂,繁星闪烁,犹如千帆飞舞,场境宏阔、意象奇幻,令人神往。接着一问一答,笔峰一转,表达了作者不满人间黑暗,憧憬光明、寻找精神归宿的强烈愿望。她化用了屈原《离骚》中诗句“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来回答天帝的“殷勤问”:“我报路漫嗟日暮。”表达了作者以屈原为榜样,为了理想而上下求索。虽然作者满腹才华,饱受磨难,但她胸襟开阔,不同世俗,以“九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作结,表达了渴望鲲鹏展翅,直飞自由理想境界的强烈向往,展示了词人迥然有别于一般女性的宽阔胸襟和崇高境界。全词写梦境,入仙境,写景变换多姿,状物寄意深远,意境阔大,格调雄奇,颇有豪迈之气。梁启超评价:“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⑸《词坛从话》:“妇人能词者,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前绝后者。”⑹

(10)、这首《渔家傲》它借助于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这首词给人印象深的是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闪烁的星群想象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这样的神来之笔出自李清照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确实是惊人的。

(11)、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8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蠢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12)、⒂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篡中心编:《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5页。

(13)、教育部:2019中小学启用新教材,变化太重要

(14)、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5)、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 (刬)chǎnji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6)、(2) 陈颖杰校释:《词品》,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0年1月。

(17)、南渡后,李清照词意境阔大,豪情遄飞,充斥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对南宋的人民、文坛都有巨大的影响。首先,她的词引起了南宋有识之士的共鸣。李清照的词如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画面,把人民流离失所的艰辛、家破人亡的悲痛、思国思乡之情都反映在词中,有强烈的感染力。如刘辰翁在《永遇乐》词前序云:“余自乙亥上元,颂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⒅可见当时这首词引起了多少南宋人的共鸣,勾起了南渡人民的思国思乡之情。其次,她词中强烈的爱国之情,激励着当时的爱国将士奋起抗金。南宋在风雨飘摇中,金多次发兵,欲灭南宋。李清照词中的爱国之情,激励着爱国将士奋起抵抗,激起了至大至刚的民族英雄以及气焰万丈的民族主义精神。如仙人关之战,吴玠、吴璘兄弟坚守堡垒,以长刀大斧砍杀金骑兵,大败金兀术的主力,粉碎了金兵入川的企图;又如顺昌大捷,宋将刘锜指挥原八字军2万人,在顺昌击溃了金兀术的精锐部队“长胜军”10万多人,挡住了金军南侵的步伐,震动了金朝。爱国将士们的英勇抵抗,击退了金兵的一次次进攻,推迟了南宋灭完的步伐。再其次,李清照豪迈的词风,影响了南宋的文坛。当时文坛上刮起了一股激昂慷慨之风,抒写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如陆游的《诉衷情》(当年觅封侯)、陈亮的《贺新郎》(老去凭谁说)、刘过得《沁园春》(万马不嘶)、张孝详的《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文天祥的《酹江月》(乾坤能大)等,慷慨苍凉,抒发了强烈的报国壮怀。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也曾“效易安体”⒆。他的《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等词中,慷慨激昂,豪气凌云,意境悲壮,表现了作者的报国志向和爱国热情。

(18)、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9)、⑽ 魏青,《章丘李氏家族文化研究》,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95页。

(20)、和所有年少的女子一样,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对美好的爱情有着懵懂的向往和独特的感受。

4、李清照的词的特色

(1)、李清照的作品中,有很多都被喻为婉约经典之作。主要在于她的语言清新简美,善用倒装,赋予物诗意

(2)、"裘彩萍嗓音与言语听力交流群"学习摘要(2):习曲十四“覅”

(3)、李清照这篇字数不多却很精辟的《词论》,是她在词学创作方面的理论总结和梳理。而李清照在创作词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了《词论》中提出的理论,促进了词规范化的发展。

(4)、靖康二年(1127),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俘虏。“靖康之耻”,徽宗、钦宗与各宗室贵戚、后妃臣子、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万余人被押送金都,还有大量皇室珍宝被掠夺北上。徽宗曾写道:“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但这不仅是他个人耻辱,而是宋朝人民的耻辱,是国家的耻辱,是山河破碎的开始,是人民颠沛流离的开始,也是李清照灾难生活的开始。

(5)、接着的下阕写的是她戴花和比花的场景,她怕丈夫看了这美艳的花儿,觉得她不如花儿娇艳,于是便把花儿插在鬓发上,让丈夫好好看看,到底是花儿美,还是她美。词人在上半阕的后两句就极写花儿的娇艳,就在大家以为她对花儿喜爱到了极点时,却在下阕向丈夫提出了一个怎么答都是错的问题。碧玉年华的女子本就瑰姿艳逸,楚楚动人,何况是新婚,被爱情滋润的女子,更是娇艳,所以,才会产生了和“花儿”比美的念头。

(6)、总之,李清照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是局限于个人的生活天地,她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痛苦、悲哀和理想,形象地展示她自己的内心世界,概括地反映她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有才华、有抱负、有理想的女子,怎样被禁锢在寂寞深闺和萧条庭院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活泼开朗的少女怎样变成一个郁郁寡欢、多愁善感的人;我们还可以看到,由于国家衰亡、中原沦丧,迫使她流离失所,后在愁苦不堪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7)、剧组排练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让我们走近排练现场,看看他们那份如火的热情吧。

(8)、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9)、李清照在《词论》中的主要观点。首先,词必须合于音律,这是李清照再三强调的。其次,词应有自己的审美特点。比如词要高雅;词要浑成,讲究意象的完整和全篇的整体美;词要讲究情致;词要典重,崇尚故实;词要用铺叙手法;不能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以才学为词等都是李清照所主张的。后,李清照认为词在题材和内容上自有其所适宜表现的对象,不应该像诗歌那样什么都去写,也没有固定的题材限制。

(10)、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11)、(招生通知)裘彩萍昆曲网络课堂2021年寒假班开班啦!开设零基础拍曲课,曲目《牡丹亭.游园》(皂罗袍)(好姐姐)上课时间:2021年2月4日、6日、8日、10日;16日、18日、20日,共七次课,每晚7点~9点;学费14每班上限20~25人,额满为止。零基础教起,传承工尺谱古法拍曲、以魏良辅曲律为准绳,引导学员建立字清、腔纯、板正的审美意识,曲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会学员得法学曲,科学用嗓。課程涉及工尺、音韵、腔格、节奏、气息、发声等,对学员进行強化训练,入门中正、曲唱规范、夯实基础、快速提高。先报先录,报满为止。报名方式:在这里下载报名表http://t.cn/EStMZ9v,填后发邮件至(517410754@qq.com)并留意查收回件!

(12)、⒇况周颐原著(孙克强辑考):《蕙风词话广蕙风词话》,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92页。

(13)、把李清照比成武则天,是因为我在她们两人身上看到两个共同点——“藐视”性别差异(或者说歧视)和充分的自信。武则天,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对自己的身份认知是“权力拥有者”,在很多时候忽略了自己是个女人。不仅如此,她在权力的游戏中,表现出的自信心,这在男性权力者中都不多见,更不用说与深居闺阁的古代女性比较。而李清照,在文学或者更广义的文化领域中,也表现出这两个特质。在她学习创作研究的过程中,她对自己的身份认知是文人、读书人,而不是女性文人。这两者很不一样。这么说吧,近现代出现了大量女性作家,其中,大部分女作家她们的作品中,有女性性别认同,有对男性权力社会的反抗等等。这就说明她们在潜意识里是十分强调自己的性别,十分关注性别差异。

(14)、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老师晁补之、师祖苏轼对其影响很大。

(15)、整首词的风格是深沉哀婉,将作者晚年饱受国破家亡的离乱之苦和寂寞、凄苦的哀愁准确而深刻地表达出来了,堪称李清照晚期代表作。

(16)、李清照的这类词初看语言平平无奇,细细品读却是意蕴深厚丰富,这正是李清照匠心独运的地方,也正是李清照词作在语言方面的独创性。如《南歌子》一词的下阕: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17)、我们既要体现李清照的文人才气,又要在唱词上体现李清照这个人物的豪迈大气,山东女性的那种豪爽。尤其是在第二场斗酒中,为李清照写了一段斗酒的唱词,把她内心深处的豪气干云通过唱词抒发。这段娃娃调还有前面一段靠山调可以说是接地气,具有吕剧韵味和感染力。以及剧中几位配角,我们也是力求在念白,唱词上极力贴近山东方言和风格,让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特征。这也是我的一点想法。

(18)、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9)、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

(20)、因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而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所以,人们把她的词作风格称为“易安体”。

5、李清照的词有什么特点

(1)、此词直抒爱情生活,表现更为真挚缠绵。“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李清照夫妻暂时分离,思念之情绵绵不绝。‘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脍炙人口,这三句采取自我反衬的笔法,用西风吹动卷帘,露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容颜,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上片述说由白昼到深夜一整天独处深闺的离愁,窗外阴沉暗淡,室内香烟缭绕,“永”、“销”二字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次日为九九重阳,又逢佳节倍思亲之际,离情转深,故香帐凭枕,夜深难寐。“凉初透”,兼写秋天的萧瑟与心境的凄冷。下片纪重阳赏菊情事。自古即有重九饮酒赏菊风俗,李清照以其自然细腻的文笔、婉约优美的文风、清新精巧的遣词,在词坛一枝独秀。轻下笔,将女性脉脉柔情点染到,浓蘸墨,将女性的纤纤柔弱刻画入微。柔润,润到称绝,凄美,美到无比。

(2)、 在这个乐队上做了较大改动,除了坠琴扬琴琵琶古筝以外,采用纯西洋乐队,希望通过音乐呢,更好的符合剧情需要和人物要求,让全剧的音乐风格平易而清丽,雅致又通俗。

(3)、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4)、这种转换也许弱化了她对自己的性别认知。然后是她的自信。之所以认为她自信,是由于她的《词论》。首先,一个文人敢著书立言,就得要一定的对自己学识的信心。如果说《金石录》还有丈夫的协助,那《词论》完全是其个人成就。其次,她提出词“别是一家”这样振聋发聩的宣言式的观点,归纳出词的风格,更是显得自信心爆棚。所以,李清照真是世间奇女子。她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学史上,是有且仅有一个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按:写在后,不得不提的是,对于李清照的认识,一直有一个不确定的前提——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她的作品数量有限,其中部分还真实存疑。这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李清照,是挥不去的阴影。

(5)、把一个天真活泼,而又有点娇羞的少女形象,写得如此活灵活现,却又耐人寻味无穷,非男作家以女子口吻作的闺情词可以企及的。

(6)、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7)、宋词,始于汉,起源于先秦的《诗经》《楚辞》等古韵、古代散文和汉魏六朝的古代诗歌,是人们在劳作时或茶余饭后对生活的感触。因此,其为长短句,既有古代散文描写细腻、诗歌富含弛张力等特点,又有符合平仄格律要求的音韵美:或如古韵绕口,或如诗歌琅琅上口,而意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遐思飞扬。正是如上缘由,李清照对填词的理解为:宋词是独立的文体,与古韵、古代散文和唐诗相似,却又区别于如上三者。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擅长散文,母亲王氏也能赋诗作词。在此文学气息浓郁的家庭里,李清照汲取了散文与诗的优点,将宋词理解成似散文不是散文,似诗不是诗的文体。并在其婉曲的笔触下,结合其女性特有的柔美和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以灵巧的手指,将生活中的琐碎,与自身的所思所想,泼墨成一篇篇余音缭绕、桂馥兰香的宋词佳作。李清照尤其反对的,即是用作诗的方法来填词。才女认为,宋词的魅力,就在于如数家珍、如歌如泣的长短句,不分行,蕴涵着缜密的心理描写,便于抒情达意的同时,却又不乏音韵美。

(8)、对李清照影响仅次于她父亲的是老师晁补之。晁补之是苏门前四学士之一。晁补之一生勤于著述,其词风与苏轼相近,王灼《碧鸡漫志》称晁补之词“学东坡,韵制得七八”。⒁清代刘熙载称“无咎(晁补之的字)词,堂庑颇大”。⒂李格非与晁补之交情笃深,常常诗词唱和。李格非就请他教李清照读书、写字、作诗和填词。晁补之和李清照既是师生,也是忘年交。李清照在晁补之的指导下,词作用典自如,情真意挚,气势豪迈,或抒或议,颇为感人。晁补之在元祐年间曾作《评本朝乐章》,历评柳永、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晏殊、张先、秦观七家词,无所偏袒,为李清照写《词论》打下了基础。

(9)、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回天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连云,云接雾,星河好似那次乘船时所目睹的千帆,随风起舞,壮观,却又令人心惊肉跳,不知何去何从。正在踌躇间,恍恍惚惚,飘飘悠悠,来到天帝的住所,听到天帝亲切的话语,主动而和蔼地,问我到底要去哪儿。其实,迷惘的我,何尝知道自己的归途在何方?只是觉得,路太长啊夜更长。庆幸的,诗文偶有惊人的词句,尚可自慰。大鹏正欲展翅之际,词人陡然兴起,大喝一声:风停住,赶紧把我所乘坐的轻舟吹到蓬莱岛去。读到此,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此乃大手笔是也!这首词,可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作品中的经典。  词人将南渡时,在海上的经历,大半生的跋涉,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结合在梦境里,幻化出一首集叙事、感悟为一体的填词。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填词,一般为上阙写景,下阙抒情;而这首词,却打破了常规,完完全全就是一首具有散文风格的叙事词。

(10)、宣和二年(1120),北宋与金攻打辽国。此役中,金军窥探到宋的弱点:宋军纪涣散,战斗力极弱;徽宗昏庸,醉生梦死;奸佞当道,国库空虚。金有了可乘之机,勾起灭宋的野心。宣和七年(1125),以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为首的金军两路攻宋,势如破竹,兵心大展。泱泱大宋,而节节败退。在家国存亡之时,宋徽宗惊慌心怯,竟匆匆让位太子赵恒。赵恒登基,为宋钦宗。宋钦宗向金屈膝求和,割地赔款,跪拜称臣。曾极盛一时的汴京,沦为万劫不复的苦海,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饿殍遍城。

(1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声声慢》的首句,开篇便把“镜头”引入了一个萧索而凄惨的画面:一个略显憔悴的女子孤零零地伫立在空寂的院中,寻找着爱与温暖,但迎来的只有失落、伤心与孤独。从而形成了较大的心理落差。运用“迭词”巧妙地将意境、心情,环境交织在了一起;写出了国破家亡时发自内心的悲痛,定下本词感情基调而且字与字之间融入声韵,颤动人心,倍显凄凉孤寂。在此时的词赋中为罕见佳句。接下来“乍暖还寒时候,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天气忽冷忽暖,自己虚弱的身体已经适应不了“晓风来急”此处晓风也比喻当时的时局繁乱多变。“雁过边,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又借归雁之哀鸣表达自己的沦落异地,思乡之情。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得生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其中“憔悴损”借花喻人,一写花在秋风中的凋零,一写人在乱世中度日如年的苦悲;雨打梧桐,淅淅沥沥,似心中之泪,悲凉顿显。“怎一个愁字了得!”将所有的情感一泻而出,倾吐了人生曲折凄惨和苦难时的痛心疾首。这首词以高超的语言手段细致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将意境、心境融为一体,乃千古佳作。

(12)、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13)、此词立意很单纯,寥寥九十七字,就把寂寥却坦然的心境抒发得恰到好处。时年,词人五十多岁,乃知天命之年。此词可以说,是李清照大半生的高度概括。

(14)、如果要说李清照的词还有什么特点的话,她能结合时代背景抒发情感的特点就不得不提一下了。

(15)、在词人充满温情的追忆中,在今昔的对比中,在不疾不徐的平淡语调中,李清照娓娓诉说着自己深沉的情感世界,这首词是她的内心独白,更是她情感世界的流泻。李清照的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是结合时代背景抒发的强烈的个人感情。

(16)、其实,李清照所填的词,大多数语言朴素,不用华美的辞藻,甚至有很多地方接近絮语。但是,正是源于此,其词用字精炼,隐约,微妙;其意境伤春悲秋,有含蓄蕴藉之婉丽,柔美,却无光景流连之局限;其手法情景交融,让人身临其境,不能自拔;其格律声调和谐。正是此独特的风格,将其词赋予了独具一格的魅力,具有创造性,让读者读起来如闻其声于耳畔,如见其人于眼前,令人倍感亲切,因此,百读不厌。如那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尤其具备如上特点:  寻啊,找啊,已多年,不见踪影。如今,见到的,仍然是凄清。凄清伴我,谁说我孤独?说是春暖花开时候,却又有倒春寒阵阵袭来,让从容变得不知所措。独自小酌,淡酒三两杯,驱寒,抛烦扰,谁再管它天已晚,风又急?那独自飞翔的大雁,好似正黯然神伤。仰首,擦亮醉眼,仔细观望,原来彼此早已相识。  低首,满地青绿已不见,黄叶堆积满地。枯枝,残叶,不是旧时模样。春夏已远去,青春不再,还有谁能青睐?心事再一次堆满空房,抚摸着孤独的窗儿。咦,原来明亮的窗户,怎么变得这么黑呢?时值黄昏,细雨中,窗外的梧桐树,淅淅沥沥着无助,凄迷,凄冷。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怎么可能形容得了呢?

(17)、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上一篇:62句颔首低眉是褒义词吗精选好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