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143句再别康桥体现徐志摩的诗歌理念有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11 09:06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

1、以《再别康桥》为例,说明徐志摩诗歌的诗美特色

(1)、《再别康桥》本来就是一幅美丽的无形画,诗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幅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康河边被夕阳染成婀娜多姿的垂柳,加上波光粼粼的色彩艳影,就构成了一幅美丽无比的康河晚景图。诗中这情感如柳枝柔软脆弱,感触又似柳叶细腻深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理想境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审美观念此时完全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2)、诗的第一节,写诗人作别母校时的惆怅。连用三个“轻轻的” 奠定了缠绵惋约的笔调。既有诗人对校园的依恋之情,又流露出一丝淡淡的伤感。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离情别绪交织在一起,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叹。第二节至第六节,描写诗人在康河泛舟的场景。“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眼前的景象物是人非,浮现在他眼前的“金柳”应该是做了新娘的林徽因,温润可人,绝美之极。“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黙,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既有对往日爱情的深深怀念,也有品尝孤独的满腹愁肠。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情感也发生在康桥。当他再次来到康桥时,他曾苦苦追求的林徽因与梁思成结为夫妻。诗人来到遍留两人足迹的校园,康桥周围环境勾起了诗人心中珍藏的美好记忆。第六节的首句、尾句之间,使用了顶真手法,一气呵成,将全诗的情绪推向高潮。第七节以两个“悄悄的”与首阕回环对应,使情感逐步升级。

(3)、作者徐志摩(一八九七年——一九三一年),浙江海宁人,原名徐章垿。

(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5)、Thegoldenwillowsbytheriverside 

(6)、徐志摩诗歌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几乎没有两首诗在形式上完全相同,但他的不少诗都能借助一定的格律,表现较为鲜明的语言音乐形象,而且常常有出人预料的独到之处。可以说,以语言传达诗歌主题情感,以诗歌内容为语言音乐形象标题,以诗歌语言为节奏和旋律作注,使音乐化语言形式由抽象而具体到与情感同等的地位,这就是徐志摩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统这就是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7)、                                           

(8)、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突出特点在于:

(9)、徐志摩的诗作品具有特殊的认识作用和美学价值。诗作在感情的宣泄、意境的营造、节奏的追求和形式的探究等诸多方面,都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启迪,体现其特殊的美学价值。他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矛盾先生在三十年代所说:我觉得新诗人中间的徐志摩可以注意,因为他的作品足供我们研究。”

(10)、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1)、1928年,诗人重访了这个地方。11月6日,在返回南海的路上,他成为了这一手的杰作。这首诗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杂志第10期第10期,后来被列入老虎队。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了徐志摩的人生诗歌,“告别剑桥”无疑是着名的诗歌之一。

(12)、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13)、Holdsnotwaterbuttherainbowfromthesky; 

(14)、再谈到绘画美即是词美,如“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动态感和柔美感。

(15)、孟全波上的《再别康桥》,如果和同一篇课文的其它竞赛观摩教学镜头做比较,也许并不算特别出彩,但放在当前课改面临的新的问题情境下,却有几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看点”。

(16)、这首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出版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期,由徐志摩签名。剑桥,英国着名的剑桥大学的所在地。从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这位诗人来到这里。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这位诗人曾在“老虎队的序言”中吟诵过:在24岁之前,他对诗歌的兴趣远远低于对相对论或民间理论的兴趣。

(17)、诗歌的哪些章节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离别情感?(学生讨论)

(18)、首先是,课的教学内容明确而集中。我在这里不用“教学目标”这个概念,因为历来所谓的“教学目标”大多虚而无当,很难具体评判它是不是已经达到,达到了什么程度。“目标”用于课程则可,落到一篇课文,到底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需要教这个内容,学生是否从所教的内容中真正获益,乃是评价一节课的聚焦点。多年来,不知来自何方指令,所有课文的教学目标一律都要和课程的“三维”目标对号入座,我认为未必恰当。语文课“不知道教什么”的问题近来已引起广泛警觉,恐怕与“目标虚化泛化”不是没有关系。《再别康桥》究竟应该教什么,孟全波是经过一番认真考虑的。他一开始就启发引导学生注意“学习诗歌的特殊性”,即通过诵读与想象感悟诗歌的意境。这个意境,也就是诗人在与康桥的短暂惜别中,所交融于景物之中的挚爱与依恋的复杂情感。可能有人会认为这太肤浅。但是难道还有什么比这更深刻的吗?难道只有读出徐志摩的对民主自由理想的追求,或对美的创造的无限向往,才是深刻而丰富吗?再有,就是把诗歌的形式美——例如节奏的参差错落又舒缓有致,句子的重叠复沓而又回环变化,甚至还有什么“建筑美”“绘画美”等等——做为教学的重点,就一定可以摆脱肤浅感知吗?我所知道的孟全波,他的教学特点,是不事渲染,也不张扬(且作铺张扬厉讲),要渲染张扬,他可是有这方面的才华和本事的,而他只是力求把课上得真实、扎实、朴实,认认真真把文本的原生价值地教出来。他一直在小心地引导,细心地听取,捕捉学生接近诗歌原旨的个人感受,无论或深或浅,导向始终如就是只要让学生各自尽可能读出诗人对康桥的“殷殷的挚爱,深深的依恋”,这也就是王荣生所十分强调的,必须使学生“相对学得透彻些”。

(19)、章法整饬,灵活多样。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等都各有变化,讲究诗形而能不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

(20)、王艳,一九六零年出生于本溪,大专学历。就职于广播电视台保卫科,现退休定居本溪县小市。爱好文学,曾在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并有获奖作品!

2、再别康桥体现徐志摩的诗歌理念有

(1)、全诗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而出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离别的无奈表现得真挚隽永。诗歌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盈婉转,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2)、InthegentlewavesofCambridge 

(3)、康桥对于徐志摩是如此的重要,因此他写了多篇与康桥有关的作品:《康桥再会吧》《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有人甚至说,在徐志摩身上萦绕着“康桥情结”。

(4)、在诗的建筑美上,诗人讲究诗行的排列,如《再别康桥》中为了避免诗句过于整齐而呆板,诗人别出心裁的把每一节的偶数行退后一格,每行的字数稍有增减,便诗行整齐中富于变化充满了参差错落之美,让人赏心悦目。

(5)、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歌国度,华夏民族有着几千年的诗歌文明历史的灿烂和辉煌。根据诗人原野牧夫所提出的新汉诗概念,中国诗歌也就叫汉诗,它包括古汉诗、新汉诗两大组成部分,古汉诗是从诗经开始,经历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及民国时期诗词等,是包括诗、词、曲等诗体诗体形式在内的古汉语诗歌,曾涌现出唐诗、宋词所形成的两座巅峰,但随着汉语言语境的变化,再难出现艺术上更大超越。新汉诗是从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开始,汉诗通过新诗革命进入了全新的现代时期,来自西方的诗歌艺术形式开始进入这个古老的诗歌国度,形成一种有别于古典格律诗词的自由诗体,文学史上称作“新诗”。经过新诗启蒙、台湾现代诗运动、现实主义诗歌、朦胧诗崛起、新生代时期等近百年的发展,经过几代诗人的艰辛探索实践和不懈努力,汉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现代化,通过西方诗体与本土化结合起来,并且广泛吸纳古汉诗传统艺术和世界各地各民族的诗歌艺术技巧,开始逐渐形成本民族特色的现代汉诗——新汉诗。

(6)、引领汉诗新潮流,树立诗歌风向标。让世界倾听汉语言时代真切的声音。

(7)、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3行稍短,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8)、现代诗人徐志摩所作的《再别康桥》,全诗原文如下:

(9)、依依惜别的款款深情和诗歌的韵律节奏丝丝入扣地结合在一起,“音乐美”在《再别康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歌每节两韵,节节转韵,所采用的韵脚多是发声绵长的复韵母,形成一种既韵味悠长又潇洒灵动的听觉效果;“轻轻地”、“悄悄地”这类叠词的使用,奠定了诗歌舒缓轻柔的调子,流露出依恋之中的惆怅伤感情绪。另外,诗人对于诗歌外在形式的“建筑美”也是精心构造的。

(10)、(这一节,应该结合第一节来鉴赏,难道仅仅是为了呼应第一节吗?)   诗歌的结尾,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诗人又回到了开头的告别。与第一节诗相比,其他的诗句都没有任何的改动,只是更换了后的一句,它传达出了更深的情感意义——“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使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

(11)、诗行在对称中又有变化,如每节的第一与第二行,第三与第四行,第五与第六行都是不一样的,这种诗行的言语组织,使诗具有一种匀整与流动的节奏,显示出一种飘逸的美。徐志摩说:“是动,不论是什么性质,就是我的兴趣,我的灵感。是动就会催快我的呼吸,加添我的生命。”(10)诗人向往着像雁儿们一样的飞翔,这正是需要这种流动节奏的形式来表达。又看《我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

(12)、这份资料全国通用,帮助很多考研学子成功通关!

(13)、②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雪花的快乐》里“飞扬、飞扬、飞扬”的连用,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平添了旋律感。在用韵上,他多方采用西洋诗押韵的方法《先生!先生!》用随韵(AABB),《为要寻一个明星》用抱韵(ABBA),《他怕他说出口》用交韵(ABAB);使诗韵在和谐中显出变化。

(14)、再如《落叶小唱》,“她的脚步”在深夜里踏进了我甜蜜的梦乡,划破了梦中寂静的夜空。而梦醒时分,恼人的“秋声”又粉碎了我“留念”不舍的梦境。(7)

(15)、(自由谈)抵制圣诞节,是文化自信还是文化自卑?

(16)、徐志摩曾满含深情地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不了解康桥的故事,就不懂徐志摩的用情之深。

(17)、徐志摩先生没有来得及为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1931年11月19日,他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徐志摩不幸遇难,坠落于泰山脚下,年仅35岁。正如他写的另一首诗所言:“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18)、这首诗虽只有五行四十八个字,内容却很丰富。日本女郎与朋友告别时,娇羞答答、含情脉脉的神态,低头鞠躬、优美动人的风姿,都得到了十分真切的表现。她一刹那间的情绪、动作、语言像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风俗画。(4)诗人寥寥几笔,一幅色彩浓农丽、神形兼备的日本女子的图画便呈现在读者眼前,并将她在送别瞬间里的柔情蜜意与淡淡感伤的奇特混合。(5)

(19)、《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20)、这首诗的结构韵律的独特创新,也让我们窥见了诗人的绝妙艺术风格。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到三个节拍,节奏鲜明;每节二四行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整齐中富于变化,使全诗充满了错落有致的美感。

3、徐志摩诗歌《再别康桥》的意境特点( )

(1)、《再别康桥》是参加全国教学竞赛的指定篇目,与日亮老师研课的画面依旧清晰。后应《语文建设》要求,日亮老师写了评课的文章。

(2)、新诗绘画美理论是闻一多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指诗的词藻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先贤们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板桥一竿清秀的竹子入诗入画,卓尔不群。在闻一多先生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红、黄、青、蓝、紫、金、黑、白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的物象,使诗画相通。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给人以美

(4)、理应放歌而又不愿放歌,这一层转折,写尽了诗人对母校的深情。尽管是别离,也宁愿在悄悄中,丝毫不干扰母亲的安宁沉静,这正是一个爱母亲爱到体贴入微的程度的儿女的真情。《再别康桥》全诗,可以说把诗人热烈、真挚、轻柔、细腻又略带飘逸的浪漫主义个性,做了充分的显示,给读者极为深刻的印象。一首抒情短诗而能做到这一点,在新诗史上是不多见的。

(5)、《再别康桥》中的一系列意象也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因为诗人正是借描写客观景物的间接抒情方式,来贯彻新月派“理智节制情感”的诗歌原则。诗中的波光、柳树、青草、清泉、榆荫、彩虹、划船撑篙者的身影,有的是实物描写,有的是景物与情感结合的点染勾勒。

(6)、GentlyIflickmysleeves

(7)、“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可以想见,诗人挥手别云,强装洒脱淡定,其实转身早已泪流满面。毕竟谁也不希望在喜欢的事物面前表现出自己软弱的一面。所以诗人说自己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走,他害怕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失了仪态。

(8)、作为提倡“性灵”的徐志摩,不仅以为是个应该是内心感情的自然流泻,而且潜心于纯艺术的雕镂,他的《再别康桥》就已经过反复吟诵,精心锤炼的。其中包括音乐美方面的刻苦追求。徐志摩在《诗刊放假》一文中说:“正如一个人身的秘密是它的血脉的流通,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他的创作实践表明:他确定是在“诗感”或“诗意”的基础上来处理每首诗歌的音节,以求得节奏变化与感情起伏的和谐一致的。这首诗全诗共七节,每节四引,每引六至八字。诗引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又大致齐整。每引大致含有三至四个节拍,每节都换韵,四两引押韵,构成抒情小调似的旋律,轻缓而和谐,与全诗的感情流动相适应。有的地方,如第四节,节奏有较大变化,第二引分为两拍。共五拍,第三引变为两拍;除第四行押韵外,第三引也押韵。这是随着感情变化而发生的波动,但又是自然的。第五节,是虚景中感情潮头的高扬,节奏也相应地快了,前两引与后两引之间形成顺延对偶的匀称结构,韵节也变为高平调。再比如,作者在诗的首尾两节,运用回环复沓的诗节以及同一节内的跌句,强化了诗歌的意境和气氛,不仅结构上首尾照应,而且在音律上也造成了分外和谐的效果。

(9)、由此可见,诗歌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我们学习诗歌,就是要通过丰富的想象,感悟诗歌的意境。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

(10)、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启蒙时期新月诗派创始人、重要代表诗人,人称“诗魂”、“诗哲”、“现代诗圣”。著有诗集《猛虎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

(11)、①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徐志摩常用奇特的想象、比喻,造成新奇、美妙的意象,用暗示委婉含蓄造成新颖、美妙的意象。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以"雪花"自称比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她是睡着了》以丰富的想象,描摹意中人的睡态,连续用星光下的"白莲"香炉里的"碧螺烟"喧响的"琴弦"翻飞的"粉蝶"四个富有浓郁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婴儿》用一个行将临盆的产妇对腹中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构思不落俗套。

(12)、Towherethegreengrassismoreverdant;

(13)、全首以口语缀成,每行作五顿或六顿划分,节奏基本整齐;第七行的后韵脚排列颇似我国北方的“信天游”和“爬山调”,也和西方的所谓“英雄偶韵体”相似;两行换一韵,每行押韵,音韵和谐,富有变化。特别是大量儿化音的运用,有明显的北京地方色彩,语调圆转,读来朗朗上口,字字如珠。同时,儿化音使某些词语的韵母发生变化,从而使语流更富旋律性。

(14)、首先是形象生动,意境优美。在诗中诗人紧紧围绕着“寻梦”这一中心进行抒情和想象,敏锐地抓住了“金柳”、“波光”、“青荇”、“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巧妙地把气氛、感情和景色三者融会在一起,表露了自己对过去憧憬的留恋和眼前的离愁别绪,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

(15)、(自由谈17)杂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老师?

(16)、春节期间,和南昌的老朋友见面,谈起参加教学竞赛的往事,很是温馨。

(17)、Justtopoleaboatupstream 

(18)、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忆而常伴人生。徐志摩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诗歌将永存于人们的心中。

(19)、这首诗初刊登在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上海《新月》月刊,是一首闻名中外的著名诗篇。

(20)、这几节写康河的美景,表达作者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新娘”这个意象尤为恰当,“新娘”是女子一生中美丽的形象,不但写出康桥的明丽动人,更写出诗人在即将离别时的记忆犹新的感觉,这是“少女”等其他意象所表现不出的,诗人的难舍离愁可见一斑。

4、简析徐志摩《再别康桥》的主题和艺术风格

(1)、徐志摩是现代文学新诗史上屈指可数的以自己的艺术征服了读者的诗人。他是一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他在他的散文《迎上前去》中说:“我要的是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真纯的思想。”也就是说,他要表现发自内心深处的那样一种思想和感情。《再别康桥》正是以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诗人向往自由、民主、平等、友爱的“康桥”。诗人把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里,溶化到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间。在诗人的眼里,夕阳中的柳树,好像一个披着金色盛装的幸福的新娘,她的美丽的侧影,永在心头荡漾。康河是那样地清澈,是那样地温柔,在它的怀抱里,自己甘愿“做一条水草”。更美的是榆荫下那潭清泉,那里映着晚霞。像彩虹一样艳丽,此情此景自然地勾起作者对当年风华正茂的留学生活的回忆,唤醒诗人回忆起当年那些彩虹般美好的理想和梦想,仿佛它们原先沉淀在这潭清泉中,而现在全都翻映到记忆的屏幕上,以致此行成为未来“寻梦”似的。接着,诗里这样写道:

(2)、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说过: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生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秀丽的一条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3)、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4)、觅雪嫦晴  原名王丽华,世界新汉诗联盟核心成员,潮流·新汉诗重要诗评家、代表诗人之一。曾经撰写的诗人原野牧夫《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的诗歌评论,作为作品赏析与作品一起被选入清华大学出版社大学教材《文学欣赏》诗歌欣赏部分。

(5)、在诗的绘画美上,诗人注重对诗歌的绘画追求,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想境界。《再别康桥》中,诗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一幅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就是一幅康河晚照图,诗的第五节就是一幅星底泛舟图,诗人敏锐地抓住“金柳”、“波光”、“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景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合在一起,既写景又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2)

(6)、沿途飞闪而过的景物使诗人联想到光阴易逝,人生易老。“匆匆匆!”“催催催!”诗人以近似车轮的声音入诗,就像奔驰的列车有规律的节奏。接着“一卷烟,一片山,……”八个量词搭配的词组构成对称的诗行,从视觉和听觉上都使人有一种快速的节奏,这与作者所勾勒的从车窗里看田野景色的情景融为一体。

(7)、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8)、Theirreflectionsontheshimmeringwaves 

(9)、(教学内容明确 注重细节点拨)(注:本文2008年发表在《语文建设》)

(10)、(3)对比分析,《再别康桥》创设的离别情境的特点

(11)、时至今日,仍然感激那些帮助过我的人。2000年,参加南昌市的教学竞赛,教授《海燕》,江西师大附中的同仁,听课研课,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2001年参加江西省的教学竞赛,教授《世界美的坟墓》,同仁们依旧毫无保留,不吝赐教;2003年参加全国的教学竞赛,彼时,我已经调入福州一中工作,日亮老师及语文组的同仁,助余良多。

(12)、这首诗共七节,每节四句,每一小节句式整齐、类似,构成一种反复、循环的吟唱效果。第一小节和后一小节通过“轻轻地”、“悄悄地”这样的叠词,首尾呼应,使诗歌在形式上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13)、A、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14)、(作文教学)“深入分析材料,学习写得深刻”例谈

(15)、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她是睡着了》以丰富的想象,描摹意中人的睡态,“白莲”、“琴弦”等富有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沙扬娜拉》中心意象是一朵不胜娇羞的水莲,用以状写日本女郎温柔多情的神态,贴切传神。《婴儿》用产妇对腹中的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

(16)、(在屏幕上展示这段文字,请学生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出来,可继续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康桥对徐志摩的重要性)

(17)、再别康桥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才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8)、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19)、这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短短的四句诗映照出了一个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做出了一个宁静的作别姿态。诗人曾说:“那四五月间渐缓艳丽的黄昏,那才真是寸寸黄金。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美丽的印象。

(20)、鲁侠客 新潮流诵读艺术团主播。医学专业,医疗行业管理,英语六级。爱好诗歌、文学评论、朗读。曾参加北京首届国际城市文学诗歌朗诵大会;曾获得山东省首届双语朗读大赛二等奖。

5、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体现了诗歌体式的什么美

(1)、其次,这一届的赛事主题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展示,而孟全波的成功之处,是他既能整体把握全诗的内容导读,又注意在细节的点拨中体现“导”的技巧。《再别康桥》这首诗只有六个诗节,完全顺着节序教下去亦未尝不可,但他没有这样做,他导入课文很讲究,又仿佛很随意,选了一首通俗的谐趣小诗轻松引出话题,而后介绍诗人的康桥情结,很快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即让学生各自选择诗节或诗句进行阅读点评,展开讨论。从早的一位评说“那榆阴下的一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到后一位品味“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启发互动的过程中,不曾刻意安排,却已将每一个诗节都“过”了一遍,这也很符合诗歌鉴赏的个体化选择和自主探究的课改精神。我当然不是说孟全波在这一点上已经做得十分,无可挑剔,我只是认可他于尊重与耐心之中,体现出一种把握教学流程的自在与从容,因为他本可以有更多的主观介入,但他还是尽量把时间留给了学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处细心的点拨:一是“新娘”的“新”。一般说,这里只要能读出以新婚俏丽比喻夕照中的柳树之美也就可以了,但是教师却能顺势把学生的感悟引导到让他们读出“虽旧犹新”的依恋之情,甚至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发现,既符合多元解读的原则,又是出于因势利导,而不是强加,这就很成功。其次是思考“寻梦”后面为什么用了一个“?”。至少,在我听过不下十节的平常课和观摩课中,我总是不解,为何教师竟无不忽略了这非同寻常的一问?。虽然课上教师与学生对它终的理解感悟仍有可商酌之处,但是“我要不要寻梦”“该不该寻梦”的问题提出,却是至关重要,也是意味深长的。因这小小的一个问号,牵连和透露出的是徐志摩此番告别康桥的全部诗心!诗人轻悄悄的来重温旧梦,后又轻悄悄的遗梦而去,于怀恋与眷顾之中流露的缱绻而又洒脱的心情,在此后的两个诗节中,生发得为充分,虽然还应该有更细致深入地揣摩(实际在孟全波的原始教案上,就已经提示自己注意:“学生只能理解其中的离别情感,无法揣摩离别时的复杂情怀”),而教师能够注意及此,表明其语感是相当细敏的,只是在“度”的掌握上,略欠火候罢了。

(2)、(这两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①徐志摩心中的梦是什么②作者要去青草更青处歌唱什么呢③为何又不能放歌④为何选择沉默地离去)   第6节,诗人接着梦的出现,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抒写梦的追寻与离别的静默。借用“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只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三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梦”“放歌”的强烈冲动,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地统一在了一起。而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美的告别。“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用欲放即敛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颖漂亮的比喻或朴实无华的直接抒情,突现了全诗赞颂的“宁静美”,并由景的宁静转为情的宁静,使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怀,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给人一种潇洒与深沉相结合的美。

(3)、所谓色彩的美,是指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能充分体现我国象形文字在状形绘色上的特点,富于色彩感.

(4)、(2)第二~四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彩虹似的梦。”

(5)、纵观《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6)、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古代文学”复习签到内容;

(7)、《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8)、Swaysleisurelyunderthewater; 

(9)、作者用浪漫的诗情画意,及巧妙的象征手法,含而不露地表述,让我们体会到深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眷恋。极富音乐美是本诗突出的艺术特色。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契合着诗人那委婉柔糜、别致曲折的情感宣泄,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美。

(10)、(3)第五~六节“寻梦,撑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烂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1)、B、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12)、节奏上,全诗基本上是单行两个音节,双行三个音节(7节稍有变化),形成音节的波动状态。再加上“轻轻”“油油”“软软”等叠音词的反复使用,使得诗的节奏明快而又平稳。诗的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了诗人踮着脚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生怕打扰了康桥的静谧。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挥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后一节,又以三个“悄悄的”音节回环对应,诗意也有递进,间接表达出作者深邃的感情,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神思飘逸,是对徐志摩先生“诗话人生”的好描述。

(13)、《再别康桥》这首抒情诗,怀着深深的爱恋与康桥诀别的依依深情,揉合着严酷的现实。生活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的道道伤痕,难忘的隐忧,抒发的是一种热情已退,理想已碎,欲追回而不能的情思。是一首爱恋而怀念之歌,又是一首凄婉而幻灭之歌。它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其三点:

(14)、又如《山中》,写诗人在静静的庭院想念山中的恋人,在那花好月圆、松影婆娑的静夜里,诗人“想攀附月色/化一阵清风/吹醒群松春醉/去山中浮动,感情纤细,体贴入微的诗人面对“安眠”的恋人,不忍打扰她,只化作一片碧叶,轻柔地落在她窗前,传递着诗人对她的刻骨思念之情。在这幅流动的画面里,似乎飘忽着抒情主人公的切切面影。这就是徐志摩的绘画美。(8)

(15)、网络诗歌兴起后,中国新诗才朝新汉诗方向迅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诗人,他们是应运而生的,活跃在当今中国诗坛的中坚力量。更重要的是,他们笔下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并产生了相当一批高水准、高质量的诗歌文本,标志着新汉诗开始走向成熟,中国新诗进入全新的新汉诗时代。

(16)、这首诗是在回到徐志摩第三次欧洲巡回演出的路上拍摄的。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在英国哲学家拉塞尔的家里待了一晚之后,没有人事先注意到,一个人静静地来到剑桥寻找他的英国朋友。

(17)、太多的或单调的对称都会破坏诗的美感,徐志摩在注意诗行对称的同时,还注意诗行的变化。如《雁儿们》以诗行的变化极好地抒发了起伏跌宕、回环往复之情:

(18)、AsquietlyasIcamehere; 

(19)、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因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堪称是徐志摩诗作中的千古绝唱。

(20)、《再别康桥》创设的情境清新飘逸,体现了“新月诗派”的创作特色。

(1)、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这一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三个问题展开:①离别时为何要“轻轻的”②“轻轻的”为何要提前③为何不向人作别而向云彩作别)

(3)、Evensummerinsectskeepsilenceforme 

(4)、《再别康桥》七节诗,每一节诗都可以构成一个明美的画面。诗人用色彩绚丽的画笔在画布上淋漓挥洒,设色浓艳。“西天的云彩”“夕阳中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青潭”“斑斓的星辉”一一映如眼底。色调搭配明快,并且远近交错,俯仰结合,构成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图画。

(5)、征稿信箱:xinhanshi2016@qq.com

(6)、不妨先交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在浙江海宁硖石一户殷实的人家,父亲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徐氏世代经商,是远近闻名的首富。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生活,很早就在家塾、开智学堂读书,从而打下了古文学根底。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结识各种社会名流并拜梁启超为师,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而且通过涉猎中外文学,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在美国两年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1921年由狄更生介绍和推荐,以特别生的资格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诗人志摩在剑桥留学的两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广泛地涉猎了世界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开始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爱、自由、美”的生活理想,再加上他在这里认识了林徽因,与林徽因的恋爱使得他异常兴奋,开始大量作诗。

(7)、正是康河的水打开了诗人的灵魂,唤醒了长久以来一直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命运。因此,他后来深情地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的。我的好奇心是康桥给了我一个动作。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了我胚胎。”(吸烟与文化))

(8)、1918年,22岁的徐志摩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20年又赴英国留学。在著名的剑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留学期间,特别是在剑桥生活的那一段时间,形成了他的思想体系——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想、民主政治观和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所以,在他后来的生命旅途中,对康桥一直情有独钟。他认为,康桥是培育他思想的摇篮,只有在英国,才真正找回了自己的“性灵”。他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见,康桥是徐志摩“心爱的地方”,是他魂牵梦绕的“圣地”。在他的一生中,专门为康桥写的诗文有三个名篇:早期的诗《康桥再会吧》是热恋之际的留别;中期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是久别后甜蜜的回忆;第三篇就是《再别康桥》。

(9)、著名作家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堪称千古绝唱,正如诗人原野牧夫所言,他在很大程度上一方面承袭这个古老诗歌国度的汉文化衣钵,另一方面又在广泛猎取来自西方现代诗歌的技巧,从而完成了适合自己诗歌审美的创作。这首诗在文本上的独特创新,正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现代汉诗写作成功地尝试,具有东方本土化诗歌艺术风格,体现出含蓄美、意境美,在语言上又具有张力十足的特点,在新汉诗艺术领域里早形成自己独有的唯美风格写作样本。

(10)、Alwayslingerinthedepthofmyheart.

(11)、新诗建筑美理论是闻一多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如果有人要问新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回答他:增加了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一。”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

(12)、“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是因为作者的豁达,而是源于对康桥的挚爱,源于对康桥的依恋。“不带走”是因为无须带走,康桥已经深深烙进作者的心底,何须带走一草一木哪怕是一片云彩?

(13)、音乐美是徐志摩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再是压韵。

(14)、诗人对诗的音乐美看重。《再别康桥》全诗七节,每行六至八字,大体上每行三顿,音节长短不每节四行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诗行整齐匀称,声调回环往复,随情变韵,平仄声交替使用,读起来抑扬顿挫,舒纡婉转,节奏鲜明和谐,形成流动感,极富音乐性。(1)

(15)、Ortohavetheboatfullyloadedwithstarlight 

(16)、③章法整饬,灵活多样。徐志摩作为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都各有变化,不太拘泥,讲究诗形而能不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又大段整齐、匀称。

(17)、《再别康桥》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18)、(作文好玩)我的语文老师系列——忆西渠老师

(19)、总之,读着这首诗,音韵和谐而富于变化,节奏明快而又平稳,并且曲折回环,首尾圆合,气韵浑成,如康河的涟漪一样轻轻荡漾,构成一阕完整的、绝美的乐曲。

(20)、本诗的结构,读者也不难发现:首尾呼应,同中有异,富于变化,但又反复强化那特有的情绪和格调。尾是首的复沓,但又不显得简单重复,是感情经过激荡而又沉淀后的再现,或是另一层面的递升。一如交响音乐中的“A—B—A”式的曲式结构,是“呈现—展开—再现”的艺术体式,反复营造那“浓得化不开”的深深情味,意境缠绵,余响不绝。

(1)、在《偶然》一诗的片段。“……看了真叫人神往,叫人忘却人间有烟火味。”便是从这时断时续的诗行间,吹来些飘飘渺渺的小夜曲优美的旋律,“你记得也好,/好你忘掉……”多么坦率直挚,这是发之心底的声音,却不是用诗的语言,而是用口语,可又是那么甜美动听。第三行首尾有“你”和“好”两个音调曲折的上声词,把诗句点化得委婉又多情;第四行似乎很不经意地变换了句式和语调,节奏自由极了:末尾“忘掉”的“掉”字,在轻读的ao韵上悠然抹去,不留一丝余音,于是把一句话分成了两行,在第五行之间留下一个休止,就象一个没有愁云的清空,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很显然,强烈的音乐效果在这首诗中已经成为表情达意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了。

(2)、这首诗艺术特色鲜明,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人善于从生活中捕捉鲜活而富有个性特征的景物形象,再糅合诗人个人的情感与丰富想象,很快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营造了优美、明丽的意境。那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河中的波光艳影,还有那软泥上的青荇……各种物象相映成趣,无不浸透着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尤其诗人的比喻独特而又贴切,手法巧妙,使情与景水乳交融,丰富了诗歌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作文好玩)我的语文老师系列——姚老师和他的玫瑰花

(4)、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营造而出柔美幽怨的意境。

(5)、以《再别康桥》为例,其押韵,韵脚为:来,彩(ái);娘,漾(iáng);摇,草(áo);虹,梦(óng);箫,桥(áo);来,彩(ái).每节押韵,逐节换韵,音律和谐.

(6)、正如作者自述所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英国康桥的生活固然使他迷醉,徐志摩对在康桥这段生活也分外留恋——因为他对林徽因的爱刻骨铭心。他于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决心结束父母包办的这段没有感情的婚姻,痴心转向追求才女林徽因。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与志摩不辞而别。后来林徽因也参加了他回国创办的新月社,却选择了跟梁思成结婚。四年后他们见面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不久,徐志摩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家。1928年重返康桥故地重游,物是人非,如他在一首诗中所写道:“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或许因他理想破灭、爱情受挫,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

(7)、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更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另有“逍遥”一义。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油油的”“招摇”:“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据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所说的这句诗深刻的含义和诗人强烈的情感体验。   《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意境,全是为情驱使。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初到伦敦,康桥平静、闲适的环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诗人久寻而不得的逍遥自在的情绪,他发现“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这在徐志摩《康桥,再会罢》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剑桥后,诗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这种感情表达的更为清晰、鲜明——“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这首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金柳”: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诗经·小雅》

(8)、依依惜别的款款深情和诗歌的韵律节奏丝丝入扣地结合在一起,“音乐美”在《再别康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歌每节两韵,节节转韵,所采用的韵脚多是发声绵长的复韵母,形成一种既韵味悠长又潇洒灵动的听觉效果;“轻轻地”、“悄悄地”这类叠词的使用,奠定了诗歌舒缓轻柔的调子,流露出依恋之中的惆怅伤感情绪。另外,诗人对于诗歌外在形式的“建筑美”也是精心构造的。

(9)、总的来说,《再别康桥》这首诗,内容中虽有它消极的东西,但其诗歌艺术技巧,则代表了徐志摩的诗在许多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0)、本人学过多年的语文了,记得深的还是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比如“一只鹅,两只鹅,扑通扑通跳下河”。(学生笑)

(11)、(KC聚忆)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后的后,是我们在走

(12)、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3)、NotevenawispofcloudwillIbringaway

(14)、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15)、(抓住学生笑的时机,请他们谈一谈笑的原因,借此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请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

(16)、《再别康桥》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17)、这首诗共七节,每节四句,每一小节句式整齐、类似,构成一种反复、循环的吟唱效果。第一小节和后一小节通过“轻轻地”、“悄悄地”这样的叠词,首尾呼应,使诗歌在形式上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18)、(1)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19)、这是极其普通的逐行押韵的形式,诗人又毫不在意地使用了一些勉强可以通押的近韵词作韵脚,乍看起来,不免有粗俗笨拙之嫌。然而,如果朗读几遍,仔细体味一下,也许你就会被诗人的音韵技巧所折服了。全诗分为上下两节,共八行,除末两行外,前六行的尾韵分别是:影、云、影、心、影、鳞,后鼻韵和前鼻韵交替修饰诗行末尾;同时,凡后鼻韵都为仄声,前鼻韵均是平声。这就使相邻两个诗句在韵律的归结处出现或暗或亮的差异,致使全诗在每一行都变换一次音色,整个诗情也随之开合,节奏柔和缓慢,就像是一个神秘的梦:远处灰色的塔影时隐时现;黑云与白云时聚时散;月影坠入水中,湖面泛起波鳞;“你”和“我”轻声合唱,一高一低,诉说各自的心灵感受。当诗歌进入第二节时,四组叠字悠悠鸣响(深深、依依、团团、纤纤)像是轻轻闯入的第二主题,与那个变换音色的乐句唱成复调,它们在对比中相互交织融化,忠实地传达诗歌情感的信息,音乐形象不仅完整,且饱满而具有立体感。在诗魂编结的“梦境“中,黑夜、塔影、月彩、波鳞都被洒上了神奇的乐音,真不愧是一个情、景、乐三者交融相生的“完全的梦境”。

(20)、Areyoungbridesinthesettingsun; 

(1)、诗人能将语言运用得出神入化,轻而易举地把白话文字中的音乐元素解放出来,让诗情乘着音乐的翅膀,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翱翔。他不仅常常把口语插入诗中,有时竟全部用口语作诗,同样能创造出浓郁的音乐效果。如他的《残诗》:

(2)、其富有音乐性与动态美。诗作以“寻梦”为抒情线索,叙写抒情主人公“我”到康桥告别的经过。时间是从傍晚——“夕阳”,到半夜——船星辉,再到夜半更深——“星辉斑斓”,再到清晨——“西天的云彩”。这是整个一夜的时间。空间上从近处的河畔,到波光,到榆荫下,再到船上,到弃船等岸。人物和他的视角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高处——西天的云彩,到稍近的“波光”,再到“夕阳下的金柳”,再到“榆荫下的一潭”,再到“青草更青处”。由高及低,由远及近。然后再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换,由近及远到更远。时间和空间在不断的流动之中,而情感也在不断的流走中。先是写康河下景色的绚丽,接着写“寻梦”中的沉浸和忘乎所以中的“放歌”,转眼又写“不能放歌”,转入沉默状态,后又回应第一节“轻轻的”而“悄悄的”告别。梦可以使人放歌,但又使人不能放歌,相互矛盾,形成情感的张力。沈从文说:“徐志摩的作品给我们的感觉是‘动’,文字的动,情感的动,活泼而轻盈。如一盘圆圆的珠子,在阳光下转个不停,色彩交错,变幻眩目。”

(3)、从诗歌再现的现实图景看,这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传统题材的再写。诗人采用平实朴素的语词,通过对垃圾堆旁一群赤贫男女老少的生活状态的描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穷困者的生存处境。在对这一生活场景的描绘中,诗人在描绘穷人的悲惨时竟用了调侃嘲弄式的喜剧笔法,特别是结尾时将几条黄狗的形象嵌入在垃圾堆上奋力拼抢的人群中时,同时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也是这幅贫困群体的劳动图。(3)

上一篇:111句工作好烦的心情说说精选好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