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2、重视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的写话风格。(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3、他不仅做人这样,在做学问和使用语言上,也是一丝不苟,能以身作则。
4、师:大家说得真好!男生来读一读,要用朗读把这种情感传达出来!
5、《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中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写叶老逝世我深感悲哀;第二部分(2至9):写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第三部分(10):写学叶老为人,学叶老为文.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6、生:我会分为两类。第一类是①②,这两句话的主语是“我”,“我”在叶圣陶先生逝世后,常常想到他的业绩,想到他的写话主张,“我”常常跟别人称赞先生的品德高尚,都表达了“我”对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第二类是③④⑤,这几句的主语是第三人称“他”“叶圣陶先生”,几处“常常”体现了先生待人宽厚、写文章方面严以律己是一贯这样的,强调了叶圣陶先生的形象。
7、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8、生:还有,告别的时候,他鞠躬,口说谢谢。特别是鞠躬,他给那些来看望他的人鞠躬,我感觉他很平易近人。
9、师:你说得真好,我也被打动了。由此可见张中行先生所用文字意蕴之丰。
10、师:请同学们合上书本,老师对这个语段做了几处改动,你能发现吗?(齐读后找,学生能够发现多处。)
11、师:对,要读其事,识其人,然后领会作者要抒发的情感。这就是我们要运用的“略读法其二”。
12、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快速阅读,如记叙文六要素,议论文抓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等。
13、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第9段)
14、师:请你把“我们”写在黑板上。叶圣陶先生,人,往矣,张中行先生,人,往矣,但什么还在?
15、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6、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17、师:也是诗人臧克家在他的诗《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在哪儿呢?
18、“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19、采用了侧面描写.通过复信表达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情.这一段中写到叶圣陶给我的来信,心中提到我去拜访,他因与朋友有约不在家而他悔恨,以为朋友住旅店而悲伤.并从叶圣陶拖着虚弱的身躯送别的事情中,写出了他日常生活方面宽以待人的品格.
20、领会叶圣陶提出的“写话”主张,进一步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2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2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是张中行回忆叶圣陶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23、草率(shuài)生疏(shū)商酌(zhuó)恳切(kěn)
24、生:送客特别打动我,文中写了“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三道门”“四道台阶”“鞠躬”这些词语都写了他送客送得很远。我觉得他特别有礼貌。
25、读单元导语。老师读,学生划出认为重要的语句。
26、师:那我们再来看,作者所写是叶圣陶先生在什么情况下送客?
27、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也找出来做一些品析。
28、(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我的看法: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29、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
30、7段: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31、生:在叶老眼中这此事是末节的事,由此可见叶老待人的真心我们常人很难及。
32、严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分别写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的两方面特点。需要通过略读的方法梳理文章事件,又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略读完成学习目标,略读是粗略的阅读,却不是忽略的阅读,仍旧要通过略读完成学习目标
34、找出文章中让你印象深刻或难以理解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和摘抄。
35、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36、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37、生:第2段后“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38、任务一:观大略,填导图。限时5分钟阅读全文,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划出本文的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计时5分钟后)
39、师:对于这种分法,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看法?
40、送别,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了,对来访者还是要举手打拱,连声致谢。
41、①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42、课文第二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作者表现了叶圣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
43、师:鞠躬你分析得很好,老师还有一个发现——“口说谢谢”,后文也出现了一个谢谢,但前面的修饰词不同。第一遍出现时是什么?
44、明确:语文方面要学习叶老关于写话的主张,要体会他提出那种主张的良苦用心。
45、叶圣陶主张“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认为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这样写出来的话,就能达到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46、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47、师:你是通过哪些语句发现的呢?(学生讲述文中的过渡句)
48、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49、 ①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50、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中行先生用词之准确。
5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先生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52、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53、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54、叶圣柏先生去世后,撰文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他的钦佩和怀旧之情,其二是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
55、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56、生:他晚年不能起床的时候,还有一次是客人拦阻他远送……
57、”叶圣陶在写作方面追求明白如话,写出来要让人看得明白,他心里装着的是读者。
58、“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59、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60、设计意图:根据单元导语的提示,运用略读法要注意这两点:一是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二是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的重点。基于略读法我设计以上学习任务。以课文中的起着关键作用的关键语句为略读的抓手,并以“思维导图”作为略读成果的检验,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这不失为“教师提纲契领”指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61、感受“小事件”中的“大品格”,学习叶老先生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
62、直接导入同学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略读方法,把握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回顾旧知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下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要求我们重点学习的阅读方法是——略读。(回顾略读的相关知识)略读,要观其大略,确定阅读重点,我们上节课是如何确定阅读重点的呢?从题目入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二三事”自然要写事,所以关注事;写作对象是叶圣陶,自然要关注人:“先生”,是一个尊称,满怀尊重之情,自然要关注情。,由此,我们在阅读文章时需要把握的重点是:事件、人物、情感,这个这小小的题目不得了,一下子就帮助我们确定了阅读的重点,能够让我们清晰的知道,在阅读文章时需要需要把握哪些内容。出示小结1:从题目入手 抓住主要内容(板书)我们上节课,主要是梳理了事件,全文围绕叶圣陶先生都写了哪些事件?回顾事件:描标点修润文章送别客人回复信件谈写文章删除废字明确“做”和“作”的分工。抓住人物特点活动一: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特点通过这些零星小事,叶圣陶先生好似就活生生的站在我们面前,从这些事件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怎样的叶圣陶先生?学法指导:默读文章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圈点批画,做好批注①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进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描”字能不能换成“改”字?抓住关键动词,体会叶老严谨认真,待人宽厚)②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个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抓住动词突出人物以礼待人句式:使用短句读来顺口(学生读,体会)语气:平稳舒缓(学生再读)活动二:抓关键句,把握人物特点通过这些小事,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人品贵重的叶圣陶先生,那在作者眼中,叶圣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法指导:默读文章,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①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上是这样,行为上也是这样(高度评价叶圣陶老将立德放在了首位)②因此,我常常和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把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特点看作世人的表率,名副其实,在结构上总领下文)③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④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从文字交往和日常交往两个方面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这些句子我们统一称为——作者的评价性语句,什么叫评价性语句?概念:那些作者主观情感倾向明确的语句,我们称为评价性语句。位置:段首内容:点明人物特点结构:这些评价性的语句往往还充当了文中的过渡句,或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表达方式:议论,评价是议论,事件是记叙,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做“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我们之前还学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也是这样的写法。抓住了这些评价性语言,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楚文章的结构,还能帮助我们快速抓住人物的特点。出示:小结2:抓住作者评价,把握人物特点(板书)领会作者情感作者给予了叶圣陶先生高度的评价,也就是高度的赞美,除了赞美,作者还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是一篇散文,我们之前也学过很多散文,作者通常都通过哪些段落来表达情感的?勾连:《老王》、《谁是可爱的人》接下来让我们关注文章的首尾段,体会作者的情感。首段:抓住日期“1988年2月16日”和“双层的悲哀”尾端:抓住“叶圣陶先生,人,往矣”和两个“常常”,来体会作者对叶老的怀念、景仰和追思。出示小结3:抓住首、尾段,领会作者感情课堂小结 叶圣陶:“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么读。”我们本节课就重点学习了一种阅读方法——略读,我们可以这样去读,请大家齐读阅读策略:略读策略(学生齐读)抓住文章标题,把握主要内容抓住作者评价,体会人物特点抓住首、尾段,领会作者感情作业课下,请大家运用略读的方法去读一读吕叔湘先生的《怀念圣陶先生》。
63、“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律己严的?
64、师:好,同学们找得特别准确,说明很会读文章。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总领句和总结句。(生齐读完毕)
65、生:我觉得在“人”后面加逗号,突出的是这个“人”,而不是他死了。即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叶圣陶先生的死亡,而应该关注他身上的品质和精神。因为他身上的品质和精神是不会死亡的。
66、全班诵读第1节和第9节,感受作者对叶老逝世的沉痛之情、对叶老的怀念与崇敬之情。
67、师:那我们还能从叶老律己严方面找出类似的语言感知叶老形象吗?让我们一起看课文的第8段,划出语句,并圈出副词。
68、我常常说,常常想的人,已溘然长逝,令人_____。
69、生:强调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动作,强调他的谦虚有礼貌,强调他对别人特别尊重感恩。
70、大势所趋(dàshìsuǒqū):大势:指整个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71、不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