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叶圣陶教育的理念
1、·祝福与期待——导师代表刘铁芳教授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简述叶圣陶教育的理念)。
2、叶老在强调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作用,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向“不需要教”过渡。因此,教师要由“讲”变为“导”。
3、 “语用型”教学着眼于学生基本言语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4、任务明确,落实到位,严格检测,合理奖惩;“上课举手的是英雄,不举手的是懦夫,”回答正确的加一分,回答错误的加两分;“一个老师自夸自己一辈子教过多少优等生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差生也是你一手教出来的”。这些教育经验和王天 校长的话对我感触很深,圣陶学校把每天学的知识全班过关稳扎稳打无差生,让每一个孩子时时刻刻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想一想我们喊了多少年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总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困扰我们的差生转化问题,今天在圣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简述叶圣陶教育的理念)。
5、 正因如此,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内容和语言,成了语言应用的基础和前提,换言之,语言应用必须建立在熟知、掌握语言和言语的各种规则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正确、规范、有创意的表达才不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因为,语言见之于声音,有共同的语音规则;语言见之于文字,有共同的书写规范;语言表达意义,有共同的组合法则等等。读错音、写错字、违反了遣词造句的一般规则等都不可能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因此,语言运用不可能绕过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必须将其纳入自身体系之中。所以,“语用型”教学的首务工作就是要借助文本,感受语言特点,领悟语言规律,进而在熟练掌握语言规则的前提条件下掌握根据语境使用语言的规则,即言语规则。关于这一点,李海林先生在《言语教学论》中用概括的语言提出了四个指标,即“语言与言语内容、语言与言语主体、言语主体与言语客体之间的高度和谐关系以及这三者高度和谐的美学效果,即所谓‘风格’”。以上这些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律以及言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规则是正确运用语言的前提。而言语规则的获得,没有理解、感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理解”、“感悟”和“运用”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概念,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运用”不能离开“理解”“感悟”这个基础,“运用”才是好的理解和感悟。
6、·找寻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评周求知《长城》一课
7、·20世纪90年代的师范生——蒋保华《教育的哲与诗》序
8、依以上所说,可以知道无论古文学现代文学,有许多是中学生所不必读的。不读那些不必读的,其意义并不等于忽视固有文化与现代人生,也很显然。再说文学的写作,少数中学生或许能够写来很像个样子,但是决不该期望于每一个中学生。这就是说,中学生不必写文学是原则,能够写文学却是例外。据我所知的实际情形,现在教学生专读经史古文的,并不期望学生写来也象经史古文,他们只望学生能写普通的文言,而一般以为现代文学之外别无教材的,却往往存一种奢望,好学生落笔就是文学的创作。后者的意见,我想是应当修正的。
9、 语言教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语言的基础,主要学习系统的基础语言,从写字、用词、造句、组段到成篇,并学习简单的实用语法。这个层次特别要学会语言的通顺,从用词准确,句子完整,句意明确,句子与句子在结构、语意和语气上连贯,段落层次清楚,后归结到思路清晰。第二是语言的应用,主要是学习文章的各种表达方式,从记叙性语言、说明性语言、抒情性语言到议论性语言,并学习一些简易的实用语法和实用逻辑。这个层次继续要求学会语言的通顺,并在通顺的基础上逐步求得简洁。第三是语言的提高,主要学习文学语言,从散文语言、小说语言、戏剧语言到诗歌语言,并学习实用修辞。这个层次进一步要求学会语言的流畅生动。就小学阶段而言,应侧重在语言的基础和语言的应用两个方面下功夫。
10、·教育的真义在于爱的交流——从《爱与罪》的故事谈起
11、 所谓语用,是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交际效果的活动,内容包含语法结构、修辞知识、语言符号及其语言与它的使用者及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研究它的学科就是语用学,它起源于20世纪六十年代,是一门专门研究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科学,一切与语言使用者有关的语言动态因素都是其研究的范围。具体地说,语用学就是“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学科。”其基本特征主要是:语用学研究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及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用法,乃至不同的表达效果,侧重于语言的实用。语用学注重语言本身的使用,以语言为基本的要素,讲究语言的组织与驾驭,特别在乎语言在特殊环境里的特殊表意效果,讲究语言规律的内在探索。
12、 首先我很荣幸作为一名圣陶学校师资班二期的学员,在这里学习了一周的时间,让我的思想有了一个飞跃式的改变。下面我来说一下自己的感悟:
13、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OBE强调如下4个问题: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14、➄刘铁芳:培育“中国人”:儿童教育的审美意蕴及其实现
15、但岁月如箭,一经射出,拒绝回头。
16、四回归生活与走向人文:现代教育对生活的适应与超越
17、第4章 生命的规训与引导:现代性道德教化的过程问题审理一生命的规训与引导:道德教化的基本过程二生命的规训与抑制:传统道德教化的过程审理三生命的引导与激励:现代性道德教化的过程的基本追求四在规训与引导之间:当代道德教化的过程的基本问题与出路
18、编程大赛考试的命题基于拓展知识、逻辑清晰、思维严谨、创意丰富的原则进行命题,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
19、生活化内容。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大赛倡导写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等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从真实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汲取写作的灵感,寻求写作的契机。
20、知所先后,循序渐进。王校长讲课总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等。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王校长特别注意思维有序,所以学生思维流畅、变通、独特,熟能生巧,巧中出奇,自自然然,很少出现”卡”的现象。
21、结 语 从技术到技艺:教学的教育性何以可能?
22、例如要求孩子认真完成作业。这一要求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是容易达到的,但对有一些孩子而言,就不是易事。这就要分析孩子的情况,对于有能力做到但自控能力差的,就要严格要求,决不妥协;对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要帮助,并适当降低要求,让孩子对学习不产生恐惧感。在此基础上,慢慢让孩子养成习惯。
23、另一方面是革新过去的错误观念。我们认识了环境和自己的地位,就应当铲除以往的错误观念,向新的路线上走去。一个人总有自己的人生观和宇宙观。较进步的人对社会更有认识,这种种认识,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基础。我们在认识了环境和自我之后,对这种种当然会有相当的认识。在我们的本能中虽然有除旧布新的成分,同时也有迷恋过去的成分,所以革新过去的错误观念,便重要了。
24、曾经有人问过我关于《叶圣陶教育名篇》相关内容,如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什么,都说过哪些教育名言,师从何人等,面对这些问题,先是大脑一片空白,接着有似曾相识之感,于是乎一些自己所知的教育名言便脱口而出,问者微笑摇头,答者则羞愧无语。
25、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26、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及社会阅历都不足,理解能力也有限。提出的要求过大或过高,孩子都不易理解和接受。所以,给孩子提要求一定要具体,如要求孩子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孩子感觉要求较广泛,需要注意的点很多,反而不知该从何做起。不妨将这一要求具体细化为:上学不迟到;上课认真听讲;对人有礼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每天都要按时完成作业;爱护校园环境,见到纸屑、垃圾主动捡起;到教室外和其他教室上课要安静、守秩序;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慢步讲文明……这样孩子就能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并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当他们把这些要求都做到时,好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
27、凡是人生的一切,从外铄得来的,虽言表名理,行合正谊,也不过是被动的。若是从“自觉”得来,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
28、后来,父亲被癌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千篇一律地吃药、打针,不厌其烦地化疗、放疗,头发快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了帽子。不知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中间有些落寞。
29、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30、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易察寻得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31、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自得。
32、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______,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______!
33、还学习到了圣陶的四大秘密:任务具体,落实到位,严格检测,合理奖惩。三大法宝:“单科突进”,以教材的整合为主。他们用25课时学完小学数学,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圣陶在真正的实践。王校长说,现在的教材适合教学用,但不适合自学用,所以他将教材顺序打乱,内容上取长补短,将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开卷练闭卷考”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考试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使后进生也有名列前茅的机会,让他们更容易找到自信。“通过人人百分战略把水搅浑,分不清好中差”。因此,才出现了圣陶学校“无差生”的现象。小组合作,圣陶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方面很有一套,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自主学习。合理的奖惩和班级建设让学生觉得圣陶就是自己的家,很多孩子更愿意待在学校。 王校长常说:教育应该是育教,育在先,教在后,校长要先育自己再遇教师。每个学生都有天赋。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教师教方法;教师教心态。教师要做唐三藏,学生要做孙悟空。越不会教的越会教,越会教的越不会教。做无用功比不做更危险。记在脑子里的是财富,记在笔记上的是负担,等等。这些话看似奇特,却蕴含着独特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观。
34、他大多数的新闻作品由人们的生活得到灵感。他相信文学作品不仅是用来供人消遣的,而且也是反映生活和鼓舞读者思考现实的工具。他感觉有义务去让读者知道在他们周围真实发生的事情。这就是他为什么想要将文学和新闻报道联系起来的原因。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也被用来唤醒青年对社会的关心与敏感。这个观点如同新闻工作者讲述真相的基本原则。叶圣陶也以记者为毕生职业。
35、 凡是人生的一切,从外铄得来的,虽言表名理,行合正谊,也不过是被动的。若是从“自觉”得来,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
36、其次要充分了解和分析班上学生的情况,对每一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交往、行为习惯、心理素质以及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等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7、 《小铜匠》(小说卷)收录叶圣陶早期创作的经典短篇小说。其中多是对孩子和母爱的赞颂,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对自然的美好书写,让读者自己体会到这些关于爱和自由的理想。
38、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不追求教科书式的抽象、静态的理论体系构建,而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植根中国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实践,与广大师生的教育与学习生活息息相通,不断地提出、探索和回答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现实中的重大问题。
39、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所谓“人生”,系包括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言。各人对于人生的见解,就是所谓“人生观”。认为人生是快乐的,就是快乐的人生观;认为人生应该献身于国家与社会的,就是责任的人生观。各人的环境不同,着眼点各异,因而各人的人生观亦不一致。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与人生的关系。
40、内容简介:大学兹事体大,不仅与国家创新力紧密相连,与国家整体教育质量与教育水平息息相关,而且事关民族精神秩序。我们需要重新回到内心来仰望大学的高度,并且试图唤起我们内心之中对大学必要的温情与敬意,促进大学精神的内在生长。不管是大学之内的人还是大学之外的人,都能在对大学的思索与仰望中,提升自我心灵的高度。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大学教育的思考汇编,主要体现作者对大学理想的追寻,对大学精神的个人性阐释,意在凸显在精神沦丧的时代里,大学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理想,并如何让这种理想落实在每个大学人,包括大学教师以及大学生的精神气质之上。
41、重视老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是传统教学理念下形成的病疾,至今仍然主导着课堂教学。教与学的问题实际上是两方面的:一是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怎么样;二是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传统课堂教学主要强调前者而忽视了后者。要改变重教轻学现象,必须解决三个问题:教学本质、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教学本质是对教学是什么的追问。传统的认识是,教学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成果导向的教学认为: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其中“会学”是核心,要会自己学、会做中学、会思中学。教学理念是对教学为什么的追问。传统的认识是:“教”是为了“教会”,“学”是为了“学会”。成果导向的教学主张的教学理念是:“教为不教、学为学会”。“教为不教”有两层含义:“教”的目的是“不教”,“教”的方法是“大教”。“教,是为了不教”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言。这种“教”是教学生“学”,这种“大教”是“善教”。成果导向的教学主张的教学原则是:“教主于学”。教主于学在于:教之主体在于学,教之目的在于学,教之效果在于学。“教之主体在于学”就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教主于学的核心。“教之目的在于学”即前述的教学为什么,它有三层含义:一是为了“乐学”、二是为了“会学”、三是为了“学会”。“教之效果在于学”是如何评价教学。要放弃传统的“以教论教”,坚持“以学论教”评价原则。也就是说,“教得怎么样”要通过“学得怎么样”来评价。
42、(同步练习)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
43、因为是一名教育家,在叶圣陶的作品中,他记述了许多知识分子,他们中的许多人是被剥削者,是没有能力反抗的社会底层的人。叶圣陶在他的作品中一贯反映着真相与现实。他在自己的小说如《火灾》《线下》和《稻草人》中表达了自己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思想。这些文章聚焦于社会底层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广受赞誉的小说《倪焕之》就记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悲情生活。
4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20世纪中国社会风云激荡,波澜壮阔。叶圣陶积极投身时代洪流,以深厚的国学根底、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的教育理念,躬身从事文化教育工作70余载。
46、对我而言,大家的作品,读来甚是艰涩,一直不愿意去读,更何况书中之乎者也甚多。但因有曾经的尴尬,于是我再次捧起《叶圣陶教育名篇》,沉下心来,细细翻阅,不觉一颗稚嫩之心在文中慢慢得以滋养。
47、圣陶学校的孩子们能遇上王天民校长的引领,是他们的幸运;我们这些自认为有多年教育经验的老师们,今天有缘遇上王天民校长并得到王校长的点化,也是我们的幸运,否则,不知道有多少天才将继续在我们手下被扼杀。
48、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这种工具,大而言之可以挽救国家社会,小而言之可以指导个人,改造个人的错误,实现个人的本能,它的作用是很大的。
49、 本书是刘铁芳教授继第四届“明远教育奖”获奖专著《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后的又一新作。理论化的阐释与生活化的观察的结合,对教育实践难题的破解与哲学式寻根究底的追问,促成书中大量原创性的观点的呈现。
50、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这不但是教诲丰富,学生能多得些益处,而且时常有新的材料发表,也是做先生的一件畅快事体。因为教育界无限枯寂的生活,那是因为当事的人,封于故步,不能自新所致。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是过来人阅历之谈。因为必定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画葫芦,我却觉得有十分的枯燥。所以要想得教育英才的快乐,似乎要把教学合而为一。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三个理由。
51、(2)取角新:视角求新,独具慧眼,善于聚焦,善于求异,善于转换;
52、叶老说,在课堂里教语文,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学生将来经常要阅读,老师能经常跟在他们背后吗?
53、 1983年,在全国中语会第三次年会上,九十高龄的叶圣陶先生开始着急了:“不能今年研究,明年研究,研究它二十年,太慢了!能不能快一点儿?语文教学到底是干什么的?”
54、第六章活动作为公共生活的基本形式:基于学校视角的学校公共生活建构
55、 吕先生的“退一步想”,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贵穷本然”。语文和语文教学的“本然”,是不是都已经认识清楚、探究穷尽了呢?会不会在什么根本问题上有了毛病出了差错,才使得语文教学老是迟迟走不出困境?
56、传统的课堂是封闭的,即在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固定的教学内容。在这种封闭模式下,教学活动围着老师、教室和教材三个中心转。开放课堂就是要突破这三个中心,实现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开放。时间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空间上从教室向图书馆和实验室拓展,内容上从教材向参考资料扩充。这就需要课堂上用“吊胃口”代替“喂食”。所谓“吊胃口”就是,老师讲课就像介绍一桌丰盛的大餐,告诉学生每道菜有多么好吃、营养多么丰富、对身体多么有益,使学生垂涎三尺,食欲顿起;再告诉学生每道菜应如何制作、如何调配,使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下课后,学生会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图书馆和实验室,为自己准备这顿大餐。
57、凡是人生的一切,从外铄得来的,虽言表名理,行合正谊,也不过是被动的。若是从“自觉”得来,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
58、·“所谓真就是的真”——关于真理观教育的一点想法
59、叶圣陶发现新中国的很多人是自私、冷淡、伪善和保守的。人们为了安稳的生活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叶圣陶在作品中讽刺了这些人。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希望唤醒人们的知觉并正视这些社会顽疾。叶圣陶不仅写故事,而且报道社会的谬误。他的作品不是用来消遣的,而是用认知和对现实的思考来填充人们的余暇。“……写作的基础是一双有洞察力和善于观察的眼睛,而我的眼睛却不怎么拥有洞察力……当然,没有必要以写作为目的训练一个人的眼睛。对于眼睛的训练,是为了洞察现实,丰富生活。”
60、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现在教育界的通病,就是各人拿从前所学的抄袭过来,传给学生。看他书房里书架上所摆设的,无非是从前读过的几本旧教科书;就是这几本书,也还未必去温习的,何况乎研究新的学问,求新的进步呢?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61、 “语用型”教学的价值指向于言语活动。
62、第八章学校公共生活中的规训与自由:学校公民教育的限度与教育的审慎之道
6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为王天民校长点赞虽然来圣陶学习只有短短的六天半的时间,但却深深的被王校长的精神所感染和鼓舞着。每天一个人要上十多个班的课,但却从来多不说累,从来都是那么的慈祥。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而王校长则提出“学是为了学会”的主张。认为教出来的是知识,悟出来的是智慧。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没有固定的教材,课前无预习,课上无笔记,课后无作业。同样的学习内容小学五年级能考过七年级。在来到圣陶之前觉得这一切不可思议,没有亲眼看到就不会相信,是王校长在这里缔造了这些教育传奇。老师要懂得静待花开的道理。我发现这的孩子数感培养的特别好,让我自叹不如。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很有自觉性,每次遇到问题,不是去问老师,而是去和同学探讨。我对学生的表现感到疑惑,为什么他们能这么自觉?后来才知道,孩子们都缺少爱,我们要鼓励他们,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爱;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老师千万不要去讲解,那样你就成了学生的依靠,要相信孩子,彻底的对他们放手,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去感悟。不能阻挠孩子去思考。”
65、➃ 刘铁芳:育中国少年 成生命气象——中国少年培育实践体系建构(下)
66、本文中的赵普令你敬佩的行为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67、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致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就教育的目标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
68、何谓大学之“大”——给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级新生的讲演
69、“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70、叶圣陶的第一篇有关儿童小说的期刊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青少年遭受的坏直接影响。实际上,叶圣陶是20个世纪20时代第一位写童话的创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发行。这一部少儿读物在很多青少年儿童之中极受大家喜爱。另一个著作《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塑成角色的品牌形象。这一简易易读的小故事身后的寓意是取笑专家的高傲狂妄自大与大家的发麻。
71、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探讨教学如何走进师生双方生命的专著。书中开篇便回到“教育性教学”这一经典主题,关注“大教学”之“大”的时间之维与空间之维,从破除教学的功利化倾向与学生的“被学习”“被成长”的局面出发,主张教学要与学生生命进行深度关联,不能唯效率是瞻。本书不是一本教学指南,它想要唤起的,是教育者面对活泼的学生生命的爱与真诚,简言之,就是教育者热爱教育的心灵。作者认为,在这一前提下,教师通过起兴、启发及对话的教学艺术,可以让教学走进师生双方的生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