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哪本书【文案92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03 13:23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哪本书

1、为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充分挖掘地方的课程资源,我们组织教师开发设计了校本课程《走进孔子》。《走进孔子》我们设计了五个模块,“故事模块”、“家乡模块”、“君子模块”、“经典诵读模块”和“”才艺模块“,各模块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散在各年级实施。校本课程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的设计思路。“一条主线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线”,“点面结合即由孔子(点)扩展到历史文化名人(面),由曲阜(点)到山东、祖国、世界(面),由少年君子(点)到现代公民(面)”。“综合交叉即将爱国主义、热爱家乡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 

2、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对这三方面不是等量齐观,他把道德和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为三者的重心,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3、泰伯第八(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哪本书)。

4、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人生的高精神境界,是中国伦理的根本价值标准,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是社会礼乐文明的重要根据。儒家的“仁爱”思想养育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民族精神。孔子的仁爱思想流传数千年,时至今日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深入理解和探究孔子仁爱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既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教育的使命。

5、  千百年来,人们学习他的思想,他的教育方法,他的人格魅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啊,他身上可学习的太多了!我们是难以望其项背的。那么,在他无穷的魅力中,可贵的又是什么呢?这也许又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我认为他难能可贵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6、《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7、因材施教(“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 ”)

8、先进第十一(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9、根据孔子“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我们学校提出“乐学、善思、笃行”的学风建设。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学习的保障,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才能举一反触类旁通,同时善于用思考带动学习。善于思考要努力掌握思考的科学方法。《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笃行”是为学的后阶段,实践是获得一切真知的重要来源,是思考并获得成果的可靠基础。只有坚持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才能拓宽思考问题的视野,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智慧和才干。



10、前文中谈到我们以“仁爱”作为校魂,开展了做新时期“少年君子”活动,这都是我们儒雅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喊几个口号、不是装饰一下墙壁、不是摆摆样子装点脸面,而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当一些学生言行粗俗且自以为得意的时候,当一些学生热衷低俗的文学、影视作品得时候,当一些学生沉迷电脑游戏的时候,当一些学生拉帮结派称王称霸的时候……我们老师、学校该做些什么?怎么引导学生知书达礼、文质彬彬,怎么引导学生看有意义的文学影视作品,怎么让学生从游戏室走开投身知识海洋,怎么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孝亲尊老?这就是学校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往简单上说就是如何引导行为。

11、·孔子做过不同类型的工作。(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哪本书)。

12、虽然我们说《论语》备受人推崇。但是,我并不鼓励同学们把它看得太高深了,或者说同学们在读它的时候带有敬畏、紧张的心理。更不希望同学被目前市场上的一些讲国学的人把《论语》捧若至高无上的经典所影响。我们一定要抱着一个轻松的心情去读《论语》,包括读其他国学著作,都要做到这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选用很“俗”的评书艺术手段来讲国学一样。紧张、畏惧的心理会让我们远离国学之道。而轻松、愉快的心情会让我们更亲近国学,更别说《论语》了。我们上边说了,《论语》是记载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对话的语录。我们看《论语》其实就是听他们聊天,跟听书一个样。

13、《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14、《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15、·(包曰:归于正。)(包咸,字子良,东汉经学家。)《论语集解》实际未必,比如郑风淫。

16、(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十》

1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二四》注释:文,对于礼乐文化的掌握。行,实践的能力。忠、信,人的品质。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对于礼乐文化的掌握、实践的能力、忠诚、守信。

18、晚年修订“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19、·教育者对“人”的双向相信:①对自己的相信。相信自己可以影响人,触动人,改造人。②对被教育者的相信。

20、我们深知,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探索,需要艰苦的努力,需要进行长期的奋斗。《论语·先进篇》提到先哲孔子赞赏的教学情境:“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每当读到这一节的时候,我常常为之激动,多美的教育场景啊!闲适之中带着几分的文雅,无欲之中还有几分的追求。师生之间老少咸宜、和谐甜美。但愿我们的教育也能回归到这种自然状态。“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已成为我们附小人、一批专家和教育行政领导共同的梦想和追求,我们坚信,只要行动就会有所进步,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孔子教育思想会在当今教育中发扬光大。

21、阳货第十七(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22、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主张“有教无类”,核心是“仁”和“礼”,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其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23、孔子生活于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记载于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写的《论语》里。

24、(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阳货·二十》

25、·核心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26、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没有局限于教材、局限于课堂,校园走廊的墙壁上我们设计的竹简论语、诗词字画、民间工艺就是我们的教材,尼山、三孔、孟庙就是我们的课堂。学生在活动中、真实的情景中所学、所思、所得将会给他们留下终生的记忆。学生在孔庙杏坛前诵读《论语》就会有完全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感觉。

27、其次还包括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等,在《论语》中都有重要体现。

28、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29、·儒家主张在继承中创新。反对抛弃传统的浮躁,也反对食古不化的腐朽。体现出一种高度辩证的思想。在“温故知新”中体现出来。

30、教育方法:深造自得;盈科后进(“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教亦多术;专心致志

31、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32、·主持丧礼。孔子主持丧礼时,从未吃饱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孔子能做到每天重新开始,能始终保持这种习惯。“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

33、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能克服的人,可以算作仁了吧?可以为:可以算作。

34、  《孔子》这部书叙述了孔子从出生到去世的主要经历和他在政治、思想、教育上的主要成就。本书作者薛娜对孔子的很多言论都用现代白话文去解读,又加上了自己的观点,语言通俗易懂,说理深入浅出,读来亲切自然……

35、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3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二》

37、教师观: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关爱学生、教学相长

38、(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九》

39、·孔子童年和少年经历艰难,她和母亲被排斥在家族在外,成长在泥沼之中,生存也是比较艰辛。

40、孔子在当时已有“圣人”之称,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过孔子整理传授的儒家经典五经,被定为必读的教科书,儒家学说由此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核心,对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起着指导的作用,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给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以极其深刻的影响。

41、笔者有不成熟的认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要想取得突破,必须从整体入手实施综合性改革,改革的起点就是“学校”。以“学校”为改革起点,全面改革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全面实施学校整体综合改革。教育行政的改革我们无能为力,学校内部改革尚可有所作为。因此,我们的探索就从学校内部的改革做起。学校内部改革必须从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思路、育人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寻求突破和提升,必须实现学校发展的各种要素和谐统一。

42、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遵循自然原则,一切任其自然,便是好的教育。

43、·为老师执鞭驾马。(宦学(御)事师,非礼不亲。)《礼记·曲礼上》注释:章太炎考证:“宦学事师”,“学”字本或做“御”。所谓宦者,谓为其宦寺也;所谓御者,谓为其仆御也。故事师者,以洒扫进退为职,而后车从者,才比于执鞭拊马之徒。

44、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等三个部分。这三个方面,从教育内容结构,以及社会需要和个人人格形成看,是初步完整化了的。这是孔子在教学内容发展史上的贡献。

45、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考试的重点,也是易混点。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46、·(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47、学而第一(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48、·现在教育管理的常见手段是:站着、出去、叫家长。管理是手段。但只用手段,将冲淡本质。手段让人麻木,从而忘掉了根本。

4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懑也。盈也。情感涌动的状态。◎悱:口悱悱也。心里有意见想表露却说不出来的样子。◎启:开解心意。◎发,谓开发之。(朱熹)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

5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八》

51、成功承办两次“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小学教育”研讨会

52、  孔子大的理想就是以“仁政”来治天下。然而,在那个混乱复杂的年代,他的理想根本就无法实现。他周游列国,到处推销自己,却始终没有人重用他。很多人对他提过忠告,比如老子、山野隐士、楚狂人等。但他却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来迎合世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他不推行“仁政”,而按世俗的要求来做官,以他之能力,无论在哪国,当个卿大夫都不在话下。如果那样的话,他也就随波逐流了,当然也不会成为万世师表。不过,时势发展到今天,依然是随波逐流的多。有人说:“你要适应社会,不要让社会适应你。”这也就成了那些人同流合污的理论。如果拿这句话来对照孔子,孔子不也是不会适应社会的人吗?只是到后,那些适应社会的人都随着泥沙被淘走了,而绝世独立的孔子却能千古流芳。

53、孟子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54、围绕“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发展目标,学校相继提出了“五大特色构想”。一是确立以孔子“仁爱”精神作为校魂;二是在德育上提出“少年君子行动”育人特色;三是在教学上实施“发展性目标教学”,倡导“因材施教”和“学、思、行结合”的教学理念;四是设计实施校本课程《走进孔子》;五是以建设“儒雅校园”为目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五项特色构想互为依托,共同构建学校特色发展体系。

55、 论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目的——“贤人”“君子”;目标——“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56、论强力而行:强调道德行为的锻炼,要求学生树立“强力而行”的刻苦磨练精神。

57、·(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晋昊公不君》游学三年,不知道母亲是否还活着。注释:宦,宦游。宦游是一种游学,见习做官义。官,学也。

58、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59、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60、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法治具有强制性,只能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德治具有感化力,才能影响人们的心灵。还认为人才不能依靠自然成长,必须经由教育培养。为此创办私学,以造就改良政治需要的“贤才”。孔子称“贤才”为“君子”(“士”或“成人”),要求“君子”首先必须是道德完善的人,能以身作则;把“修己以安百姓”作为高政治理想和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61、·孔子注重真实: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将真实作为实现生命的超越、修身和道德构建的根本。同时也认为这是《诗经》的根本体现。

62、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63、在我国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的今天,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何在?有人宣言:“人类社会要在21世纪发展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到孔子那里吸取力量。”教育能从孔子那里汲取什么力量呢?山东省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探索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64、墨子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同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6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6、我们学校以“仁爱”为校魂,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体(主流)是儒家文化,弘扬儒家优秀文化不要仅仅停留在一些表象上,更要深刻领会文化的精神实质。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核心的就是“仁”。把握了这点,也就把握了儒家优秀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仁爱”的力量。建设惠及亿万民众的和谐社会不仅仅需要大批的物资、资金、科技、人才,更需要社会规则、民族意识和道德力量。孔子仁爱思想,可以也应当成为构建中国和谐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第当前教育有了一些进步,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问题还是不少。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并不是什么技巧问题,而是一个爱心问题。当前师德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功利性正侵蚀教育肌体,我们的教育中太缺少“爱”了。离开了爱心,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斯霞曾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67、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我们不停地追问自己,经过班子成员反复酝酿,认真推敲,多方征求意见,提出了“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的发展目标。

68、“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我们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惑,孔子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正如颜渊感叹老师孔子的思想“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我们因理论水平所限还不能窥孔子教育思想全貌,仅得其一斑,对一些思想的认识还不深刻。另外,教师素养的提升问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问题,现实中价值观的追求与教育的理想状态的冲突问题等一直困扰着我和老师们。

69、个人比较赞成近代心理学家陈大齐先生的意见,他认为《论语》记载的主要是孔子的言论,而这些言论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孔子跟别人问答讨论;第二类是经人问而自动告人。所以,第一种讨论的就叫“论”,第二种自己告诉人家的就叫“语”,由此《论语》应读四声。

70、《论语》的作者中当然有孔子的学生。《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像《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还有些篇章又像子张或者子夏的学生的记载。总之,《论语》的著笔有先有后,其间相距或者不止于五十年,似乎可以由此窥测得到。

71、21世纪,国际形势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既有广泛的合作也会有激烈的竞争。21世纪的竞争和20世纪的竞争相比,一个显著变化是,国际间竞争由过去的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资源的竞争逐步转向文化的竞争。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振兴必先中华文化复兴。只有进行中华文化复兴,才能铸造真正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振兴基本的条件。

72、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73、孔子继承西周“六艺”的教育传统,传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教材选择上,采用其收集、编修的典籍“六经”,即“六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74、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75、如何做到?我们从孔子教育思想寻求智慧。孔子教育思想中“有教无类”的价值追求、“仁者爱人”的教育情怀、“文质彬彬”的人格理想、“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方法、“诲人不倦”的教师风范都蕴藏着无限的教育智慧,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亟待开发的教育宝藏。从孔子教育思想寻求智慧,以学校综合改革为起点破解基础教育发展困境,是我们“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的显层目标和追求。

76、学校以育人为根本,特色发展更加鲜明,学校教育品牌效应影响更加广泛。

77、孔子早探讨了人性的问题,认为人的天赋素质是相近的,个性差异是后天习染造成的,只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条件,加上主观的努力,都可以养成“君子”的品德。以这种人性观为依据,主张“有教无类”,除奴隶以外,不分贫富、贵贱、贤愚、种族和地区,任何人都可以入学。这种教学观念冲破了宫廷的藩篱,与社会发生广泛联系,扩大了人才的来源,从而推动了已经开始的文化下移运动,促进私学进一步发展,为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开辟了道路。

78、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倡导有教无类。他推广私人讲学,对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是有贡献的,他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接收农家的子弟入学,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79、·弟子因为听不懂老师的教诲,怀疑孔子有所隐瞒。孔子直接回答,没有隐匿,并强调哪一个行为不是和诸位在一起呢?

80、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81、此外,孔子还擅长因材施教,在教育中坚持对不同对象是以不同的教育。

82、学习也思考相结合,即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3、·“脯”→切割成“脩”。古代对肉类加工是一件大事,吃不完容易坏,处理的方式是做成肉脯、腊肉。在肉脯的基础上再切割成“脩”。(荐脯五职,祭半职横之。)《仪礼·聘礼》郑玄注:一尺二寸为职。一尺大约23厘米。

84、·(程子曰:思无邪者,诚也。)《论语集注》程颐,字正叔,教育家,人称伊川凌先生,北宋洛阳人。

85、《论语》反映出孔子致力于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86、(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五》

87、柏拉图和孔子都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和核心的位置。

88、(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季氏·十三》

89、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学而优则仕”)

90、《论语》中保留了一些人们对孔子师徒的批评讽刺,有的作了辩驳,有的没有回答。其驳议辩难部分对后世很有影响,如《答客难》等设为主客问答进行辩难的小赋,都从《论语》受到启发;其自我解嘲部分,表现了儒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奋进精神的赞扬。

91、论教育作用: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上一篇:鲁迅先生的故事50字【文案36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