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129句佛说人生的经典句子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05 12:54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佛说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1、佛教谈人生的意义

(1)、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2)、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3)、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4)、“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5)、2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6)、(正文):世人都很关注相貌和身体的美,但是,那种美是短暂,十年,二十年,抑或说三十年,都不是长久地。所谓红颜易老,青春难驻,从佛法角度来看,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们的一生,色身从小到大,由盛而衰,其间种种变化,就像时光的脚步,不曾停息。所谓长生不老,所谓永葆青春,不过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梦想,因为那是在和自然规律抗争。几千年来,多少人为驻颜有术而费尽心机,但迄今为止,所取得的大成功,不过是延缓衰老的速度罢了。对于外在身相来说,内在美才是重要的,这种内在美就是人格的美,心灵的美,生命品质的美。从佛法来看,内在美的至高境界就是佛菩萨。那么,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怎样达到内在美,又是怎样理解佛法与佛菩萨呢?

(7)、人生需牢记: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才能不必傲尽,留些内涵;锋芒不必露尽,留些深敛;有功不必邀尽,留些谦让;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得宠不必恃尽,留些后路;气势不必倚尽,留些厚道;富贵不必享尽,留些福泽;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

(8)、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9)、佛叹道: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0)、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1)、科学家说人类也是自然界一种物质,没有灵魂,死后物质分散,没有连续的记忆和知觉。但是陈独秀反驳道:个人虽是必死的,全民族是不容易死的,全人类更是不容易死的了。全民族全人类所创的文明事业,留在世界上,写在历史上,传到后代。

(12)、但是,季羡林老先生是积极乐观的,他认为人生对于个人无意义,但是对于全人类全社会是具有重大积极意义的。他坚信人类终究会越变越好的,就如鲁迅先生在《生命的路》中所写: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13)、一种观点是说人生无意义,这里不做过多讨论,因为过于消极悲观;另一种观点是说人生有意义,但是不限于某种具体的肤浅意义(比如说吃喝)。人作为万物之灵,人生应该还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具体是什么意义,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14)、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15)、1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16)、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17)、佛经说:“未断我爱,不入洁净。”知道迷惑并不可怜,不知道迷惑才可怜。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不会给你烦恼,皆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那些无穷的欲望。

(18)、施加牟尼曾对人生和宇宙作出总的解释,概要地说,就是“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其中的四谛便是:苦、集、灭、道。“苦谛”是痛苦的现象。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僧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因此,释迦牟尼认为,人生世界皆如苦海。他的人生哲学实质上可以说是“苦”的哲学,是探寻人生痛苦现象的原因和消灭这种痛苦的学说。可见,在人生历程中,吃苦,受苦都是重要的。

(19)、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20)、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2、佛说人生的经典句子

(1)、1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4)、.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5)、.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6)、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7)、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8)、人来到世上短短几十年,其实都想活得幸福安康、有尊严和富足以及对社会、后世良好的影响力,但人的认知不一样,价值追求也就不同,人生终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充满向上向善正能量的价值追求会激发人不断在学习、实践中奋发有为,向着美好的人生目标不懈努力,而充满负能量或者怕辛劳的人应该谈不上价值追求,应该只是在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中耗费生命,历经生命的过程而已,这样活着的意义也就是为活着而活着,对各个层面以及接触的人几乎没有帮助,产生不了良好影响,更谈不上把自己的思想和精神理念流传后世了。

(9)、人生是一本备忘录,翻开是壮丽的今生,合上便是记载的前世,因为有了这一份感悟,我会收拾一方空间,把那些点点滴滴的细碎收拾起来,每一片的心境,都会剪叠成一只只千纸鹤装进思路的行囊。可岂非是,今生前缘注定一半是风,一半是雨,风风雨雨演绎出一段性命的旅程。

(10)、1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11)、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间。”生命是如此的短暂,所以应该好好珍惜,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12)、而佛教是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佛教以人生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自己的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形成了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它的道德伦理思想,尤其是它的众生平等、出离家庭和超越当前社会秩序的观念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及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引发了不断的摩擦斗争。佛教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制约和决定,也受到儒家传统观念的抵制和左右,从而沿着适应中国文化特点的轨迹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调和儒家思想、宣传忠孝观念的中国佛教伦理

(13)、幸福其实很简单。我觉得佛家讲究的是随缘,随性,万事不可强求。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但如果你放手,就会有更多的选择。人的心若死执于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有一直停留在某种程度上了。上次朋友聚会,谈到了关于读书的问题。一朋友说:“读书若不是为了功名,为了赚钱,那你读那么多的书为了什么?”我一时不知所言。我要是说我是秉着对文化的热诚走到今天,会被大家批个半死,要么给我扣上虚伪的帽子,要么就会说我傻,说我不懂得现在的社会形势那天看百家讲坛,问,《孙子兵法》在当代的作用是什么?答,经济效应。是啊,《孙子兵法》作为著作出了不少书,还出了国,中国人民作为炫耀的资本赚了不少钱。感觉自己现在有点像宋江,秉着大忠大义走过前半程,却在后半程被观众骂得狗血喷头我不否认,我曾经动摇过,犹豫过,思考过到底要如何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生存。人生,于我的意义是什么?乱花渐欲迷人眼,我,该何去何从

(14)、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5)、.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16)、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17)、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9)、.佛说: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20)、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3、佛学讲人生的意义

(1)、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2)、1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3)、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1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5)、佛说人生是苦,常见的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

(6)、2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7)、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8)、"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答:都是为了生存与责任。

(9)、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0)、2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11)、1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12)、开发自身潜在的能力。我认为,在这之中,重要的是要做到将一切看空,但不是想空,更不要做空。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唯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完成我们生命版本的升级,将生命过的尽量像我们想的那个样子……

(13)、主意,其实是一种相信自己能力和自己抉择的自信念理。一个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很容易被别人一句话打倒,惧怕做犯错误的断定和决定,所以让别人去决定。有时候,你之所以不信任自己的能力,是由于你太相信别人所表示出来的的才能。实在,只有你按自己的设法做了,不一定会比别人差。

(14)、每每读到这些动人的禅语,原本杂乱的心情总会变得很宁静。我能够体会到其中淡淡的安宁与祥和,一如佛理中所说,“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15)、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6)、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品,而是一分虔诚的爱心。

(17)、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而信以为真。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好的裁判。

(18)、学佛的人,如不了解真义,以为人生既不圆满彻底,就引起消极悲观的态度,这是不对的,真正懂得佛法的,看法就完全不同,要知道佛说人生是苦这句话,是要我们知道现在这人生是不彻底,不永久的,知道以后可以造就一个永久圆满的人生。等于病人,必须先知道有病,才肯请医生诊治,病才会除去,身体就恢复健康一样。为什么人生不彻底不永久而有苦痛呢?一定有苦痛的原因存在,知道了苦的原因,就会尽力把苦因消除,然后才可得到彻底圆满的安乐。所以佛不单单说人生是苦,还说苦有苦因,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乐。学佛的应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学,把这不彻底不圆满的人生改变过来,成为一个究竟圆满的人生。这个境界,佛法叫做常乐我净。

(19)、前生500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愿用千万次回眸,换得今生与你相遇!

(20)、从物质的爱欲中挣扎出来,少欲无贪,自然天广地阔,无限丰饶。

4、佛讲人生是怎么回事

(1)、1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2)、1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3)、2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4)、当我们往内静观时,会发现什么都没有,没有身体,没有物质,只有真实的能量存在,那就是我们的源头。只要我们不把自己当成这个肉体,就可以明白我们的来处,真实的能量才是万物的源头。

(5)、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6)、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7)、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好一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生来本是那么的纯真善良,如那些可爱的小孩般天真无邪,可为何长大后的我们会“处处惹尘埃”,生出那么多的烦恼呢?人生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如果我们不是自己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会给我们烦恼。快乐需要自己的成全,我一直这样认为,

(8)、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9)、在自己所能接触到的有限的资源里,搜索那些吸引我眼球和撞击我心灵的字眼,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渐渐地尝试去理解禅意,追求高深的思想智慧,以明理、静心为目的,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10)、2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11)、从社会角度,人生的意义就是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需求下为社会做出贡献,因为人是为社会而活着,活着的意义必须通过社会的认可和贡献体现出来。

(12)、孟子说:“人人皆可为尧舜。”佛教则认为,每个生命都具有潜在的,佛菩萨那样的高尚品质,也就是众生本具的佛性。我们的心固然会制造烦恼,但同时我们也具有解决烦恼的能力,这一潜力是无限的。如若不开发这一能力,我们也就将处于苦海之中,轮回江永无止境,沉沦辗转,迷失方向。

(13)、再看孔孟所提倡的“儒家思想”,他们主张积极进取,学而优则仕,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陈独秀认为:这只算是人生一种行为和事业,不能包括人生全体的真义。

(14)、依据宋代高僧普济的《五灯会元》所列的释迦牟尼佛传的记载,佛陀生活的年代为公元前566年——前486年,他与孔夫子是同时代的人。佛陀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就是说,身体每个部位都是圆满而无可挑剔的。这种身相的圆满,不是靠化妆,更不是靠整形,而是由佛陀成就的无量功德所显现。经中称之为“行百善乃得一妙相”,故名“百福庄严”。当我们说到佛菩萨时,感觉似乎很遥远,是与现实迥异的另一个时空,事实上,佛菩萨并不是一种身份象征,而是代表悲智两种品质的圆满。所谓智,就是解除烦恼的能力,了悟生命真相的能力;所谓悲,就是发愿帮助一切众生解除烦恼,断惑证真。

(15)、所以说,人类社会的越来越文明,科技的发展,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这就好比是接力赛一样,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末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

(16)、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17)、1“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实在有违做人之道。

(18)、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自觉的放弃,因为世间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对没有拥有的美好,我一值苦苦向往与追求,为了获得而忙忙碌碌!其实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往往要经过很多年后才会明白,而对已经要拥有的美好,我又因为把握不住尺度而存在一份忐忑与担心。

(19)、1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20)、真正的陪同,经得起崎岖,经得起平庸。不要再给我一些从天而降的关怀。不是每一次我都会感到受宠若惊。我真的真的,消受不起了。我不会始终犯贱。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事,我不会一直做。

5、佛陀说人生的意义

(1)、我对佛学的初认识,缘于高中时班主任对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的解说。对于一位“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我不由得产生极大的好奇和敬仰之情。少年才俊时的他,以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歌》闻名于世: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先生生于乱世,在他历尽百劫之后,终于在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剃度出家,时年三十九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告别尘世的一切繁文缛节,并发誓:“非佛经不书,非佛事不做,非佛语不说”,谢绝一切名闻利养,以戒为师,粗茶淡饭,过起了孤云野鹤般的云水生涯。他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将人生、艺术和禅修有机地统一了起来。由此,我开始关注有关弘一法师的一些书籍和语录集,也是在那时,我开始对佛教产生浓厚的兴趣。

(2)、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3)、1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4)、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5)、幸福,也许是我们每个人共有的梦想。可幸福是什么?谁能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吗?是一辆宝马,一栋别墅,还是满屋的珍珠玛瑙?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有时候我们的幸福在别人眼里。如果我们只是追求幸福也就罢了,但我们往往是在追求比别人幸福。幸福是天凉了远方亲人打来的一个电话,幸福是下雨了朋友为你撑起的一把伞,幸福是回家了爱人为你沏好的一杯茶,幸福是一声轻轻地问候,一个简单的微笑,一句“我,在家等你”幸福,不需要我们去苦苦追寻,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知,去体悟。我想,这就是佛理中常说的随缘,随性,不强求吧。

(6)、1羽化不是我的抉择,我也不是羽化的抉择,注定的眼睛,俯瞰着万物苍生。

(7)、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8)、1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9)、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0)、2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11)、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12)、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这样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1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4)、一个人的成败,与他的心量有很大关系。念念都是为一切大众,决定成功;念念只想到自己名闻利养,凡事损人利已,就注定失败。

(15)、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6)、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17)、1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8)、同样,人生痛苦是多方面的,如身体的生老病死,及为追求欲望而制造的烦恼。此外,还有社会环境带来的痛苦,如怨僧会,求不得,爱别离;也有自然环境带来的痛苦,如天灾人祸,严寒酷暑。从表面看,这些苦痛是外在的,外来的。但事实上,所有的苦痛都根源于我们的内心,取决于我们究竟要怎样认清生命的本质,取决于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

(19)、我们每个人都想成功,都想要得到爱和安全感,这些欲望和占有也属于人生中的一部分。

(20)、1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1)、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2)、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3)、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4)、10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5)、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

(6)、心是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时,而它却会骗你辈子

(7)、1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8)、他首先抨击佛家“人生本无”的说法,他说:个人的生灭,虽然是幻象,世界人生之全体,能说不是真实存在吗?然后说耶教所说的,更是凭空捏造,不能证实。既然上帝的有无都无法证实,那么耶教的人生观也完全不足相信了。

(9)、第我们还需要帮助他人,让我们整个种族活得更好。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有利的事情。此事惠及我们子孙后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果我们都能做一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10)、10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1)、佛教是不同于一般宗教的,它强调智慧的重要性。有智慧的信仰,就是智信,而非迷信。人的生死问题,必须在智慧的观照下,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对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然后,依此人生观,去做人处世,便可以减少错误,并由此而消除因错误所带来的困难。佛教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是叫我们破除迷信,排除一切假象,明悟自心,用实际的、圆满的、无碍的方法,和平等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生活和人。佛教的慈悲平等理念可以作为构成这种人生观的重要因素和来源。

(12)、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1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4)、一个拥有慈悲之心的人,必然会善待他人,关爱众生,看待别人如同自己的亲人。《梵网经》中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此受生。”《无量寿佛经》中亦说:“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毋相憎嫉;有无相通,毋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也说:“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15)、2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6)、2心是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17)、2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18)、1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9)、1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0)、“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只有先取,才有后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

(1)、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2)、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3)、1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4)、因为佛教的教理教义都是引导人心向善的,而善念和善行则是调和人际关际的润滑剂。可以说佛教的五戒十善,也是培养一个人具有慈悲心和善良品行的基本。

(5)、1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6)、切牵绊,虚名浮华,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弘一法师一样,李娜也选择了用心去聆听生活的真谛,不为俗世所染,自在人心清净,洞明人生百态,坐禅于世。

(7)、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8)、以滋长善根,种植福德;如明镜,可以洞察万物,映现一切;如大海,蕴藏无限能源宝藏。

(9)、2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上一篇:111句自信的作文600字左右高中精选好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