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吃人原文
1、狂人日记讽刺的12句话
(1)、1918年5月,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2)、这样一般,狂人是疯子便被定性了。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具有洞见地指出,将疯癫与文明相对立起来是近代以来方有的做法,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来排斥异己,驱除不同的思考逻辑。这是大哥的阴谋。“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狂人在无意之间说出了真相。无论是梦里陌生人的做法,抑或是大哥的行为,人们利用手中的话语权剥夺了狂人的话语权,以“错”或者“精神错乱”来造就狂人的失语状态。
(3)、孩子原本应该是纯洁无瑕的,但他们的精神已经被礼教所侵蚀:“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叫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在狂人眼里,孩子与那些被压迫者一样,不仅是被吃者,也是吃人者。鲁迅先生发掘出孩子这一受害者,目的是揭露“礼教吃人”已经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深入生活的日常。吃人而及于孩子,也显示出“礼教吃人”的残酷性。由此,鲁迅先生把孩子也设置为礼教之网中的吃人者与被吃者的双重角色,这是他观察的深刻,也是他忧愤的深广。狂人对童年吃人与被吃的体验的重新唤起,是觉醒的狂人将童年的体验上升到成人的理性层面,从个体角度揭示出“礼教吃人”如何贯穿社会成员的一生。礼教教化之网恰似那“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从幼儿到成人,从吃人者到被吃者,无人能够挣脱。这样,“礼教吃人”就不是一个偶然的、极端的事件,而是普遍存在于礼教社会的全过程。封建中国“礼教吃人”、理学杀人,这些观念在戴震等前辈学者那里虽不乏揭示,但像《狂人日记》这样,毫不留情地剥去礼教面纱,揭出“礼教吃人”的深广度的,却是空谷足音。
(4)、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5)、但当狂人开始举出史书上的例子“狼子村”、“通红斩新”后,这真实的例子让陌生人立马变了脸,开始进行三重的反驳。这三重的反驳体现了话语系统压迫的三种变性。
(6)、但是我们又依稀能够感受到狂人不像一个普通的疯子,他的狂中有正常之处。
(7)、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8)、这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先生第一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我”是谁?这是一部用第一人称写的小说。
(9)、“吃人”是鲁迅对现实的隐喻,不仅指吃人肉,也指人间苦难的事实和产生苦难的根源。通过象征和暗示,从作品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信息中可以发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
(10)、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随着清政府的垮台,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的终结。但是辛亥革命只是改变了社会的制度,远没有改变人们的思想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思想也只是在少数人群中传播,对于绝大多数劳苦大众,他们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这也是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
(11)、初读这句话.,只是觉得恐怖,以为只是鲁迅先生为了讽刺而编造,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这叫做“割股疗亲”,割下自己的肉煎药,给父母治病。《宋史.选举志一》载: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这样的愚忠在古代却大行其道,岂不悲哀?鲁迅先生在另一篇文章《二十四孝图》中对两个故事反感,其中一个就是“郭巨埋儿”:郭巨因为家境贫寒,为了赡养母亲,决定将自己三岁的儿子埋掉!这样的故事都能写入“二十四孝”,传赞千年,人民思想的麻木可想而知。鲁迅先生对这件事评价道:
(12)、⑴本篇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作者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小说。作者除在本书(《呐喊》)《自序》中提及它产生的缘由外,又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指出它"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可以参看。
(13)、《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
(14)、其实仔细看这段话中狂人的部分,他只是想和陌生人探讨吃人肉的问题,不停的询问也是为了解陌生人的看法,也并没有很超过“常规”的部分。但是从一开始陌生人就拒话。初,陌生人含糊其辞,转移话题。
(15)、他:“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
(16)、 “吃人”,这不是人间的行径,但是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旧制度,旧思想对人们的伤害,无异于在精神上把人生吞活剥,变成一个机械的,僵硬的,麻木的,没有情感,没有思维的傀儡。“吃人的人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即使我被吃了,可依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从这些带着血腥气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什么?那是旧时代对人的毒害,即使“我”发现了那个“吃人”社会的真面目,却也未必没有和它同流合污过,在别人被“吃掉”的时候选择了麻木的“我”,终也会被黑暗中那张血盆大口吃得渣子都不剩。疯子不疯,狂人不狂,这只是一个醒觉了的人,在那个社会中,“我”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说的是疯话,做的是疯事。实质上呢,给我们读者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正常的人,在一个病态畸形的社会中,受到的残酷迫害。疯了的不是主人公,疯了的,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
(17)、此外,徐锡麟作为革命d人,被清廷杀于安庆抚院门前,心肝被挖,用于炒菜,时年35岁;鲁迅作品《药》也写过人血馒头调节痨病。如果我们再继续查看历史,诸如“易子而食”、“蒸醢剖心”(“醢”意味把人剁成肉酱)等等事件也是比比皆是,可见“吃人”本身就含有生理上的“食人”之意。
(18)、母亲想也知道;不过哭的时候,却并没有说明,大约也以为应当的了。记得我四五岁时,坐在堂前乘凉,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⑽才算好人;母亲也没有说不行。一片吃得,整个的自然也吃得。但是那天的哭法,现在想起来,实在还教人伤心,这真是奇极的事!
(19)、读《新青年》里鲁迅君的“狂人日记”,不觉得发了许多感想。我们中国人,妙是一面会吃人,一面又能够讲礼教。吃人与礼教,本来是极相矛盾的事,然而他们在当时历史上,却认为并行不悖的,这真正是奇怪了!
(20)、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2、狂人日记吃人原文是哪篇
(1)、而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狂人形象向来有争议:①狂人是并不真疯的清醒战士②狂人是已经发了狂的战士③狂人只是普通人④狂人是一个象征主义的形象。关于狂人疯不疯,众说纷纭。
(2)、⑶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这里比喻我国封建主义统治的长久历史。
(3)、封建礼教本就是一头吃人的猛兽,在它的荼毒下,不少人已经失去了自己鲜活的“生命”。而侥幸活下来的人们,更是转而作为它的犬牙,甘心受它奴役、驱使。不得不说,国人思想里有一种劣根性——奴性,而这一点让鲁迅为深恶痛绝的。
(4)、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了他们的奴隶。
(5)、我直跳起来,张开眼,这人便不见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他的年纪,比我大哥小得远,居然也是一伙;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还怕已经教给他儿子了;所以连小孩子,也都恶狠狠的看我。
(6)、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7)、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8)、(4)P.布尔迪约J.-C.帕斯隆.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M).邢克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直到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10)、(11)吴晓东,谢凌岚.民族生存的绝望感——重读“狂人日记”(J).鲁迅研究动态,1989(8):40-
(11)、“我”能够翻开历史,在每一页的“仁道义德”中,从字里行间中,看出其实历史的满本除了“吃人”还是“吃人”。
(12)、这一段话中,狂人试图与大哥进行心平气和的对话,但是他找不到合适的话语系统,“我只有几句话,可是说不出来。”说“吃人”吗?常人并不能够理解“吃人”,而他的那套话语系统在梦中也已经碰了壁,陌生人直接以“你说就是你错”来否定了狂人“说话”的能力。狂人甚至有些羡慕大哥的“说话”能力,“大哥,我相信你能说。”大哥能说的体现是花言巧语地说服了佃户,不让自己损失租金。这一套话语系统背后的贪婪和剥削逻辑被狂人指出后,大哥立马“满脸就变成了青色了。”就像梦中的陌生人在被指出实情后才开始面目狰狞地反驳一样,大哥此时立马显出凶相,高声喝道“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13)、另一方面,鲁迅先生虽然对“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救救孩子”这样的希望不够自信,但说到绝望,尤其是对启蒙的绝望,鲁迅先生当时却并没有。正如《呐喊·自序》里所说,鲁迅先生的写作是为了“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是属于启蒙运动的实践。他虽然有忧虑,但仍自认是那些慷慨激昂的猛士们的同道,他终也因此出而为启蒙呐喊。在铁屋子沉沉如梦的时代,他个人的寂寞、消极都由此而被主动抑制着,因此,鲁迅先生对“救救孩子”虽然心存疑虑,但并不是完全绝望。他对启蒙、对孩子的这些疑虑是从历史深处、民族心理深处对新文化运动的审视,显示出他的卓识和勇毅。
(14)、“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15)、由这一创作动机出发,我们会对小说第13节有更全面的认识。鲁迅先生的确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有“没有吃过人的孩子”存在。但这一希望在鲁迅对中国社会深沉的思考面前变得十分沉重。“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这一设问本身便是对这希望的否定。只是,这希望在将来,鲁迅先生无法证明其无,便不能完全抹杀它。何况,鲁迅先生的入世精神也不会完全无视这一希望有实现的可能。说到“救救孩子”,则无论在当下,还是在将来,鲁迅先生显然不会如钱玄同和后来的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乐观和自信。鲁迅先生的“确信”中有他对中国漫长王权专制的积重及其对国民性深刻塑造的体察。他清楚地认识到,一次新文化运动是不可能清扫数千年伴随着王权专制对社会成员的塑造。因此,他只能以省略号来表达这一希望的或然性。另外,省略号的背后,是否也有鲁迅先生对韧性战斗的希望?笔者认为,这应该是肯定的。即使所有的孩子都吃过人,“救救孩子”还是启蒙的重要工作。
(16)、这一段可真谓鞭辟入里,直切中封建礼教的核心要害!“仁义道德”作为封建礼教的直接表现,在封建社会被诠释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副“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兄悌友善”的面孔,然而撕去他们的伪装的面孔,内地里却都是要“吃人”!实则一个个都是食人血髓的恶魔,却偏偏要披上“仁义礼教”的外衣,装出一副仁德服人的表象。
(17)、陈老五也气愤愤的直走进来。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
(18)、赵家的狗,是统治者的爪牙,他们妨碍着人们认识从“赵家的手”中挣脱,使人们不能学习到先进的思想;老头子、陈老五那些人则是那些传播封建思想,并且以此为榜样的人,他们唇边抹着人油,传播着那些吃人的思想;孩子则是那些愚昧无知,待着救赎的人;哥哥、母亲和妹妹则是狂人身边为熟悉的“吃人”环境,连自己的哥哥都想“吃”自己,自己也可能无意间“吃”了自己妹妹的肉,身边尚且如此,外界的可怕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19)、近些年,我越来越感到一种无力感,也越来越感觉到书法的不重要,总听旁边的人讲:“有高原,无高峰。”诸如此类的话。我也实在是迷茫的要死。我清楚地记得我在博士招生考试面试那天,一位老师问了我一个有趣的问题,他问我:“你觉得形式与内容哪一个更重要?”我现在想来也不知当时是如何琢磨的,当即便说:“内容重要,内容是体现一个人思想的直接表现。”如此等等。我的老天爷呀,太要命了,如果让我再回答一次,我一定说:“都不重要,开心重要。”
(20)、真的吃人意思就是真的吃人肉,这层含义从哪里得知呢?
3、狂人日记吃人原文在第几章
(1)、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2)、摘要:孩子的被吃与吃人是《狂人日记》揭露礼教制度弊害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揭示了“礼教吃人”的普遍性和残酷性。除此之外,它也是鲁迅先生将“礼教吃人”这一概念体验化、形象化的手段,使文化意义上的吃人化为具体可感的故事。“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这一设问显示出鲁迅先生对于启蒙前景的疑虑。但这种疑虑并非是对启蒙本身的否定,而是鲁迅先生对启蒙超出同人的深远认识:吃人的礼教制度不是靠一次急促的新文化运动就能完全颠覆,需要长期的韧性战斗。
(3)、头上的辫子被剪断,心中的辫子还在。这辫子已经长了千百年,早已经根深蒂固,人们也早已被麻痹了,又怎会觉得自己错了呢?在他们看来,从来如此。所以鲁迅先生才会反问:从来如此,便对吗?
(4)、⑸"易子而食":语见《左传》宣公十五年,是宋将华元对楚将子反叙说宋国都城被楚军围困时的惨状:"敝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
(5)、要理解狂人的“吃人”想法,第八节里出现的梦变得十分重要。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做梦时会展现自己的潜意识,把在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思想展现出来。这个梦所讲的,便是“狂人”和一个陌生人就“吃人”展开的对话。
(6)、事件3:记得我四五岁时候,坐在堂前乘凉,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才算好人。母亲也没有说不行。
(7)、"他们要吃我,你一个人,原也无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伙。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但只要转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是人人太平。虽然从来如此,我们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说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说,前天佃户要减租,你说过不能。"
(8)、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9)、狂人也是如此,怕自己被母亲吃,实际上就是怕自己也有这种愚昧的思想。而自己在无意间吃了妹妹的肉,则是愚昧精神在不知不觉间渗透!小说开头,狂人的病好了,前往某地去做某个职位的候补,是不是代表了狂人也被同化了呢?
(10)、鲁迅的的《狂人日记》上说:“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1)、 ——《唐国史补》
(12)、被奴役状态、尤其是为顺从奴役亦即为顺从自身“被吃”辩护,以至于人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处于这状态中,并且去“吃人”。这构成了中国文化“吃人”本质的深层结构。
(13)、(9)张洁宇.鲁迅那代人的醒和怕——重读《狂人日记》(J).文艺争鸣,2018(7):12-
(14)、第四段,记述了狂人从社会“吃人”中痛感家族内部的“吃人”心态。
(15)、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鲁迅曾经看过大约百多篇外国文学作品。
(16)、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我”,确实是一个疯子,患了被迫害狂。
(17)、"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斩新!"
(18)、狂人对孩子精神被吃的细致观察显示出他对“礼教吃人”广度与深度的深入发掘。除了“易子而食”“易牙烹子”这样少数极端行为之外,“礼教吃人”更经常地表现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文化塑造。礼教教化是一种教育行为。在社会学的视野中,教育就是一种将占据统治地位的文化专断内化为社会成员精神血肉的符号暴力,借以维护统治秩序:“教育工作,总具有保持秩序,即再生产各集团或阶级之间权力关系结构的功能。因为不管通过灌输还是排除,它都有助于把对主文化合法性的承认强加给被统治集团或阶级的成员,并且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内化约束和检查。只有当这些约束和检查具有自我约束和自我检查的形式时,它们才能如此出色地为统治集团或阶级的物质或符号利益服务。”(4)礼教教化所起到的就是压迫制度的再生产作用。由于大一统王权专制的专断性更强,礼教教化只传递符合王权专制需要的价值观——三纲五常。其他的价值观,除非能够满足维护王权专制的需要,否则不可能获得教育的合法性。作为一种符号暴力,礼教教化以“仁义道德”等符号掩盖着王权专制的压迫实质,并上升至天理的高度,使得这种压迫制度具有不容怀疑的幻象。它严密地遮盖着吃人者与被吃者的界限,遮盖着“礼教吃人”的秘密,构成了一个由各种“好名称”和“好花样”所装点着的“无物之阵”注:在《这样的战士》一文中,鲁迅先生勾勒了这个无物之阵的外衣:“那些头上有各种旗帜,绣出各样好名称:慈善家,学者,文士,长者,青年,雅人,君子……头下有各样外套,绣出各式好花样:学问,道德,国粹,民意,逻辑,公义,东方文明……”参看《鲁迅全集》第2卷,第214页。,这种“仁义道德”造成的幻象与王权专制制度结合起来,更深地将三纲五常等礼教教义内化入社会成员的习性中。这样,被教化过的社会成员就会自觉地甚至是无意识地维护三纲五常。《狂人日记》的深刻之处,便是撕破了礼教所粉饰的王权专制的假面,揭露出其赤裸裸吃人的压迫实质:“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大一统王权专制在中国持续了2000多年,这使得礼教教化在中国社会深入人心。那些王权专制的被吃者——“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对狂人的仇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些礼教制度中的被吃者坚定地甚至是无意识地维护和实践着礼教的规范,说明礼教教化在中国社会的教育效果达到了深入人心的效果。同时,这一情节也揭示“礼教吃人”手段的隐蔽性:它以被吃者的一致同意作为前提。
(19)、⑼徐锡林:隐指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浙江绍兴人,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的重要成员。一九○七年与秋瑾准备在浙、皖两省同时起义。七月六日,他以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身份为掩护,乘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机刺死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攻占军械局,弹尽被捕,当日惨遭杀害,心肝被恩铭的卫队挖出炒食。
(20)、他:“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4、狂人日记吃人原文在多少页
(1)、"易牙⑻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⑼;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2)、彻底的抛弃那些封建的腐朽的思想,去接纳新思潮,新文化。
(3)、鲁迅也为文章设计了长期的结局只是能否实现还不得而知:
(4)、《狂人日记》一书共有四十小节,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讲述一个小伙子患了精神病时写的日记,这是部白话小说,是《呐喊》的初篇。
(5)、他不以为然了。含含胡胡的答道,"不……"
(6)、鲁迅还写了不少诸如“奴隶”“人肉的筵席”“铁屋子”等主题。简而言之,就是这种专制制度下大众从精神和肉体上受到的迫害。
(7)、查阅鲁迅致许寿裳信:“偶阅《通鉴》,乃悟中国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意思就是说鲁迅是偶然阅读《资治通鉴》记载的吃人史实,并且明白到中国尚是食人民族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因此,“吃人”的含义本就含有“食人”之意。
(8)、那一伙人,都被陈老五赶走了。大哥也不知那里去了。陈老五劝我回屋子里去。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横梁和椽子都在头上发抖;抖了一会,就大起来,堆在我身上。
(9)、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10)、当我把狂人日记中关于吃人的事件摘录出来,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部分事件的真实性。
(11)、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d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2)、赵牧:情色想象与权力秩序——重读鲁迅的《肥皂》
(13)、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14)、⑵候补:清代官制,通过科举或捐纳等途径取得官衔,但还没有实际职务的中下级官员,由吏部抽签分发到某部或某省,听候委用,称为候补。
(15)、于是陌生人立马采取了第二种方式。第二种方式是“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福柯讨论过知识与权力的问题,他指出知识就是一种权力,剥夺一个人“说话”的机会就是剥夺其回应的权力。而狂人梦中的陌生人以强硬的方式拒绝了对话,也让“我”无话可说。
(16)、徐纪阳:“鲁迅传统”的错位与对接 ——论光复初期鲁迅在台传播的若干文化问题
(17)、《狂人日记》是鲁迅1918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现了彻底的反抗。
(18)、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19)、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母亲知道没有,我可不得而知。
(20)、每次聆听导师的教诲都令我心驰神往,心驰神往那个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度。“古”的成立势必建立在精神的基础之上,那些令千百万人不舍昼夜追求内心古意盎然的事情比比皆是,后者无不服从听令,于是乎大家高声呼喊“复古”!“复古”!“我要复古”!可是,何“古”以复?
5、狂人日记吃人原文图片
(1)、(1)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M)//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
(2)、 后一段,先生一句“救救孩子”,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或许在那个时代,只有新生的婴儿是干干净净的,我个人的思考是这里的“孩子”,指的是青年和新文化,只有“孩子”醒觉,茁壮成长,才会拥有希望。只有这些“孩子”成长起来,才能还给民族一个光明的未来。
(3)、万分沉重,动弹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晓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挣扎出来,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说,
(4)、(10)傅斯年(孟真).一段疯话(J).新潮,1919
(5)、“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6)、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7)、⑷"本草什么":指《本草纲目》,明代医学家李时珍(1518-1593)的药物学著作,共五十二卷。该书曾经提到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以人肉医治痨的记载,并表示了异议。这里说李时珍的书"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当是"狂人"的"记中语误"。
(8)、这篇小说借患有“迫害狂”之类症状的狂人十三篇日记来鞭挞吃人的礼教。表面读起来,语句杂乱无章,语言疯癫,当你真正读出了鲁迅先生的本意之后就会感到侵入骨髓的寒意。正如《红楼梦》所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当然不敢自负解了其中的滋味,在这里就把自己读后的感想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9)、可见,直意上的吃人被引申为对专制制度的痛斥,而且这个制度持续了上千年。
(10)、《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杂志,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11)、(3)李渔.论吴起杀妻求将(M)//李渔全集:第一卷笠翁一家言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3
(12)、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13)、"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
(14)、书中的形象我把他们大致分为了几类:赵家的狗;老头子、陈老年轻人、孩子的娘;孩子;狂人的哥哥、母亲和妹妹。
(15)、⑺"海乙那":英语hyena的音译,即鬣狗(又名土狼),一种食肉兽,常跟在狮虎等猛兽之后,以它们吃剩的兽类的残尸为食。
(16)、整篇小说给读者带来具冲击力的阅读体验,便是“吃人”。“吃人”这一行为令主人公“狂人”恐惧,也强烈震撼着读者。
(17)、狂人因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而被大家敌视,甚至被小孩儿敌视。这个古久先生的薄子指的就是我国封建主义的长久统治。生活在这样的统治之下,很多人都早已麻木,即使你告诉他们真相,他们也会认为你是异类。
(18)、http://www.bjjx.cbpt.cnki.net
(19)、"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
(20)、第五段,写狂人的思想活动和那些吃人的论据。
(1)、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2)、有些时候,你总是与那些格格不入的人格格不入,你根本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在他眼里你还不如一根香蕉来得实在,反而你说的越多,越像一只狗。我用尽全身的力气摇头摆尾,后换来的是骨头?还是怜悯?还是我真的渴望他能明白我?Saber说得好:“有时候我想解释,但我觉得去你妈的。”
(3)、天气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问你,"对么?"
(4)、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捷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试看前几天街上男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肯几下。
(5)、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跨时段的历史空间及精神空间对话:四十年代小说与‘人的文学’新变”(HNSK(YB)18-34)
(6)、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满本都写着仁义道德,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先生的言语总是如此的尖锐,如此的一针见血,时至今日,回味先生的作品,依旧有许多细节值得仔细思考。
(7)、李永忠《张旭“以头濡墨而书”,书于何处?——以吴友如《张旭狂草图》为例》,《中国书画》2007年07期
(8)、这四类人和物,构成了狂人所见到的真实世界。
(9)、说到这一点,笔者认为还有必要讨论一下《狂人日记》中所隐含的鲁迅先生对于启蒙及新文化运动的态度。《呐喊·自序》所记述的和钱玄同关于铁屋子的对话,说明了鲁迅先生参与新文化运动的动机和态度:“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初的一篇《狂人日记》。”钱玄同的启蒙有可能打破铁屋子的希望,鲁迅先生也是认可的,不然,他便不会答应钱玄同出面写《狂人日记》。同时,鲁迅先生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效果又心存疑虑。这两者都是鲁迅先生的“确信”,在《狂人日记》中均清晰地被表达出来。因此,《狂人日记》的写作不仅仅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还在表达他对启蒙可能陷入“无物之阵”而失效这一可能后果的深深忧虑。关于前者,更多的是以狂人的第一人称叙事来表达,后者则主要集中在小序中。狂人病愈,回归正常人的世界,便隐含着鲁迅对启蒙的忧虑。由此思路开拓出去,小序中的“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也许并不是如周作人后来所说的,只是“一句幽默话”而是另有深意。“医家”可能不是指当时的那些庸众,而是指钱玄同等从事新文化运动的诸君。我们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多以医家自任,以“掮湿木梢”的精神来为传统中国向现代转变开具药方。鲁迅先生的文学活动目的也是“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因此,小序中的这一句话可能是《狂人日记》写作的动机之一。小说借此提醒“医家”(启蒙者),“礼教吃人”的深广度远超他们的想象。另一方面,为启蒙者(“医家”)提供一个自我反思、自我解剖的维度:启蒙者有可能在“无物之阵”中老去,甚至“病愈”——回归到吃人者的行列——“无物之物则是胜者”注:在《这样的战士》中,鲁迅先生写道:“他终于在无物之阵中老衰,寿终。他终于不是战士,但无物之物则是胜者。”(《鲁迅全集》第2卷,第215页)。近有研究者已阐释了这一点:“……他在小序里点明狂人的变化,既警告同道,又警告自己,是带着对自身经验的严格解剖在内的。”“这既是鲁迅在沉默、观察和思考数年之后,高调响应和积极参与陈独秀倡导的思想启蒙运动的第一声呐喊,更是提出自己多年来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深思熟虑的见解,启发广大的反对旧文化拥护新文化者找准病根用对药方。”(12)因此,《狂人日记》的启蒙动机是多重的:既是针对吃人者与被吃者,又是针对启蒙者,甚至是鲁迅本人。
(10)、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鲁迅先生深受鼓舞,和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一起写文章,办杂志,目的就是站在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的角度,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和旧体制带来的病态问题,让整个国家从病态中抽身出来。
(11)、狂人身边的人,有给知县打枷过的,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霸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不去反抗那些压迫他们的人,反而想要“吃掉”狂人,令人深思。
(12)、所以鲁迅就是想借“狂人”之笔来控诉封建社会对人精神的荼毒!
(13)、而“观看”也是值得分析的手段。在在狂人的世界里,他总认为周围的人在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这是不是狂人的臆想呢?从狂人大哥那句“疯子有什么好看”来看,即使狂人有过度敏感之处,看与被看是的确存在的。福柯指出,我们通过观看他者来使得自己成为主体,去“理解”他者,而被观看方在这个过程中被他者化了,成为了客体。这样一来主体对于客体是处于统治者的地位。
(14)、大清早,去寻我大哥;他立在堂门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后,拦住门,格外沉静,格外和气的对他说,
(15)、《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直到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16)、而这个含义一方面确实是文中所蕴含之意,另一方面,它之所以流传如此之广,还有背后深层次的政治关系:即当时的新文化运动。这样一来,通过对于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阐释,来达到对于旧道德的批判,对新道德的提倡的目的。
(17)、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8)、大门外立着一伙人,赵贵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头探脑的挨进来。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19)、《狂人日记》的主题是什么?是新思想与旧思想相冲突下,所暴露的问题———封建思想和礼教对人民的压迫。这里先捡两个片段做一下分析。
(20)、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1)、全书到处都有“吃人”二字。狂人翻开历史,发现全是“仁义道德”四字,字缝中则是写满了“吃人”。仁义道德代指是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吃人就是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
(2)、就是臧洪、张巡辈了。考《后汉书·臧洪传》:“洪,中平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他做郡功曹。后来曹操围张超于雍丘,洪将赴其难,自以众弱,从袁绍请兵,袁绍不听,超城遂陷,张氏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洪,城中粮尽,洪杀其爱妾,以食兵将,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臧洪不过做张超的功曹,张超也不过是臧洪的郡将,就在三纲的道理说起来,也没有该死的名义。便有知己之感,也止可自己慷慨捐躯,以死报知己,就完事了。怎么自己想做义士,想身传图像,名垂后世,却把他人的生命拿来供自己的牺牲,杀死爱妾,以享兵将,把人当成狗屠呢?这样蹂躏人道,蔑视人格的东西,史家反称许他为“壮烈”,同人反亲慕他为“忠义”,真是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了。自臧洪留下这个榜样,后来有个张巡,也去摹仿他那篇文章:考《唐书·忠义传》,载“张巡守睢阳城,尹子奇攻围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析骸而爨。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请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人!’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许远亦杀奴僮以哺士卒。”(《新书》)臧洪杀妾,兵将都流涕,不能仰视;张巡杀妾,军士都不忍食。可见越是自命忠义的人,那吃人的胆子越大,臧洪、张巡被礼教驱迫,至于忠于一个郡将,保守一座城池,便闹到杀人吃人都不顾,甚至吃人上二三万口。仅仅他们一二人对于郡将,对于君主,在历史故纸堆中博得“忠义”二字,那成千累万无名的人,竟都被人白吃了!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杀人吃人不成功,真是惨酷极了。一部历史里面,讲道德、说仁义的人,时机一到,他就直接间接的都会吃起人肉来了。就是现在的人,或者也有没做过吃人的事;但他们想吃人,想咬你几口出气的心,总未必打扫得千干净净!
(3)、宋朝编写了《百家姓》,自然以赵为第一大姓,“赵家的狗”就暗指了统治者的爪牙。正因为自己接触到了新的思想,摆脱了统治者的思想控制,他的狗才会多看一眼。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咬到“我”,“我”自然会害怕。
(4)、这篇小说是描写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把他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觉柔和一体,用人物自叙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5)、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6)、就是汉高帝。《汉书》高帝二年,“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哀临三日。发使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高帝虽是大流氓出身,但他这样举动,是确守名教纲常,重礼教的了。十二年,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孔二先生背时多年,自高帝用太牢加礼以后,后世祀孔的典礼,便成了极重大的定例。武帝以后,用他传下这个方法,越发尊崇孔学,罢黜百家,儒教遂统一中国。这崇儒尊孔的发起人,是要推高帝;儒教在中国专制了二千多年,也要推高帝为首功了。班固又恭维高帝道:“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据这样看来,汉高帝哭义帝,斩丁公,他把名教纲常看得重要。他晓得三纲之中,君臣一纲,关系自己的利害尤其吃紧,所以见得孔二先生说“君臣之义不可废”的话,他就立刻把从前未做皇帝时候“溺儒冠”的脾气改过,赶忙拿太牢去祀孔子,好借孔于种种尊君卑臣的说法来做护身符。他又制造许多律令礼仪来维持辅助,以期贯彻他那些名教纲常的主张。果然就传了四百年天下,骗了个“高皇帝”的尊号,史臣居然也就赞美他得天统了。却是我读《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王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汉王这样办法,幸而有位项伯在旁营救,说是“为天下者不顾家”,——就是说想得天下做皇帝的人,本来就不顾他老爹死活的。项王幸亏听了他的话,未杀太公。假如杀了,分一杯羹给汉王,那汉王岂不是以吃他老爹的肉为“幸”吗?又读《史记·黥布列传》说,“汉诛粱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赐诸侯。”这也可见当时以人为醢,不但皇帝吃人肉,还要遍给诸侯,尝尝人肉的滋味。怪不得《左传》记“析骸易于而食”;曾国藩《日记》载“洪杨之乱,江苏人肉卖九十文钱一斤,涨到一百三十文钱一斤”。原来我们中国吃人肉的风气,都是霸主之首、开国之君提倡下来的。你看高帝一面讲礼教,一面尊孔子,一面吃人肉,这类祟儒重道的礼教家,可怕不可怕呢!后来太公得上尊号做“太上皇”,没有弄到锅里去成了羹汤,真算是意外的侥幸呀!
(7)、我也不动,研究他们如何摆布我;知道他们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虽然不吃人,胆子却比他们还壮。伸出两个拳头,看他如何下手。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8)、除此外,《狂人日记》本身还是个故事套故事的元小说。《狂人日记》由前言和正文组成,前言写到,“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者研究。”也就是说,狂人的日记经过叙述者整理后我们才得以看到,我们无法看到狂人日记原有的状态,因此我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到,狂人是否真的疯了。
(9)、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10)、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⑺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接洽。老头子眼看着地,岂能瞒得我过。
(11)、我以为,除了上述两个含义外,这里的“吃人”应该还有第三层含义,即“自身吃人”,被封建礼教毒害下的中国人已经是痛苦不堪,却转而去吃更弱小者,充当了“吃人”的第三者!
(12)、 旧时代的丑恶,反衬出新时代的美好,身处如今的年代,本身便值得庆幸。
(13)、而为了增加说话强度,陌生人还增加了第三种方式,那就是“你说便是你错!”与权力相联系的知识常常维持了一种“真理的体系”,以此评判他人的行为。
(14)、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15)、当时是民国,但封建思想依然存在。没有生活在封建王朝的孩子也有封建思想,视狂人为异类,可见封建思想在人们心中已经是根深蒂固!
(16)、张冀:论鲁迅之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反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