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安新浪微博
1、来北京快十年,笛安以女儿的出生为界限,把十年分成两段。
2、橘子君又翻了翻他的微博,大部分都是分享一些自己比较欣赏的插画、照片
3、Q:很多人都会说写小说其实靠的是天分,您怎么看呢?
4、好些年前在一个不太出名的中篇《歌姬》中,笛安写过一个落魄的选秀小明星。她这次给关景恒写下详细的人生前史:小城市普通家庭长大的学霸,有唱歌天分,不幸地在这条道走到黑。“在选秀里,你能看到很多普通的孩子费尽一切力气想去改变自己的人生,那是一种特别滚烫、特别火热的东西。他们命运也不一样,有的真的去开火锅店,但我不认为这些人真的会做生意。对于关景恒来讲,如果他不认这件事,他去干什么?”笛安说。
5、笛安详尽地写下“粉蝶”的诞生、火热、落魄。在这里,粉丝可以为自家偶像摇旗呐喊、花钱打榜,和经纪公司对话,发表YY小说,有影响力的粉丝能够成为“蓝粉蝶”,即粉丝领袖。笛安停笔很久,构思产品逻辑。蒋韵认为,这对于一部小说没那么重要。有位职业粉丝看了小说提出质疑,自己就不会用这样的APP,有微博足够了。
6、也因为郭敬明的饱受争议、舆论缠身,笛安和他的关系,令一些人简单粗暴地拒绝了解笛安,并且无所谓的加以否定,而笛安说这对她本没什么损失,损失的是对方。(笛安新浪微博)。
7、但两年后,笛安清楚地意识到天分已向自己挥手道别,自己并不是天才。到第四部小说《东霓》,她在后记里残酷地剖析自己:“也许真正的天才醉了以后,上天赠给他们的就是妙手偶得,但是我,可能得到的只是黑夜尽头阳光照亮的那桌惨不忍睹的残羹。”旁人很难理解,作家不靠天分如何写作,笛安笑笑:“也不是完全没有”,但只有那么多。天分不可或缺,但能给予自己的仅此而已。
8、但一个不期而至的小生命,再次改变了笛安的人生轨迹,她有了女儿,做了妈妈。
9、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们会发现人重要的永远是自己,其次才是附加在自己之上的那些标签,作家、母亲、女儿、妻子。
10、我为什么是我?我为什么要过这样的人生?我为什么要在这里生活?幼年的笛安想。
11、2014年,新浪微博做了一个十大好书榜的评选,笛安在微博上转发了这条消息,于是她的读者们就一票一票为她投出了一个“佳人气奖”。
12、而当初刷得不亦乐乎的QQ空间,我和同学们都已经很久没上了。
13、那是她眼睛里光芒的来由,也是她作品里强大生命力的出处。
14、“龙城三部曲”完结后,笛安写了本历史小说——《南方有令秧》,故事发生在明朝。写到结尾,屋里只有笛安和她的电脑,她感觉“像是站在一个很高的山顶,刚刚目送一群远去的神话人物”。
15、这个特征体现在笛安个人身上,就是无论对自己的作品,还是主编的刊物,她都有着一种明确的追求,她要做的是面向年轻人的严肃文学杂志,这个“度”的把控并不容易,只能由她来亲自完成。
16、《东霓》为柯艾签约作者笛安继《西决》之后又一长篇巨作,实质是《西决》的续集。
17、忽然,她问妈妈,说:“我们是在电视里吗?”
18、笛安:我觉得还好吧,这部小说,当时各种体验对我来讲,都是全新的,而且事实上,它的难点,可能在于一些技术上的东西。比如说做功课的部分,但其实本身故事这个部分并没有那么难写,不是我写过的小说里难写的一部。
19、主持人:在你创作初期,你写到这样一句话,“因为性格的原因,很早的时候就要跟自己战斗”,这种表达是想要跟自身的哪个部分去战斗?
20、杂志中有一个对谈栏目,主要是由笛安和老一辈作家聊天,分享一些文学相关的话题。
21、从微博来看,落落现在依然在坚持写作,她的生活挺文艺的,养狗写稿,狗狗叫巴顿
22、笛安当时的反应是:“郭老板是不是喝醉了?”
23、主持人:那刚才也提到了,本次新版的《芙蓉》,其实也是原汁原味的,那其实反过来,再去看10年前的这部作品,有没有觉得之前写过的会有稚嫩,或者说是遗憾的地方?
24、笛安:我觉得本质的可能还是价值观不一样,但是思维方式你要说有多大的不一样,我也没见过几个古代人。
25、宝树和陈楸帆曾经都是《幻想》上写科幻的作家,其中有一位还供职于Google。
26、描述当下并非易事,笛安每写完一章便发给记者魏玲试读。此前,魏玲的财经特稿被笛安偶然读到,这篇记录资本寒冬与投资狂潮的非虚构作品说出了《景恒街》发生的时代背景。魏玲常被问道,这样写北京创业潮,是否有现实感、有说服力?
27、这本小说里我写了一句话,是崔莲一对熊漠北说的,大致意思是说,我以前总在想着我为什么要活着,有什么意义。但是有了蜂蜜以后,人生再没有意义我也不能死,因为蜂蜜还没有长大。这个就是母亲这个身份带给我的大的一个改变,你突然觉得以前困扰你的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因为反正这个小孩长大之前你就得活着,而且你还得好好活着才能保护他,这是我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么轻易就完成的一个改变,并不是很复杂的过程,也没有需要多么艰苦的斗争,好像都没有,就是很快我意识到这个事情。但是有的时候它的风险在于,这就像拆盲盒一样,任何一个人在小孩来到世界之前,你都不知道你自己能不能做一个妈妈,你适不适合当妈妈,这其实是一个风险挺大的事情,因为确实有一些人不那么适合,这个我也承认。
28、人都很在意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而对于已经到手的却不屑一顾。
29、你想和你的孩子平等是不可能的,她永远在赢,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件事。父母跟孩子之间,终父母都是会输的,这个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这也是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当然有时候微博上肯定分享一些高兴事,你焦头烂额的时候,比如给她默写生字的时候,她现在都会学我,她说“妈妈你知道吗,你就是这样的。”她很会模仿我,她就坐在那里托着腮模仿我,那个语气学得很像。我们俩肯定有冲突的时候,而且客观一点说,一个小动物,你要把它规训成一个人类,这中间不可能永远都是高高兴兴的过程,肯定有的时候有惩罚机制。
30、主持人:这也是你第一次尝试,以古代为背景创作的一部作品吗?
31、我们曾经为《东霓》的宣传文案冥思苦想了很久。 而终我们发现,没有什么能比这一句话 更足够证明它的优秀: (这是一本笛安写的书)
32、在《收获》杂志中篇小说头条发表处女作,是笛安“二十年生命里美好的一天”。
33、主持人:刚才其实你也提到了主人公,有读者认为,其实你对夏芳然有着迷之偏爱,这个主角身上,那种透着灵魂的骄傲,跟您的本人有没有什么关系?是否是您的映射呢?
34、笛安:所有直播的观众,谢谢你们今天拿出时间来,看我这个访谈,我们刚才聊了什么我其实有点不记得了,但是我希望大家喜欢。
35、笛安:还好吧,因为其实是这样的,就是说我承认写作在这10几年里,对我来说一直是支柱一般的存在。但是我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更准确地说,我在写作塑造这些人物中,我在渐渐地发现自己。直到某一天,可能某个瞬间,某个什么时候,我自己知道了我内心,我觉得我是一个内心还算是有点力量的人。我认为算是这样,这个关系让我觉得从此以后,会更有勇气一点。
36、她离开的早,所以并没有跟郭敬明有太多往来,微博上大多晒一些文艺鸡汤,家长里短很少
37、主持人:那在这种写作当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第一次以古代为背景的这种尝试。
38、对作家来说,生活的答案从来不是靠写作就能解决的。但是,写作却能看到一个作家的思考过程。当她的生活随着年龄、见识、生育发生改变,也会改变她的写作命题和写作风格。在笛安的新书《亲爱的蜂蜜》分享会上,一位读者问到笛安:你如何看待24岁时曾说,生命的名字叫做徒劳,她展开了精彩的回答。作家生活在因为有了孩子之后变得更加确定,你必须得为了她好好地生活下去,那些生活中的兵荒马乱只能暂时按下不表。
39、在一次次“互怼”和碰撞中,她发现了老一辈作家和80后作家大的区别:
40、笛安:对,长篇小说差不多的,而且是真的很认真地去做历史方面的一些功课,包括买了很多徽州地区,那个时候明清的研究的论文去看。
41、她是从小就想像斯嘉丽那样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女生,十几岁,笛安就知道自己不会做一个朝九晚贤妻良母的女人。
42、笛安七八岁的时候,李锐骑着二八自行车载她路过崇善寺,遇见一位没有四肢的乞丐,整个下半身塞在一个小椅子里。李锐停下车,给笛安一块钱:“你去给他,他真的需要。”一直到三十来岁,笛安还会见到那个乞丐。
43、笛安:我有小孩之前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成为妈妈,这个事对我来说完全没有想过,但它发生的时候就发生了,也是一点一点地学习,肯定这中间有过无数手忙脚乱的时候。当然我很感激大家的表扬,你把这个小孩看作很平等的一个存在,但其实我心里想说,我怎么可能和她平等,我得供着她(笑)。
44、你在芸芸众生之中,总是告诉自己要爱自己,要做自己有什么用,有的自己真的不够好,更重要的是,把自己修炼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去,把自己带到一个更好的境界去,这个是人生的目的。
45、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
46、追着月刊,追着连载,看着公司名从柯艾改成世,看着杂志开本变大变小,看着增刊出现又独立,觉得会一直追下去,看下去。
47、高中的时候,看过他写的《橙·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2》。
48、以下是《好奇心日报》和笛安进行的一段访谈,已经经过编辑:
49、靠写作吃饭这件事很浪漫。采访时,笛安提到那些年头,一脸满足。那是“幸福的日子”——凌晨两点睡,中午十二点起,下午两点吃一天的一顿饭,其余时间几乎都宅在室内。
50、还记得在杂志前面的专栏和小说后,那一片世的所有员工和签约创作者嬉笑打闹的区域吧。那里也是千靥的天下。
51、她回答:“我觉得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我变怂了。”
52、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
53、同年,榜单上柯艾文化的签约作者占了六分之一。郭敬明的《小时代0刺金时代》依然畅销,《全世爱》、《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等情感系小说大卖。郭敬明甚至为旗下作家落落策划了创作转型,书写“剩女”话题的《剩者为王》销量不俗,拿到320万的版税。
54、他还有参与一个内衣App氧气 的运营,很文艺清新的一个软件。
55、但笛安没有继承父辈们对宏大叙事的迷恋,她曾经表示“是孤独教我写作,不是我爸”。
56、每个人的今天,都是在昨日的废墟之上建立的,不要害怕毁掉自己。
57、读者3:读到这个结局的时候还是挺惊讶的,因为正好贴合20年的背景,我近读的另外一本书也是用疫情的背景结局,是萨莉·鲁尼的《美丽的新世界,你在哪里》。如果这个结局不是疫情背景的话,他们并不会有好的结局,是特意安排这个结局吗?
58、“在我看来,不少纯文学也好,纯市场化小说也罢,有个通病——城市更多只是‘壳子’,其中的伦理仍停留在传统乃至保守的阶段,接近农耕时代。”笛安对媒体说。
59、有没有发现,当年以为理所当然再长大一点就会拥有的东西,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容易就得到。
60、在那里她住过许多老房子,也在北极圈遭遇过极光,浑圆的天穹像个黑洞,让笛安彻底感受到了人的渺小和微弱。
61、“但是你看,张爱玲好的作品就是二十几岁的时候写出来的。人家还是真正的天才呢。”说这话时,笛安坐在北京三里屯一家书店,望着窗外的街景,一瞬间眼神放空。
62、记得琉玄那时候在增刊《幻想》上写幻想小说,以前了解并不是很多总给她配图的画师叫蜉蝣。
63、而现在的她会说:“写不出以后,我也要好好地生活下去。”
64、2009年,笛安正在巴黎昏天黑地地写着硕士论文,看到郭敬明在MSN的留言:自己的小说《西决》上市两周后,加印了。郭敬明问:“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笛安感到茫然,满脑子都是没写完的论文。她退出MSN,收拾好去图书馆的帆布包,临走前,轻描淡写地跟当时的男友提了一嘴。
65、对方愈是打击,你愈要努力,甚至是成功的时候,对他说谢谢。
66、在城市里,恐怕停车场是一个类似大自然的地方,有自成一体的逻辑,并且虽然不轻易表达,可是从深处散发着拒绝人类的气息。
67、在我们需要有一个人去依靠的时候,往往到后都是自己一个人挺过去。
68、“她笔下的人物都对城市生活有着浓厚的“乡愁”,即对城市家乡的深深的热爱、眷恋之情。这种“城市乡愁”,使得人物以一种“现世姿态”积极面对生活。”批评家张自春的评价,被媒体广泛地引用,来界定笛安的作品中的“城市乡愁”。都市场景既是人落寞情绪的具象化,又安抚着都市人焦虑孤独的心:
69、笛安的父母都是作家。父亲李锐是北京人,年轻时到山西吕梁山区插队,扎下了。母亲蒋韵大学毕业于中文系,普通话是一项重要考核标准。“在80年代中国内陆,突然听到一个普通话异常标准、吐字清晰的爸爸在跟小孩讲成语,大家都会回头看一眼,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无地自容,好尴尬。”直到发现一个同学的爸爸是话剧演员,普通话也很标准,她开心。年幼的尴尬曾被夸张地移植到她的半自传作品《请你保佑我》中:“我”的作家父母用排山倒海的排比句吵架,在菜市场吟诵和新鲜蔬果相关的诗词歌赋,“不约而同地用一种无意识间雕琢过,并且精心修饰过的方式感受这个世界”,类似的场景总是让她“羞愧到无地自容”。
70、老角色停止游逛,老读者也认为《景恒街》的女主角变了。这个叫朱灵境的成年女子把主角光环给了男主角关景恒,自己则退居时代浪潮的一角,毫无野心与攻击性。
71、Q:说到想成为什么样的作家这件事情,您在后记里面对读者说“我没能成为我一开始以为我必将成为的那种作家”,为什么这样说?
72、“严肃文学”和“青春文学”是大众熟知的识别标签。此说一出,笛安的位置似乎清晰了。
73、主持人:那好,今天的访谈也差不多接近尾声了,希望笛安的这本《芙蓉如面柳如眉》大卖,然后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笛安新的作品。下午三点半在上海书展,还有一个签售,在现场的朋友也可以过来参与。
74、她在世文化的代表作有《妄言之半》《四重音》《馥鳞》,虽然没离开公司,但微博上近一次提到郭敬明还是在去年:
75、如笛安所愿,这本杂志终的质感很文艺,总能给读者带来思考,她像称呼孩子一样称杂志为“小赏”,她想要“当大家在翻开它的第一页的时候,就可以静下来。”
76、不是你想得太多,是经历让你学会了不语沉默。
77、转换镜头,来到活动第二站——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1000多人的大礼堂全部都坐满了,每名同学都在认真聆听笛安老师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