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安小说都有哪几本好看
1、在80后作家里,笛安是个独特的存在。你很难为她找到一个合适的归类,不过试图给作家分类也实在不是一件得体的事。那么,抛开分门别类与世间法则,我们来走进笛安的丛林。
2、MW:你19岁时开始写自己的处女作《姐姐的丛林》,实际开始创作小说应该更早,少女时代的写作方式,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吗?
3、如果你点开视频,就会看到房间因为午后阳光而显得温暖,而那个女人的眼睛因为某种异常坚定的力量,显得尤其明亮,闪闪发光。
4、杂志中有一个对谈栏目,主要是由笛安和老一辈作家聊天,分享一些文学相关的话题。
5、有人问:“你(小说)的女主角怎么突然变这么怂了。”
6、去做一个更好的人,无限靠近理想,完成使命。
7、MW:你个人欣赏的作家或者艺术家是谁,他们是否对你有所影响?
8、《沙漏》。莫醒醒的故事,还是疼痛的。关于青春的纸上电影,还能有谁来演绎呢。
9、当然相信。我永远相信爱情。有的爱情长久,有的爱情短暂,都是美好的。你不用非要在人间给一道光找个去处,光本身来了走了没法控制,可它就是有能力照亮你的生命。
10、 其是川少爷进士及第后“面圣”的遭遇:万历皇帝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关于令秧的。“他想象过无数种面圣的场景,却唯独没想过这个”,终只能满怀屈辱地“谢主隆恩”;之前在家中曾慷慨激昂地斥责令秧救治宦官杨琛“丢尽了天下读书人的脸面”,此时却被窘得无话可说。这一细节既是对儒生一贯纸上谈兵的无情嘲讽,也暴露出他们在权力面前严重的“软骨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令秧虽一介女流,却雷厉风行、敢作敢当的作风。这两处细节看似闲笔,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体现出超出作者年龄的叙事功力。
11、笛安:肯定是故乡。因为太原它就是一个北方的工业城市,我的很多读者觉得对龙城的描述都会觉得亲切,因为北方的很多中等工业城市都差不多,他看到这种描述,可能会觉得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以前所有小说的人都生活在这个地方,有的人在老城区,有的人在工厂区,但肯定跟在北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12、你在芸芸众生之中,总是告诉自己要爱自己,要做自己有什么用,有的自己真的不够好,更重要的是,把自己修炼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去,把自己带到一个更好的境界去,这个是人生的目的。
13、因为那篇发表在《收获》上的中篇小说,即使对于一个青年作家来说,也是相当成熟的作品。
14、著有长篇小说《告别天堂》《芙蓉如面柳如眉》《南方有令秧》,
15、你心中有佛看见的便是佛,心中有光看见的便是光;
16、DA:“美”是不能具体化的。“美”应该是一个类似所有的白马都不是“马”的概念。只有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美,而不能一概而论“美”就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我觉得“美”是喜悦,是恰当,是某种会让你觉得豁然开朗的东西。
17、《我的青春谁做主》。一部充满都市化校园化的作品。里面的台词都经典到不可思议。应该是很值得一看的书。
18、她说,那个过程其实是往自己的脑子里再兼容一种不一样的系统,如果能成功,它对原本的母语的那个系统都能有正面的作用。
19、《船到桥头自然直》。女主叫叶轻舟,懦弱小白,男主叫乔洛,腹黑型。还不错。
20、《良言写意》。沈写意,很美的名字。厉择良,幽深的眉眼。故事很好看。
21、在这个场景下,生离死别,似乎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寻常事,昼夜不歇地发生着。
22、 三部曲中人物性格惊人的突变出现在《南音》中,前两部中公认的“好人”西决因为医院放弃调节昭昭而义愤填膺,开车撞飞并碾轧了昭昭的主治医生陈宇呈,终被判有期徒刑20年。这一突变的合理性自然是值得商榷的,但探究作者设置这一情节的目的,大致有二:首先在于揭示出任何人性格底层都具有的善恶两面,其次是为了突出道德规范、社会秩序、家庭教育等各方面合力对人性的规训与压抑,以及被压抑的人性一旦冲破束缚后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力。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敏锐地注意到现实生活中突发的重大事件有可能对人的性格起到激发或扭转的作用,因此将南方冻雨、汶川大地震、医患纠纷、工厂爆炸、福岛核事故等糅进小说中,在增强真实感的同时,也使人物性格的展示更为合情合理。
23、没有人会想到,留学法国的“80后”作家,会去写这样一本关于古代的故事。此前,她将自己的小说构想告诉郭敬明时,郭敬明告诉她:“它有可能没人看。”
24、没错,36岁的笛安活得漂亮,并且使人相信,即使没有人爱,即使不去爱别人,即使连自己也不爱,她也依然会活得很漂亮。
25、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过程中,《南方有令秧》虽然落选,但在小组讨论时引起了很多评委的兴趣,评委杨庆祥说,“对作品的语言、结构和讲故事的能力均表示了肯定。”
26、动笔之前,郭敬明告诉她:“你要做好这个准备,它有可能没人看。”
27、《左耳》。饶雪漫是青春疼痛小说的代言人。这本书,隔了很久,我还是记得那一句:甜言蜜语,说给左耳听。
28、在写小说之前,她通常在心里先构建人物。虽然是虚拟的,但笛安一直相信,她笔下的人物真实存在,“相信小说中人物的存在,对作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她将自己跟人物之间的关系比作室友,“我可以不太知道他长什么样,但是心里要有很多真正的细节,比如,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遇上一件事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他喜欢吃什么?他喜不喜欢赖床?会不会迟到?”笛安说,这些细节不一定都写到小说里,但与他相处、磨合、了解的过程,有利于人物的塑造。
29、大概是窗外还冷,黑夜还长。冬天的好几个夜晚基本上又恢复了看书的习惯。转运来的几本书看了几本,剩下几本看不进去的又不想翻,转头又从拿出了Ipad。
30、做杂志七年的时间我学会了一些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困难的办法。杂志每一期都有问题,每一期都会有困难,而且是有经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
31、《执轴》。他太自信太霸道,总是以为他给她的就是好的,只是爱情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事情。兜兜转转,他为她改变,虽然还是霸道,但却也变得温柔。
32、DA:少女时代会为了某个画面而写作。脑子里闪现的经常是色彩异常绚丽的一个瞬间画面,那时候的写作其实不成体系,因为全部的力气都用在如何把那些有颜色的瞬间变成文字。在《姐姐的丛林》之前,我没写完过任何一个作品,因为思维都是片段的,写的都是零散的句子,无法组成一个成结构的小说。直到姐姐的丛林——那是学习写作小说的开始。现在打算开始写一个小说之前肯定是先想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了,完全不同的意识。
33、笛安称,写作的本能支撑着她走到了25岁。“人不可能凭本能走一辈子,到了25岁这个节点,我明白下面的路要靠我自己。”这时她发现写作是有技巧的,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34、尽管她咬着牙扛过了很多事,挤出微笑面对生活甩来的一切麻烦,但每当夜幕降临,周围安静下来,孤独还是能无比精确地叩响她的心扉,把所有积攒的情绪和委屈,堵在她心口,压得她喘不过气。
35、DA:很多。作家的名单太长了。艺术家的话——我一直都喜欢伦勃朗,和夏加尔。还有常玉。有两个电影导演在我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对我影响很大,伯格曼,还有阿莫多瓦。
36、 认识自己的普通人属性、涤清自身的“天才”幻想是自我确证的重要一步,由此出发才能建构起客观、正常的人生立场,这一点对于当下这个张扬“个人奋斗”的时代似乎尤为重要。但生活的复杂性还在于:一方面,我们身边的确存在着一些“天才”,例如《姐姐的丛林》中的艺术天才绢姨和学术天才江恒,他们对“天才”近乎挥霍的使用影响到自己的人生态度,甚至以伤害他人为代价,以至于母亲会用“她是艺术家,她可以离经叛道,但你不行”这样的话来开导被绢姨背叛的北琪;另一方面,当普通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无法在正常层面同“天才”竞争,则往往会转向采用手段,例如谭斐式的“曲线救国”(特别是在谭斐被拒签之后,他同北琪的婚姻成为后一根救命稻草)。
37、《广陵》的历史叙事外衣,似乎只是笛安在形式上的有限度试验;她偶然为之,又迅速回到既有的题材轨道上去,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触碰与“历史”有关的素材。也正因为如此,当她在2013年拿出以明代万历年间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南方有令秧》时,才会取得让人惊讶甚至眼前一亮的效果。笛安的这一选择,很难说不是受了新世纪以来主流文坛“回归文学传统”、向《红楼梦》《金瓶梅》等古典小说、世情小说汲取养分之风的影响;特别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以王安忆《天香》为代表的一批带有浓郁古典叙事色彩的长篇小说集中涌现,也为正日渐深陷创作瓶颈期的“70后”“80后”作家带来了有益的启迪。
38、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LiK-n5RiX6TgBtskeF_iw
39、笛安:一直都有焦虑。年轻的时候,我自己知道我写的是青春文学,但并没有对自己的要求变得比较低,不是这样的,我从来对我自己的作品都是用一个要求,我自己尽可能的去做能力范围内好,所以这个过程创作这个东西本身就一直伴随着所有的焦虑。
40、可能除了第一本书,然后剩下的没有哪一本是轻松愉快的完成的,其实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次长篇小说90%的时间就是在解决问题,解决人物的问题,解决我自己的问题。
41、面对职业生涯,笛安很坦然地说写作是她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42、来稿字数不限,因为我们有容量无限的新媒体平台。
43、她认为大城市美好的地方,就在于很多无归属和来历的人汇集在这儿,大家共享着同一份孤独。
44、“至少我是开始用一种完全不同的眼光在看待中文的使用方式。那种外语的刺激促使我快速地找到了自己写作时候的那种说话方式。”
45、也是在《南方有令秧》完成的那一年,笛安的女儿降生。从此,工作对她来说变成了现实又具体的事,“没有那么多我自我实现,得失心也淡了许多。”
46、《地久天长》。庄羽的书,都市现代。挺好看的。
47、这不是愚蠢,不是冥顽不灵,这是年轻人值得骄傲的倔强。
48、她是从小就想像斯嘉丽那样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女生,十几岁,笛安就知道自己不会做一个朝九晚贤妻良母的女人。
49、DA:不觉得。因为生活本来就不美。我早就接受了。
50、 女性可说是这篇小说的主旨。……“顾绣”里吸引我的就是这群以针线养家的女人们,为她们设计命运和性格极其令我兴奋。在我的故事里,这“绣”其实是和情紧紧连在一起,每一步都是从情而起。
51、她说,因为思维都是片段的,写的都是零散的句子,无法组成一个成结构的小说。直到《姐姐的丛林》——那是学习写作小说的开始。
52、有了小朋友以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两年根本没有想过创作这件事情。好像生活里面多了好多事儿,我需要一个适应期,适应妈妈的角色。快两年就过去了,到我觉得我是不是应该写小说的时候,她已经快两岁了。
53、这本书收录着笛安10年里写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小说,其实都很好看,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能写出中年人的世界是很厉害的。20岁左右的心思可以揣摩出《姐姐的丛林》中多个人物的心思,哪怕不够深入,也是功力。
54、成年人的爱情,不可避免地会有算计,也必然会有所保留,悲哀的地方也就在于此。
55、“我和另一位主编落落也是六七年的朋友了”,笛安说。因为不在一个城市,很少见面,但是逢年过节,她们都会相互问候。认识这么久,其实有很多话都不用说太多。
56、“你是。”小睦坚持着,“会有哪个坏人会在出了这种事情以后还这样对待芳姐?别说是坏人,不好不坏的一般人都做不到的。”
57、“和你比,没有人是好人。”她的手指轻轻的扫着我的脸颊,“你要答应我西决,你永远不要变成坏人,如果有一天,我发现连你都变成了坏人,那我就真的没有力气活下去了。”
58、相对的,妈妈蒋韵的气质里有更多的浪漫主义,她会给笛安讲童话,说女儿是被嫦娥阿姨从月亮上扔进她肚子里来的。
59、对于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她对语言的敏感,她自己认为,去法国留学的那几年有着深刻的意义。因为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时候,也会对母语进行重塑,比如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60、谈到为什么十年后要重新签售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笛安说,原有书号使用期限到期,再版只是仍有市场需求。不会做过多修改,已经不是当年22岁创作时的那个“笛安”,若修改已经不再是原汁原味的那本书,所以没有进行大篇幅的改编。
61、笛安:我记得以前也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自己的标准的话,我觉得70分。
62、年轻的时候,她曾说:“如果有一天写不出东西来了,我就去死。”
63、《梦里花落知多少》。还是一群不知道青春为何物的男生女生用疼痛描写下来的故事。
64、笛安后来说小说发表的那天,是她20年高兴的一天,是的,那一年她仅仅20岁。
65、Q2:销量对您算是重要的事情吗,在什么情况下,会特别在意销量?
66、写青春文学的作者很多,但独木舟可以说是特别的一个。自成风格,写出来的每一个故事都有独木舟的烙印。
67、笛安:父母我在少年时代,根本不想让我走这条路。我父母从来不认为这是个多好的工作。当时我第一篇发表的作品就是《姐姐的丛林》,但当时我没有想到,它就是我入行的开始。当时开始写就因为自己20岁了,我想做一件特别点的事来纪念,我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68、无意看到一个diss独木舟毒奶粉丝的回答,想回复一下。
69、 但在文坛的短暂惊喜之后,许多评论家敏锐地发现,《南方有令秧》并非他们想象中的那种历史叙事。例如,何平就指出:“《南方有令秧》是一部以想象做母本的‘伪史’,而小说家笛安是比张大春‘小说稗类’走得更远的‘伪史制造者’。如同史景迁用历史来收编蒲松龄的小说,那么笛安是不是在用小说收编历史呢?”(2)“以想象做母本的‘伪史’”一语,恰如其分地点明了《南方有令秧》性质,正呼应了笛安在小说《后记》中坦白的:“其实我终究也没能做到写一个看起来很‘明朝’的女主角,因为终还是在她的骨头里注入了一种渴望实现自我的现代精神。”而她在写这部“历史题材”小说的时候,“感觉困难的部分并不在于搜集资料”,“真正艰难的在于运用所有这些搜集来的‘知识’进行想象。”(3)这就是说,笛安实际上是将440年前明代万历年间的历史作为一种“容器”,其中要盛放的是440年后一个生活在21世纪北京城里的女青年的观念与意识。巧合的是,王安忆的《天香》也选择了明代中后期的历史作为小说的时代背景,其故事发生地上海与《南方有令秧》的故事发生地休宁在直线距离上并不遥远,同属江南区域,而且两部小说均以女性作为主人公,因此,二者可对照阅读。在王安忆关于《天香》创作的自述中,有两段话值得注意:
70、 小说中安琪对谭斐和江恒两个人的评价颇为耐人寻味:谭斐是“并不”,而江恒则“不是个好人”;而母亲对北琪的评价也是“你是个好孩子”。由是观之,笛安在一开始便确立了一个贯穿自己创作过程的主题:好(善)/坏(恶)人的对立与相生。无论是在笛安代表性的“龙城三部曲”中,还是在长篇《芙蓉如面柳如眉》里,我们都会发现,“好人”“坏人”这两个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很多情况下是集中出现,作者还会对二者加以演绎或阐释。例如:
71、MW:你在之前其他采访里有提到,一部小说完成后你会清楚哪些部分是没有写好的,明明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但没有做到。面对这样的时刻,你是如何与自己和解的?
72、《两小有猜》。丁一从小不像个女孩子,爱玩爱闹不爱学习。上官谨言,温和,优秀,成绩好好。看着一一的时候,眼睛都不会动了。只是那个傻女孩不知道。还有嘉宇,一一和嘉宇从小一起闹腾,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嘉宇的成绩好了,收到的情书多了。三个人的两小无猜,终是会怎么走呢。挺温暖的故事。
73、顶着“文二代”的标签,笛安每写一本书,都要被“转型”一次。
74、2009年,笛安拿到了社会科学硕士学位,27岁的她决定回国,当一位专职作家,开始在《小说》写连载。
75、尽管新作获得了主流文坛奖项的肯定,但对于长久以来一直被贴与“80后”畅销书作家标签的笛安来说,获奖意料之中地引发了质疑:不过是言情小说的套路;还有人质问:青春文学也能获奖?
76、 在《告别天堂》中,有两处细节勉强与“历史”相关,一是“雁丘”的传说,二是故乡街头有千年历史的“唐槐”。历史的光彩都与那个作者反复书写嗟叹的“暗沉的北方工业城市”形成鲜明的反差,但除此之外,二者只起到装置性的作用,将其删去对情节推进亦无甚影响。《广陵》写的则是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故事,笛安在此做出了一点突破性的努力,将《世说新语》等古籍中有关嵇康的散碎片段连缀起来,并虚构出一个人物“藏瑛”,从他的视角出发,突显出嵇康的人格魅力所具有的强大感染力。但作者对嵇康思想和行为所秉持的显然是一种有保留的态度。用藏瑛的话来说,“是他们为我打开了一扇门。那扇门里的精致与一般人心里想要的温饱或者安康的生活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它只是符合每一个愿意做梦的人的绝美想象。”显然,这种理想境界是建基于不必为温饱或安康操心这一基础之上的;而嵇康对生活的游戏态度、对纲常礼教的鄙视,以及“谁的话都听不进去”的姿态,也不是一般平头老百姓的物质基础所能支撑和许可的。因此,尽管藏瑛被嵇康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所折服,终也只能是奇幻地在刑场上《广陵散》曲终后,以内脏化蝶的方式与嵇康达到精神上的永恒相交,而留给现实世界一具没有了心、也因此不会变老的躯壳。耐人寻味的是,就是这具躯壳,目睹了嵇康的儿子嵇绍是如何成为杀父仇人司马家族忠诚臣子的。藏瑛(的躯壳)认为,“嵇康若是知道了他儿子的结局,应该会高兴的。因为这个孩子跟他一样,毕竟用生命捍卫了一样他认为重要的东西。至于那样东西是什么,大可忽略不计。”在此,传统意义上“对/错”的价值分野被消弭,精神追求的现实背景被彻底抹除,与前文对待嵇康人生立场的态度其实是一致的,都是对一种抽象价值的肯定。由是观之,笛安只是借用历史人物的故事外壳来安置自己对某种价值观念的思考,其行为恰好与小说中藏瑛灵魂出窍的情节形成了互文,却并没有体现出作者具体的历史观念。
77、同去:从青春文学到现实题材,在创作当中面临大的困难是什么?
78、但是这一次我是有意识的想要淡化主角的光环,她身上有让你觉得似曾相识的缺点。以前的那样的女主角写了十几年,我也有厌倦的时候。我的朋友们看完这本书,跟我说,你怎么回事,你的女主角是一个正常人。
79、《爱如指间砂》。短篇小说集,语笑嫣然的作品。文笔很有古风,驾驭能力很强。
80、“不惑”和“知天命”之间:一代人的精神图谱和文学经典化 / 何平艾伟等
81、 如果说以“神妓”形象示人的方可寒因其神性和早逝而显得飘渺,小说的另一个女主人公天杨则自始至终试图扮演“圣女”或“圣母”的角色,但又因其行为中随处可见的造作而拉低了她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笛安极力塑造的是天杨性格中“纯真”的一面。可以说,天杨的爱情观中存在着一种“洁癖”,这种洁癖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爱人的要求。因此她才会纠结于自己和江东之间的爱情、自己对江东的爱情是否“脏了”——这也正是她认为“吴莉的爱要比我的干净很多”的原因。
82、《澜本嫁衣》。七堇年的故事,相当纠结的一本书。关于这个世界上一些有人不愿意相信有人不在意的丑陋和欲望,关于一个叫做叶知秋的女子,关于一个让人觉得心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