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教授论语的观后感
1、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这个故事结束了。真的是一朵头花弥补了这个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其实,弥补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归。
2、武馆的主人说,你是这么著名的一个茶师,那好吧,你再为我泡一遍茶。
3、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外语教师认知和外语课堂教学等。英文专著:ChangingPedagogy:AnalyzingELTTeachersinChina (London/NewYork: Continuum,2008), 全球著名应用语言学专家DavidNunan为该书作序,称赞该书拓展、延伸和更新了外语教学理论,尤其对外语课程论理论是一个重要的贡献。该书已于2018年1月被Bloomsbury出版社收入BloomsburyEducation&ChildhoodStudies在线平台。
4、这个茶师就走了,他直奔京城里面著名的大武馆,求大武师教给他一种作为武士体面的死法。武馆的主人当时就惊诧了,他说来我这儿所有的人都是为了求生,你是第一个求死的,你是为什么?
5、有时费尽心机想和领导、同事拉近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
6、之后在文中又提到了自信心,一个人的自信心从何而来?它是发自内心的淡然与坦然。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建立自信是困境中重新崛起的一种特有的力量。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与其沉寂在后悔之中,不如增强自己的信心,挑战未来的人生。所谓“老夫聊法少年狂”这难道不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吗?
7、为人之道。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8、君子,或说贤者的标准,如何行事也不光光《论语》中有,古之典籍今之道德标准都有相同相近之处,就如《心得》开篇所说,这些那些本就是天地间基本的真理。这标准我们个人也许终其一生也许也难完全达到,但不可忘记,不可力有所及时不去努力接近,不去引导自身。这也必是个漫长无止境的历程,正如人人能说的那几句人生之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同样语出《论语》,是孔子自我总结的心路历程。大彻大悟之人毕竟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可参照的都是这循序渐进非跳跃式的发展历程。(于丹教授论语的观后感)。
9、所谓“三省吾身”于丹说:“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不错,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之后却不知悔过,还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与借口来推托,这是懦弱的表现。要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地勇者,才能化去生命中的遗憾,勇者即表现为面对错误勇于承认的勇气,体现出的是理性制约下内心的自信与镇定。(于丹教授论语的观后感)。
10、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11、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尤其是都市里,原来的大杂院都拆了,建成了单元楼,已经没有这院里头一家包饺子、十家挨着都送到的事了,已经没有大院一起过年、大人一桌小孩一桌的情形了。往往是同在一个单元里边住了三四年,邻居都认不全。
12、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13、只是小民们也是会有进步的,现在再也不会重现60年那种饿死人也不反抗的事情了。这一点大概是于丹们痛心的事情了。
14、《论语》博大精深,它以不灭的光辉普照着人类向至善发展,带着这种高山仰止般的情怀,东洲小学六年级学生走进《论语》,品读先哲智慧,倾听心灵的声音。
15、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说明社会环境中朋友是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这三种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怎样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16、 今天“郑新民谈英语教学与研究”邀请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陈小慰教授授朗读《论语》心得(于丹)(EstherTyldesley英译)。
17、老汉淡淡地跟他说,在这个世界上,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18、引导语: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百家讲坛——论语》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9、人与人之间,物质和物质之间,差异是无处不在的,正是差异丰富了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承认差异会让我们更懂得宽容,过更加幸福的教育生活。
20、我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赌博,你的筹码就是自信,勇敢等等一切能想出的高洁的名词,如果你连这些都不具备的话,就是失去了筹码,连筹码都没有的你,又何谈去堵上一把呢?
21、所以于丹举了个例子。孔子喜欢的弟子是颜回,称赞他:“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只是够温饱,有个遮风避雨的地儿了,颜回便陶陶然浑不觉苦。他内心充实着富足快乐,且这种富足快乐并不为外物的多寡而有所撼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都是这种崇尚心灵自由不为外物所累的写照吗?这样的心态便是君子之态。
22、我们都知道,评估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富强,不能单纯看国民生产总值的量和增长速度,更要看每一个老百姓内心的感受——他觉得安全吗?他快乐吗?他对他的生活真正有认同吗?据抽样统计调查中国人的幸福指数,80年代只有64%,1991年幸福指数提升了到了73%左右,这得益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和很多改革措施的实施;1996年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又大大提升了,但幸福指数却下跌到了68%。所以说明,人们对生活是否幸福的感受与物质生活基础有很大的联系,但不一定一直呈正相关,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的繁荣之后,心灵困惑依然存在甚至加剧。
23、沿着经典诗文的流淌脉络,聆听先贤留下的永恒声音。六(4)班的学生开展了“读《论语》谈收获”的活动。孩子们通过读《论语》,用其中的经典句子勉励自己在学习中学与思同行,教育自己善待他人。品味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24、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25、那个国王恍然大悟,他那三个久思不解的哲学问题,一下都解决了。
26、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
27、自识字至今,细细想来,读过品过的书不胜枚举,从梦幻瑰丽的《安徒生童话》到鲁迅批判现实、富有回味的《呐喊》;从三毛展示勇敢与浪漫的《撒哈拉的故事》到路遥解说平凡和苦难的《平凡的世界》;从奥斯洛夫斯基的闪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高尔基讲述“社会大学”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我的大学》等等。这些文学经典如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灵,我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也重新得到了塑造。
28、关于学习,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于丹老师也告诉我们,真正尊崇学问的.人,学习是为了人类的心灵的建树,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了到老。由此我也想到了尹建莉老师教育书籍中写到的,关于学习古诗应有的态度。她说让孩子背诵古诗,不是让她在人前炫耀,而是让她能体会诗中的韵味,诗中的美好意境。这段时间,我和女儿正在一起学习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虽然我没让女儿在人前炫耀,可有时我也会看看自己背了多少首诗,我想我不该去究其量,而应该求其质。
29、而今我已是一名大二学生,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学习与生活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与挑战,但我早已学会坦然接受与面对。现在每天晚上临睡前,我还会再品读一下因为多次翻阅而略显残旧的《论语心得》。我相信《论语心得》中简单的真理和对于感悟的阐释将值得我用一生去解读。
30、《论语》开篇就说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既讲了学习,也讲了实践;既讲了处世哲学,也讲了君子胸怀。这些世人皆知的至理名言,历来被认为是成就君子的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就具备了君子的品格。
31、然而,正当于丹因讲《论语》而风光之时,关于其个人作风的负面新闻开始频频出现:要求主办方安排高档酒店、对随行人员态度恶劣……2012年,于丹应邀到北京大学参加活动,却被北大学子轰下讲台。至此,于丹的名声一落千丈。
32、于丹教授是这样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简
33、理想之道。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富足。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通过《于丹〈论语〉心得》,我们知道了这是孔子对人生理想的总结,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34、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张天蔚也认为,“于丹在北大被嘘,关键不在于她当时说了什么或曾经说过什么,而是她一向的言行,过度透支了公众对她的兴趣——时时说、到处说、什么都说。她的遭遇也提醒所有正在兴头上的公众人物:即使你回回口吐莲花,大伙也有听烦的时候。何况说得太多,‘心灵鸡汤’不断加水,既没有营养,也容易反胃。”
35、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种种不公,除了检讨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们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对那些“利”字当头的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坦荡处之、平淡视之、淡漠待之,正所谓有容乃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6、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37、初次拿到《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就看到封面上的这段话:“《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38、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 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
39、昨天读了一本好书《于丹〈论语〉心得》,起初只是随手翻翻,没想到一拿起来居然就放不下了。
40、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在苏轼看来,真正的勇者有一种“过人之节”,他们能够忍受像韩信那样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辅佐刘邦决胜千里、扫平天下那样的大业。他不会像平常人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这是因为他的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41、孔子对他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意思是说,君子崇尚勇敢并没有错,但这种勇敢是有约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有了义字当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则,一个君子会以勇犯乱,一个小人会因为勇敢沦为盗贼。
42、读于丹论语,让人领略到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德行,读后确有感触。
43、后,无论成败得失,也无论是得意沮丧,统统都得进入力不从心的老年,只不过有人安享,有人苦熬。
44、于丹《论语心得》中列举了许多浅显易懂的故事,我感触很深。如:“处世之道”中讲到的寓言故事:一个孩子十分爱发脾气,于是父亲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敲一颗钉子,一天下来,孩子看见他敲了许多钉子,心里很不好意思,父亲便让他如果一天不发脾气,就拔一颗钉子,当钉子拔完时,孩子高兴极了,因为他学会了克制,可是父亲却告诉他虽然钉子拔了,但却会留下一个个不能消除的洞。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做事一定要先往远想,这样避免对别人的伤害,也减少自己将来的悔恨。
45、这样的君子标准做来很难,也非一日可就,历史上可称上君子、圣贤之人也是经过千锤百炼。孔子的生平就颇为坎坷,尤其到他晚年后,欲使鲁国强盛却因国君的沉湎享乐而失望离去,自此开始周游列国游说当权者,传播自己的思想,历经十四年却终不见用,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后将精力转移到了教育之上,七十三时逝世。
46、这种障碍多了以后会怎么样呢?就会加重我们所信赖的几个朋友身上的负担。
47、物质的繁荣,生活节奏的加快,更要求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时,要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属于自己的、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48、这种障碍多了以后会怎么样呢?就会加重我们所信赖的几个朋友身上的负担。
49、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它们老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好,离得稍微远些,互相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了,就又开始疏离;离得远了,大家又觉得寒冷……经过很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
50、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它们老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好,离得稍微远些,互相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了,就又开始疏离;离得远了,大家又觉得寒冷……经过很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
51、入选作品将在这里进行终角逐推文发布后一周内的阅读量与点赞数为有效参考值作品终成绩=线下打分(70%)+线上评选(30%)
52、在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收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是由教授于丹讲的《论语》。她在这里讲述了如何以道德的观念,来对待人生。对待身边的一切事情。听着她的演讲,我一次次地感悟着。畅想着……于是我写出了自己对道德的看法。大家都知道《论语》就是讲道德的,
53、《论语》的真谛是什么?在于丹看来,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她从宇宙观、心灵之道、处世之道、人格修养、交友之道、理想和人生之道七个方面,着眼于当下谈了自己的心得。
54、《论语》一书,传世已逾二千载,历史上也几经沉浮,但总体而言光华远甚于晦暗,其中思想纵有消极一面,但积极一面也形成了一些中华传统美德。不但国人古来拜读,也远播于海外。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对《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极为推崇,称“西方民族,无论如何格言,如何数理,无可与此纯粹道理相比拟。”
55、忽然发现近读的书都是冲着作者而去的。看这本书,是因为于丹。
56、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
57、假期,儿子在翻看《于丹的论语心得》,很专注,很专心,我不假思索就好奇地问:“能明白吗?”虽然儿子今年就要上高中,但在我的印象中《论语》都好像是文言文,不好懂。我一说出口,儿子就笑了起来,意味深长地说“老妈呀,这是《于丹的论语心得》呀!好懂,不信你看。”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于丹对《论语》的诠释。
58、“认识你自己”。这是千古以来一个难解决的命题。据说,在西方的神话寓言体系里,这被表述为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于丹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有向外发现和向内观看的两种能力。向外可以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以发展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而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地审视自己,有自知之明。
59、退一步海阔天空。你的胸怀是无比的宽大。人生是一场战斗,需要你有技巧,让你有睿智和智慧。
60、孔夫子是个官迷,一辈子都在为领导们研究如何统治小民,本身就够不要脸的了。但孔夫子无论怎样不要脸,他也还知道不能脱掉后一条裤衩,他还知道要教育领导们要对小民们讲信用。而于丹则干脆把后一条裤衩也脱掉了,干脆要求小民们要建立一种饿死也不造反的信仰。于丹这种人确实是领导的好走狗,我们历史上搞大跃进,凭空饿死了几千万人,而小民们真的就没有造反,这大概就是于丹给小民们洗脑的一个目标。
61、那何又为君子,《论语》中没有确切答案。既然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恕”,那君子言行必合“仁恕”。“仁”简而言之便是“爱人”;“恕”便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还是很宽泛,于丹总结出了四个君子的标准。
62、于丹前几年红火,主要还是因为主流媒体支持她。因为主流媒体喜欢于丹的和谐。于丹红火主要是炒作的结果。一大帮子高中生,在主流媒体的煽动下,冲到书店里买空了于丹的书,但是读不了几页就发现上当了。有个中学生就对我说:于丹老师讲来讲去,跟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加了几个新鲜的例子而已,还不如看看《读者》。于丹就像个多嘴多舌的小学班主任,要求学生这样,要求学生那样,却没有想想你自己能不能做到这些。马克思主义对别人,自由主义对自己。于丹的心灵鸡汤只是忽悠人的东西,让大家安心当奴隶,她的目的就达到了。
63、《论语》一部蕴藏真理与智慧的国学经典,不仅可以用来诵读,还能有效引导并规范孩子们的言行。在本次阅读文化节中,六(2)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学习、分享。早读课,孩子们一起吟诵名句,感悟真谛;阅读课,孩子们一起收看《论语》国学动画片,收听“陈爷爷讲论语”,让《论语》学习轻松又快乐。社团活动课,孩子们上台讲述《论语》故事,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每个孩子都在这部特殊教科书的引领下,丰富积淀,健康成长。
64、例如,培根的“人的行为准则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根本上讲,是一个道理。弗洛伊德提出人有“生的本能”(建设性本能)和“死的本能”(破坏性本能),人之所以生而不死,是两种力量的对抗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短时间内,生的力量占优势,然而长远的,死亡终将来临。这是否和中国传统的太极两仪如出一辙?
65、我第一次见到“国民幸福指数”一词,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间、夫妻之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抑郁于胸。“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66、感谢,感谢,太多的感谢,凝聚成一颗充满感恩的心。回顾往昔,展望未来,我们更应该感恩于今天。伶人不得不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但我们一定不能够在今天的盆景里移植明天的芬芳。人必须现实,人不得不现实,不得不学会面对。在生活中应始终秉承一种“淡泊明志,宁静志远”的气度;在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世界里应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
67、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68、美好的一天,从读《论语》开启。六(3)六(5)班的孩子每天利用晨诵课诵读《论语》,走进孔子,传承经典。他们以主题诵读的方式,深入感受孔子的智慧和仁德。通过制作孔子名言书签,积累经典语录,勉励自己勤奋上进。让中华经典文化启迪智慧,润泽心灵。
69、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
70、这几年,于丹的声誉越来越差,与她自己的人品有关,也与人民群众越来越看穿了她的本质有关。
71、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不把漂亮话说在前头,先去把事情做了,然后再从容道来。
72、首先肯定的是,作为一篇励志的小散文,这个演说是成功的。上面那些是于丹老师摘自论语中的原话,构成了演说的论点,这些论点我们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但是,与论点比起来,我倒是觉得文中的三个小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并且和励志的主题更加接近一些。批评于丹老师假借论语之名行其它主题的演说和出书甚至出名之实,这样的话,一向对于美好的事物都持支持态度的我说说不出的,也就是想想而已。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