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50句经典名句
1、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论语中的50句经典名句)。
2、大意: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3、第二期:《红楼梦》99位人物简述,迅速了解红楼梦|高考必考名著②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论语中的50句经典名句)。
5、(讲解)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7、(译文)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后凋谢的。
8、(注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9、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1、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1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14、(注解)到了一年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后凋谢的。
15、大意:君子不应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
16、(注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
1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8、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解释: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对自己要严格约束唯恐不够。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2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25、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7、译: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28、(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2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
3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3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3、作文素材|100个描写外貌的佳句尽收囊中,写作文再也不怕词穷了!
3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35、译:广泛地学习,深入地追问,周密地思索,明确地判别,切实地践行。
36、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37、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38、(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39、(译文)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40、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4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2、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篇》
4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44、译文: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45、(注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4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47、(注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48、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4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50、(译文)《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5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3、《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54、大意: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56、译:事从心出,心随欲来,如果不从心欲的细微处观察事物,我们往往会被事物的表象所欺骗。纵横古今中外,详细考察事情的成败得失。如果深入观察,就会发现。事情的发展往往是被人的心欲所控制。
57、大意: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58、(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59、未知生,焉知死?对生都知道得不清楚,哪里能知道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