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教授论语
1、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夫子再教育他的学生时,常以君子和小人之分来明辨是非。那么何谓君子,何为小人呢?我们如何来分辨君子和小人呢?
2、7)友直、友谅、友多闻:正直的朋友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有一种朗朗的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果决。友谅,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我们的精神能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友多闻,这种朋友见多识广,当你在一些问题上感到犹豫彷徨,难以决断时,他可能给你帮助。(于丹教授论语)。
3、12)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4、 处世之道。 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记得顾城写的一首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首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述得形象、微妙。人与人之间,即便走得再近,也还是会有可能产生距离。如何与人和谐相处,于丹在《心得》中借用《论语》之语总结了与人相处的几点原则:第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第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三点原则中我们可以悟出,相处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和谐相处。交友之道。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谁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呢?《于丹〈论语〉心得》中说,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可见,通过《于丹论语心得》,《论语》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交友方式:怎样交朋友,交怎样的朋友并要怎样维护友情。
5、然而,正当于丹因讲《论语》而风光之时,关于其个人作风的负面新闻开始频频出现:要求主办方安排高档酒店、对随行人员态度恶劣……2012年,于丹应邀到北京大学参加活动,却被北大学子轰下讲台。至此,于丹的名声一落千丈。
6、有人会说,没有文化储备的解读,可能是望文生义。错了不害怕,更不丢人,大家指出来,自己改正,也是一个促进作用。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于丹教授论语)。
7、22)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8、因为周围人际关系冷漠,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障碍越来越多了。
9、为志同道合者打造一个高质量,高层次的学习、交流圈。
10、读到《论语》,就不由得想起一个人来——于丹教授。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舞台大讲《〈论语〉心得》。她对我国古代经典《论语》通俗易懂的解读,一时间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国学热潮”,其本人也被捧上了“国学大师”的神坛。从此,各种讲座和活动的邀请函纷至沓来,于丹的演讲生涯也开始如鱼得水。
11、18)人年轻时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时,要学会用减法生活。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后就会累于得。
12、那么,什么叫仁爱之心呢?孔子曾说过,恭、宽、信、敏、惠这五点若都做到了,“仁”就基本可以做到了。于丹教授告诫我们“仁爱是儒家思想中,基石中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仁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他人好。”
13、书中说到:《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是简单的,它的真谛也告诉了我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这大概就是我爱不释手的主要原因吧。
14、5)表面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
15、对《论语》的情感,一向是“敬”而不“畏”,对《论语》的感觉,从来是朴素而温暖。
16、“认识你自己”。这是千古以来一个难解决的命题。据说,在西方的神话寓言体系里,这被表述为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于丹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有向外发现和向内观看的两种能力。向外可以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以发展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而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地审视自己,有自知之明。
17、25)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18、作为商人,就要谋利,到北大演讲的时候,只是告诉学生们一些鸡汤,引发学生不满,这是于丹老师没有想到的。
19、在我的床头总摆着一本书是于丹的《论语感悟》,每当心情不好时或是心中有事无人诉说时我总会拿出这本书看一看,然后对于自己的一些困惑或是迷茫总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在学生时代无聊时也随手翻过《论语》,但那时没什么印象,其实呢是好多话看不懂,就像是现在看通过于丹老师的一些解说觉得自己懂了,理解了,但是几十年以后我想我再看这本书可能又会是另一种感觉,另一种领悟.于丹的只言片语能将我们带到二千多年前的的孔子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一些文化上的产悟,当然有很多是过时的,但是论语里也有一些是关乎人性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核心价值的一些东西,她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我们,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其实也就是教导我们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20、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21、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尤其是都市里,原来的大杂院都拆了,建成了单元楼,已经没有这院里头一家包饺子、十家挨着都送到的事了,已经没有大院一起过年、大人一桌小孩一桌的情形了。往往是同在一个单元里边住了三四年,邻居都认不全。
22、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
23、 “就在孔子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他也给自己,给他的学生,给千年万代的后人提出了这样的一种描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4、《论语心得》书稿付梓中华书局,心下有七分安顿三分忐忑。从二十一岁读先秦文学硕士开始,几乎泡在中华版的书堆里长大,不敢奢望有一天在中华书局出自己的一本书,就如同从来不敢妄想自己敢站在电视屏幕里谈谈《论语》的话题。
25、"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终须要得以见天日。一个人要行的端,坐的正,做一个正人君子,你也就不会被烦恼所困扰。另外孔子还崇尚修身养性,即把自己隐居起来,与世无争,经常要反省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坦荡荡,从这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局限性。把凶残的狼圈起来,就能轻易的改变它的本性,变成善良的羊吗?儒家思想里存在的一些说教的东西过多,而且有些脱离现实,可能是时间上的差异,国情上区别所制,儒家思想精华的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但不能全盘接收,奉为“守则”,一律照章执行,是不可取的。我们推崇孔子的"仁",即真、善、美,做一个真正的人,对人对事要真,要有付出,用自己的善去打动别人,用自己的个性美赢得别人的尊敬,就像歌词里讲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6、原文: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27、国内首家专门服务财富家族(家庭)的会员组织。作为中国财富家族(家庭)的“社会连接器”,秉持“助推家业长青与社会进步”的使命,矢志成为中国具影响力的财富家族(家庭)管理服务平台。
28、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9、这本令我爱不释手的书便是《于丹论语>感悟》。它收录了于丹教授对孔子教学的感悟,它从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等七个方面向我们讲述着《论语》中所蕴藏的大智慧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启示。为我们照亮了人生的道路,从而指引我们抵达了自己的理想。
30、《论语》开篇就说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既讲了学习,也讲了实践;既讲了处世哲学,也讲了君子胸怀。这些世人皆知的至理名言,历来被认为是成就君子的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就具备了君子的品格。
31、于丹讲述的论语心得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32、2)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33、每当我捧起这本书,看着这一个个故事的解读,让我感到圣人仿佛就在我的.身边,为我洒下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温暖着我,鼓舞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心中豁然开朗。
34、孔子云“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才会有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那么孔子是如何评价他那些弟子们的理想的呢?《论语》中关于理想又有什么样的劝告和忠告呢?
35、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
36、6)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
37、一起感受两千年前孔子的温暖,这样的想法,真好。
38、《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我们从小学开始就接触它,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在都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好像春天永远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39、毕竟我不是庄子,除了感叹和佩服他高超的觉悟之外,实在不能真的根据他的理念去效仿什么。估计庄子也没想到现在的社会是如此的世俗与混杂。当然啦,记得自己后的那头羊,短的那块板还是很重要的。扁鹊的故事富含哲理,可是在这个利益当头的社会,你有见过争着当治感冒的医生的?人人都渴望作大手术扬名立外。那能不能尽可能的让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呢?“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总是锦上添花。”记得,这是所谓的人生大智慧。
40、接受《百家讲坛》的邀请,于丹说是愿意把心中那双翅膀放飞到所有人心的晴空之上。讲将她所谓的一己之得,以庄子之名给她自己一些华丽豪迈的梦想,畅意一回天地遨游。
41、她们应该有虔诚之心学习文化知识,踏实的心进行宣讲,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名气,希望她们在之后的人生路上,会传播更多有价值的知识!
42、《论语》之所以流传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就在于他对于人内心本性的理解,现在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么在现代,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呢?
43、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4、其实,成长更是一场丰盛的晚宴,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坚强,如何乐观,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不知不觉间刻下了成熟的烙印。成熟是一道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曲圆熟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别人观察的从容。它让我们在逆境中越挫越勇,让我们在成功时依旧心定坦然。
45、作为一个文人,素质应该很高,不应该有如此不雅的行为。看看郭德纲,他被传与王梦婷有关系,虽然这个事情被王梦婷辟谣了,但郭德纲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在社交网络上写了一幅字:大年初捏小人嘴。
46、这个感觉就跟《明朝那些事》的作者一样,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古籍典章,让人感觉很有趣,也很愿意品读下去。
47、这个世界上的简单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从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灌输,而是对于每个心灵内在的唤醒。《论语》中的简单真理所以穿越千古尘埃,让后世子子孙孙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为选择的机遇过多而仓惶。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解读。
48、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49、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
50、我想,只要把今天过好了,那你就过好了这一辈子。贫富即非天定,也非强求,只要过得快乐,那你就是幸福的;不必为过去烦恼悲伤,也不必为未来忧心重重,其实你想得再多再远,也必须从现在做起,后悔死了,发愁死了,也就什么都跟着完蛋了,徒然浪费生命,却毫无益处!只要你踏踏实实,快快乐乐地过好了你的今天,那你还何愁你的一生不幸福呢?
51、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近乎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地浸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所谓“道不远人”,大概如此。
52、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53、41)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应该使用的地方。
54、关于学习,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于丹老师也告诉我们,真正尊崇学问的.人,学习是为了人类的心灵的建树,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了到老。由此我也想到了尹建莉老师教育书籍中写到的,关于学习古诗应有的态度。她说让孩子背诵古诗,不是让她在人前炫耀,而是让她能体会诗中的韵味,诗中的美好意境。这段时间,我和女儿正在一起学习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虽然我没让女儿在人前炫耀,可有时我也会看看自己背了多少首诗,我想我不该去究其量,而应该求其质。
55、31)《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56、15)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57、39)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58、文化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要是于丹和蒙曼老师能够好好解读文化,让我们雅俗共赏,也是不错的。
59、于丹在谈到庄子关于“心态和状态”的观点时,有一个例子令我印象深刻。说的是一个科学家带着10个实验者在不同的环境下过桥。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生活的状态。而就自己而言,我总无法抵消外界的各种恐惧。这两天看斯诺克世锦赛,爱的奥沙利文就是凭借纯熟的`技术和良好的心态第三次问鼎冠军。我想,如果是我在打147后一杆的时候,一定会全身发抖。但他每次都那么坦然,所以在这次世锦赛他迎来了第8个1自省一下,高考理综的时候紧张地脑子一片空白,那真是惨不忍睹。可是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荣辱不惊呢?有多少人能够像庄子那样豁达,与世无争啊。这个现实的社会,已经是赤裸裸的了。
60、淡泊名利,坚守正道。孔子的政治理想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不为人所理解。他周游列国,穷困潦倒被困于匡地之时仍言:“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自信来自信仰,信仰体现着自信者对正道的坚守。君子应当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身处贫困之中,吃着粗茶淡饭,也感到快乐,并且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君子。
61、于丹教授讲任何事情都是有尺度的。我们做事情也要讲究分寸,做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分析明白。我们做的什么事情不一定分好坏,但是分时间和场合,有时时间和场合是对的,换一个时间和场合可能就错了。这里讲的是一种做事的艺术,必须把握好。在浩渺的宇宙空间,人生仅仅是流星般的一瞬间时光,如果再比作河流,人生仅仅是一朵微小的波浪。所以说人生有限,我们要把握有限的情感,挖掘心灵资源。她讲“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就是讲人的行为要有分寸,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适度,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耿直和磊落面对生活,胸怀坦荡,内心向善,释放正能量。
62、在商业环境下,可以说鸡汤,虽然这些鸡汤,对于一些人而言,是有毒的。于丹老师觉得,这样的解读,没有问题。
63、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64、其实,在人的一生中,人本身能自主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孩提时少不更事,只能傻傻地等着长大;稍大一些就要进入学习阶段;老了又力不从心啦,做不成什么了;再除去必要和不必要的休息和睡眠,可利用的时间真正是少得可怜!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从懂事起,就必须不断进取,积攒生存的本钱,也就从此时开始,人的分别也就开始有了;成年后是拉大距离的日子,有人奋进得意,有人踌躇徘徊,有人沮丧颓废,因而有人前途金光闪闪,有人的面前却一片黑暗,然而金光闪闪的也不一定就一帆风顺,一片黑暗的也不一定没有出口,那就要看各人的努力和机遇了。人的一生总像波浪一样的起伏不定,其中的坎坎坷坷是谁都无法逃避的,除了要把握准航向之外,就是要坚持不懈了;坚持应该是简单的成功秘诀,这样成功就会时常眷顾你。因而有的人真的就是一生春风得意,有的人也可能稍不注意就翻了船陷入绝境,有人则会冲出黑暗走向黎明,选一条正确的路走出人生的舒畅和幸福。
65、更重要的是,《乌衣巷》的解读,就有点过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燕子飞到的是变革之家。
66、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给出的答案让我们乍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世的分寸。
67、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寺院里供着一个花岗石雕刻的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的。终于有一天,这些台阶不服气了,他们对那个佛像提出抗议说,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于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你有什么了不起?那个佛像淡淡地对它们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看了这个故事后心理豁然开朗,这样的一个境界,看似平易,在此之前却要经历千锤百炼。没有付出,何来回报?通过它我们可以比照自己的心灵是否做到从心所欲,淡定从容。“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就渺小了。”工作中同事之间,生活中家人之间、朋友之间,总会有一些遗憾事,面对这些不愉快的事,我们为何不将自己的心态放开些,正确对待缺憾,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平和些,正所谓知足常乐。
68、40)长期困扰于人生遗憾不能自拔,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有所损害的。
69、刘禹锡身处的环境,不是社会变革,而是时逢乱世。他主要表达的是旧时豪门随着人事的变迁而湮灭的过程,与变革有关,但不是变革之家。
70、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刘修齐的《论语》阅读随想吧
71、当她讲课的时候,几乎是座无虚席。她成为《百家讲坛》的名讲师,也让她火出圈了。很多节目请她到现场点评,这其中就有《中国诗词大会》。
72、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觉得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总结出来的道理,在当今的社会里,又仍然那么实用。特别是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又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一种纯粹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对当今社会的人,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73、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总经理要招聘助理,有三个应聘的人,一个是个博士,一个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还有一个明显不如前两者,既没有很高的学历,又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只是一个刚毕业的普通大学生。
74、于丹的《论语心得》一书,早风靡一时的时候,我便想拜读了。可书一买回来,趁着热劲,读了不到一半,便搁置了下来。
75、45)快乐的方法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6、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77、读于丹论语,让人领略到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德行,读后确有感触。
78、 师徒两传承的都是一种安贫乐道的心境!
79、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与友宽容,与同事宽容,与亲人宽容,与生活中一切给予宽容,播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想收获的就是一种熠熠生辉、一种和谐的美。宽容是人生的哲学,但更是一种境界吧。
80、17)如果你的心灵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有可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81、第二个人进来了:总经理也告诉他让他坐下,他一脸疑惑,说:“我习惯了,就站着谈吧!”
82、《论语》是传承华夏的五千年精神财富,是凝聚在炎黄子孙心中为神圣的精神圣殿,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到现代社会中的理性道德。也让我品味了一道丰盛的精神美餐,体味生命的意义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为师,就必须学习,对一个好老师而言要求他能够达到为学、为师、为人的和谐统一的境界。学习要有积累,要博闻强记,要广博。有了厚实的功底,才能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样的学习是好的学习?“入乎耳,发乎口”可以再去讲给别人,这是一种学习。还有其他“学习”吗?有!于丹老师说,关于“学习”一词,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标准说得好: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孔子早在20xx多年前就提出简单标准,“学以致用”。经过学习导致一个人重塑整个价值体系,行为方式变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会要求,这才是一个好的学习。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太多了,应当按照孔子所说的那种为己之学,学以致用,才能在学习中汲取必要的营养,推动自己的事业。通过学习于丹的《论语心得》,可以体会到一做好人生的加减法。
83、在北方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小城里,曾经见过一口奇特的“问病泉”,据说任何人舒舒服服地泡进去,一下子就感知到自己身体的病灶所在:有关节炎的人四肢关节就会麻酥酥有了感觉,有肠胃病的人肠胃间就会火辣辣涌起热流,而有皮肤病的人则周身通泰,洗掉一层蝉蜕一般。
84、这一本普普通通的心得感悟,一个简简单单的百家讲坛。却用现代的眼光解读论语,让人们能够停下忙乱的脚步去审视心灵,让我们学会做一个好的自己,从身边点点滴滴做起,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完善的人。
85、一张安静的书桌来之不易不能只存放没有思想的大脑
86、于丹在央视蹿红,却在北大跌落,不能不令人深思。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历来来推崇道德高尚、人格光明的君子之风。《论语》告诉我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个人必须首先提升自身修养,才能弘扬人间大道,而不是用道德说教来装点门面、标榜自我。诚然,于丹曾因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论语》而大受欢迎,但她只是在嘴上说《论语》,行动上却没有真正践行孔门之道。打着“国学大师”的名头却做着道德失范之事,终于被人唾弃。可见,我们读书人,不仅要有高深的学问,更要有高尚的人格,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
87、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
88、假期,儿子在翻看《于丹的论语心得》,很专注,很专心,我不假思索就好奇地问:“能明白吗?”虽然儿子今年就要上高中,但在我的印象中《论语》都好像是文言文,不好懂。我一说出口,儿子就笑了起来,意味深长地说“老妈呀,这是《于丹的论语心得》呀!好懂,不信你看。”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于丹对《论语》的诠释。
89、众所周知,一部《论语》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论语》汇集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讲述了天地人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近些日子,重新阅读《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细细玩味书中所解读出来的精粹和哲理,使自己感到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满和温暖起来,如春日煦阳一般浸润着现代人的心灵。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其深刻内涵,独到见解之处,豁然于眼前。
90、32)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91、正如马列主义之后,有了思想和理论,任何真理还是要在时代的检验下与时俱进的。把庄子的遨游之心与我们的世俗生活相融合,才是大智之道吧。
92、所以,我看《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
93、他的那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之言在当今这个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的人中又有谁能做到,虽然知道自己很难做到,但是通过看这本书至少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了,很多时候自己一忙一起来容易忘记的就是这三种人,要让老者安之,让朋友信之,让少者怀之那又是怎样的一种品质和胸怀,那又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和心境。孔子又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爱其实离我们不远,它时刻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看这本书里面所讲的孝敬之道给我很大的感触,总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其实不然,孟武伯曾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回答这样一句话"父母唯疾之忧."多么朴素而又简单的一句话,但它确告诉我们一个至深的道理,还有一句话我记忆深刻"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父母健在,身体健康,惧的是父母年事又高了一岁,我们还有多少时间能陪在他们身边尽孝呢?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儿不愁,看这本书这样的句子让我震憾,让我心酸,让我自责,我怕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种感觉.扪心自问,我没有达到君子的境界,但在漫漫人生途中,我会用生命去体会,用行动去感知,用至高无上却又简单至纯的精神去和千古的先贤圣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94、怎样的关系才能称作“好”呢? 孔夫子认为,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佳状态,所谓“过犹不及”。为什么两个人很亲密却不是相处的佳状态呢?
95、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 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
96、24)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
97、于丹老师面向公众推出、慧谷家族重磅打造家族传承系列课程。
98、从常理看来,大家一定认为楚庄王会马上点亮烛火,查出那位调戏美女的大臣并处置他。但是,楚庄王并没有这样做。他没有点烛,而是先让所有大臣把自己的帽带全部扯断。这样一来,那位大臣自然就没有被惩罚。
99、《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其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耳熟能祥的,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今天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
100、3)三十而立,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101、入选作品将在这里进行终角逐推文发布后一周内的阅读量与点赞数为有效参考值作品终成绩=线下打分(70%)+线上评选(30%)
102、那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故事,“楚庄王在位时,楚国国力鼎盛。一次,宫中欢歌艳舞时,突然一阵风吹灭了蜡烛,一片黑暗中,只听一位美人叫了一声。美人告诉楚庄王,有一位大臣调戏她,但她把那位大臣的帽带揪断了,只要点上烛火,就知道是谁了。
103、 由此,我又想到“厚德健行”正是浙江工业大学的校训。有幸成为工大学子,我们在大学四年应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努力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正人君子。君子之道,首在立志。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于丹教授学问固然不用怀疑,但好奢侈之风,志在何处便不得而知了。子曰:“以约之失者鲜矣。”君子如果能够约束自己,就能少犯错误,培养温良恭俭让的美德。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又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我们都要坚持学习,自我反省,检查得失,及时修正错误言行,使自己的品德日臻,止于至善。
104、在这个文化类节目中,蒙曼老师也是点评得头头是道,让大家欣赏佳作的同时,还欣赏了她的幽默。但是,她在点评《悯农》时出现了问题。
105、接受《百家讲坛》的邀请,于丹说是愿意把心中那双翅膀放飞到所有人心的晴空之上。讲将她所谓的一己之得,以庄子之名给她自己一些华丽豪迈的梦想,畅意一回天地遨游。
106、到了晋楚之战,一名臣子拼死战斗,终使楚军大获全胜,楚庄王很奇怪,他想:平日里自己也没有给过这名大臣什麽恩惠,为什么他会如此卖力呢?这个大臣却说,他就是那天晚上被美人扯断帽带的人,由于当日得到大王的宽恕,所以愿肝脑涂地报答大王!”这个小故事就告诉我们,帝王的宽厚、仁爱换来的必将是他的臣子对他的忠诚;人们的宽厚、仁爱,必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107、理想之道。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富足。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通过《于丹〈论语〉心得》,我们知道了这是孔子对人生理想的总结,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108、4)许多人在一起,大家的观点可能会不完全一样,当各自说出自己的的观点时,一个真君子是会认真倾听的,他能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又能坚持自己的的观点。
109、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精致的序了。说是精致,并不是因为它短,而是因为这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似乎都经过精雕玉镯。于丹的文学修养和思想境界在这些字里行间不经意流露。大三独揽泰山,她想到的是“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顿悟的是儒家的践行之道,千里之行,积于跬步,直至天下担当。想到的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开悟的是鲜有碑铭的后山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对生命的另一种成全,阳光中折射出庄子的微笑。
110、 今天提起孔子,大家说他是至圣仙师,万世师表。于丹教授说:“很多人都问过她一个问题,孔子那个时代,物质那么贫瘠,那么孔子的思想体系是怎么形成的呢?他从哪儿学的?”
111、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数”(shuH)是“屡次”的意思。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112、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113、在当今社会,孔孟、老庄等一些传统文化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的面孔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更多的现代人都在感叹人们的道德滑坡、世风日下,却不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净化自我。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儒家经典《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这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催生而出的现实意义是面对生活我们每个人应有的担当和态度。读《于丹〈论语〉心得》,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和思考是: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以诚相待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等等,这些大智慧,必将造就我们人生更多的精彩。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解读,用一种大气的胸怀,独到的眼界,加以审视、领悟,并用轻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
114、但是,她们选择了口语化的解读,还说了一些不大对的知识,这样就有点误导大家了。至于她们私下里会不会道歉,那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