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舟记翻译
1、(45)用,刻。篆章,篆字图章。
2、(译文)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一幅画卷。
3、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许,上下,光景
5、古文名篇|韩愈《论佛骨表》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看一千年前韩愈如何规劝君主破除迷信!
6、这只船的底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上名字,题的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甫刻”,笔划细得象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字色黑。又用上一颗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红颜色。
7、山上淡淡地抹了一丝白云,遥远的青天粘上广袤的枯草,这时画角之声已经停歇在寂静的谯门。暂且搁住将要远行的船棹,勉强一起举起告别的酒尊。许多蓬莱阁上的往事,空空地回首,就象烟雾一样缭绕飞纷。遥看远处的夕阳之外,有栖归的寒鸦数点,静静的溪水环绕着孤独的乡村。离情别意使人清魂,正当这个时候,他的香囊已经暗暗脱解,爱情象罗带将轻易地离分。不用提起怎样进入青楼,如今薄情的名声依然犹存。这次一别不知何时再能相见也?胸襟两袖之上,白白地染上悲伤的泪痕。能掠起伤感之处,是在那高城已经望断,灯光闪烁的黄昏。
8、(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9、关注我们分享美文、美诗!
10、(译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1、(14)则,连词,就(看见)。
12、这令人不只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段,又是极细腻的文笔。写佛印是“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突出了这个出家人形象的特征,与读书人苏、黄神情不属。读罢令人有如同亲见“大苏泛赤壁”之感。
13、⑧泛:泛舟,坐船游览。
14、(7)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盖,表推测,大概。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云,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译。
15、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16、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样是不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的。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17、(18)盖:大概,原来是。
18、(42)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19、(“简”通“拣”,挑选)
20、(35)攀,同“扳”,扳着。指,同“趾”,脚趾头。
1、(44)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2、(66)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3、(译文)他曾经赠给我一个核舟,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4、(译文)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5、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6、(“衡”通“横”,横着)
7、全文语言生动平实、洗练,“核舟”的形象刻画得十分具体,其上的人物亦描绘得逼真而又生动,这些都无不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文笔。
8、(43)而:表并列,并且。
9、“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它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记是本文的文体,这里有描述的意味。
10、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清凉的秋风缓缓地吹来,江面上没有泛起波纹;徐,缓缓地兴起
11、中轩敞者为舱——
12、①卷端:指画卷的右端。
13、象:模拟,这里指雕刻。
14、答: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这样说明的作用是突出雕刻者技艺的、构思的巧妙。
15、左边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16、(12)启,打开、推开。
17、(32)舟子,撑船的人。
18、(48)而,连词,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曾不盈尺,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19、②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
20、(19)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1、⑤器皿:指器具,盘、碗一类的东西。
2、投稿邮箱:3195796802@qq.com
3、①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望,对着,面对着。
4、②今义:答应或表示猜测。
5、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6、此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典故——“大苏泛赤壁”。
7、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都能一粒粒清楚地数出来。
8、省略句,省略主语“佛印”,应为“(佛印)卧右膝,(佛印)诎右臂支船”。
9、①绝类:极像。类,像。
10、后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11、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12、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13、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4、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箬篷 一作:篛篷)
16、(译文)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
17、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18、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9、答:(1)用料体积小。
20、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axxzhouaxxyyflongdd】四、核舟记翻译及原文注释拼音
1、(“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⑥鲁直: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苏轼的朋友。
3、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4、②今义:被描写或有突出贡献的人。
5、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6、⑧手卷:只能卷舒二不能悬挂的横幅的书画长卷。
7、主播团:深谷幽兰莞尔馨宁清风朗月忘尘云朵儿天降鸿福
8、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9、第一层(2段),介绍船体结构,船舱部分。
10、(13)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焉,语气助词,无义。
11、(48)执卷端:拿着画卷的右端。执:拿着。卷端:画卷的右端。
12、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象在讲什么话。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极象弥勒佛,敞开胸怀,裸露双乳,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
13、(5)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动词,顺着、就着。势,(木头的)样子。象,模拟。形,名词,(雕刻物体的)形状。
14、椎髻:居右者椎髻仰面
15、计算这一条船上统共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做的船桨,做的炉子,做的茶壶,做的手卷,做的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16、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17、判断句,动词“为”表示判断,可译为“……是……”。
18、这些描地感到核舟雕刻技艺的精妙,使读者深为赞叹。
19、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20、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20)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27)右膝,诎(28)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axxzhouaxxyyflongdd】五、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翻译
1、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2、(29)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3、⑤糁(sǎn):涂抹。
4、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5、(23)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句,“隐”后省略“于”。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6、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
7、(84)其:船的背面,船底。
8、译文: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帽子,留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在他的左边。苏、黄两个人在共同欣赏一横幅的书画卷子。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卷子,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佛印特别像弥勒佛,敞开胸脯,露出乳房,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他平放着右腿,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左膝支起来,挂着念珠的左臂就靠在左膝上——那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9、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0、(108)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奇妙啊!矣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了啊”。
11、④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12、(译文)他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依靠在左膝上,
13、(92)篆章:篆字图章。
14、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刻的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字体的颜色是黑色。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15、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16、记叙文阅读之景物描写作用例析
17、花影文苑以精选原创长篇小说、微小说、散文、游记、诗歌(单首不超过20行,组诗限3首)发布。
18、第1段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说明对象核舟。
19、(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20、⑥微侧:略微侧转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