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100句两弹一星是氢弹还是导弹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06 09:58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氢弹

1、两弹一星氢弹是什么

(1)、任新民(1905~20012)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安徽宁国人,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2)、他的一生保持着谦逊。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但后,淡泊宁静的于敏,也为自己“赢得身前身后名”。

(3)、1996年7月29日,在邓稼先逝世10周年这一天,中国郑重向全世界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

(4)、赵九章对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倡导和开拓中国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在气团分析、信风带热力学、大气长波斜压不稳定、大气准定常活动中心、有关带电粒子和外层空间磁场的物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奠基性的。先后创立了不少地球科学研究机构,并开辟了许多新研究领域,如气球探空、臭氧观测、海浪观测、云雾物理观测、探空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对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杨嘉墀(1907~200011)江苏省吴江县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6)、那段时间,他的夫人孙玉芹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二十多年后才恍然,“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7)、“东风二号”的研制过程中,提出要把它与核武器结合起来。他在1963年9月3日指示:“我们装备部队的核武器,应该以导弹为运载工具作为发展方向,飞机很难在现代条件下作为运载核武器的有效工具。”1963年12月,中央专委决定:“核武器的研究方向,应以导弹头为主,空投弹为辅”。

(8)、回顾自己一个甲子的科研历程,于敏淡然地说“一切都是为了国家需要!”

(9)、少年于敏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在那个内乱外侮的国土上,尽管自己不能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驰骋沙场,但他相信,总会有诸葛亮、岳飞式的盖世英雄出现,能够荡寇平虏,重振河山。

(10)、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1)、此后,虽然长期在北京的九院理论部工作,但由于单位本部还在四川,于敏常因工作需要赴川。1978年,于敏当选四川省科学大会先进集体代表。1980年,于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7月任九院副院长兼九所所长。

(12)、于敏去世后,曾于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名著名科学家,目前仅剩3人健在,他们是: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

(13)、中国首例核辐射案受害者离世:为爱和希望奋斗了23年

(14)、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15)、任新民是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高荣誉奖获得者,从事导弹与航天型号研制工作,在液体发动机和型号总体技术上贡献卓著。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六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是两弹一星元勋之“中国航天四老”之一。2017年2月12日,任新民去世,享年102岁。

(16)、上海的近百个日夜,于敏经常半跪在地上分析堆积如山的计算纸带,终于形成了一套从氢弹初级到能量传输到氢弹次级的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氢弹设计取得了重大突破。朱光亚院士评价称,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作用被一同参与研究的同事们直接评价为氢弹的“首功”。

(17)、1966年9月27日上午9时整,中国用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枚地地导弹,将核弹头从巴丹吉林沙漠投送到了新疆的罗布泊,核弹头在靶标上空精确爆炸。“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结束了中国核武器“有弹无枪”的局面。也就在这一年,我国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

(18)、--------------------------------------------------------

(19)、在2018年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d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20)、1913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

2、两弹一星是氢弹还是导弹

(1)、于敏没有出过国,在研制核武器的物理学家中,他几乎是惟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其实,在于敏的一生中,应该说有无数次出国的机会,但是由于工作的关系,他都放弃了。他说:“在我这里,除了ABC,其它都是国产的……当然要留学,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回来再给国家做点事,但不要到落叶归根时才回来,应该在开花结果的时候就回来。”彭桓武院士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的工作是开创性的。”钱三强称,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2)、黄纬禄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他成功的领导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

(3)、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64年,他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项。

(4)、“两弹一星”精神是民族的史诗,“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为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跃,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5)、毕竟要是工程刚一完成就开始表彰参与人员,这样一来敌国就知道了有谁参与了这项机密工程,到时候只要派出间谍,色诱也好、财诱也罢、甚至是绑架威胁,都会迫使你把自己负责的核心机密吐露出来。

(6)、郭永怀(1904-195)原子弹、氢弹、导弹

(7)、我国从原子弹到氢弹的成功研制,共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创造了世界记录。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用来四年零三个月,法国用了八年零六个月,苏联用了四年零三个月。1967年6月17日,我国研制的第一颗氢弹在新疆罗布泊试爆成功,而且我国的第一颗氢弹,是可以真正作为武器使用的氢弹,而不是一个为了做实验而用的装置。试爆时使用的是重1吨的空投氢弹,其威力(当量)达到330万吨TNT。氢弹试爆成功的消息传出,震惊全世界!

(8)、“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但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

(9)、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并不接受。

(10)、1993年初,于敏关注了20多年的“惯性约束聚变”终于作为一个独立主题,列入国家高技术863发展计划,于敏任第一届主题专家组顾问。这项主要在四川绵阳开展的研究,获得了于敏的亲自指导,成为他1999年退休以后的重点关注对象。(张岚董世梅李梦媛)

(11)、得到刚9天的“娃娃博士”决然抛弃了在美国优越的日子和作业条件,和一大批科学家,回到了其时一穷二白的祖国,回国后,邓稼先在我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讨所任助理研讨员,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个大学结业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讨

(12)、于敏去世后,曾于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名著名科学家,目前仅剩3人健在,他们是: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

(13)、为了研发二代核武器,于敏深藏大山日夜无休的科研,加上实验中放射性物质的侵害,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4)、去世后授勋的元勋有7人,分别是: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15)、于敏,核物理学家,国家高科技奖获得者。1926年8月16日生于天津市宁河县。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

(16)、(奥•品牌故事)精耕细作硕果累累——奥吉娜的一座座营销丰碑

(17)、张爱萍将军(右一)在试验场向总理报告

(18)、终,这次试验很成功,为中国掌握中子弹技术奠定了基础。

(19)、钱三强(1916~19028)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3)  。

(20)、邓稼先不仅在隐秘科研院所里处心积虑,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实验场。他冒着盛暑酷寒,在实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日子,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实验,然后把握了很多的第一手材料。

3、两弹一星之父是谁?

(1)、据原中国科学院d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劲夫回忆,我国核弹由原子弹向氢弹发展,既有领导层高瞻远瞩、超前筹划,也有科技工作者鞠躬尽瘁、团结协作。其中,钱三强起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2)、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3)、于敏曾被日本原子核物理专家朝永振一郎赞誉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钱三强之所以把于敏从北京大学调入原子能研究所,就是为了加强氢核理论基础研究,通过先期预研,为原子弹成功后继续发展氢弹进行超前准备。在钱三强主持下,以原子能所“中子物理领导小组”为名,组织于敏、黄祖洽、何祚庥等开展基础研究,为后来的氢弹研制作准备。

(4)、(奥•品牌故事)从性能展示到理念传达蜕变升华——奥吉娜那些经典Slogan&Ad

(5)、于敏,这位中国的物理学天才,几乎是拼了自己性命为国铸核盾!尤其是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他不仅一次次突破关键技术,更敏锐地意识到核武器发展到一定程度,美苏肯定会采取措施,限制其他国家进行核试验,

(6)、那些日子,于敏会常常想起诸葛亮,矢志不渝,六出祁山。

(7)、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8)、于敏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被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1961年,于敏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氢弹理论探索任务,并取得了我国氢弹试验的成功,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9)、仍在世的元勋有5人,分别是:程开甲、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于敏。

(10)、此后几年,于敏带领团队,又突破了核武器小型化、中子弹技术。而达到这一水平,美国、苏联用了上千次,法国用了200多次,我国只用了45次。每次核试验都需要极为稀有的材料,金钱和时间成本巨高,这意味着,于敏为国家省下了一笔天文数字的金钱。

(11)、1986年,301医院的一间普通病房内,总是能看到于敏去探望病人的身影,他的老朋友邓稼先在一次试验任务中受到辐射,已进入直肠癌晚期。

(12)、自1960年到1965年初,于敏、黄祖洽等科技人员共写出了69篇研究报告,对氢弹的各种物理过程和氢弹的作用原理及可能结构,进行了多方面深入探讨,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张劲夫同志在回忆这段时期时,一方面,特别强调了于敏等科学工作者的顶梁柱作用,对于敏在氢弹设计方案和突破技术难关方面,进行了高度评价;另一方面,对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团队的的出色工作,也赞誉有加。

(13)、赵九章(19015~1926)生于河南开封,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是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

(14)、在邓稼先生命后的期限里,他们一起提出了“加快核试验进程”建议。建议在世界全面禁止核试验前加快中国的核试验步伐。

(15)、直到生命的后一刻,于敏仍是科研单位的重要“顾问”,他以平生所学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发光发热。

(16)、1944年,于敏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由于父亲病故,家境困难,于敏没有路费回家,寒暑假别人都回家团圆时,于敏却在寒门学子奋力苦读。

(17)、至此,中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仅余3位在世。

(18)、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之于敏是我国自主培养的杰出核物理学家,也是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曾为我国核武器研究“隐身”28年之久。

(19)、1961年,于敏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氢弹理论探索任务。为了尽快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氢弹,于敏废寝忘食。在他的组织和部署下,氢弹理论得以突破。

(20)、陈能宽(1923~20027)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生于湖南慈利县。1960年以后从事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

4、两弹一星之父是指谁

(1)、1960年2月,中央军委确定了“两弹(导弹、原子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提出“埋头苦干,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奋勇前进”发展国防科学技术特别是技术的要求,得到的认可。中国导弹的研制进入快速发展期。

(2)、未雨绸缪,“国产土专家一号”从零开始研制氢弹

(3)、第一阶段:原子弹与导弹(1955~1964)

(4)、2015年4月,获颁“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5)、接下来的一年,氢弹原理核试验准备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众所周知,氢弹构型设计作为热核武器的核心关键技术,于敏独立自主创新了与美国的TU构型不同的本土构型——即后人以于敏名子命名的于敏构型。正是这种构型了我国能够以仅仅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由原子弹到氢弹的过程。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掌握氢弹原理和制造技术的国家。试验现场蘑菇云腾起后,于敏拿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脱口而出:“与理论预估的结果完全一样!”。至此,我国完全具备了设计实战型氢弹的条件。

(6)、除了探病,于敏同邓稼先谈论更多的还是中国的核试验发展。他问邓稼先:“我们是不是到头了?”邓稼先也很忧虑,但两人都意识到中国核试验,决不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7)、揭秘丨艘核潜艇:6万个零部件全部自主研制

(8)、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遭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因大出血在北京不幸逝世,长年62岁。临终前邓稼先还和于敏签了我国核兵器将来开展的建议书。

(9)、赵九章(19015-1926),浙江吴兴人,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国著名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0月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0)、邓稼先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11)、威力相当于美国在日本扔下原子弹的3846倍!

(12)、其实这就是于敏的高明之处。一般物理学家的水平表现在对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上的掌握,而于敏很善于“粗估”,大意就是通过现有的理论和学术成果,来推导、模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13)、“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于敏毅然决然服从了组织上的决定,他下定决心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从此,于敏的名字和身份也被列入严格的保密档案,一直到1988年,“于敏”这个名字才被正式解封。

(14)、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开创、规划领导了抗辐射加固技术新领域研究。是中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出版了本固体物理学专著,提出了普遍的热力学内耗理论,导出了狄拉克方程,提出并发展了超导电双带理论和凝聚态TFDC电子理论。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获国家高科学技术奖。

(15)、他于1947年经过了赴美研讨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讨生院——因为他学习成绩突出,缺少两年便读满学分,并经过博士论文答辩。此刻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6)、淡泊名利、家国天下。请记住这些为祖国国防事业无私奉献、呕心沥血的智慧鼎英、科研巨匠、国家栋梁!

(17)、终,在于敏带领下,我国设计出代核武器的方案。曾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有2种氢弹构型:

(18)、尽管氢弹空投试验爆炸成功了,但是根据实战需要进行武器化并装备部队还必须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设计,才能终实现核武器的定型和应用。在于敏带领下,我国科研工作者抖擞精神再出发。氢弹的小型化、提高比威力和核武器生存能力、降低过早“点火”几率等后续优化设计工作紧张有序展开。终,我国第一代热核武器定型并装备部队。在解决了核武器的有无问题后,我们科技工作者战斗精神不减,继续进行了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的研究。

(19)、1960年6月,时任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提出,氢弹是要以原子弹做引爆器,但它与原子弹有不同的原理和规律,与轻核聚变反应有关的理论问题,需要有人先作探索,宜早不宜迟。时任二机部部长刘杰与钱三强商量后提出氢弹预研项目,钱三强具体进行组织安排。1961年1月12日,钱三强亲自将秘密进行氢弹理论研究的任务交给了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的于敏等人。

(20)、那段时间,他的夫人孙玉芹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二十多年后才恍然,“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5、两弹一氢的发明人是谁

(1)、于敏性喜安静,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历史演义。他崇拜诸葛亮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之外的智慧,向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倾慕岳飞和杨家将的精忠报国以及文天祥的威武不屈和凛然正气。

(2)、不久,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5岁的于敏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3)、杨嘉墀(1907~200011)江苏省吴江县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4)、他在发言中总结道,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而中国人只用了2年8个月,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他特别提到,高技术,特别是国防高技术从国外是根本买不来的。

(5)、新中国成立两年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1961年,钱三强找他谈话,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

(6)、于敏先生(右)与黄祖洽(中)、何祚庥先生(左)在一起(1993年)

(7)、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核科学事业奠基人彭桓武

(8)、在邓稼先生命后的期限里,他和于敏一起字斟句酌地写下了《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建议在世界全面禁止核试验前加快中国的核试验步伐。

(9)、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兵器研讨所任理论部主任,担任领导核兵器的理论规划,随下一任研讨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讨规划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10)、1929年,在父亲的支持下考入了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同时还听本科的课程。吴有训教授的近代物理学、萨本栋教授的电磁学吸引着钱三强。

(11)、1984年,58岁的于敏又开始在西北高原继续研发第二代、第三代核武器,不是研究就是搞试验,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了,几年来,光是高原反应,于敏就休克了3次……

(12)、他的一生保持着谦逊。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但后,淡泊宁静的于敏,也为自己“赢得身前身后名”。

(13)、以我国当时的条件,想要快速突破氢弹着实困难重重。不过,“土专家”有自己的办法,他领导下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着,一篇又一篇论文交到钱三强手里,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被攻克。

(14)、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15)、“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他说。

(16)、1964年10月16日,颗原子弹于新疆罗布泊试爆成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尽快实现“两弹结合”,研制成功导弹核武器。1965年5月14日,核航弹投放试验成功,中央专委随后立即组织集中力量研制导弹核武器。1966年3月11日,亲自主持会议,听取关于进行“两弹结合”的试验论证报告,并决定先搞“冷试”后搞“热试”。

(17)、2015年获2014年度国家高科技奖。2018年12月18日,d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2019年1月16日,于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

(18)、下面,让我们沿着我国核工业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路径,再次重温“两弹一星”元勋的丰功伟绩。

(19)、周光召(19015~)湖南长沙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20)、我国“两弹一星”元勋、素有“氢弹之父”之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去世的消息再次唤起国人对“两弹一星”伟大工程的关注和回忆。人们在缅怀于敏等国防科技事业功臣的同时,再次引发了疑问和争论:“两弹一星”中的“两弹”到底是哪两弹?原子弹、氢弹、导弹还是核弹?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