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112句我思故我在是唯物主义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05 13:11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我思故我在是唯心还是唯物

1、我思故我在是什么哲学观点

(1)、在中国,有个很吊诡的现象,那就是,即使如今的哲学大楼门可罗雀,荒草丛生,大多数人一听到哲学就头痛,但是,随便抽一个中国人出来,都能对“唯物”和“唯心”BB两句。

(2)、这个长着胡须的男人是谁? 显然,一个这样的人物并不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这个我思之我(egocogito)是无广延的、非物质的,并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像这样表现他与身体的联合。笛卡尔知之甚深以至于在接下来的一章中写道: 

(3)、笛卡尔说:“人们只需做到不把任何不是真的东西当做真的,总是按照正确的顺序,依次将它们中的一些从另一些中演绎出来,就不可能有什么遥远的东西,是人们后达不到的,亦不可能有什么藏匿很深的东西,是人们不可能发现的。”

(4)、这个命题中,首先被排除的就是经验的世界,万事万物不过是通过感官和意识来认识的,可万一感官和意识是错的呢?总之,排除来排除去,笛卡尔发现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已经被排除了。那么,世界难道就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东西吗?这时笛卡尔意识到,唯有怀疑本身不可以被怀疑。因为只要你怀疑本身,这恰恰证明你在怀疑,所以怀疑是存在的。如果怀疑是必定真实存在的,那么那个正在怀疑的我,也必然存在。“我思故我在”它值得说明的是: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我不思考我就不存在,而是因为我在思考就证明了我存在;这个我并不是只你的肉身,而是人具有认识能力的那部分东西。或者我们称为理性的主体。顺带一提,客观唯心主义中的“客观”实际上是指一些神灵,上帝,即一些来自外部的思想。而“我思故我在”,是“我思”,即思想来源是“我自己”。所以不可以说是客观的。那就只能说是主观唯心了。“我思故我在”与“花不在心外”应该不是同流。花是客观事物,而不是作为一种思想存在于人的心中。若要深究肯定能指出它们之间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从大概意思上把握,其实,即使它们不是同流,也表达了差不多的意思。总结与思考“不要以为死去的人死了/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这是梵高为他的作品《盛开的桃花》题写的诗句。梵高相信一个人的行为、容貌会永存在那些爱过他的人的心中,他的精神也将永存的。是的,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椅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些纸包的烟草。他一生始终以一种坚持不懈的行为——不停地挥动画笔,向庸俗的艺术观提出挑战。当他的《向日葵》在卖出天价时,正是他的思考造就的——他坚信那是他眼中所见之花朵。当时无人问津的作品受到现在无数人的追捧与赞扬,正是他坚持不懈地对美术的思考,使得他的艺术观超出了当时,在现在成为了佳作。这就是梵高的价值,他的人生是一个人的逆旅。“我思故我在”这世界记得他曾来过。

(5)、《我,眼睛,声音》收录了阿甘本的重要论文共7篇。论及“物自体”“语言”等哲学史上的重要概念,以及意大利历史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和日耳曼文化的研究者傅里欧·泽西、法国当代语言学家、哲学家、评论家让-克洛德•米尔纳的思想,围绕这些主题进行了充满哲学思辨意味的阐发,读来引人深思。

(6)、在笛卡尔的内心中,认为知识只有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知识,而“可靠的基础”指的就是理性。

(7)、因此,笛卡尔还在世的时候就受到了两个唯物主义者的诘难,一个是伽桑狄(1592年—1655年)另一个是霍布斯(1588年-1679年),这两个人复兴了古希腊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与笛卡尔展开了一场大论战,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第3组、第5组诘难中分别做出了回复。

(8)、你只能和房间里的真人和机器人通过网线来聊天,以鉴别出哪个房间是真人。如果机器人高度发达,任凭你怎么提出尖锐的问题,它总是能以人类的情感和态度回复你。那么理论上你就不能区分出哪个房间里是真人,哪个是机器人?

(9)、综上所述,我爱故我思,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真的意思就是:我会爱所以我能思考,我思考,所以我存在,我存在所以我是真的。

(10)、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也就是说: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说笛卡尔是唯心论者是纵观他的哲学体系而得出的结论,而并不是从这一命题,它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11)、笛卡尔为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说笛卡尔是唯心论者是纵观他的哲学体系而得出的结论,而并不是从这一命题,它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12)、你离镜子有40厘米。一开始你看到自己的像只要2666亿分之一秒。但是神开始取乐于增加以太的密度。然后你在一分钟之后,一天之后,一个世纪之后,或随您乐意多久之后看到自己。

(13)、有一本科学哲学历史上的名著,叫《科学的规范》,作者是英国人卡尔·皮尔逊。

(14)、意思是:“我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因为当我怀疑其他时,我无法同时怀疑我本身的思想”。

(15)、说到现在,你们应该发现了,这个唯心是不是跟你脑子里的那个唯心稍微有点区别。

(16)、笛卡尔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17)、我之所以提到他,是因为他是个典型的唯心论者,他这本书就是在讲述在他这样的唯心论者看来,科学是怎么回事?

(18)、能够的继承后几章,并用来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者是拉美特里,他是一名医师,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去研究人心与人身的关系,拉美特里的哲学正是集中针对心灵与人体来展开论述。马克思说:“拉美特里的著作是笛卡尔唯物主义和英国唯物主义的结合。拉美特里详尽地利用了笛卡尔的物理学。他的《人是机器》一书是仿照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的模式写成的。”拉美特里的机械唯物主义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回答是:思维(感觉能力)是存在(物质)的属性。

(19)、在他生活的年代,经院哲学处于统治地位,所以当时人们的思想是被禁锢的,是被控制的,人们毫无自由可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世界不断探索,新时代下,经院哲学已经不能适用于人类,所以,人类意识到经院哲学必须走下历史舞台。

(20)、而唯心论认为,我们看到的世界是通过我们的意识加工出来的,如果没有我们的意识加工,我们并不知道它们原本的模样。

2、我思故我在是唯物主义

(1)、然后,我们习惯性地把神经系统经验的表象,称为:“客观世界”。

(2)、一个总被安排一切的孩子,他能感觉到自己吗?很简单的,穿脱鞋,如果一直被帮助,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双脚吗?他能感受到其实他自己也可以吗?

(3)、请注意以上措辞:你的观测是决定(而不是发现)了粒子的衰变与否。也就是说,在你打开笼子观测猫之前,猫的状态是生死叠加。在你打开笼子的那一瞬间,猫的状态才塌缩成某一个值。观测本身决定了猫的结局,而不是发现猫的结局。这是关键点所在。

(4)、你或许做过梦中梦。一次惊醒之后,发现自己还在梦里;再次惊醒终于舒了口气,以为自己醒来了,殊不知还是在梦里。只是一次比一次更真实罢了。那么你如何确定此时此刻看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在梦中?

(5)、远离碎片化信仰,踏实研读本好书——国内正版市场好书推荐

(6)、笛卡尔重视“我思”、心灵的倾向使哲学不断往形而上的方向发展,从而脱离了形而下的现实世界,笛卡尔说“没有一件东西比我的心灵更容易认识了。”这就导致他的后继者(笛卡尔派)都倾向对心灵、对纯思维的研究。而他们进一步得出来的结论也更加唯心主义化,他们说思想中的观念是有三类,分别是天赋的、外来的和虚构的。

(7)、“子午线译丛精选”从收录了20部当代哲学经典作品的“子午线译丛”中遴选出了6部具代表性、受哲学爱好者们欢迎的大师作品,以精装小开本的形式重新编排,并巧妙融入手账的设计元素。读者在亲近大师思想的同时,也能在书中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灵感火花。

(8)、我们应该时常进行彻底的检查,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9)、还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一个中国人即使不懂哲学思辨,脑子一塌糊涂,也能清楚的把自己归入一个绝不会混淆的“哲学阵营”里。那股子坚定不移的劲头,就跟不会混淆自己的国籍一样明确。

(10)、这段话说的是什么呢?实际上说的就是灵魂不死!笛卡尔把“我”说成是纯粹的精神,是可以跟形体割裂开来而独立存在的精神,“我”的本质是思想,而思想是“不依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的。即使没有了身体,思想、精神、心灵仍然不失其存在!这种论述跟宗教形而上学的灵魂不死并没有区别。

(11)、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和建议,可以发送相关内容到邮箱:“tian_lu_ke@1com” 当中。您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给我们提建议或者相关的问题,我们将会在查考之后,为您解答,并提供答案出处。

(12)、回想以往的教学论文,都是捕捉于“阅读”课堂的某个细节的乍现灵感,许多杂文里的情感都是在某些经典文字间激荡打捞出来的。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思考,更不会有个人署名的清渠活水的流淌。

(13)、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为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

(14)、其实无论是唯物还是唯心,都是承认事物存在的实在性。它们真正的区别在于,唯物论认为,世界原本就是我们看到的样子,无论我们看不看,都是那个样子。

(15)、来一句耸人听闻的话作为结尾:物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宏观层面)不为意识所转移,而在某些场合(微观层面),意识可以决定物质。唯心论和量子力学,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领域,在微观物质层面碰撞到了一起。唯心主义也许不是我们想的那样,那么不堪一击。

(16)、“我思,故我在”的中文的表述是很含糊、不确切的,我们的同胞对哲学大师的误解基本上是这个中文表述所导致的。在笃信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人们眼里,笛卡尔的这句回荡了几个世纪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就像一个致命的把柄被人抓在手里一样。在东欧和中国学界,很多人从笛卡尔当作自己的哲学体系的这句名言出发。将其视为是极端主观唯心主义的总代表,而遭到严厉的批判。很多人甚至以“存在必先于意识”、“没有肉体便不能有思想”等为论据,认为笛卡尔是“本末倒置”、“荒唐可笑”。也有很多弟兄姊妹因为受唯物主义根深蒂固的影响,也对笛卡尔的哲学产生误解,甚至发语言大肆批判,广泛传播。其实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是自己没有深入了解的结果。

(17)、保罗•瓦莱里(1871—1945),法国象征派诗人,法兰西学院院士。作有《旧诗稿》(1890—1900)、《年轻的命运女神》(1917)、《幻美集》(1922)等。

(18)、笛卡尔是二元论者,起码还承认外来刺激引发观念的可能,承认感性是认识的来源之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发展到马勒伯朗士那里,感性就被贬低了。因为笛卡尔派认为心灵高于身体,而感性主要来自于身体的刺激,理性则是心灵的产物,因此理性要高于感性,而且感性不能认识真理,唯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故而笛卡尔派认为理性认识真理的方法是心灵与神的结合!

(19)、这句唯心主义的经典论断,在我们中学的课本里被当做方面教材,但是我们的课本对此解释是浅薄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说,由于你看见了一张凳子,所以凳子就存在,而一旦闭上了眼睛凳子就消失了。这么鬼扯的话连三岁小孩都骗不过,但是唯心主义论在哲学史上是一大分支,它并不是一个用来衬托唯物主义的小丑理论。

(20)、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把他的方法论归结为四条:

3、“我思故我在”在哲学上属于

(1)、一个人如果总是被别人做选择,总是被别人“帮助”(尽管他不需要)那他算真正活着吗?他存在吗?

(2)、霍布斯对笛卡尔的诘难主要表现为经验论与天赋观念论的对立,这场论战还一直持续到洛克与莱布尼兹的争论。

(3)、在唯物论看来,科学是自然给人展示出来的规律,而在唯心论者看来,这是人的一种心理幻觉。

(4)、照这么说来,我们周遭的一切都可能是幻觉,因此我必然会对我的心灵的实在性感到怀疑,因此就会出现类似我在怀疑“我在怀疑”这件事,这么一来,我始终在怀疑。由于缸中之脑的悖论,我可能在诸多方面受到蒙蔽,但至少一定存在一个正在遭受蒙蔽的心灵。

(5)、梁晓声先生的长篇小说《人世间》,一百多万字,我曾在2019年用一周的时间,不分昼夜的读完,不久后又有幸面对面的聆听到作者谈其写作的细节,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书中所反映的时代和社会变迁的波澜壮阔,这是好书带来的头脑冲击。今年年初改编播出的同名电视剧,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剧情,也得到广泛好评,但我始终不忍心,确切的说是“舍不得”看一集。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先前专注投入的阅读,在我的眼里和心目中已有了既具体又模糊,但却是我独有的周炳坤等人物的形象,且也是那般的立体鲜活,我真的不舍弃之,而去接纳其具象为某位演员的形象,演员演得再好,一定与其不一样,我想守住我眼中的“人世间”。

(6)、“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的观点,这种观点以人为中心,以人的意念为世界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7)、如果你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那你肯定对唯心的这种认知方式,表示很难理解,是不是?

(8)、笛卡尔哲学的第一个命题是“Deomnibusdubitandumest”(“怀疑一切”),即抛弃一切现成的假定和设定,对一切事物和观念都进行怀疑。不过,笛卡尔的这种怀疑并非是为怀疑而怀疑,他的目的是要从怀疑中找到确实可靠的东西。怀疑主义者却是对一切都抱有怀疑,唯独对“怀疑一切”这个命题深信不疑。

(9)、其实,如果真的去理解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就会明白笛卡尔即不是“敌基督”思想,也不是“唯心主义”思想。他是在建立一种认知论,是建立一种以启示为根本来源的确定知识(天赋观念)的认知论体系。

(10)、还好,我在心田还未完全荒芜时寻得了自己的读思小径---周末集中阅读,启发思考点,并在接下来的周一至周五“随身携带”,在偶尔的闲暇碎片时间随时“拎”出来,掂一掂,推敲一番,周末梳理,再阅读,周而复始。虽然外在的忙碌依然不可阻挡,但心思沉浸在读思中也能相对自我安静,脑子里始终盘旋着一个或两个问题,在不紧不慢、时断时续的琢磨中,不断地清亮出观点和脉络,进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战果。近半年刚刚刊发或即将刊发的三篇核心文章即是如此诞生的。

(11)、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则认为哲学可分为两大派别,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它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12)、恰如我没必要了解月亮的一切才能说我爱月亮,我宁可永远不去知道它也满目疮痍,但是总存在一种事物是恒久存在的。正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本文的主题即是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观点进行讨论。

(13)、皮尔逊在书中强调,所谓的“科学”,其实是一种心智游戏,而“科学定律”是心理速记的概要,用以代替我们感觉印象序列的冗长描述,它本质上是人的心智的产物,离开人则无意义。

(14)、笛卡尔(1596年—1650年)是哲学史上的二元论者,他的思想具有很大的矛盾性,可以分为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的物理学,前者主要出现在《第一哲学沉思集》(《形而上学的沉思》)中,后者则是《哲学原理》的核心精神。笛卡尔的哲学思想是从他的方法论出发的,也就说《第一哲学沉思集》和《哲学原理》都以他的第一部著作《谈谈方法》为基础。要了解的笛卡尔哲学的脉络,就有必要先了解他的方法。

(15)、“我思故我在”强调的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但忽略了分离的性,只看到了矛盾中的同一方面,而没有看到对立之所在,缺少了辩证思维,自然会有唯心主义倾向了。

(16)、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笛卡尔

(17)、很多弟兄姊妹都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有很深的误解,以为笛卡尔说这句话就是抛弃了造物主的存在,并且无端给笛卡尔扣上“敌基督”的帽子。

(18)、ISBN:978-7-5407-8350-1

(19)、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

(20)、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不,甚至是中国人的首要问题,我们必须搞的明明白白。

4、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还是客观唯心

(1)、而哲学的历史,就是纠正人的错觉和幻觉的历史。

(2)、且慢,情况并非如此,薛定谔猫的思想实验本质是将微观量子行为放到到宏观世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与否,这件事情的奇妙之处在于,只要你不施加观测,粒子将处于既衰变又没衰变的波叠加态中,而正是你的观测行为,决定了粒子的波函数在那一刻瞬间塌缩为其中的一个值,然后决定了猫的生死。

(3)、而“世界是否虚拟”的问题是不具备可证伪性,我们永远不能证明世界是真实或者虚拟的,甚至连尝试证明的方式都没有!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是科学的范畴。如果你以后看到资讯说:科学家发现世界有可能是虚拟的证据,科学家或证明我们是虚拟的程序等等类似的标题。直接点进去点踩,举报加拉黑一波带走,这就是营销号的噱头而已。因为世界虚拟与否不是科学命题,它就是本体论的衍生,科学家管不了这种事。

(4)、笛卡尔把这条原理当做第一哲学原理,这个原理主要强调的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般称为“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是)。人们很容易就可以想象到,一个存在的人必然是有思想的,而一个正思想的人也必然是存在的。我是一个人,我可以把人的一切规定性都抽象掉,但唯独不能抽掉那个“我”。我思想,这个思想就直接包含着我的存在,这是一切哲学的基础。

(5)、这个场景实际上是发生在7年前的加拿大,当时7岁的小女孩吓坏了,从此这个噩梦一直萦绕不去。现在,在EEG探针的刺激下,小女孩不仅回忆起这段遭遇,而且重新经历了这段遭遇。那些细节是如此丰富,恐惧感如此真切,初的经历原模原样分毫不差地重现了。

(6)、他批判柏拉图什么都要怀疑,他的“理念论”更是值得怀疑;而亚里士多德什么都不怀疑,什么都接受,天天只谈论德行,自以为是世界上自由的人,却找不到普遍的真理。

(7)、你又可能不屑一顾了,这有什么稀奇的?不打开笼子只是你看不到而已,猫可能已经死了。猫或生或死,在你打开笼子已经是一个确凿的事实。

(8)、因为我在思考在怀疑的时候,肯定有一个执行“思考”的“思考者”,这个作为主体的“我”是不容怀疑的,这个我并非广延的肉体的“我”,而是思考者的我。所以,否认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9)、你看见自己服从于这一延迟。将这一情况和你寻找一个词,一个“遗忘”这一名词时所发生的情况做比较。

(10)、朱永新教授曾把中小学教师的阅读分为两个阶段---浪漫期和精准。浪漫期指想读什么就读什么的随性阅读阶段,强调的是有“读起来”的意识和习惯;而精准期指的是就某一领域的书籍进行专业阅读阶段。受此启发,便斗胆将个人的上述阅读方式概括为沉浸式靶向阅读,私心地将个人理性思考带点儿浪漫主义色彩和精准指向。其实,概括为怎样的名号、准确与否并不重要,只是想表达阅读之于思考的重要性。

(11)、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个阶段很自我,总是以为世界围绕着自己旋转。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其实这并不是自负的表现,这是心理变化的必经阶段。长大之后,我们不自觉的默认世界是客观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单位,世界离开谁都会照样存在。

(12)、在这种大背景下,人们要获取自由,获取新科学,笛卡尔批判陈旧的经院哲学,开启寻求适用于人类发展的新哲学道路。

(13)、至少可以说明,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这个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你要进哲学这个门,这个问题必须回答,这是进入哲学的敲门砖。

(14)、缸中之脑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况,其实所有人只有一个大脑而已,并没有四肢躯体。把我们的大脑放入一个药水池中浸泡,水池可以模拟出五大感官的信息。视听嗅触味只是被模拟出来的,并直接传送到大脑中的,我们并躯体也是模拟出的假象以迷惑大脑,误以为自己处于风吹麦浪和鸟语花香的地球上。我们曾经的儿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可能是这样的场景(如图)

(15)、第二个是,分析律,就是将考察的每一个困难,都按要求分成尽可能多的小块,以更好地解决。

(16)、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潜意识、灵魂、精神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

(17)、世界之大,而能获得公平分配的是常识。——笛卡尔

(18)、笛卡尔是被誉为是“近代哲学之父”也是“欧陆理性主义”的开创者。

(19)、现在我们大概知道唯物和唯心在认识事物上的区别所在了。

(20)、   怀疑本身是不可怀疑的,因为怀疑怀疑本身恰恰预设或证实怀疑本身的真实性,否则怀疑无法进行。怀疑是一种思想活动,而思想本身需要一个主体,即我。因此,“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说:“这是十分确实、十分可靠的,怀疑派的任何一条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所以我毫不犹豫地予以采纳,作为我寻求的那种哲学的第一条原理。

5、我思故我在是不是唯心主义

(1)、相反,唯物论在某些场合也无法自圆,经典是薛定谔猫的思想实验,一只可怜的小猫被关在一个密闭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瓶毒气,毒气的开关由一些放射性元素控制着,这些元素有50%的概率会发生衰变进而释放毒气。在我们打开笼子观察之前,我们无法确定猫是生是死,猫的状态是:奇妙的生死叠加。

(2)、笛卡尔对人类思维检索的路径就是“怀疑”,对一切的怀疑,对我们眼前所见一切的彻底悬置否定。

(3)、唯物者认为,世界是自有自在的,而唯心者认为,所谓“世界”,必须有个观察者——人,世界是人观察并加工出来的结果。

(4)、他们通常的开场白是“首先声明,我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然后才能开始巴拉巴拉小魔仙......

(5)、你看着镜中的自己,你比手划脚,你吐舌头……很好。现在假设一个狡猾的神将光速极大地减缓。

(6)、如果你学过哲学,一定会说当然是我在故我思了,因为这是唯物主义,我思故我在明显是唯心主义嘛。是的,我们一直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这方面看,我在故我思是正确的。

(7)、因此,很明显的是他的“自我”——不同于笛卡尔的“那个动词‘是’(être)所震慑的自我”——没能打开任何一条通向存在(l’être)的通道。瓦莱里在一个名为西弗斯(Xiphos)的想象的岛屿(它很有可能正是省察先生的故乡)上写下了这句神启的命题:“我不存在;我思考”,它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相对立。”

(8)、这四条原则,首先,质疑一切,将一切推倒重来;其次,将困难细分成可以解决的小问题;然后,排列从易到难的优先顺序,逐个解决;后,全面检查,看有没有疏漏。

(9)、举个例子,我拿一个苹果来分别问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你猜他们各自会如何说呢?

(10)、在《哲学原理》第一章中,虽然笛卡尔还重复天赋观念论,然而第二章论述物质事物的时候,他却开始谈起来了“形而下”的物理学了——笛卡尔认为既然我们通过感官感觉到的对象是有长宽高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异乎上帝、异乎心灵。“这个具有广延的实体,就是我们所谓的物质。”在第四章《地球》中,还把人的知觉归到脑部,他说:

(11)、归根结底,人类对世界的一切认识依靠的就是五大感官。可五大感官一定是靠谱的吗?还记得哲学界有一个很出名的思想实验吗?那就是缸中之脑。

(12)、请注意,这是人类第一次在物理实验中,涉及了意识的概念。

(13)、试想一下,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大千世界的花花草草和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依靠的是什么?

(14)、于是,“我思故我在”成了人类思维基本的起点,我们的所有认知和知识的地基就此建立。

(15)、唯物者会说,这个红苹果给我发信号,我接收到了,红苹果的所有一切都完完整整的展现给了我。

(16)、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笛卡尔

(17)、第一个是:自明律,也就是绝不接受任何东西为真,只有当我确定它是如此时,才接受它。也就是说,小心避免匆忙和成见,在我的判断中,只赞同清晰明白地呈现给我的精神且我没有任何机会怀疑的东西。

(18)、这一延迟是所有心理学的问题所在——我们可以悖论性地将之表述为:那个在某物……和它自身之间所发生的。

(19)、长胡须的男人并不是“我”;更确切的是,他不存在:他是一个虚构。并且与此同时,多亏了这个虚构才有可能向我思打开一个空间,才有可能构造出它和感觉的关系。通过这一图像所制作的这个讽刺的分裂,看的眼睛变成了被看的眼睛,并且视觉变成了一种自己看见看见,变成了一种哲学意义上,也是戏剧意义上的“表象”。

(20)、第四个是,枚举律,就是尽可能详细、尽可能全面地考察所有东西,以无一遗漏。

(1)、上面这些人的误解,正好成为了笛卡尔的方法论的反例——凡是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绝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2)、且慢,缸中之脑只是了阐述了哲学家所说的知识悖论问题,但你被证明确实是一个缸中之脑这种微乎其微的可能性并不是要点,这个问题的要点是:你无法证明你不是一个缸中之脑。

(3)、“唯理主义”哲学是笛卡尔思想的核心,该哲学思想是认为人类的知识必须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只有理性才能获得知识。

(4)、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以外,没有一样事情可以完全由我们做主。——笛卡尔

(5)、有了正确的判断,就可以有正确的行动,判断得尽可能正确,行动也就尽可能正确。——笛卡尔

(6)、“不停地将自己调节到现在的昏暗机器”,对于瓦莱里而言,这即是身体。通过试图刺透这个用来感觉和组织的昏暗机器之秘密,瓦莱里开始否决这两个可能性之中的第一个。他在视觉中,就像在意识中一样,引入了一个延迟和分裂。实际上,在致皮埃尔·路易斯(PierreLouÿs)的信这一关键的文本中,他提出了一个实验,打破了“我”和眼睛之间的必然联系,这一联系暗示着主观主义(soggettivismo)可能是建立在其上的。因此,他将一个源自对处在目光之下的揭示“我”的实验,变成了一个镜子前的出色的慢速哑剧表演。在谈及“我”和同时性之间的相互蕴含之后,他写道: 

(7)、“我”是一个思想的存在。它不一定有肉体,因为完全可以想象它没有任何形体,是一种精神性非物质的实体。我思与我在的关系是本质与实体的关系。

(8)、我的思维是属于我的一个属性,只有它不能跟我分开。笛卡尔说:“我思维多长时间,就存在多长时间;因为假如我停止思维,也许很可能我就同时停止了存在。”

(9)、当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的时候,他前提其实就是普遍的质疑和全面的否定,这种怀疑主义,并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而是为了得出真理而怀疑,他的怀疑包括了两个重要意义。

(10)、有的人会说,我们当然靠的是大脑,没有大脑就不会感知到这些事物的存在。那如果没有任何信息传入到大脑,是不是也意味着大脑无法感知这个世界了?

(11)、第三个是,综合律,就是按照顺序引导我的思想,从简单的和容易认识的东西着手,以逐步认识更复杂的:甚至假设在那些彼此间根本就没有先后顺序的东西中有一定的顺序。

(12)、实在说来,没有知识的人总爱议论别人的无知,知识丰富的人却时时发现自己的无知。——笛卡尔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