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农谚及解释
1、农谚及其含义
(1)、“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从民间流传的说法来看,大寒宜冷不宜暖。大寒暖,则对农业生产不利,这方面的谚语有很多,谚语表明,大寒节气天气暖湿,预示阳历2-4月份的低温阴雨严重,对春耕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2)、(寒潮来临)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3)、◆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4)、由此看来,熟语包含的范围广,俗语的范围相对较窄;熟语既包括书面语又包括口头语,俗语则侧重在口头语。
(5)、民间俗语:“合嘴弯弓不可交,两腮无肉大弯腰”,啥意思?
(6)、“色”和“黑”在杜甫写这首诗的时代是同韵的;以现代汉语普通话读来不押韵,是由于汉语语音的古今变化所致。汉语古今音的差别是普遍的、确定的历史事实,我们用如果遇到今音读来不押韵的地方都要强行改读以求“叶(xié)韵”,将改不胜改;个别韵脚读所谓“古音”,而全诗又读今音,更显得不伦不类,平添麻烦和负担。
(7)、来自嘴说:“见了秀才讲书,见了屠夫讲猪。”(形容人知识面广,能说会道);“一个讲的东边楼上,一个讲的鸡巴头上。(两个人会错意,话题讲岔了时,旁人作提醒时用,余海清爱用);“刀子嘴,糍粑心。”(形容人嘴硬心软);“一磨子压不出一个屁来。”(形容人极不爱讲话);“现饭子炒三道,狗都不吃。”(挖苦人叙述事情或讲故事重复次数太多,以上三条余梅秀爱用);“横挑鼻子竖挑眼。”(形容人过于挑剔或者刻意刁难);“长子宽矮子的心。”(省略了后半句:“天塌下来有我顶着,你急什么?”形容具有优势地位的人做处于劣势地位人的思想工作,夏冬秀表姐爱用);“人不爱奉承,只要话讲得好。”(强调人爱奉承,侯伏云校长爱用);“人无报复之心,就是记性太好。”(强调人报复心强);“阳世间的钱阳世间用。”(劝别人不要做守财奴过于吝啬);“命里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宿命论思想,强调好命强求不到);“蝉娘子忘记自己是粪屎甲的时候。”(挖苦人忘本。粪屎甲即蜣螂,乡下人误认为蝉是蜣螂变的,周忠良爱用);“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用于批评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毫无诚信;或者干部许诺不兑现等情况。)
(8)、附记:我于1980年在军校时,根据唐永华同学提供的信息,花82元巨款从云南人民出版社购买了一本一寸厚的《谚语、歇后语浅注》(李孟北编著),当时每月8元津贴,可谓斗米做个粑粑——舍得下本,经过熟读深思,牢记了8000多条中的约三分之一的条目,并引发对故乡方言研究的兴趣。以上为小小的成果之今后适当时机再发《南洲歇后语浅注》。
(9)、答:应该读juǎn。在此前的人教版课标教材中,“卷石底以出”的“卷”注音为quán,解释为“弯曲”。
(10)、本来大暑期间是一年中炎热的时候,如果把热的天气留在立秋后,其实,也不是一个好现象。从人们的感官上来说,立秋之后,温度逐渐下降,但是,出现“秋老虎”后,还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高温。
(11)、农谚:“三伏里头种白菜”。在这里,三伏也就是指末伏,通常,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起始时间,今年立秋是8月7日,而末伏开始是8月10日,10天之后,到了8月20日,也就出伏了。但是,在立秋之后,末伏里头是种植白菜的时候,秋高气爽,适宜白菜生长。
(12)、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懂,但短短的6个字却将过去“男尊女卑”的普遍社会现象描述出来,在过去大家都会认为男人就要健步走四方,就要能够堂堂正正抬头挺胸做人,在为人处世上也要发挥出积极进取的一面。这些人是社会的栋梁之才,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过去却有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那时候评判一个女孩子的标准就是贤良淑德,温婉大方,说的是能够包容男人。但随着大家对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现在的女人也可以在社会上抛头露面,也可以有自己更长远的事业。“仰面婆子低头汉”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
(13)、俗语,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
(14)、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15)、关于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7个常见问题的答疑!
(16)、俗话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打算”,立春节气与作物生长和农耕生产息息相关。在农村,向来流传着“睁眼春,好年景;闭眼春,丢”的说法,这是什么意思呢?2022年到底是睁眼春还是闭眼春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聊一下。
(17)、而且第一条因素是纬度因素,第二条因素表述为经度因素,也更符合一般的认知和阅读习惯。
(18)、近有多热?长江流域出现旱情,当地人们正盼望着下雨,河南受旱面积也超过了1000万亩,四川高温仍在持续,并且每天都有纪录被打破。截至2022年8月20日下午16时,四川高气温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达州渠县6℃、泸州合江5℃和成都简阳2℃。其中,合江、简阳再次打破了当地观测史纪录。
(19)、果菜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5℃,处于开花结果或盛果期,需要授粉的蔬菜一般就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果菜类,因此,在这两个节气时,抓紧种菜不晚的。
(20)、还有老话说:“霜降萝卜立冬白菜,小雪蔬菜都要回来”。等到了霜降节气,就需要收萝卜了,而到了立冬节气就要收获白菜了,如果太晚了容易造成冻伤。而到了下雪节气就要把所有蔬菜收回来了,即将进入冰天雪地了。过去不像现在,有温室大棚,一年四季什么蔬菜都有,过去都是什么季节种植什么蔬菜。
2、农谚大全10个
(1)、答:严格说来,《一滴水经过丽江》既不是拟人,也不是拟物。因为无论拟人还是拟物都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一般是针对局部的语句而言的,而不用来分析篇章的构思和写法。就像我们从小看的童话,童话中的动物、植物以及没有生命的食物可以张口说话,我们也不会说它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2)、通过上述4句农谚可以看出,大暑节气期间天气炎热比较好(主要从农业种植角度考虑,毕竟是农谚)。但是,事情都有两面性。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大暑期间出现高温和充足的光照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终的增产。但是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来说,持续的高温炎热天气,又不是一个好现象,尤其是对于室外工作的朋友来说,高温下不利于工作,还增加了危险性。
(3)、由于稻和麻在生产季节上是交错的,每年栽完早稻收头麻,栽完晚稻打二麻,割完晚稻收三麻。
(4)、1谷雨寸不休,桑叶好饲牛;谷雨天气晴,养蚕娘子要上绳。
(5)、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专家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先生在巜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例于“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乎猜谜的一种语言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庾词” 、“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这里限于篇幅,不拟一一加以辩析。
(6)、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更是一年岁首,万物起始的吉祥日子,尤其2022年立春日,世界将迎来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季奥运会。
(7)、荣福村原d支部书记、现浪拔湖镇福利院院长孔祥利
(8)、来自性事:“一年生两个崽散早工”(形容某个妇女做事效率高);“没生过崽的不晓得鳖痛。”(形容事非经过不知难,南洲人叫女阴为“鳖”“逼”或“麻匹”);“咬卵要咬头筒。”(卵、鸡根、鸡巴都是指男性阳具。此句谚语以口交喻世事,形容抓商机必须抢在别人前面,与“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意思相近);“咬着卵横扯”(骂妇女蛮横不讲理,周X同学的母亲爱用);“睡倒不骚爬起来骚。”(挖苦人做事不合时宜,错失有利时机。余梅秀爱用)。“只要搞得进裆,花点钱不怕。”(走后门用语,将受贿者暗喻为妓女)。“用自己的鸡巴肏自己屁眼。”(干部通过定规章让自己得好处,或者自我表扬让自己高兴,周善祥独创);“卵子还没长圆,就想玩别个!”(拒绝关系不好的别人调遣做某事后,用此语发牢骚泄愤);“一合配一合,螺砣配蚌壳。”(形容低层次男人只能与低层次女人匹配);“没有癞子想癞子,有了癞子嫌癞子。”(批评有些人得寸进尺,欲望不断上涨);“重(按、压)住妹几割鸡鸡。”(鸡鸡指男性阴茎。指做事搞错了对象,与“问和尚借梳”意思相近;也用于嘲笑人做事脱离客观实际,不会有好的结果。文革结束后,有农民指着墙上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标语说:“这不是‘重住妹几割鸡鸡嘛。’”)。
(9)、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
(10)、村言俚语中,有代表性的是谚语,广泛使用夸张、比喻和白描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有表现力和说服力,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能一剑封喉,达到“一句话让人笑起来,一句话让人跳起来”的效果。
(11)、葱蒜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菜类,也是调味品,深受人们喜欢。立秋节以后,气温开始下降,而且昼夜温差增大,空气湿度也已经减小,这样的条件比较适合栽葱。因此,立秋之后也是种植大葱的好时候。
(12)、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杨叶拍巴掌,老头压瓜秧。杨树叶拍巴掌,遍地种高粱。杨叶钱大,快种甜瓜。杨叶哗啦。快种西瓜。杨叶如钱大,遍地种棉花。杨叶钱大,要种黄瓜。飞杨花,种棉花。柳絮扬,种高粱。柳毛开花,种豆点瓜。柳絮乱攘攘,家家下稻秧。柳芽拧嘴儿,山药入土儿。
(13)、8月7日,进入立秋节气,预示着夏天的离去,秋天的到来。立了秋,早晨下晚慢慢变得凉飕飕。虽然立秋,但是还处于末伏天里,中午的温度仍然高温不减,酷热难当,民间俗称秋老虎,依然高温酷热,像老虎一样咄咄逼人,威力不减。
(14)、很多农村老农民认可这种差别的,因为在农业种植中,同一块田地相差一天,种植长势和收成却会截然不同。
(15)、问:第125页和126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秋天漠漠向昏黑”的“黑”和《卖炭翁》中“两鬓苍苍十指黑”的“黑”读hēi不押韵,怎么办?
(16)、好在咱们现在农业上的防灾手段比古时候高明得多,不然,损失将会比现在大得多。
(17)、敢说真话的农民公号:yizuocun2018
(18)、 200重感冒中写于广州油库,后多次增删
(19)、答:应该读qiǎnɡ,但读qiánɡ亦通。汉代经学家郑玄注释《礼记》中这一句时说:“自强,修业不敢倦。”按照郑玄的说法,这里的“强”是“勉力,勤勉”的意思,对应的读音应该是qiǎnɡ;也有人理解为“劝勉,勉励”,亦通,对应的读音依然是qiǎnɡ。
(20)、老话说的好!说:“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立了秋,虽然还有一个月的热天,但是早晨下晚凉飕飕,天气会越来越凉爽,秋老虎威力也慢慢减轻。到了处暑,也就是不是很热了,等到了一个月左右白露节气,早上下晚已经是白露为霜,天气更加凉爽。
3、农谚语都有哪些
(1)、但读qiánɡ也可以讲通,作“使强大”解释。唐代经学家陆德明在其著作《经典释文》中对“然后能自强也”的“强”字做了反切注音:“其丈反。又其良反。”“其丈反”对应的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为qiǎnɡ,“其良反”对应的则是qiánɡ。也就是说,陆德明认为这里两种读法都是可以讲通的。
(2)、问:第58页,《小石潭记》中“青树翠蔓”的“蔓”应该读màn还是wàn?
(3)、车到山前必有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地无银三百两……等等。
(4)、答:说明文和散文属于不同维度上的分类,落实到具体文本上可能出现交叉。《大雁归来》中包含事理说明的成分,但又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语言优美,有散文的特点,两方面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兼顾。八年级上册的《苏州园林》其实也有散文的特点。
(5)、这篇文章现在编入演讲单元,这就意味着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它作为演讲的特点。当然,作为一篇议论性较强的演讲,其中议论性要素也可或多或少有所涉及。
(6)、这句农谚的意思,如果立春在六九的头一天,则农民吃油像喝水一样,说明油多,农作物可能喜获大丰收。此外,类似的说法也数不胜数,“春在六九头,吃穿不用愁”;“春在六九头,家家啃猪蹄”,都说明是丰收的好年景。
(7)、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在正月里下起了大雪,气温低到人想要哭的程度。那么即便是到了阳春三月,霜冻现象来临的时候,人们要穿棉衣来御寒。
(8)、问:第139页,《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此都寂”是否应该是“万籁此俱寂”?
(9)、例如、南宋嘉定年间,安徽江苏一带,大旱伴随酷暑。“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行都斛水百钱,江、淮杯水数一钱,渴死者甚众。”;公元前1601年,华北地区遭遇连年大旱,伊、洛水干,农田绝收,饿殍遍野,天下动乱四起;清朝乾隆8年,堪称史上热的夏天,“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1942-1943年春,河南发生特大旱灾加蝗灾,农作物大部分绝收,导致河南1000万人口中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
(10)、至于现代汉语中,石的dàn这个音是从哪儿来的,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可以去参看吾三省(原名陈榕甫)先生的一篇考证短文《用作计量单位的“石”》(《语文新札》,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
(11)、随着虎年春节临近,2022年春天即将来到。2022年的立春在2月4日,农历的正月初四。
(12)、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13)、问:第122页,《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石”应该读shí还是dàn?
(14)、如果一定要说《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种写法的特色,我们认为应该是一种虚拟视角,一种外物化、客体化的视角,文章的叙述者、抒情主人公的身份不再是作者本人,而是其他的人或者外在事物。艾青《我爱这土地》的第一节其实也是虚拟视角,与此类似。
(15)、这句话由农民从水稻生产中总结而来,意思就是一个人会不会插秧从站立姿势便可以看得出来;有经验的农民在插秧时,两腿叉开稍宽于肩部距离,站于水稻行垄侧方或后方,一手持稻苗另一手取稻苗迅速插入泥中,这种插秧方式既快又省力,而且还比较均匀。
(16)、正常情况下,大暑是一年之中炎热的时期,如果大暑期间天气不热,说明当年的天气不太“正常”,进而会影响到冬天的天气。冬天本来是寒冷的季节,假如冬天都不冷,当年的天气就“乱了套”。
(17)、意思是如果立春在农历腊月,那么春雨来得比较早;如果立春在农历正月,那么春雨下来的就比较迟。
(18)、答:字形无误,应该读zhǐ。“祗”在现代汉语中只有zhī的读音,意为“恭敬”;但在古代也常用来表示“仅仅,只”这个意思,在表示这个意思的时候又写作“祇”“衹”“秖”“秪”,无论写作哪种字形,表示这个意思的时候均读zhǐ。而在现代汉语中,对这五个字的音义做了更为明确的区分:“祗”仅读zhī,意为“恭敬”;“祇”有两音,读qí意为“地神”,读zhǐ则是“只”的异体字;“衹”“秖”“秪”均只读zhǐ,“衹”是“只”的繁体字,“秖”“秪”均为“只”的异体字。一些简化字的语文教材或一般读物中使用了“祇”或“衹”,严格来说是不对的,因为“祇”“衹”读zhǐ时并非通用规范汉字,用这两个字不如直接用“只”。
(19)、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
(20)、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4、常见农谚有哪些
(1)、“白露逢单,地下不干”为关于白露的一句常见谚语,它的下是“白露逢双,干谷上仓”,这里的单与双指的是白露到来的阴历时间。白露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般是在阳历的9月7号,但阴历的时间却不固定,有时在7月,有时在8月。今年恰逢了七月,为单月。
(2)、“暑”可以理解为热的意思,“鼓”可以理解为饱满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大暑期间不热,那么庄稼就不会饱满,也就是说千粒重低,产量上不去,出现减产,类似的农谚还有“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3)、来自眼观:“扁担倒下来不认得是个一字。”(形容人没文化);“狗眼看人低。”(骂看不起自己的人);“眼睛没吃油吧?”(嘲笑人应该看清而没看清。大跃进时社员吃公共食堂时每年要吃三个半月无油菜,乡亲们体验了伙食缺油导致视力下降);“眼眨眉毛动。”(形容人机灵);“站的菩萨站一世,坐的菩萨坐一世。”(形容人与人命运不同,要正确对待差别,也用于发牢骚);“烧窑的卖瓦的,都是一爪的。”(揭示两拨看似无关的人,其实是一伙,我母亲爱用);“一对油盐坛子。”(形容夫妻、兄弟或朋友关系亲密,性格相投,形影不离。堂嫂刘菊秀爱用。)“半罐子水淌得很!”(挖苦知识水平不高的人骄傲,黄桂华老师爱用);“一个巴掌拍不响。”(形容两方面都有责任);“手心手背都是肉。”(形容跟双方的关系都亲密,不忍割舍一方);“没吃过肉,见过猪跑。”(形容人虽然没做过某事,但经常看到而同样可以掌握规律);“肉烂在锅里。”(指个体之间有利益转换但整体无损失);“欢喜老鸹打破蛋。”(形容人得意忘形受损失);“冷水里头出热气。”(形容人做事违背常理);“山里猴子捡件烂衣,就默神发了大财。”(挖苦人见识短浅);“人蠢没药医,狗蠢没胞衣。”(骂人愚蠢);“取了经是唐僧的,撞了祸是孙悟空的。”(形容有好处领导得,群众只有辛苦的义务,夏冬秀表姐爱用);“打肿脸充胖子。”(形容人为满足虚荣心做与能力不相称的事);“有好大的脚穿好大的靴。”(提示人办事要量力而行,堂兄吴桂安爱用)。“叫驴子不知自丑”(挖苦人对自己脸像等缺乏自知之明);“三眼子配六眼子。”(骨牌术语,形容人与人般配,堂嫂刘菊秀爱用);“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形容不问青红皂白,调解矛盾方法失当,余再和伯伯爱用);“是疖子迟早会灌脓。”(比喻坏人坏事迟早会暴露);“树大自然直”(形容小时候调皮、不懂事的孩子长大后自然成熟);“条条蛇咬人。”(比喻行行事都不好做);“屋檐水滴在现窝里。”(形容人讲话内容不断重复,令人生厌。)。
(4)、相反,如果大暑节气当天天气不热的情况下,后续会以雨天居多,通过降雨把水塘下满,来说明降雨较多,水塘都满了,田间很容易出现积水,形成涝害,并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这句话也说明了大暑节气天气热得好。
(5)、“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头,冻死牛”,是指冬至逢月中或逢月初之意。
(6)、根据作物的物候特征,不同季节对雨量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在灌浆初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而在收获后期,尤其需要晴朗的天气。今年的天气特殊,与民间传说的“双龙治水”很相符,降雨异常频繁,即使在十年九旱的烟台地区,竟然三天两头就落雨,前几天遭受了一场罕见的暴雨,甚至造成了洪涝灾害的出现。
(7)、总之,农村谚语是古代先人总结的经验智慧,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农村谚语,更是反映了太阳光照和季风对温度及降水产生的影响,有着科学道理。但我国地域广阔,农村谚语有地域限制,一味死搬硬套并不可取。#农民##春节#
(8)、预计12日至13日,主要降水地区集中在内蒙古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南部及江南、华南等地。届时,新疆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和华北地区将有一次明显降雪天气,其中,新疆伊犁河谷、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偏南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局地有暴雪,并伴有4~6℃降温,局地8℃以上。
(9)、问:第59页,《小石潭记》中“明灭可见”的“见”应该读jiàn还是xiàn?
(10)、问:第126页,《卖炭翁》中“半匹红纱一丈绫”,过去教材的版本是“半匹红绡一丈绫”,现在为什么改了?
(11)、这句农村谚语,从字面上比较容易理解。逢了“睁眼春”,农作物大丰收,标志着迎来好年景。那么,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12)、“嗣”通“贻”或“诒”的说法大抵来自网上(如“百度百科”),但《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均未给出这一义项。因此,这一说法是不可靠的,仍应以教材的解释为准。
(13)、那么,白露后的雨量究竟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呢?
(14)、冬至数九是老祖宗传下的判断天气寒暖的方法,由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九历经九九八十一天,便寒去暖来。因为立春的时间在2月3日到2月5日之间,并不固定,所以冬至立春之间三个节气,每个节气15天,总共45天(或46天),立春节不是出现在五九尾,就是六九头。
(15)、春节之前,为早立春;春节之后,则为晚立春。需要注意,由于春节并不是节气,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不大,所以这种常用的方法,判断农业生产容易出现偏差,这里。就不作为判断的依据。
(16)、从中不难可以看出,新一轮雨雪天气登场后,南方依然是阴冷雨天气,北方也将开始降雪。那么,冷春天已经成为定居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祖宗留下来的谚语是怎么说的。
(17)、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不出一头汗,不吃一饱饭,不怕吃饭拣大碗,就怕干活爱偷懒,不是靠天吃饭,全靠双手动弹,好鼓一敲就响,好灯一拨就亮。
(18)、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19)、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我国处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季风影响由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沿海和内陆的差异约略可以等同于经度的差异,当然严格来说应该是“东南—西北”的差异,这与季风的方向更为吻合,但因为具体到这里的例子,讨论的是同纬度的北京和大连、济南和烟台,相当于排除掉了“东南—西北”关系中的“南—北”,只剩下“东—西”,因此表述为经度因素也是合理的。
(20)、俗话说:“昼夜温差大,有利籽粒发”。到了秋天,早晨下晚温度逐渐下降,但中午温度仍然很高,这时候,昼夜温差变大,有利于一些种子发芽。因此,立了秋,还是有很多蔬菜和庄稼作物可以种植,我是畅谈生活点滴,来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说的清楚。
5、农谚语及解释
(1)、当然,还有一种蔬菜,也要秋天种植,那就是菠菜,这可是春天到来的时候,清新的时令蔬菜。
(2)、今天是正月大家是不是已经计划着元宵节赏明月,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吃汤圆。然而天公不作美,新一轮特大暴雪登场,连下五天到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