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于成龙简介及电视剧(于成龙简介属于哪个朝代)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04 01:12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于成龙简介属于哪个朝代

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十五岁的于成龙进京备选,被授予广西罗城县令一职。罗城位于广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万山峻岭,沟谷纵横,虎狼昼行无忌,四时毒雾迷天,瘴疠盛行,北人视为绝境。加之瑶、僮等民族杂处,语言不通,纠纷时起,很难治理。于成龙受命时,罗城县新隶于清统治下不到两年,且几经战争蹂躏,已残破不堪。他之前的两任知县一死一逃。显然,把这个荒凉、贫穷而充满了危险的地方交给于成龙治理,亲友们都为他担心。他却不以为然,说:“君命也,独不闻义不辞险耶!”行前,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某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于成龙明知前途多艰,仍毅然接受任命。他辞别母亲、妻儿,跨上一匹驴,带了四名仆人,离家上任。他涉历重重险要,行程六千余里,终于来到了罗城,只见遍地蒿草,荒无人烟,瘴雾弥漫,群山隐现。县城仅有六户人家,城无寸墙,衙门仅是茅屋三间,门窗皆无。他一到,马上砍篱棘插地为门,在院中积土当作几案,旁边挖坑做饭,炊具只有一锅一盆。于成龙到任后,就实心做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天召吏民来“从容问所苦”,宣谕朝廷慰抚之意。在当时情况下,召集流亡百姓,保护他们安居,不再受战争袭扰,特别是打击盗匪的抢劫活动,使他们安心生活,就成了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一发现有抢劫、盗窃等事件发生,立即命随从侦破,审讯属实,迅速做出处理。经此不断打击,抢劫、盗窃以及危害百姓的不法事明显敛迹,地方渐获安宁,百姓也开始安下心来。与罗城邻近的瑶族头人经常到罗城一带杀掠,成为当地百姓一大祸患。于成龙到任后,组织乡兵将其击退,并追剿残敌,欲一举捣毁其巢穴。瑶人头人害怕,发誓再也不敢侵犯罗城境,于成龙这时才下令停止进兵。百姓免去灾祸,安心于生产,专力耕耘。于成龙体恤当地百姓疾苦,屡次请求上司放宽徭役的规定,减轻他们的负担,还想尽办法,从内地运进当地百姓急需的食盐,解决了人们生活的一大难题。诸事稍有头绪,他便兴建一处学宫,开展文化教育,培养人才。他创设了一座“养济院”,救济衣食无着、无亲故的贫穷人和无人侍养的老人。于成龙在罗城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就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大治,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他深为当地百姓所爱戴,彼此亲“如家人父子”。在每次缴纳田赋时,他们总留出数钱放到于成龙的案桌上。开始,于成龙不明白他们的意图,便问此为何意?他们说:“阿耶(‘耶’同‘爷’,此处指于成龙)不要‘火耗’,不谋衣食,难道酒也不买吗?”于成龙感动不已,仅留下够买一壶酒的钱,余钱全部退回。[36][38]在罗城,于成龙的生活十分清苦,他的四个仆人忍受不了,有的离他而去,有的受瘴疠之害而死。罗城人十分同情,每天早晚都去给于成龙请安。有时还凑些钱献给他,说:“知道阿耶苦,我们供上一点盐米费罢了。”于成龙笑着回答:“我一人怎需要这么多东西!你们拿回去,换些甘美的事物敬奉给你们的父母,就好像我接受了一样。”谢绝了他们的好意。有一天,于成龙的家人来探望他,消息很快传开,罗城人高兴得奔走相告:“阿耶人来,好将安家去。”他们以为于成龙家人来此取钱,作生活之用,而于成龙一定缺钱,于是便凑了不少钱献上去。于成龙婉言谢绝,笑着说:“这里离我家六千里,一个人拿着这么多钱,只能增加负担罢了。”让大家都回去。罗城百姓跪伏在地,感动得痛哭流涕,于成龙受到感染,不禁为之落泪。后,他还是不接受馈赠,劝他们把钱都收回去。于成龙在罗城的政绩受到主政广西的金光祖(先任广西左布政使,后升广西巡抚)[1]、广东广西总督卢兴祖等人的赏识。康熙六年(1667年),他们向朝廷举荐于成龙为广西省(当年)的“卓异”[2][38]。同年,康熙帝擢升于成龙为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知府[39]。这年,于成龙已经五十二岁了。罗城人得知他将要远调四川,倾城出动,都拦在路上,失声呼号,哭着说:“阿耶今天离开,我们这些人失去了天啊!”在于成龙起程之日,罗城人追送数百里,痛哭而回。有一个瞎子不肯回去,于成龙就问他为什么不走。瞎子说:“我算计您袋中公费不够一千里途中用。我学过算卦,有这么点本事可以沿途挣点钱,以备不足之用。”于成龙听后,便把他留了下来。由于阴雨连绵,在路上一再耽搁,钱也花尽了,多亏瞎子挣回些钱,做了路费,才使于成龙顺利抵达合州。

2、于成龙简介及电视剧

早安 周一愉快年过花甲的于成龙,担任公职以来,已经20年没回过老家了,因为他坚持赴职就任时不带家眷,也拒绝大批的随员仆役同行,廉洁自持,苦民所苦,是他一贯的作风。于成龙66岁时终于返乡,但是又赶着上任两江总督一职,江西、江苏、安徽这三个富庶的省分官员,一听说『于青菜』来了,急忙换穿粗布袍挂,把府衙里奢华的摆设全都撤走,于成龙到任之后,果然颁布了禁止收礼、杜绝奢靡等等规定,成为两百多县官员的金科玉律,也是各地百姓赞不绝口的福音德政。康熙23年,68岁的于成龙埋首公文时病逝,家里只留有官服一套,白米数斗,前来吊唁的百姓不绝于途,紫禁城里的康熙皇帝亲自为他撰写碑文,称赞于成龙是『激浊扬清,始终如一』。

3、于成龙简介几品

早安 清官不是難斷家務事 是實在難得啊著名的神怪傳奇《聊齋誌異》,作者蒲松齡把一位地方官于成龍列入篇章;不過,他在《聊齋》的內容裡,並沒有和妖鬼狐仙打起交道,而是憑藉著他敏銳的觀察,就順利的破獲兩樁奇案,再加上他一身浩然正氣,妖魔鬼怪根本不敢靠近,這就是《聊齋》裡的『于中丞』單元。在這則故事裡,于中丞是一名地方小官,他所管轄的縣城出了竊賊,偷盜了一個大戶人家為女兒置辦的嫁妝,如果不能盡快破案,婚期即將延誤,偏偏盜賊十分機警,將這些首飾細軟藏得極為隱密,一個諾大的縣城,官吏們又該如何追查呢?正當大家毫無頭緒時,于中丞下令關閉所有城門,只留下一扇城門供民眾進出,而且不必搜身擾民,只要詳細記錄,究竟是誰多次出城,就可以將之逮捕歸案。原來,于中丞判斷盜賊偷得贓物,一定要運送到城外,找尋管道銷贓換錢,所以必須來來回回的進出城門,這個方式果然奏效,盜賊被抓,失物物歸原主,一場嫁娶喜事如期完成。#于成龙简介#

4、于成龙简介字画

1687年,直隶巡抚于成龙向康熙帝上了一道密折,让一向精明的康熙帝大吃一惊!原来,于成龙在密折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官已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完了。”大家对纳兰明珠可能不是很熟悉,而一提起纳兰性德就知道了,他是清代著名的词人,而纳兰明珠则是他的父亲。后世对纳兰明珠的评价有好有坏,一方面,他是清朝有名的贪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对康熙十分忠诚,总能十分清楚的知道康熙心里的想法。继鳌拜倒台之后,索额图就替代了鳌拜,成为了康熙王朝有名的权臣,甚至他的侄女都成了康熙的皇后。渐渐地,索额图就变得狂妄自大,在朝廷上多次和康熙唱反调,为此,康熙十分不爽。眼看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为了稳定朝廷势力,康熙不得不挑选一个能牵制索额图的能臣,纳兰明珠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康熙挑中的。公元1662年,这个时候的纳兰明珠只是康熙身边一个小小的侍卫,由于他办事认真,聪明干练,很快就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仅仅用了十年时间,纳兰明珠的权力与索额图不相上下。不得不说,康熙的眼光是很好的,纳兰明珠的身份和功绩都能与索额图相媲美。自此之后,康熙指哪,纳兰明珠打哪,完全按照康熙的意思,逐渐培养自己的势力,一时间,朝廷中分为两大派,分别是索额图派和明珠派。康熙对此满意,两大派互相制衡,倒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据史料记载,纳兰明珠在成为了清朝重臣之后,就开始了贪污受贿,对此,康熙心里也很清楚,有一次他问心腹高士奇:“为什么纳兰这么明目张胆的贪污受贿,一直以来都没有人举报他呢?”高士奇说:“只要是人都会害怕死亡,无一例外!”康熙听到此,转念一想,确实如此,如今纳兰明珠一手遮天,除了索额图,没人敢与他抗衡。但鉴于纳兰并没有对自己产生威胁,反而立下了很多功劳,因此,康熙并不是很想处置纳兰明珠。而纳兰明珠的做法终于还是招来了别人的不满,在公元1687年的时候,直隶巡抚于成龙向康熙帝上了一道密折。看完奏折后的康熙吃惊,原来,于成龙在密折中这样说道:“朝廷的官位已经被纳兰明珠和余国柱卖完了。”向来精明的康熙从这里嗅到了危机,如今朝野中有一大半的官员都是通过纳兰明珠之手得来的,为了避免养虎为患,终,康熙决定对纳兰明珠下手,随即就派人把纳兰抓了起来,接着就带人抄了纳兰的家。此刻,在狱中的纳兰明珠意识到了危机,他了解康熙,康熙搞这么大阵仗,不是抓他这么简单,搞不好要为此丢掉性命。性命攸关之际,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当他的妻子来看他时,他跟妻子交代:“夫人,你马上去找安插在索额图身边的眼线,告诉他,我要造反,让他把这个消息散发出去!”他的妻子对此很多疑问,但她相信自己的丈夫,知道他有自己的主意,便也没有多问。话很快就被带到了,眼线立刻照办。果然就和纳兰预想的一样,索额图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就把纳兰要谋反的消息禀奏了康熙。朝野中一片哗然,明珠派的官员们纷纷说:“这不可能,纳兰是冤枉的!”而索额图派的官员们,则是一边嗤笑一边说:“这个消息还有假?这可是他自己说出来的!”并拿出很多罪证,势必要把纳兰明珠的谋反罪坐实。高台上的康熙看着两大派的官员你争我吵,吵的不可开交。而对纳兰造反一事,他显然是不相信的,不过很快,他就知道了纳兰明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在逼自己放过他呢!但此刻的康熙无计可施,只能先革除纳兰的职位,然后放了他。就这样纳兰明珠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保住了自己性命,跟着康熙的这二十多年来,他没有白混。对于康熙的想法,他心里十分清楚康熙只是想利用贪污这个由头处罚自己,不想把事情闹大了,不然不好收场。而谋反罪就不同了,没有其他人的帮忙,仅纳兰一人是无法谋反的,因此纳兰明珠要造反的消息一出,所有的人都该着急了,为了不引火上身,只能为纳兰明珠求情。而这样一来,康熙也不能只处置纳兰明珠一人,连同明珠派的官员们都要查一遍,而这跟康熙的初衷完全不同。康熙十分佩服纳兰明珠的脑子,这个计策太高明了,成了,纳兰能安然无忧,反之,则会因此牵连全族。后来,纳兰明珠虽然恢复了官职,但是康熙把他排除了核心之外,但纳兰明珠也因此能安然的度过余生。参考文献:《正说清朝十二臣》#历史开讲##于成龙简介#

5、于成龙简介秒懂百科

有点太过了,反而不好!当着孩子的面发那么大的火,历史上的于成龙真是这样吗?还是导演这样拍有意黑于成龙啊?

6、于成龙简介清朝

1947年,山西大旱。为了生存,山西横泉村,有人提议:“把大清官于成龙的墓挖了吧,里面肯定有很多宝贝。”农会郝东清率先做出决定:“挖!”所得文物,只换回800斤棉花。每人还分得5个瓷碗,5颗珍珠。于成龙是何许人也,为何能被称为“清官第一”?于成龙,1617年生,今山西吕梁横泉村人。做过知县、合州、知州、知府、福建按察使、兵部尚书等职,1684年去世于两江总督任职上,享年68岁,谥号“清瑞”。于成龙作为清官,到底有多清廉?话说他担任黄州府同知时,每天三餐吃的是青菜豆腐,喝的是5厘钱的劣质酒。百姓实在看不下去,就给他送东西,他也坚决不收。有一次,他的大儿子从山西千里之外,来看他,他却用萝卜、青菜来招待儿子。当儿子离开时,他让儿子把吃剩的半只鸭子,带回去。于成龙,为官20多年,不计较个人得失,专心政事,心系国家,心系百姓。他在做官期间,有一句肺腑之言,让人深省。他说:“我没有什么爱好,只要让我有布衣穿,有粮食吃,不受冻挨饿就可以了。”1684年,即康熙23年,于成龙在百姓的一片哭泣声中去世了。于成龙为人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康熙得知他去世的消息,亲自追授他为“太子太保”,钦定他为“清吏第一”和“天下廉吏第一”。据当地县志记载,于成龙墓就位于方山县峪口镇横泉村之南。于成龙下葬时,康熙皇帝相当重视,赏赐了很多金银财宝。村里老人代代相传,谁得到墓中宝藏,几辈子都不愁吃喝。在200多年里,由于有专门的守墓人,于成龙墓一直保存完好。可是直到1947年,他的墓葬却遭到了爱戴他的村民们的无情盗掘。1947年,山西大旱。这对贫穷的横泉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村长、村民想了好久,也没有找到摆脱穷困的办法。有一天。一个村民忽然说道:“要不把大清官于成龙的墓给挖了吧,里面肯定有许多宝贝!”这个大胆的想法,在村民心中久久徘徊。面对百姓民不聊生,农会郝东清率先做出决定:“挖! ”在村长刘金长、农会郝东清的带领下,开始了挖掘,但此墓十分坚固,于是挖墓的人,就直接炸开了墓穴。推开墓门,便是引人注目的一棺一椁。棺木表面涂着红色的桐油,木质坚硬而光滑。棺木内的于大人衣冠齐整,发丝完好,顶戴上还佩有一个一寸多长的金葫芦,是用纯金打造的,约有二两多重。墓室成正方形,除了传统陪葬的物品之外,还有被碗扣住的白灰、松香,专家研究解释:白灰寓意一世清白,松香寓意万古流芳,瓷碗寓意怀念和挽留。匠心的布置与美好的寓意,寄托了人们对这位廉吏名臣的哀思,希望清廉之风永驻人间。村民摘走了这个金葫芦,又随手拿了一些玉器,将于成龙的尸骨重新安葬好,就离开了墓室。金葫芦,与随手拿的宝物,卖给了峪口区的大众商店,只换回800斤棉花,全村人人有份——每户5斤、每口人1斤。除棉花外,每个还分得瓷碗5个、珍珠5颗,看着此次的“收获”,众人不禁喃喃自语道:“都是为了生计,没办法啊!”后来在扫四旧的时候,于成龙墓又一次遭到了毁灭性破坏,不少文物被盗卖或挪用,甚至连古松、古榆也被砍伐掉,当柴火烧,或当木材用。2011年山西横泉县,本着“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思路,斥巨资投入1.6亿,大力开发于成龙廉政文化园旅游项目。现在于成龙墓已经重新修缮,成为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名人标签和旅游支柱产业。以史为鉴,可以察看古今。以铜为镜,可以为人正衣冠。过去,挖掘于成龙墓,那是为了全村人的生计生存问题。今天,修缮于成龙墓,斥巨资打造于成龙廉政文化园,那是为了把浩然正气、清廉之风,让后人继承、发扬、传递下去。愿浩然正气、清廉之风,万世长存。

7、于成龙电视剧全40集

古今廉吏第一人--- 于成龙简介于成龙(1617——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明末清初山西永宁州来堡村人(今属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副榜贡生,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广西罗成知县、四川合州知州、湖北黄州同知(副知府)、武昌知府、黄州知府、道台。康熙十七年(1678年),升福建按察使者,康熙十九年春(1680年),被“特简”(皇帝对官员的破格选用)为直隶巡抚,次年升任两江总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授“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职衔。在任职期间,屡次用招抚与武力相结合的手段,分化镇压民众起事及反抗斗争,并以执法决狱不恤情面,敢于直谏,赈救灾民,惩贪除暴等政绩,三次被评为“卓异”。康熙帝面誉其”天下廉吏第一”。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康熙赐谥“清端”(意为清官之首),题赠“高行清粹”,加赠“太子太保”职衔,乾隆帝追赠“清风是式”。葬于横泉村(今属方山县峪口镇)。于成龙擅长书法,诗词亦工,著有《于清端政书》。曾组织编写《畿辅通志》《江南通志》,对整理和保存当地史料作出了贡献。

8、于成龙简介及性格特点

于成龙历险记!为人民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成龙两代皇帝嘉奖 陈行甲单人过官桥。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