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苏轼 简介 手抄报(苏轼简介代表作)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04 01:11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苏轼简介代表作

董宇辉老师推荐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时,说了一个段子。新东方从搞培训班转型搞直播卖货,半年不见起色,士气有些低迷,团队比较迷茫,话事人俞敏洪就给大家灌鸡汤,让大家读一读这本书。他说,苏东坡一生就像过山车,沉沉浮浮,大起大落,心态不好的人早就崩溃了,但他豁达乐观,几次在逆境中奋起,不愧“硬汉”称号。于是团队在俞总教诲下,人手一本苏东坡,看了又看,也不知道有没有写读书心得。我看董宇辉的解读,应该是写了的。老师嘛,写课件是基本功。再说这本书是老总吩咐看的,不写,怕是说不过去。苏东坡一生的转折点,就是黄州。余秋雨在名篇《苏东坡突围》中,把他的这段经历写得淋漓尽致,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余秋雨主要参考的资料,除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就是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两套书我都有,都看过。我写过一本关于宋朝诗人的书,里面有一章,就是苏东坡,因此一些基本的参考资料都备着。董老师读了苏东坡在黄州的两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喜欢《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东坡在黄州种了几年地,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祝勇先生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一书中运用不短的篇幅写了他在黄州的生活。写他的孤独:他会在万籁俱寂时刻,漫步于修竹古木之间,谛听风声雨声虫鸣声,也有时去江边,捡上一堆石子,独自在江面上打水漂。还有时,他干脆跑到田间、水畔、山野、集市,追着农民、渔父、樵夫、商贩谈天说笑,偶尔碰上不善言辞的人,无话可说,他就央告人家给他讲个鬼故事,那人或许还要推辞,摇头说:“没有鬼故事。”苏轼则说:“瞎编一个也行!”话落处,扬起一片笑声。写他的困窘:为了把日子过下去,苏轼决定实行“计划经济”。月初,他拿出四千五百钱分作三十份,一份份悬挂在房梁上。每天早晨,他用叉子挑一份下来,然后藏起叉子,即便一百五十钱不够用,也不再取。一旦有节余,便放进一只竹筒。等到竹筒里的钱足够多时,他就邀约朋友,或是和夫人王闰之以及侍妾王朝云沽酒共饮。即使维持着这种低标准的生活,苏轼带到黄州的钱款,大概也只能支撑一年。一年以后该怎么办?妻子忧心忡忡,朋友也跟着着急,只有苏轼淡定如常,说:“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意思是,等钱用光了再作筹划,正所谓水到渠成,无须提前发愁,更不需要提前预支烦恼。写他的艰辛:苏东坡站在烈日下的麦田里,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日复一日地经受着风吹日晒,变得又黑又瘦。他的臂膀和双腿,从来也没有像这样酸胀,从酸胀转为肿痛,又从肿痛转为麻木。他让妻子用小麦与小米掺杂,将生米做成熟饭。他吃得香,只是孩子们觉得难以下咽,说是在“嚼虱子”,夫人王闰之则把它称作“新鲜二红饭”。他不再是二十年前初入汴京的那个单纯俊美的少年,也不像三年前离开御史台监狱时那样面色憔悴苍白,此时的苏东坡,瘦硬如雕塑,面色如铜,两鬓皆白,以至于假若他在梦里还乡,从前的发妻都会认不出他来,此时的他,早已“尘满面,鬓如霜”。有一天夜晚,苏东坡坐在灯下,看见墙壁上的瘦影,自己竟悚然一惊。他没有想到自己已经瘦成这个样子。他赶忙叫人来画,只要他画轮廓,不要画五官。画稿完成时,每个人都说像,只看轮廓,就知道这是苏东坡。没有一丝一毫诗情画意,有的只是生存的艰辛和无奈。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活。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这是读书人给自己吹牛打气的。腹有诗书的人多了,有几个气“华”的?大家看看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他的气“华”吗?他跟普通农民毫无区别。如果苏东坡没有复起,而是在黄州种了一辈子地,他只是一个多读了几本书的普通农民而已。董老师腹有诗书,没火的时候,谁看见他的气“华”了?人们看到的,只是“丑”,笑他连个对象都没有。苏东坡在黄州种地时,深深理解了陶渊明。以前他没有种过地,读陶渊明的诗,总是隔了一层,不懂“草盛豆苗稀”的惶恐,不明“戴月荷锄归”的艰辛。当他真正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的时候,他明白了陶渊明的伟大。他写了很多读陶渊明诗的心得体会,还把《归去来兮辞》的句子重组,照民歌唱出,教给农夫唱,自己也暂时放下犁耙,手拿一根小棍,在牛角上打拍子,和农夫一起唱。这本《苏东坡传》介绍给大家。林语堂先生的文笔,是的。鲁迅写了民国三位文字功底好的作家,依次是:林语堂,周作人,鲁迅。此时他与二人已经交恶。

2、苏轼 简介 手抄报

东坡先生的学医情怀元佑四年(1089),苏轼再次被任命为杭州知府,为龙图阁学士。我一到,就遇到了百年一遇的瘟疫疫情。杭州的大街小巷都是求医问药的穷人。在城市里,甚至有药店囤积居奇,抬高药价,大发横财。面对疫疾和无良毒贩,苏轼是清醒的。他知道杭州是“水陆会,疫情死亡比其他地方多”。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如果能建立一所政府医院,情况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控制。但是开医院需要很多钱。我该怎么办?经过讨论,他决定采用集资的方法。在夫妻俩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集资中,终筹到了资金。于是,苏轼招募了一些医务人员,在杭州中安桥旁找了一个官院,办了一个病坊,叫安乐坊。据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早的“公立医院”。医院建成后,苏轼立即派官员和医生到各个社区救治病人,同时免费发放食物和药品。据《资治通鉴》:熬粥,药饵,派官助医,治病方法各异,很多人活着。史书还记载了一个关于苏轼斗智斗勇没有好药贩子的故事:苏轼建立安乐坊后,苏夫人还赠送了她娘家传下来的秘方“生三子”,这是调节疫病的药。一个囤积药品的药店小贩也感染了流行病。请了几个名医,他的药店没有药。听说苏轼《安方了》里的“三三子”有,就让家里人要了个方子。我不知道苏轼早已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一条规矩:只给药,不开药方;只为穷人,不为富人。有钱人吸毒,每用一套衣服,都要捐120两银子给安乐坊。听了这话,药商傻眼了,不过他对调节并不怎么在意,只好捐款买药。苏轼还用这笔钱在江干等地开了几家分店,方便百姓就近看病取药,来回救了几千人。在苏轼的经营下,安乐坊聘请僧人负责,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苏轼卸任后,安乐芳依然过得很好。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浙江省政府奏请宋徽宗为安乐坊大夫颁奖。紫衣代表了当时的官服,认可了大夫的官方身份,将安乐坊改名为安济坊。苏轼被贬徽州时,收到广州知府王民忠的来信,说广州疫情盛行,死了无数人。他向苏轼求教。苏轼毫无保留地介绍了杭州开药店治病救人的经验,于是广州效仿他的方法,组织了一个安乐坊,救了很多人。苏世忠组织医生的做法对宋代以后的国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宋初年,各地依此法设立疗养院,也属于官办医疗救助机构,在宋代社会救助和医疗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苏轼简介以及生平经历500字

现在的交通发达了之后,几乎没有什么偏远的地方了。有些地方相对来说贫穷落后,自然环境恶劣,这些地方可以被称作偏远的地方了。曾经的天涯海角,苏轼去过的海南岛,现在也特别发达。我去的比较远的地方,在南面就是三亚了,也包括天涯海角。在海口市看了一下海南大学,里面有苏东坡的塑像。环境是相当优美的。有一位冬天不愿意回吉林的女学霸,主动陪着我们游览海南大学,做了一些介绍。感谢这位美女,她让我们心里边如沐春风。海南岛是很美的,天涯海角是很美的。#你去过中国偏远的地方是哪里##苏轼简介#

4、苏轼简介20字以内

1085年正月,苏轼领着朝云在田边散步。突然,路的尽头过来一群人,挑着几副担子,还赶着两辆马车。苏轼看了片刻,一句话也没说,丢下朝云就往那边飞奔过去。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朝云坚决追随,成了他的女人。之前,朝云伺候苏轼,朝云怀孕后,反过来了。即使朝云在院里散个步,苏轼也赶紧跑来扶着,生怕有闪失。朝云吃得少,吐得厉害。苏轼不断尝试,意外发现,原先朝云碰也不碰的“东坡肉”,成了心头好。1083年春天,朝云生下儿子,取名苏遁,乳名“干儿”。自此,苏轼每天就以伺候夫人,摆弄儿子为乐。这天,朝云在厨房烧水煮茶,苏轼抱着孩子进来,坐在边上讲怎样能够把茶煎得好。朝云吹火烧水忙,苏轼在旁边嘚啵嘚,朝云爱听,还搭话。有时抬头看看丈夫儿子。即使苏轼说起《易经》,朝云不懂,朝云还是会嗯嗯回应。当朝云被柴烟呛得流泪时,突然听苏轼说:“糟糕的是用大段木柴煎汤,黑烟漫卷气味熏人,煮出来的汤唤作‘大魔汤’,以此煎茶,立时就把茶叶毁了。”朝云总算明白了,一大早上,苏大学士抱着儿子,拐弯抹角,说东说西,是为了取笑自己。朝云扔下吹火筒,转过身,叉着腰,似笑非笑似瞋非瞋地瞪着苏学士。苏轼嘿嘿一笑,歪着头问儿子:“你看妈妈的样子丑不丑?咱们不喝她煮的“大魔汤”,让她一个人喝……”说完抱起儿子就往院子里跑。苏东坡抱着儿子跑到院子,恰逢卖酒的朋友潘丙,还有一个老道士来访。经潘丙介绍,道长名叫杨士昌,与学士是蜀中同乡。潘丙偷偷告诉苏轼,杨道士有酿酒的秘方,酿出的酒是上品。潘丙想跟苏轼一起,把杨道士的酿酒秘方骗出来。苏学士自打被贬黄州,没钱买酒,只得自己偷偷酿造,很是难喝,苏轼却不嫌弃,有好过没有。苏学士一听潘丙的话,眼睛都亮了,可是没有章法,反问潘丙:“怎么个骗法?”潘丙也是个滑头,笑着说道:“这就看夫子的本事了。”论骗人苏学士不在行,尽管他做梦都想得到酿酒秘方,却没主意。但他知道朝云一定有主意,就问:“你说咱们怎么骗道士?”朝云白了苏轼一眼,说喝酒对身体不好,骗人不好。苏学士说不喝酒写不出诗,也不常喝,自己酿的酒太难喝,可能更伤身体。见朝云不说话,拿出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当垆卖酒”的浪漫故事来,说要效仿。苏轼知道朝云爱听啥,果然成功了。朝云告诉苏轼:道士是品酒的行家,以诗词为诱饵,骗他喝你酿的酒,他受不了时,再要酿酒秘方。一切如朝云所料,杨道士写不出诗,又喝不下苏轼酿的酒,潘丙推波助澜,杨道士只能投降拿出酿酒秘方。得了秘方,苏轼当天就开始酿酒,一个多月以后,按照道士的方法果真酿得美酒。苏轼高兴,恨不得守着酒缸喝个烂醉。朝云让苏轼做了肉,炒了菜,两人才坐下来喝酒庆祝。苏轼抱着干儿,用筷子蘸了酒,放儿子嘴里,儿子顿时就哭了,苏轼赶忙哄,哄好了,又夹了点肥肉给儿子,儿子却不再相信苏轼,不吃。苏轼却说儿子孝顺,舍不得吃肉,省下给老子吃。听着苏轼鬼扯,朝云也不插话,就笑。苏轼像得到奖励一样继续说瞎话哄人,朝云实在听不下去了,就反问苏轼,是这样说的吗?苏轼就说,想不到夫人如此博学,在下任罚。苏学士故意玩笑百出,逗朝云开心,朝云的笑没停过,却故意说懒得罚他。朝云本来就好看,今天喝了些酒,笑起来就更美。苏学士情不自禁,笑着说:“你不罚我,我自己罚。”于是,苏学士又喝一碗酒,立刻填了一支《南歌子》,送给朝云。黄州,应该是朝云的幸福之地吧。1084年4月,苏轼被调往汝州。没想到在路上,干儿因风邪闭肺,不幸夭折。朝云把孩子抱在怀里,眼睛直直的愣愣的,不说话也没有一滴眼泪也没落。苏轼把干儿从她怀里夺走,抱出去悄悄葬了,朝云也没有半点反应。苏轼吓坏了,郎中说是“惊悸离魂之症”得哭一场,才能够解病。可无论苏轼说啥,朝云都没有任何反应。后来,苏轼写一首诗,读给朝云听,念到“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朝云才有了反应。苏轼在朝云耳边哀求道:干儿去了,已经要了我半条命,你这样,我怎么活?我知道你一辈子只对我好,就当为了我,哭一声吧。好半晌,朝云才说出四个字:“我好命苦……”听了朝云这句话,苏轼再也忍不住了,“啊”地一声哭了出来。朝云蜷在苏轼怀里,终于流了眼泪。可朝云并没好,怕黑、怕响、怕风。一刻不能离开苏轼。这时,苏轼完全断了做官的念头。辞谢官职,在常州居住,把家人都接过来。1085年正月,苏轼丢下了朝云,不顾一切奔向二十七娘。这一次一丢,就是8年。后来苏轼被重用回京,她拜义冲老尼姑为师学佛法,晨出暮归。1093年,二十七娘病逝。临终前,对朝云说:“这个人交给你了,你俩好好过。”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不再数羊材料来源《苏东坡传》

5、苏轼简介100字故事

东坡是神一般的存在,感觉历代文人没人比他更立体这主要是因为东坡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爱,研究者众留了丰富的史料和研究资料自从若干年前看了康震老师百家讲坛讲苏轼之后一发不可收,读了十年关于东坡的史料走过很多弯路,也得到很多启发并写了三本关于苏东坡的书分享一下自己的读东坡感悟1) 基础入门。了解任何人,总有个进入问题,我先读林语堂版本,它的好处是文笔,叙事畅快,夹叙夹议,金句频出。赞一下林先生的文学素养。当然也有缺点,那便是个人好恶较多,评价历史人物非好即坏,对于历史知识匮乏的小白易有误导。2) 进阶版。李一冰《苏东坡大传》,九州社版本,李先生这本书让我眼界大开,史料之丰,背景之厚,收集之用心,全面而具体,令人叹为观止,对于提升东坡的总体认识是一个大辅助。九州这个版本错讹较多,后来又有江苏版,后浪版,后浪这版为广大读者熟知。硬说缺点的话,也有,真假难辨的史料太多,太过厚重,一般读者难以辨别。张炜先生的《斑斓志》、朱刚的《苏轼十讲》也是解读东坡的佳作,前者偏重于东坡的人生哲学,后者偏重于学术研究。3) 深度阅读。重要的史料我以为是东坡自己的作品,比如诗集、词集、文集,好的版本至关重要,个人推荐孔凡礼先生的《苏轼诗集》《苏轼文集》,龙榆生先生的《东坡乐府笺》;另一套必读书是孔凡礼先生的《苏轼年谱》,如果要搞研究,是谁也绕不过的神存在。4) 说说我的三本:《苏东坡传》,与以上经典相较,更为通俗,共印十八次,今年做了大幅修改,将会推出一个新版;《苏东坡的下午茶》,从东坡的21个身份出发,介绍东坡在各个领域的创造性突破;《东坡有佳作》(即将出版),重新解读东坡经典诗词,也介绍一些被埋没的佳作,以十七个专题的形式介绍。5) 东坡宏大丰盛,是不可能被穷尽的存在,希望大家都能从他高阔旷达的人生中获得启示,受用一生。#苏东坡# #好书# #头条好书精选#

6、苏轼 简介动画

苏轼45岁的行书神作,董其昌眼中的苏书第一,129字写尽人生辛酸,可与《兰亭序》一比!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经历了一百零三天的牢狱之灾,出狱时重新见到外面刺眼的阳光的时候,他就已经不是二十四岁那个拿下开国科考第一的莽撞少年了。可是在官场泥潭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他,还是学不会所谓的“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所以书法史上便有了那句“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忘却生硬的“法”去寻求内心自然的“意”,笔墨之间流出的,自然是性情之作,这也是苏轼稳坐“宋四家”之首,大家推崇苏书重要的原因。练苏东坡的书法的时候,才容易感觉到自己不是在写字,而是在修身,在与他对话。其中令人称绝的当然要数《黄州寒食帖》,从这件行书的字缝中窥去,苏轼的血肉和泪水都尽在眼前。这件作品应该不用过多介绍,《黄州寒食帖》是苏东坡经“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45岁时在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所作,全篇129个字,这件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整个书法史上,为数不多的能与《兰亭序》相媲美的作品。董其昌说:“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馀卷。必以此为甲观。已摹刻戏鸿堂帖中。”今天我们就将《黄州寒食帖》仔仔细细地拆开,去听一听一千年前苏轼在黄州的沉吟。因为是手稿,《黄州寒食帖》写得也很随性。开头的“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这里的第二个年字,被苏轼一笔带过,它像是一个顿号,一个休止,苏轼的人生也的确在这里按下了暂停键。“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字字之间都断得干脆利落,只有“花”和“泥”之间有些许的牵连。这一丝牵连映带正是他乐观的天性也压抑不住的沉郁。古今多少文人都是如此,自认是枝头一枝寒梅,却免不了被生活的疾风骤雨吹打到泥里的命运。后面是“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这句话原是“何殊少年子”,苏轼的原意是想突出“病”字,但是他没有将改过之后多余的“子”字抹去,只在旁边加了四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行气,也是苏轼作书的心理历程。后面一首诗,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揣摩的地方。我们将这卷《黄州寒食帖》原作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1:1超高清的复刻,做到墨迹纤毫毕现,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7、苏轼简介小视频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原是用英文写的,向外国读者介绍这位伟大的中国古代诗人,算是文化输出。不知道外国人能不能读懂,中国人读起来比较浅显易读,又足以全面了解苏东坡的生平,作品。很经典的一本书,原序可以当导读。他是苏东坡啊,作者是林语堂啊,这样的书,不止是读,值得拥有。三十年前买了一本。✌️#苏轼简介#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