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1、同情是把两面有刃的利刀,不会使用的人好别动手。
2、昆明市官渡区关上实验学校一级教师,爱花,更热爱生活,仰望星空,静待花开!(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3、“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历史上所有以理智来和解的事情都是转瞬即逝的。
5、罗曼罗兰在《巨人传》中这样写到:法国有许多人不仅将托尔斯泰看做一位受人爱戴的艺术家、朋友、知己等,还将他视为欧洲艺术中真正的朋友。每个人喜爱的理由各个不同,因为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
6、①蒙娜丽莎有着智慧的额头和一双深邃的眼睛,自信的神态流露出不可捉摸的神秘的微笑,给人一种端庄、典雅的感觉。
7、引导:现在再读茨威格笔下托尔斯泰的文字,你还觉得托尔斯泰丑吗?
8、历史好比人生,抱憾的心情无法使业已失去的一瞬重返,绝无仅有的一小时,所贻误的,千载难以赎回。
9、这事让他们维也纳人感到不爽,认为尊严受到了挑衅,于是他写了《玛丽·安托瓦内特》宣扬对法国暴民愚昧的控诉。(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10、不久,俄罗斯的亚历山大帝就亲自出国留学,并勒令所有俄罗斯人必须向西欧洲看齐。俄国上流社会立即改说法语,并把侵略了他们的巴黎人当作偶像崇拜。
11、(备注)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揭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
12、清澈明亮精神锐利 秀美 聪慧 机灵调皮温柔友善活泼喜悦激动深沉 期待 慈爱 含情 轻浮 同情 专注 苍老 疲惫痛苦压抑 忧伤 怅惘
13、在本文中,作者除了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还运用了很多侧面描写。例如对托尔斯泰身材描写时,通过来访者的疑惑与惊讶,间接写出托尔斯泰的“小巧玲珑”,不仅形象,而且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托尔斯泰。
14、(句解)再次把托尔斯泰与妥斯妥耶夫斯基进行比较,突出其眼睛的内涵丰富。
15、正因为这双眼睛把社会看得太透彻,所以他才会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充满失望,而且这种失望之情到晚年变得更加强烈。
16、“托尔斯泰这对眼睛有一百只眼珠。”这段结尾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17、付超老师以小见大,注重知识的夯实,能力与思维的发展;
18、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
19、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主张从宗 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办法。
20、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21、同情有点像吗啡,它起初对于痛苦确是有效的解救和调节的灵药,但如果不知道使用的分量和停止界限,它就会变成可怕的毒物。
22、做事半途而废,说话有头无尾都是坏事。这世界上的万恶之源乃是半吊子精神。
23、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他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尔斯泰。
24、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开始,是所有教学环节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情,坚持一课一得,关注部编版教材单元教学目标、课文预习引语、课后练习题、教参建议,都是年轻老师确定教学目标很好的辅助资料,同时在确立目标时,也要大量阅读有关文章的相关文献,只有大量阅读,走进文本的“千岩万壑”之中,才能更好地确立自己授课的教学目标。
25、重点;利用文本细读,分析“欲扬先抑”描写人物的表达效果与妙处;
26、只想到开始,也要想到发展,而尤其是不能不想到结局。
27、第8段“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8、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
29、脚不能达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不能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在视野与精神之间,眼睛是桥梁,让我们看尽世界。在世人眼中,托尔斯泰便是俄国那束亮的光。付超老师从文本的眼睛入手,以小见大,让我们领略了茨威格的风范,感受了托尔斯泰的深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文章的魅力。
30、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写写自己同学的眼睛。(200字左右)
31、他的成绩平平,他称自己的少年时代为荒漠时期:“一片黄沙,吹来阵阵炽热的狂风。”他很孤独,头脑总处于狂热状态。他自知长得丑,为了和别的“体面人”一样,他也去赌博,糊里糊涂得欠了一身债。“那真是彻头彻尾的放荡。”罗曼·罗兰评价道。
32、茨威格几乎用了一半甚至更多的笔墨来写托尔斯泰那平庸的外貌,并且毫不留情地运用大量贬抑的词语来形容他,比如,“长相粗劣”“田野村夫”“藏污纳垢”“粗糙”“狮子鼻”“难看”“失调、崎岖、平庸、粗鄙”“愚钝和压抑”“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侏儒”等等数不清楚的词语,然后又做总结似的说“他的外貌完全没有特征,完全属于普通的俄罗斯人”“没有天才任何特殊的长相,而是一般人的总体现”,读到这样的文字,你一定很惊讶茨威格到底对托尔斯泰是褒还是贬?然而,会读文章的人,一定不会纠结于这个问题,如果对托尔斯泰稍微了解一些的读者也一定不会问这个问题。为什么呢?
33、如同柴河林业局第一中学孙博老师所评“付超老师从文本的眼睛入手,以小见大,让我们领略了茨威格的风范,感受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深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文章的魅力。”
34、一旦你知道,你对别人也还有些用处,这时候你才感觉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使命。
35、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
36、生活圈子狭小的人们对一切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都很好奇。
37、①这双眼睛,不仅仅只有犀利与睿智,也有着普通人的丰富情感,有柔情、有伤感。
38、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做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39、娓娓道来,真情自现,魅力来自于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魅力因教师深厚的文化素养而产生。魅力因教师经过锤炼的,极有文化内涵和造诣的语言而产生。 我不想说这是一节的课,也不想说这是一节好课,因为对于“好”我们有不同的定义。我想大声说这是一节“真”语文课,似山,求一种厚实;似水,讲一种灵动。深刻切题的解读,灵活合适的教学,以真诚的态度和睿智的思考,都是我很敬佩的。
40、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创作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其作品多达45卷。名著还有长篇小说《复活》、戏剧《黑暗的势力》和若干短篇小说和评论。
41、将晚年托尔斯泰面部表情的变化形象地说成“悲凉之地解冻”,揭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巨大转变,事实上,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定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对富裕阶级的生活及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42、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却又得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事了。
43、统编教材本着“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的原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格外重视,新增了大量古诗文和现、当代作家的作品。
44、所以,只要巴尔扎克在谈话中对茨威格流露出半点对俄罗斯名人的看法,茨威格就会把它当作真的。然后用德语抄写一遍,并以自己的名义出版。
45、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46、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
47、第2983期慧眼看课|付超:《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课堂实录
48、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49、我不埋怨你,我爱你,爱的就是这个你:感情炽烈,生性健忘,一见倾心,爱不忠诚。
50、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熟悉这些教材中的作家,好教师团队把统编教材7-9年级以及高一至高三中的作家完整地梳理一遍。
51、第正是因为茨威格真正抓住了托尔斯泰的精神实质,他才能够大胆地写下这篇文字。托尔斯泰的才华全都体现在他的作品里,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然而,我想引用王国维的一句话来形容托尔斯泰:“人品高,则诗格高;心术正,则诗体正。”托尔斯泰作品之所以经得起岁月的淘洗,经得起读者们的推敲,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故事,更是因为他的思想境界及品格修养。我们都知道,托尔斯泰晚年散尽家财,脱离家庭,怀疑宗教,孤身一人离家出走,那是因为他洞穿了世界的虚伪,反诸求己,推翻自己的阶层,走入劳苦大众的世界,让自己与他们水乳交融,终脱胎换骨,实现了自己的质的改变。我不敢说他一定是正确的,然而,我知道,真正伟大的人绝不会活在自己的小我里,被个人情绪所淹没,他要成为普通的那个,就像天父一样让自己完全深入到民众中去,深入到土地中去。因此,茨威格抓住他那“混在人群中也找不见”的平庸外貌入手写托尔斯泰,我相信这一定是茨威格与托尔斯泰的心心相印的结果。是的,茨威格懂他,所以,才写得好他。正如他在《时间美丽的坟墓》中说的:“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美的、给人印象深刻的、感人的坟墓。”托尔斯泰的平凡成就了他,让他成为了托尔斯泰,而不是其他任何人。这一点也体现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才是伟大的鲁迅。甚至在《小闲事:恋爱中的鲁迅》一书中,鲁迅完全是另一个别开生面的样子。
52、(句解)原来他是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至此,我们对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表才豁然释怀。
53、思想虽然没有实体的,也要有个支点,一失去支点它就开始乱滚,一团糟地围着自己转;思想也忍受不了这种空虚。
54、(句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眼睛比作手术刀、X射线,不遗余力地描述了托尔斯泰锐利的眼神。
55、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56、(句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及其深刻而准确的观察力。
57、“入课”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的关键。付超老师走进教室开始,就聚集学生的思维点让学生以一种积极参与的思维状态进入课堂。这个环节是课堂对话的开始,“眼睛”有效启动学生的思维。我学习付超老师的课前,预设过很多种“入课”“眼睛入课”是我十多年教学中丝毫没有进行过的预设。我喜欢这样丰厚的影响,它让我找到了真实的方向,获得了汲取后的成长。这样的“入课”来自付超老师对课程的深入理解,来自付超老师专业功底,来自付超老师有一双慧眼懂得和学生之间真诚交流。
58、(补充)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59、在有暇之余,我翻开了《列夫·托尔斯泰传》,从而来体会一下托尔斯泰的人生成长的艰辛历程。
60、小结、延申、寄语、作业(此处请插入付超老师寄语的课件)
61、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62、第6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托尔斯泰的目光目的是什么?
63、茨威格是认识了法国的巴尔扎克,而巴尔扎克身为法国名人也与托尔斯泰,屠格列夫等人交往。
64、第4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的普通平凡?目的是什么?
65、列夫托尔斯泰伯爵就是顺着这股潮流开始写他的小说。许多俄罗斯的有钱人开始以邀请作客或以通信的方式与西欧人士开始交往。
66、(句解)从各个角度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刻,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67、这是一节付超老师2020年11月5日,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实验中学北校区校,所授的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列夫·托尔斯泰》,校级公开课。
68、只有一件事会使人疲劳,摇摆不定和优柔寡断。而每做一件事,都会使人身心解放,即使把事情办坏了,也比什么都不做强。
69、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
70、人不能原谅的莫过于被迫从真诚的热情中醒悟,明白过来那个曾令他们寄托了全部希望的人正是他们失望的人。
71、(段解)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72、世间一切智者,总是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73、背景链接: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但他的一生反而因其的身份无比痛苦。他把私人财产分给农民,他的家曾经是革命者的避难所,是难民的收容所。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导致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分家后他把自己现有的著作权和稿费无条件地转让或捐出,自己几乎身无分文。家庭危机后他离家出走,这一次离家出走却让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的后一个黎明他没有看见家乡的风景,而是躺在了异乡一个小火车站站长家的小床上,看着窗外那将亮未亮的天空。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的,而是说给这个世界的——“我爱真理”。
74、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住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从青年时代起,托尔斯泰就深深意识到自己这副嘴脸是不讨人喜欢的。他说,他讨厌任何对他长相所抱有的幻想。“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正因为如此,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75、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76、难点:探究人物的神韵,感知托尔斯泰审视自我、追求真理、批判社会的进步思想;理解茨威格传记中塑造真实的人的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