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三部曲
1、因为《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成为举世瞩目的大文豪。但他却反小说,甚至不承认《安娜·卡列尼娜》是他自己写的。
2、我当时痛苦万分,但是不由地注意到一切细节。房间里几乎是昏暗的,很热,充满混杂着薄荷、香水、苦菊和霍夫曼药水的气味。这种气味给了我那么深刻的印象,不仅一闻到它,甚至一想到它,我就立刻回想起那间阴森森的、使人窒息的屋子,那可怕时刻的一切细节都立刻再现出来。
3、我们走进使女的房间;在过道里我们遇见了傻子阿基姆,他一向好做鬼脸逗我们发笑;但是这时我不仅不觉得他滑稽,而且一见他那冷淡而愚蠢的面孔,我就觉得痛苦得了不得。在使女的房间里,两个正在干活的使女欠起身来向我们行礼,她们那副愁容使我害怕极了。又穿过米米的房间,爸爸打开卧室的门,于是我们都走了进去。门的右首是两扇窗户,窗户被窗帘遮住;一扇窗前坐着娜塔利娅·萨维什娜,她鼻梁上架着眼镜在织袜子。她没有照平时那样吻我们,只是欠起身来,透过眼镜望望我们,就泪如泉涌了。大家本来都十分平静,一看见我们都哭起来,这使我很不喜欢。
4、托尔斯泰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5、一项项计划全部破灭,纵欲和悔恨交替重复。坚持多么痛苦!托尔斯泰继续挣扎着寻找自己的出路。直到1851年6月30日晚10点,他发现自己还在写作。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我是如何做到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6、“这才是真正爱她的人!”我心里想,开始问心有愧起来。
7、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8、“噢,我的少爷,”她说着,投给我一个温柔的同情的目光,“不但没有料到,就是现在我也不能设想啊!像我这样的老太婆,老早就该让我这把老骨头歇歇了;我何必还活着呢?我的老主人,——你的外祖父,愿上帝保佑他的灵魂!——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公爵、他的两个兄弟、他的妹妹安娜,全都逝世了,他们都比我年轻,我的少爷,现在,显然因为我罪孽深重,她也比我先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上帝把她带走,是因为她配得上,上帝那里也需要好人呀。”
9、刘文飞将作品结构总结为:“二”个主题,“三”个人物,以及“四”大家族。
10、在托尔斯泰这里就遇到一个问题,因为每个作家只能选一本,到底选他这三部长篇小说中的哪一本呢?这个问题讨论了很长时间,参考了网上的投票、国家图书馆的读者借阅量,还征询作家和学者的意见。后选的还是《战争与和平》,总觉得这部作品更有代表性一些。另外,它毕竟是托尔斯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俄国第一部赢得全欧洲、全世界声誉的长篇小说。
11、这个追问早源自托尔斯泰的一件童年往事。在他5岁的时候,哥哥尼古拉告诉他一个神奇的故事。尼古拉声称他知道一个秘密,能够让所有人幸福。这个秘密写在一根绿色的木棒上,而小木棒被埋在峡谷边缘道旁的森林里,谁要是能找到小绿棒就能让全部人获得幸福。然而尼古拉死了,这个秘密也随之而去。但这个传说却成为一种深邃的哲学象征,存留在托尔斯泰的心里——应该找到那个秘密,让所有人幸福。
12、他还试图摧毁贝多芬,想要欣赏音乐却又厌恶肖邦。晚年时候,有一次,他请人为他演奏肖邦。在第四叙事曲之终,他的眼睛里饱含了泪水。“啊!畜生!”他喊道,突然站起身来就走——他在美妙的乐曲中听出了魔鬼的声音。
13、从农民的眼中观察俄罗斯的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层表达意见,是他后期伟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来源。这是他作品中生动,杰出的作品,尤其是小说“复活”。
14、“你有什么事,福卡?”娜塔利娅·萨维什娜问道,用手帕揩着眼泪。
15、以前他是要功名,那是很自我的,后他看破功名了,什么都不去做了。托尔斯泰认为这同样是自私的人。
16、也就是说,《战争与和平》无论是战争的内容,还是和平的贵族生活的内容,在这之前他都写过好的作品,这让他写起《战争与和平》来就得心应手,等于他把之前十多年的创作,通过这一部长篇小说进行了一个总结。
17、我停在门口开始张望;但是,我的眼睛哭得那么厉害,神经受了极大的刺激,以至什么都分辨不出;烛光、锦缎、天鹅绒、高烛台、粉红色镶花边的枕头、花环、缀着缎带的帽子,还有一样透明的苍白如蜡的东西,这一切都怪异地融成一片。我站到椅子上想看看她的脸;但是在那里我又看见那浅黄色的、透明的东西。我不能相信这就是她的脸。我更加聚精会神地凝视着它渐渐认出了她那可爱的、熟悉的面貌。当我肯定这就是她的时候,我恐怖得颤抖了;但是,为什么那双闭着的眼睛是那么深陷?为什么这么苍白可怕,一边脸颊的透明皮肤下还有了黑斑呢?她整个的面部表情为什么那么严肃、那么冷冰冰的?为什么嘴唇那么苍白,嘴形那么美好、那么肃穆,露出那么一种非人间所有的宁静,使我凝视着它就毛骨悚然呢?……
18、《童年》的后一节是献给奶娘娜塔利娅·萨维什娜的。这个忠实的女仆出现在小列夫童年记忆的开端,也成为他童年记忆的结束。托尔斯泰在自己的处女作中,记下了奶娘的“纯洁、无私的家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19、《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
20、现在回忆我当时的印象,觉得只有那种一刹那间的忘我状态才是真正的悲哀。丧礼前后我不住地哭,十分悲伤,但是我羞于回忆这种悲伤的心情,因为其中总是混杂着一种爱面子的感情:有时是希望显示我比任何人都哀痛,有时考虑我对别人发生的作用,有时是一种无目的的好奇心,使我观察起米米的帽子或者在场人们的脸。我轻视自己,因为我没有体验到一种纯粹是悲哀的心情,于是就极力隐瞒着不让其他任何人知道;因此,我的悲哀是不真诚、不自然的。况且,一想到我自己是不幸的,就感到一阵愉快,极力要唤起不幸的意识,这种自私的情感,比其他的一切更强烈地压制了我心中真正的悲哀。
21、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
22、娜塔利娅·萨维什娜被病魔缠磨了两个月,她以真正基督徒的忍耐精神忍受着痛苦,既不抱怨,也不诉苦,仅仅按照她的习惯,不住地呼唤上帝。在临死前一个钟头,她怀着平静的喜悦心情做了忏悔,领了圣餐,举行了临终涂油礼。
23、她从同我谈话时那样令人感动的样子转变到埋怨唠叨和斤斤计较,当时使我大为吃惊。以后我考虑这一点时,才理解到,不管她心里多么难受,她还有足够的精力去料理自己的事务,习惯的力量使她去完成日常的工作。悲哀对她产生那么强烈的影响,使她不觉得有必要来掩饰她能从事其他事情的事实;她甚至不会理解,怎么有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24、这部作品让世界看到了俄国文学,不得不说其伟大。
25、回顾托尔斯泰的一生,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似乎永远都在与自己斗争、与他人斗争。他不停地惹是生非,又不断陷入是非,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托尔斯泰的一生都没有变,他还是那个和哥哥一起寻找真理的孩子,永远相信着、寻找着那根能使人幸福的小绿棒。直到死后,他还要求把自己葬在哥哥带他寻找小绿棒的树林里。
26、而小说中的安德烈公爵身上有托尔斯泰的影子,贵族、英雄主义、不断反思自己。
27、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有这样一段轶事。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自己办的一份杂志《作家日记》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尼娜>是一个意义特殊的事实》,他在这篇文章的开头记叙了一次街头偶遇,说在涅瓦大街上突然遇到了冈察洛夫,冈察洛夫老远就涨红着脸问陀思妥耶夫斯基,问他有没有读过那部小说,这两个人心照不宣,指的就是《安娜·卡列尼娜》。激动不已的冈察洛夫手指着西边的天空说:“他们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来的。”他们指的就是西欧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章中介绍了这次相遇之后,就写道:从这个时候开始,因为有了《安娜·卡列尼娜》这一部小说,因为有了托尔斯泰,俄罗斯人就可以在欧洲的文学和文化中昂首挺胸了。
28、托尔斯泰认为,在19世纪60年代,俄罗斯为了解决自身的社会问题,有必要回到这段历史,回到这段历史的风风雨雨的斗争中,从而创造出“战争与和平”。
29、托尔斯泰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
30、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托尔斯泰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
31、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作者是王小波。
32、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
33、清明时节,我们就阅读一下,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对于至亲的追思与怀念,感受那份浓郁的“人性的温暖”……
34、惯于奢华对自己并无益处,因为你为自己的肉体需求越多,那么为了使这肉体吃、穿、住得更好,它所受的苦累也就越多。注意不到这个谬误的,只是那些善于用种种欺骗手段安排生活的人,他们让别人不为自己而必须为他们劳动,由此可见,对这些人,对这些富人来说,奢华不仅是于己无益,而且也是一种败坏道德的事。
35、三部作品贯穿了托尔斯泰的半生,作品是作家的精神世界,我们能看到他在思想上的变化,从而透过这三部作品看到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托尔斯泰。
36、《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899年。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
37、金钱是新式的奴隶制度。它与旧式的奴隶制度不同的是:与奴隶之间没有任何人性的关系,没有任何人格上的往来。
38、但刘文飞认为,题材上的收缩和转折仅仅意味着风格的变化,而不同的风格并不能作为评判高下的依据。定性一部长篇小说,一定要注意考察其与所在时代的关系,同时也不能忽略它与作家之前和之后作品的关系。《安娜•卡列宁娜》在托尔斯泰这三部长篇小说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战争与和平》中用很多笔墨展现贵族生活,即“和平”部分,而《安娜•卡列宁娜》可视为“和平”这个分支的一种延续。
39、我感觉,托尔斯泰当年是在刻意营造一个封闭、压抑的写作空间,他的写字桌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总是想把桌子摆在靠近窗口更明亮一些的地方,我们一般也喜欢书桌面对着门。他正好反过来,是把桌子摆在入口的地方,他一坐下来,他的后背就会像一扇门一样把那个房子的门堵上。他写作的时候尽量不点灯,实在看不见的时候也只点一根蜡烛。托尔斯泰是近视眼,但是他写作的时候从来不戴眼镜,他必须坐很低的桌子上,坐很低的板凳,眼睛贴着纸张写作。
40、于是,他又开始向生活求问,观察其他人的生活。他环顾普通百姓,看到了与自己阶层完全不同的情况。他们的苦难多过享受,却认为自杀是大的恶。“由此可见,整个人类具有一种我不承认和我所蔑视的关于生的意义的知识。”
41、此前他为了消磨无聊的兵役生活,已写完小说《童年》,并因此大红大紫。现在,由于无法解决这些思想上的困惑、矛盾,他更专心的投入艺术,视它为解决人生苦难的净土,
42、老妇人带着莫名其妙和好奇的神色望了望我,大概不明白我为什么问她这个。
43、简介 托尔斯泰的小说大都反映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社会的真实生活,描写了俄罗斯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子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俄国环境,真可说是身历其境。
44、高尔基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45、人生的主要事业就在于解脱罪孽、邪念和迷信。
46、9世纪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
47、不过,这可不代表托尔斯泰颓废堕落。他一直想要提升自己,还制定了一系列形成人格、实现幸福人生的大计划:
48、《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三部曲的第三部,也是托翁耗时长的一部小说。《复活》是托尔斯泰思想艺术的总结,是他艺术上的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后的山峰。作品以一起真实的刑事犯罪案为基础,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复杂曲折的经历,展现了对社会许多问题的思考。
49、《克莱采奏鸣曲》是托尔斯泰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克莱采奏鸣曲》收录了《伊万·伊利奇之死》、《霍尔斯托梅尔》等数篇小说。
50、小说描述贵族青年奥列宁厌弃上流社会的空虚和虚伪而来到高加索,在高加索奇伟的大自然和纯朴的哥萨克中间,认识到幸福的真谛在于爱、自我牺牲和为别人而生活。
51、阿历克赛·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83——1945)
52、“雅斯纳亚·波里亚纳”的庄园里写的。这个庄园的俄语名称翻译成中文就是“明亮的林中空地”。一大片森林,在这片森林中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会有一片空地,只有这片地上不长树,所以就叫“林中空地”。“林中空地”前面还加了一个形容词“雅斯纳亚”,“雅斯纳亚”的意思就是“明亮的,明朗的,鲜艳的”,所以我们有时把他的庄园的名称翻译成“明亮的林中空地”。
53、1851年4月,托尔斯泰突然间决定跟随长兄尼古拉,前去参战。
54、四月十八日,我们在彼得罗夫斯科耶住宅门口下了马车。离开莫斯科时,爸爸心事重重,沃洛佳问他是不是maman(法语:妈妈)病了,爸爸悲伤地望望他,默默地点点头。旅途中他显然平静了些;但是我们离家越近,他的脸色就越来越悲哀,下马车时,他问喘息着跑来的福卡说:“娜塔利娅·萨维什娜(托尔斯泰家的管家,托尔斯泰受其影响颇深)在哪儿?”他的声音颤巍巍的,眼中含着泪水。善良的老福卡偷偷地看了我们一眼,低下头,打开前门,把脸扭到一边,回答说:
55、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作者是巴金。
56、后来我向娜塔利娅·萨维什娜问起妈妈临终的情况,她对我这样讲:
57、到此时,这对昔日甜蜜幸福的伴侣,因为种种争吵、分歧,已经分居了15年之久。这一切的不幸都根源于托尔斯泰对真理的追求: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才能使人获得幸福?
58、他身材魁伟,体格端正,走路时迈着奇特的小步子,爱耸一边的肩膀,小眼睛里永远含着笑意,大鹰钩鼻子,线条不端正的嘴唇仿佛不好意思地、却很惬意地抿着,发音有缺陷,有点咬舌,头顶秃得厉害,我所能追忆得起的我父亲的外表,就是这些。凭着这副仪表,他不仅能够出名,而且还是?bonnesfortunes(法语:走运的)的人,不论哪个阶层、哪种地位的人,毫无例外地都喜欢他,特别是那些他想取悦的人。
59、 在这部鸿篇巨制里作者所描绘的不只是两对年轻夫妇的缠绵爱情,他们的曲折遭遇及经历的“苦难历程”,而是与当时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其场面之大,人物之多,使这部作品充分展示出伟大史诗的特点,是苏维埃文学中巨大的著作之一。
60、托尔斯泰以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
61、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62、他的房子很简朴,他不在楼上很明亮的地方写作,而是挑在一楼、甚至半地下室的一间房子,这个房子名叫“带拱顶的房间”。《战争与和平》就是在这个房间里写下的。
63、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64、写于1889至1899年,小说素材是托尔斯泰的检察官朋友柯尼1887年向他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贵族青年引诱了他姑母家的女仆,这位16岁的女仆怀孕后被女主人赶出了家门,流落到彼得堡,沦为妓女,因为她的一个客户指控她偷了他100卢布而受到审判。这个贵族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了从前被他引诱又抛弃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向法官申请准许同她结婚,以此来赎罪。但在婚礼举行之前,这个女人就因为伤寒而死于狱中。听完这个故事后,托尔斯泰有些恍惚,因为他年轻时也曾经引诱过一个仆人,他还跟一个农妇有过一个私生子。
65、不仅如此,托尔斯泰还屡次逃课、蔑视,成了常常被关进小黑屋禁闭思过的差等生。后终于被迫离校,他还得意:“在余生之中我从未再次与任何正统的教育机构有瓜葛,从而受益于此。”
66、在《战争与和平》探索真理,寻找人类出路的同时,托尔斯泰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他又回到苦思人生的老路上来了。他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怀疑,既然一切都会死亡,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如此痛苦无聊,为何不去自杀?
67、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68、危险和有害的口头语之一是——“大家都这样”。许多情况下人作恶是出于自己的肉欲,而更多的情况下人作恶是为了得到赞赏,为了世俗的荣誉。
69、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给了福卡所要的粮食,又提醒他要做馅饼来款待神父以后,她就把他打发走,自己拿起编织的袜子,又在我旁边坐下来。
71、托尔斯泰开始写《战争与和平》的时候是30多岁,他写了6年,也就是从30多岁写到快40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