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生平事迹概括
1、托尔斯泰在50至60年代就曾写戏剧,其中《一个受传染的家庭》(1862~1864)是反对“虚无主义者”即革命民主派的。80年代起又对剧作发生兴趣。
2、 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3、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4、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本册写作任务如下:
5、 (5)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爱,D39)幻灯片背景:沙莉文紧紧搂住海伦•凯勒。提取信息,理清脉络后,进行另一个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文字,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这里包括两层:字面上和文中指。再塑生命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再现情节,分析出人物形象特点,解决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分析理解人物形象,从而得出一个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明确:毅力,灵感,求知欲,好的老师。
6、八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传记”这种文体,缺少学习传记的阅读方法,文中节选的内容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语言风格恣肆,反复铺陈,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但语言较为陌生化,如“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等等,虽然表达生动典雅,酣畅淋漓,可学生接受这样的表达风格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极容易停留在初步感知的层面,简单地记住一些精彩词句,留下笼统的印象。
7、 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8、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的预习情况,由大家讲重点及易错字词。(学生讲读读写写及文中需要注意的字词,此处略)(托尔斯泰生平事迹概括)。
9、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份报纸(手抄或电子)的编辑,并进行展示、评比。
10、就像有时候我们听到一支过去唱过的歌会引起很多回忆一样,有时看到一本过去读过的书我们会莫名的感动。一想起《名人传》中那些伟大而高贵的灵魂,我就不由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在我身体中碰撞。虽然也许我并不能真正读懂这本虽然单薄,分量却很重的小书。然而我相信,每一个接触到它的人,都会多多少少的体验到书中那种迫人的激情,那种对于生命的丰满和崇高的追求。
11、小传,略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小传可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记述自己的生平,他传记述他人的生平。小传要把笔墨集中在传主的主要经历上,通过叙述一些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的特点。小传内容力求全面、充实且重点突出。
12、生:这篇文章写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重点写了眼睛。
13、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14、 说教材: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他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在学生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本文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将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能力。本文能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总的来说,从八年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沙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15、1865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完成划时代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完成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6、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17、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所以课前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材料,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
18、教师归纳:洞察一切 平民意识 天才灵魂 良知作家
19、因此,本单元的设计将充分体现活动·探究单元“活动性”的特点,不仅明确学习内容——“新闻”,还将隐藏在新闻背后的阅读方法,采编、写作流程,以及活动的构思、具体要求等显性化,以项目化活动的方式来搭建活动、探究的平台。以“编制一份主题小报/新闻网页”为目标,以“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为任务框架,设置具体的任务单,对本单元的任务群和每个学习任务进行简要说明,提供指导与示例,为自主学习提供支撑。活动尽量综合多种能力,突出语文特色,为学生创设能够广泛、深度参与的综合性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系统,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20、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他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千头万绪,衔接得天衣无缝;又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波澜壮阔,像生活那样无始无终;
21、贴近传记人物的精神内核,挖掘其灵魂根源,使读者既能领悟历史,又能感悟生命。
22、 教师导语:如果我们将文章分为两个部分,该怎样划分?为什么这样划分?
23、《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24、1910年11月10日,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从自己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秘密离家出走,伴他同行的有他的医生和小女儿亚历山德拉。托尔斯泰在途中患肺炎,后客死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里。
25、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6、师:由此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文体和之前学习的前两篇文章一样吗?
27、《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于对名人们的生平做任何夸耀的叙述,也没有像大多数传记家们一样追溯名人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伟大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承受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伟大的命运之歌。
28、综上所述,本册教学应充分开掘教材的教学价值,在篇目之间、单元之间充分整合,凸显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的关联意识,强化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模式,力求基于教材、活用教材,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无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好读书,不求甚解: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已经喝醉了就离开,态度率真,来了就喝,喝完就走。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著称。或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去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色愈恭,礼愈至: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30、比较阅读,归纳“母亲”主题文章的异同。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文章。
31、经过长时间创作的《光在黑暗中发亮》(1911)反映作者在世界观转变后同家庭和社会的冲突,宣扬不抗恶,而剧情的发展又反驳了这种说教的无力,是他矛盾的作品之一。
32、《藤野先生》语言质朴、生动,却又饱含深情。在结尾鲁迅先生这样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直接抒发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仰之情。
33、(提问意图:强调预习与朗读,朗读至少要读五遍)
34、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5、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36、晚期(1881~1910)这时期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创作是多方面的,有戏剧、中短篇和长篇小说、民间故事,而占重要位置的则是政论和论文。
37、确定传主,做好采访记录;设计制定采访记录表。
38、1844年,他进入喀山大学学习法律与东方语言,但是未取得学位。1847年,他回到亚斯纳亚-博利尔纳“晴园”,希望经营“晴园”同时自行安排学业。他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但随后就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的社交场所中,终于欠下了一大笔赌债。
39、根据相关资料,依据新闻写作的要求,撰写新闻,编辑制作有一定主题的报纸或新闻网页。
40、聿园正在举办“校园之星”评选活动,请你选择一个人,写一篇人物小传,向组委进行推荐。若推荐成功,你将获得“佳星探”称号
41、 整体概括:文章写的是托尔斯泰的 。(肖像)
42、感受鲁迅思想情感的变化,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43、第六单元为古代诗文阅读单元,第三单元多为古代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第六单元则多为探讨人的品格和志趣的经典作品。备课时要关注文言文教学的“一体四面”——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相辅相成,融汇贯通。学生学习这两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文中的诗词、名言警句,以及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44、《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45、生: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写眼睛其实是为了写列夫托尔斯泰的内心和灵魂。
46、“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罗曼·罗兰
47、 根据写作的一般性要求和传记的写作要求,共同制定评价标准
48、说明文阅读。第五单元以事物说明文为主要内容,本单元语文能力教学点主要是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学习如何将一个事物介绍清楚。教学时要有整体意识,合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此类说明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以确定说明的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说明方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根据各篇章的个性,在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同时,感受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统一的特点。另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记叙类文章与说明类文章相比较,从而突出说明类文本的文体特点。
49、在写人的文章中,描写人物的典型事例时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细节进行刻画,不仅能够充实文章的内容,而且能够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语言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的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必须符合人物个性,揭示出人物独特的个性特征。动作细节描写则要抓住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及其变化特征的鲜明的行动细节来描写,要注意选用表现行为、动作的动词,精心选择能表现人物情态的词语,让人物自己的动作行为细节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人物神态与心理细节刻画也一定要紧紧围绕人物的特点进行。
50、结合文章及传主生平事迹,探寻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涵养自己的精神品格。
51、《列夫·托尔斯泰》是茨威格“作家传记”中重要的一部,因为作者渴望进入大师们的精神世界,探索大师们引起人们心灵共鸣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所以作品呈现了以下特点:
52、 教师结束语:阅读名人传记,会让我们收获很多,但仅是这一篇文章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课下让我们去阅读《巨人传》中的托尔斯泰,去阅读里程碑式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优秀的作品,希望我们能获得生命的启示,推开通往无限宇宙的大门。
53、 第二步,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指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法”自行解决,屏幕显示习题进行检测。
54、我来当导演:拍摄一个居里夫妇提取镭过程的镜头,并说明理由。
55、 说教法:教有常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怎么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使教学互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我采用了朗读法、质疑法、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习文言,必先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重要。质疑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究,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于字词句的难点,我采用了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利用注解,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得以解决。比较法:比较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方法,它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度,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比较中也培养了写作能力。多媒体演示法:学生的学习情趣,情感就是非智力因素,心理学家及教育家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学中不但起到教学动力的作用,而且还消除了疲劳,激发创造力的作用。充分利用情感教学,能促进智能的开发,使学生变得聪明。
56、通过学写小传,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思考人生经历,提升人生境界。
57、今天我们整理了优秀的回忆散文与传记节选中的关于写人的策略,感受了伟人的精神魅力,同时也通过升格自传,梳理了自己的人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以后的人生。现在,你想为谁立传呢?请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写一则《_______小传》。
58、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有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59、新闻阅读。第一单元虽为活动·探究单元,但新闻阅读是活动开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新闻基本知识,特别是要指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包括新闻的本质属性、新闻要素、常见的新闻体裁及主要特点、消息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特点;指导学生从“新闻的角度”阅读新闻,引导学生抓住新闻要素进行阅读,并能从新闻记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感受新闻作品特有的写法;指导学生熟悉新闻语言的基本特点,例如:多使用陈述性句子,直接叙述与转述相结合,多使用具体的名词和准确传神的行为动词,谨慎使用形容词、副词等。课内阅读活动结束后还可适当利用新闻类报刊、网站,开展拓展性阅读,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新闻这一文类的理解。
60、生:目光犀利、富感情、任何东西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有威力)。
61、 第一步,导入语我准备这样设计:“同学们,我们学第一课的时候,鲁迅先生说,日俄战争期间,俄国的托尔斯泰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皇帝的信,开首便是一句:你改悔罢!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你知道这位托尔斯泰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他长什么样?他身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吧!”
62、能够写一篇内容真实、思路清晰、语言得体、事件典型、人物品格突出的小传。
63、新闻报道事实的特点、新闻写作方式和新闻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64、研究鲁迅手稿,探究修改意图,体会其语言风格。
65、妙招五:特定环境,写出精神。《美丽的颜色》把居里夫人放到她所处的社会背景中去,抓住居里夫人淡泊名利、一心钻研的良好品格。写好人物传记,必须了解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与时代背景,把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之中,论其世知其人,才能写得典型真实。
66、结合助读系统的提示,归纳出阅读要点。借助批注,开展自主阅读。
67、师:作者第二部分写眼睛。我们来逐个概括每一段,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有哪些特点?
68、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69、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70、 我来当朗读者:朗读文中引用的文字和充满作者情感的文字,感受其中滋味。
71、茨威格在刻画托尔斯泰的肖像时,运用了大量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如“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一句,运用形象的比喻突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又如“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一句,运用巧妙的夸张,突出了托尔斯泰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更有力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有敏锐的洞察力。比喻和夸张的运用,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使读者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