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文经典语录
1、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洪应明》
2、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晋•陈寿•三国志)
3、孤星碎,残梦断,素衣寒,镜中颜,月下瘦,隔帘盼,盼来了满腹的辛酸。总想躲开那些关于你的记忆,回归终的平静,让心淡然从容。然,转首的瞬间,你遗忘了千年的柔情,为我种下了今生刻骨的伤;千盏的醉意,都醉不尽此生万卷忧愁。卷里卷外,字字刻心,只有一首清词唱着一个不变的故事,淡入心底。
4、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易经》(古代文言文经典语录)。
6、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7、(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出自苏轼《留侯论》。意思是;古代所说的豪杰之士,一定有胜过众人的节操。
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古代文言文经典语录)。
9、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0、成语“梦寐以求”中的“寐”就是睡觉的意思。
11、下雪的时候,我们不打伞一直走,是不是就可以,一路到白头?
12、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
13、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她)的”“它的”(包括复数)。如:
16、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17、《报任安书》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其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英雄气概流传千古,表现出了他坚守理想,坚韧不屈的精神。
18、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曾国藩》
19、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20、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
21、2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22、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23、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4、历代中国散文总集,“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高水平”。
2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26、 18)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
27、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8、(忿必争,争必败)出自方孝孺《豫让论》。意思是:愤怒一定会引起争斗,争斗一定会招来失败。
29、(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出自苏洵《心术》。意思是:作为一个将领,应该首先培养智谋胆略,就算泰山倒在面前也要面不改色;麋鹿出现在身边也要不眨一眼,具备了这样的智谋胆略之后,才足以掌握战争的利害形势,才可以应付敌人。
30、 16)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31、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