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论语背诵名句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3、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9、(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10、(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11、(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一年级论语背诵名句)。
12、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
13、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5、(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7、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19、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语录体”。东汉列为“七经”之(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1、(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2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23、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爱因斯坦)
24、(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2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6、(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27、(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8、(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因,毋我。——《论语·子罕》
3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36、(讲解):到了一年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后凋谢的。
37、(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38、(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3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4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41、(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42、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43、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4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46、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47、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4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4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5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51、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5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5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54、(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5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56、(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5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58、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5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61、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62、(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63、(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64、(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6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6、(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67、(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6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6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zhěn)
70、(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7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