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勤俭节约的故事30字【文案60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05 15:11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勤俭节约的故事30字

1、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这天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这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2、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诗》里写得好:“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许烂。”“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成江河,冲破东海岸。”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可见,节约是强大力量的储蓄!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骄奢淫逸成风,享乐主义盛行,就没有期望。

3、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4、  的饮食简单。据他的厨师回忆,工作日里,康克清在食堂吃饭,在家吃饭的只有自己。每顿的饭菜只不过是一碗米饭、三盘小菜、一个汤。三盘菜里,一盘半荤半素的菜,一盘素菜,还有一盘常常是他亲手腌制的泡菜。汤则是普通的鸡蛋汤或青菜汤。晚饭则更为简单。“几乎天天如此”。有时来了客人,顶多让厨师多做一两个菜,从不铺张浪费。对此,曾经告诫厨师:“我们这些人过去都是农民,是吃粗粮、小(青)菜长大的,身体也很健康。我不让你每天做大鱼大肉,不是怕花钱,主要是要养成俭朴的习惯,一切从六亿人民出发,生活上不要太超乎老百姓生活水平之上。”“国家就更要想着国家,能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为此,每个月都要亲自检查家里的伙食账本。

5、在清代学者金缨编著的《格言联璧》中的“持躬”章节里,也阐明了“俭”与“侈”对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影响:“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节俭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则百善都会兴起;奢侈就会放肆,放肆则百恶都会跟从。

6、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7、他的格言:“节俭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8、在现场教学之外,唐太宗还注意加强书面教育。他亲自撰写《帝范》十二篇,其中《诫盈第七》诫勉太子,“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唐太宗清醒地认识到,在古代生产力、尤其是粮食产量大体恒定的情况下,奢侈浪费必然会过度使用民力,导致百姓铤而走险;只有勤俭治国才能百姓生产生活正常有序,实现长治久安。故在《崇俭第八》中,太宗直接明确地告诉李治,“圣世之君,存乎节俭”。

9、  西汉飞将军李广以善于治军著称,司马迁说他“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由是士卒“咸乐为之死”。作为共产d的领袖,是没有什么“赏赐”的,他参加革命,完全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但在衣食住行上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在情感上和大家融为一体,却是大家公认的,由此受到大家的爱戴、敬重,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10、在杯酒释兵权中,他没有像其他君王一样兔死狗烹对开国元老大开杀戒,而是用多余数倍的钱财交换军权,让那些将领们卸甲归田,用留下的钱置房买地安稳的度过余生。赵匡胤对于有功之臣的出手也是相当的大方,又一次开国元老赵普生病,单单金银就五千两,布五千匹。这与赏赐当年妻子的几吊钱不可同日而语啊。

11、还有一次,我的小外甥女来我家玩,正巧妈妈做好饭了。我一会儿就吃完了,就坐在旁边等她吃完。她看我吃完就着急了,随便扒了几口就起身想要进房间玩,我连忙开口:“二妞,你快点把饭全吃完,不能浪费的。”可是她摇摇头,就是不吃。这时我想起了一首李绅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于是我和二妞说:“你知道吗?这些米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们流了这么多汗水,才换来了我们的粮食。我们可不能随便浪费。”二妞似乎听懂了,埋下头默默地把那些饭全吃完了。

12、  有些年轻人没吃过苦,认为在新社会里就“应该享福”,于是只追求个人享受,不愿意艰苦奋斗。在看来,“这是一种危险的现象”。他希望青年一代“坚决克服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并以模范的实际行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中去”。对于一些尚未成年的少年儿童,主张加强勤俭教育,“特别是一些家庭生活比较富裕的少年儿童,这方面的教育更为迫切需要”。1957年,给少年儿童题词,再一次提出殷切期望:“勤劳和节俭,是建成社会主义的根本道路。希望我国的少年儿童,努力学好劳动的本领,准备承担起勤俭建国的伟大责任。”

13、一年四季都有相应的美食,但是我喜欢的还是秋天的美食,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比起其他季节好吃的会更多一些。

14、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那儿。“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说。“我来付。”朋友坚持道。

15、赵匡胤教女俭朴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16、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17、今天,我又读了一个伟人勤俭节约的故事,这个伟人就是——周总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周总理每次吃饭都很简朴,每餐一荤一素,剩的饭菜,还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还有,周总理穿衣服也很简朴,别人都穿崭新的高级毛料衣服,裤子的裤脚缝了3次,他的一条浴巾用了20年,有14块补丁,还有,周总理住的也很简朴,房子破了都不修。

18、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19、当时吃惯了“山珍海味”的文武百官,见此情景,颇感不解。于是,朱元璋就耐心解释:“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后,朱元璋当众宣布:今后众卿请客,多只能“四菜一汤”,这次皇后的寿宴即是榜样,谁若违反,严惩不贷。那些官员们听了朱元璋的一番言辞,明白了他的用意,无不诚惶诚恐,连连称是,不敢再肆无忌惮,大吃大喝。

20、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看到身边工作人员进行大扫除时,十分高兴。在表扬的同时,他还不忘告诫大家:“每个人都要锻炼,要能吃苦,有朴素作风。人们都是‘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旧习气不可能一下子除掉,沾染旧习气也很容易。如果不养成朴素、节约的习惯,生产无论怎样发展,人们的欲望也是难于满足的。”

21、软弱的武帝后来甚至随波逐流,参与到重臣贵戚的斗富争豪之中。武帝舅父王恺与大臣石崇互相“以奢靡相尚”。王恺用糖水刷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不常见的赤石脂做涂料,石崇就用当时难得的花椒刷墙。二人一时不分胜负,武帝亲自下场“助恺”,赐给他一株“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的珊瑚树。王恺用这棵珊瑚树向石崇叫阵,石崇“便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随后让人拿出六七株高三四尺,“条干绝俗,光彩曜日”的珊瑚树。王恺看罢,怅然若失。

22、  “罢吃”的,不仅仅是燕窝“这种高贵东西”。1958年,到新疆伊犁考察工作,吃饭时看见接待人员要开酒瓶子,便说:“不要开了,都是自己人,又不是外宾,不要浪费了。”有的时候,当地准备的菜多了几样,就有些不自在,于是便婉转地批评道:“这么多菜!这里大概没有经过反浪费吧?”

23、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看到身边工作人员进行大扫除时,十分高兴。在表扬的同时,他还不忘告诫大家:“每个人都要锻炼,要能吃苦,有朴素作风。人们都是‘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旧习气不可能一下子除掉,沾染旧习气也很容易。如果不养成朴素、节约的习惯,生产无论怎样发展,人们的欲望也是难于满足的。”

24、外婆的衣着十分朴素,在外婆看来,衣服只要是没有穿破,就算是好衣服。一次,妈妈给外婆买了一套新衣服,外婆见了,十分生气,“买这么贵的衣服干什么?,赶紧拿去退了,”外婆的态度很坚决,在外婆的坚持下,没办法,妈妈只能把衣服退掉。事后妈妈生气地对我说:“再也不给你外婆买衣服了!”

25、⑽要一个节约粮食的,古代有名的故事50字还要几个成语。谢了

26、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27、  总理艰苦朴素周总理在生活上从来不搞特殊,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他伏案工作多,衣服袖子破了,他就在肘部补个大圆补丁。为了保护袖子,他又做了袖套戴上。他的衬衣总是补了又补,后补得连自己也看不出其本来面目了。

28、他甚至还自己参与农作,皇后也亲自采桑养蚕,宫内的开支也是一省再省,连皇帝的龙袍和皇后的凤袍也经常打着补丁。汉文帝还下令对于八九十岁的老人,由国家进行供养。此外,他减免百姓租赋和徭役,废除盗铸钱令,开放山林川泽,使得社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

29、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30、既如此,我又怎能理解你的提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31、“这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 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盖茨讨厌物不等值,对应花的钱,他从不小气,看看他这些年为慈善机构捐款的数字就知道了。

32、还有秋梨,妈妈怕我秋天干咳,总是会买很多大红梨在家给我熬梨粥喝,银耳雪梨粥掺上香米,熬好后黏稠软糯,喝到胃里暖烘烘的,而且梨去燥败火,没有再比这更好的防止咳嗽的办法了,还有一张就是山楂糕配梨丁熬制的山楂梨水,妈妈会经常给我水杯里带一杯让我在学校喝,真的很幸福。

33、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子(晏婴),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君,名显诸侯,却“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时时处处以节俭为意,就连与本身地位相称的生活待遇也坚辞不受。

34、出身贫苦农家,十分倡导节俭。明朝建立后,按计划要在南京营建宫室。负责工程的人将图样送给他审定,他当即把雕琢考究的部分全去掉了。工程竣工后,他叫人在墙壁上画了许多怵目惊心的历史故事做装饰,让自己时刻不忘历史教训。

35、勤俭是中国古代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节俭亦是古人修身养性的品德操守,《礼记·表记》记载孔子认为“俭近仁”。中国古代节俭思想并不是一味强调俭省、泯灭人欲,让人们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在承认正当需求的基础上否定贪欲,用理智克服物质利益对内心的诱惑,从而涵养内心。故诸葛亮《诫子书》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6、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为了不乱花一文钱,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37、  如何“养成朴素、节约的习惯”?主张:“衣、食、住、行以及日用等方面,无论是现金和物资,凡是可以不花的,就尽量不花;凡是可以少用的,就尽量少用,节省下来的现金和物资,都应当储蓄起来。这样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同时,每一个人都要做到节约,因为“一人浪费一点不得了,一人节约一点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样,既能满足每个家庭临时开支的需要,也能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

38、由于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以事实说话,很有说服力。

39、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40、曹操对当时人去世后厚葬之风颇为不满,曾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明令禁止厚葬,并积极倡导“厚养薄葬”。此后,他身体力行,努力为大家树立榜样。他为自己准备的送终衣服不过四箱,春夏秋冬四季,一季一箱,吩咐临终时让人给他穿上当时季节所穿的衣服,又预先为自己选定了瘠薄的地方作为墓地。要求埋葬后不堆土、不栽树,不用金玉珠宝这些东西陪葬,这种崇尚薄葬的做法在当时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

41、在“众人皆以奢靡为荣”的北宋中期,司马光“独以俭素为美”。在劝导儿子司马康崇尚节俭的家训《训俭示康》中,司马光要求儿子“以俭为美德”,并对《左传》中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进行了深入阐释。司马光认为,节俭是品德高尚的标志,“有德者皆由俭来也”,节俭寡欲,可以不为外物所累,不为利益所惑,这就是“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而奢侈是罪恶的源泉,“侈则多欲”,奢侈必然导致欲望过多,“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或是“贪慕富贵,枉道速祸”,或是“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42、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43、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秋天瓜果飘香、五谷丰登,农民伯伯在收获的季节洋溢着温暖的笑脸,但是妈妈跟我说粮食来之不易,我们也学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我们小朋友一定不能浪费粮食。

44、⑸马上就要用,急,求关于名人节俭的3个小故事。注:50字

45、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

46、司马光从这些史实中得出结论:讲奢侈者,“居官必贿,居乡必盗”,必然落得个“败家丧身”的下场。

47、例如,晋代的何曾,当了太傅,喜欢奢侈,“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

48、奶奶刚到的那天晚上吃饭前,我洗手忘了关水龙头,她就一皱眉,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还说:“谁知瓶中水,滴滴皆钞票。知道吗,浪费水就是犯法!”说完就回自己的房间去了,只留下我在那里呆呆地站着。

49、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50、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51、  西汉飞将军李广以善于治军著称,司马迁说他“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由是士卒“咸乐为之死”。作为共产d的领袖,是没有什么“赏赐”的,他参加革命,完全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但在衣食住行上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在情感上和大家融为一体,却是大家公认的,由此受到大家的爱戴、敬重,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52、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53、《论语·述而》中孔子更明确地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意思是说,“生活奢侈就会傲慢不谦虚,节俭就显得孤陋固执。相对比较,宁可孤陋固执,也不要傲慢而不谦虚。”节俭能养德,奢侈则败德。无论古今中外都如此。因此将生活水平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必要。一切都是相对而言,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适度为好,既不要吝啬,更不要奢侈,以节俭为好。

54、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55、浸泡过后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良睡眠;还可以用来洗碗、手工皂的原材、晒干后可吸异味。

56、节俭和简朴是人类的美德;奢侈和荣华是人类大的罪恶。

57、  常说,条件好了,不要忘本。新中国成立后,他和全家每年都坚持吃几次野菜,在他的眼里,野菜是当年的“救命粮”,常吃它,忘不了过去;当管理部门对他的住房提出修理建议时,他说:“这房子很好嘛,有钱应当多给老百姓盖点新房子”;外出期间,在路上看到垃圾堆里有废铁丝,他就停下来用手杖把它拨到一边,告诉随行的同志收起来备用。勤俭节约的作风,伴随一生,为广大共产d员作出了表率。

58、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59、唉,我们和周总理真是相差太多太多了,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值得大家学习,值得所有人学习。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让我深深的敬佩······

上一篇:劳动光荣古筝【文案31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