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出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文案33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05 15:08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出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1、跃马檀溪(yuè mǎ tán xī)跃马檀溪,是指刘备在情急之下、驱赶乘马跳出檀溪,从而逃脱追杀的典故。

2、草船借箭(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                                               

4、如鱼得水(刘备与孔明):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合适的环境。(出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5、 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诸葛亮率军攻打曹魏,声称由斜谷道攻取郿(méi)县,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令曹真前去防守郿县;诸葛亮则亲率诸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魏明帝更亲身到长安督战,并派张郃抗击进攻祁山的诸葛亮。

6、赤壁大战: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大规模作战,也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7、〖反客为主〗 成语典故: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第七十一回

8、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9、〖踌躇不决〗 成语典故:四人争论未定,绍踌躇不决。·第二十二回



10、列举一个出自《三国演义》的四字格成语,并简述有关这一成语的故事。

11、《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12、隆中对,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有远大抱负,高瞻远瞩,励精图治

13、〖不置褒贬〗成语典故: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第七十二回

14、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5、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16、〖大仁大义〗 成语典故: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也大仁大义也。·第34回

17、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特别是用来欺骗别人。出自《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18、(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19、〖傲睨得志〗成语典故: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第六十回

20、〖傲贤慢士〗 成语典故: 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第六十回

21、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集思广益: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22、(示例):对付敌人,一定要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

23、释义: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24、巢毁卵破: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25、火烧赤壁 ( huǒ shao chì bì ) 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26、释义: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27、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28、也许是受了鲁班木车马的启发,约1700年后,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用其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且“人不大劳,牛不饮食”。与王充记载鲁班木车马的寥寥数语相比,《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对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记述可算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极为详尽了。但不知为什么,陈寿和罗贯中等对木牛流马的制作原理和工艺却不提一字。

29、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30、认董卓为父(第三回)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没有忠义之心

31、性格: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处事谨慎,考虑周到

32、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上一篇:中班幼儿感谢老师的话【文案2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