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禅心的意思
1、从来没什么成就是轻轻松松就能得到的,需要备考就分秒必争,事业攻坚就迎难而上,想要旅行就着手计划。别总说为什么成功的总是别人,跟那个拖延懈怠的自己挥手作别,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出发。坚持,勇敢,沉住气,预测未来的好方式,就是去创造它。新一天,
2、(蒙蔽的自由)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3、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
4、报复是一柄双刃剑,它在将剑刺进对方身体与心理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但愿我们生活的世界,多一些怀有仁爱宽容之心的人少一些对人施报复的人!
5、(心包太虚)能将山河大地、太虚里的任何境界都包容于心,而心却不被境所转,此即出世的精神。
6、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三千世界,心若清净,无处不是净土。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态若安好,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坎呢?身在红尘之中,凡事以善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心自然日趋平和、宁静,如开放的莲花一样自然,从容,不为谁开不为谁落。(佛语禅心的意思)。
7、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心是莲花开。
8、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9、禅心是佛教用语,指清静寂定的心境。禅心谓禅定非思量之心,即心专注于一之状态,又指依禅定所得之本来清净心。
10、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佛语禅心的意思)。
11、倾听每个人的意见,但要有自己的判断。接纳每个人的批评,但要有自己的主见。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发生过什么,我们都不应该看轻自己,也不应该看轻别人。每个生命都具有无上的价值。
12、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13、不求去与人相比,但求超越你自己,自己丰富才可以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好学才可以感知世界的新奇;自己善良才可以感知世界的美好;把别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不会碰到魔鬼;我们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你如何看待别人,别人便会如何看待你。
14、孑身独处淡然行,烦恼万种皆是空,守一点心梦的灯光,听一曲心灵的悠扬,让灵魂在无边的黑暗中沉淀后,幻化为清澈的溪流,我愿意如莲洁来洁去,自生自落。
15、做人不可让贪欲堵塞自己的心智,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物欲太强会让人的灵魂变态,变得永不知足以致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16、人生无常,有得意,有失意,有顺境,有逆流,可谓悲喜交织,苦乐参半。品味了苦涩,方懂得甘甜的滋味;经受了苦难,才知道坚强的美丽。压抑了,那就换个环境呼吸;困惑了,那就转个角度思考;没路了,不妨回头,路在脚下,哪个方向都可以走;只要你不冲动不放弃不烦恼,其实天湛蓝、路很宽。
17、人生苦短,行走在人生路上,匆匆而又忙忙,跌跌而又撞撞,奔波而又小心,劳累而又费心,一生,留下什么,又得到什么。细想,活着,就该尽力活好,一定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想开、看淡,放松,人不可太精,事不可太勤,不要累人、累己、累心。
18、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可怜的。
19、燃灯法师说:“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着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20、不要把别人带来的伤害,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那里继续侵蚀你的.心;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高尚情操。
21、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2、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23、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24、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顺其自然是一种达观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种高超的入世智慧,淡泊宁静是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25、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
26、清水濯莲心,只为等君来。前生意犹尽,来世意缱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只为,等你。
27、达摩大师说:“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2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9、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30、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31、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婚姻是恋爱的坟墓,佛说回头是岸,大家还是恋爱吧。
32、佛法当中的善因,主要是指十善,而十善主要在于我们的动机必须是善因。例如第一个不杀生,主要指的是不要有杀生的动机。我们要让自心变得寂静、调柔,不再让烦恼作主。做得到这样,就是向善。外在的装模作样、花言巧语,并不是真正的善。这是为什麽十善都会强调动机,它指的是心态的转变。
33、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34、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35、赵州禅师说:“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
36、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37、《佛陀的格言》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38、(人生有三种苦)你得不到,所以痛苦;得到了,却不过如此,也会觉得痛苦;轻易地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觉得痛苦。既然,得不到、得到了、放弃时都会痛苦,何不把人生的得失看轻一些,保持一颗平常心,痛苦不就会随之而减轻吗?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得失,人生完全可不苦。
39、•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不是生活太曲折,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内心是不是足够的柔软,给所有一点时间,凡事向好。
40、•一个优雅的人,养眼又养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华在身外,心里满是阳光,才是永恒的美。
41、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佛说四十二章经》
42、 如果我们能看清“苦”的真相,看出苦由何处而生,由何处消逝,那么便容易做到不令苦的形成,也就能够控制苦。
43、人生,恰似一次远足,生命中难的阶段不是没人懂你,只是你不懂自己。我们既到世上走了一道,就得珍惜生命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生要比死更难。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生,却需要一辈子的胆识。
44、(爱心是福种)佛教谈因果福报,但并非有钱才能造福;若能时体念佛心、观照自己,并以一分亲切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45、人就这么一辈子,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失去得越多。学会放手,甘愿舍弃,才能真正的得到。得与失,只是相对而言;认为得到时,或许正在失去;觉得失去时,也许正在得到。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
46、 "所谓佛性就是善的种子。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47、(烦恼像毒蛇)烦恼就像一条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旦动了它,蛇就会咬人。修行一定要把心中的愚痴烦恼去除,才能安心修行。
48、(去除三毒)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瞋、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见性。众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启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49、愿做菩萨那朵莲,沐佛光,净禅心!积佛缘,得福报!
50、戴三百块的表和三万块的表,时间是相同的;喝三十块的酒和三千块的酒,呕吐是相同的;住三十平米的房和三百平米的房,孤独是相同的。我们需要的是存在感,而存在感,不关爱马仕和兰博基尼的事。终有一天你会明白,你心里真正的快乐,是物质世界始终都给予不了你的。
51、(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52、人生需要四种修为:一是忍得过。忍得一时之气,消得百日之灾;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是看得破。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担当,不推诿,不逃避,直面惨淡的人生。四是放得下。放下偏执,放下记忆,放下不甘,放下欲望,平平淡淡,简简单单。
53、(心贼害人害己)极凶大恶,莫过于自我心中的烦恼贼;它常在我们毫无防备之下,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54、有所求的爱,是无法永久存在的。能够永久存在的,就是那份无形、无染而无求的爱。——证严法师
55、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56、 ——“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南怀瑾
57、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58、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59、人生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
60、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彻明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
61、当一个人碰到一个突发事件,他的思维很容易走向偏差、走极端。你们去看看夫妻吵架的时候,男女朋友争吵的时候,平时好的时候两个人好得不得了,等到吵架的时候,马上想到我恨死你了,把对方一连串不好的事情全部想起来了,这实际上就是业果的积累,让你用火柴把这个鞭炮点燃了,“噼噼啪啪”全部放起来了,师父讲得形象不形象啊?火药都是你们平时这么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等到一吵架,等火柴一点燃,不就爆炸了吗?平时要没有火药,平时不要把人家对你不好的事情记在心里,要全部忘记,脑子里存在的全部都是好的,即使火药偶然地被点燃了,马上脑子里想到的不是去恨他,想到的应该全部是对方很可爱的地方,是对方对你付出真心的事情,是她为你付出更多的时候,你脑子里全部是这种正能量的出现,你怎么会跟她离婚,怎么会恨她呢?怎么会在脑子里想离开她呢?——师父讲的是不是人间佛法?你们自己好好体会吧。师父看你们每个人都会有体会的,因为婚姻、感情、爱情是一种千变万化的,是万紫千红的东西,那是师父说得好听一点的事实,实际上人不修,任何事情发生,你们都不能处理啊。什么事情都会发生的。
62、这本《佛语禅心》,在选取翻译中每篇的寓言故事基础上,省略了它所譬喻的深刻佛理,增加了更有阅读情趣与指导意义的禅林故事,让佛经本身的意味更为深远,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63、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6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65、(慧命永存)生命无常,慧命永存;爱心无涯,精神常在。
66、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
67、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繁华浮世本身就是一杯毒酒,不要只想要,付出不可以少;不要急着要,一定要戒躁;不要求回报,该到自然到;不要急得到,心静便无恼;不要怕人笑,看谁笑到老;不要装知道,不懂就请教。
68、不恋山水,不知山水之趣;不攀高山,不知山顶之乐;不落尘世,不知世俗之险;有些事,道听途说,远比不过自己亲历的实在;有的人,赞不绝口,远比不过自己接触的现实;眼见为实,是要在时光磨砺过后的。
69、没有不会谢的花,没有不会退的浪,没有不会暗的光,没有不会好的伤,没有不会停下来的绝望。当你可以直面自己身体里与生俱来的笨拙与孤独,你便能够彻底谅解过去的自己。大多数人都像我们这样活着,虽不聪明,但诚恳;虽会犯错,但坦然。
70、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71、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我们可以在佛经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追求安详的途径,无论是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都不能缺少一颗安详的心。
72、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
73、如果内心不再有坏的作用那一部分,我们便不再会从其中引起痛苦、烦恼,从而达到永恒的愉快、安详。
74、莲,以清净身语意,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
75、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76、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77、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投入恋爱,就象把你丢在一个360度围绕你的荆棘中,不动就碰不到刺,一动就痛彻心腓,所以说谁主动谁受伤。
78、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央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79、时间总是如大浪淘沙,淘尽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不要紧,时间会帮我们过滤掉那些不是很重要的人,留下的全是真心的人。
80、否定宿命论: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
81、在人间虽有善恶,但是不要把恶的看死,不能把恶看成完全是恶的,把善的也不要看死,看成完全是善的,因为善恶会转变。过去这个人坏得不得了,你说这个人永远不会变好的,但是几年之后,这个人变了一个样子,好了,人家很善良了,你还说人家不好吗?过去这个人善得不得了,是个好人,后来到了社会上,为了赚钱骗钱,恶得不得了,那么你说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所以,善和恶都是在转变的,你不能一概把它定位,今天的善良人可以成为明天的恶人,明天的恶人也可能成为后天的善良人。
82、要懂得相互了解,禅悟人生啊。很多人说开悟人生,为什么师父说禅悟人生啊?禅悟人生就是教你们去除妄念,因为当你坐禅的时候,你是没有妄念、没有邪念、很干净的,所以,很多人是坐禅坐得开悟的:我彻底明白了。很多法师为什么能够舍去一切,跑到山上去修行啊?因为他们自己知道:人间一切即虚妄,我开悟了,禅悟人生了。
83、现代人都有事业心,而且志向不小,要想有所成就,须知欲安天下必先安心的道理。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之后才能安天下。
84、放得下,才能更好地拿得起。人生不管是苦恼还是快乐,是舒心还是纠结,都是源于自我心境,大可不必苦苦纠缠,黯然神伤。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人生就不会迷茫。不要心怀不满、怨气冲天,也不必耿耿于怀。与其烦躁地抱怨生活命运不公,还不如从容淡定地笑对人生。
85、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86、 佛性,讲一个“善”字;禅境,讲一个“淡”字。
87、过去事或善或恶,不复思量,思量则障道矣,未来事不须计较,计较则狂乱矣,现在事在面前,或顺或逆,亦不须着意,着意则扰方寸矣。但一切临时,随缘酬酢,自然合道这个道理。
88、听过无数话,看似都很有道理,但我信两句:一个物以类聚,一个因果报应。你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永远不会失去自己。
89、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90、如果我们能看清“苦”的真相,看出苦由何处而生,由何处消逝,那么便容易做到不令苦的形成,也就能够控制苦。
91、与其相见,不如怀念,与其攀缘,不如随缘。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各自修行,各自向前。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事情本身没有好和坏,好坏是我们自己的分别执着。随缘才能顺利,放下才能得到。
92、一念不生,万法庄严。一念不生的时候就正,万法归无处不庄严,无处不是妙有。修行的根本就在正念,平时一定要提起正念。
93、(个人是社会的起源)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94、悄悄地去努力,然后等变厉害以后蹦出来,把曾经瞧不起自己的人吓一大跳,才是你现在需要当作目标的事,
95、(多增一分真我)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