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文案67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04 17:08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

1、下决心干卑鄙的事,又害怕龌龊,卑鄙的东西总是浮在龌龊的东西上面,那该怎么办呢?

2、译文1-14发表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文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2019);译文15-23发表在期刊杂志和文集里。

3、有时,一个人遇上强盗,整整半小时感到死亡的恐惧,后,刀架到脖子上,反倒什么都不怕了。《罪与罚》

4、③、小说的全面对话性,由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的平等对话形成全书的复调性结构。

5、    跟你说,斯穆罗夫,我不喜欢人家不能一下明白,老是刨根问底地问。有的人是简直没法给他们讲清楚的

6、    这种描写的艺术特点使人想起十九世纪俄罗斯杰出画家亚历山大·伊万诺夫穷其一生所创作的《耶稣显灵》。在这幅隐喻的宗教思想的杰作里,“画面上,是一群来到约旦河洗澡的人们,构图中以预言者约翰为中心,在他的身后是一群未来的圣者。”(18)值得注意的是:中心人物基督耶稣并未置于画面的中央,而是远远地出现在画面的右上角。画面的视觉中心有三个:第个中心为约翰,第二个视觉中心为蹲在地上正在为主人穿衣服的奴隶第三个视觉中心为耶稣。整个画面,由一个完整的艺术综合体构成左面是一对正在爬出水面的孩子和持棍的老者,右边有准备穿衣,突然为约翰的预言所激动的父子。他们恰好与左边的老者和孩子形成呼应而共同稳定的画面。按传统构图法,中心人物往往置于画面的中心,但是在这幅画中却是预言者约翰和神态各异的人群,耶稣则远远地出现在朦胧的背景之中如梦如幻。人们对于基督的到来,虽不乏欣喜之情,但更多的却是惊奇、恐怖或无动于衷。正如前苏联当代作家田德里亚科夫在其作品中所描述的那样他们(指约旦河边洗澡的人们)等待的基督,上帝之子耶稣的身躯隐在深处。他们等待的这个人应该与众不同,但看起来却平庸呆板、了无生气。他们的欣喜是尴尬的……”

7、    这是一幅由文字组成的绘画。整个房间被昏暗的低调色彩所充斥(这是作家惯用的心理色彩),只有从三个小窗中透进的微弱光线在画面上形成亮点。但我们的焦点并非凝聚在光影之间,而是要透过房屋的空间所在,看到作品表述的实际涵盖。把房间比作板棚,暗示着一种非人的生存状态外形上的怪异正象征着索尼娅因贫困被迫为娟的畸型生活。一个为社会伦理所不齿的卖身女,同时又怀有一颗“基督”般仁爱之心,因而,这一视点上难免让人看起来“怪模怪样”,因为这一切都难以与其所属阶层的特定含义相符。昏暗的光线,不仅使室内物象隐隐绰绰,充满不祥的神秘色彩,也增加了空气的混浊度和光线渐渐熄灭的绝望感。在丹纳对伦勃朗画风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陀氏在构思这一情节时对形与色把握的类似风格:“他画出本乡的日色,微弱的,似黄非黄的,象地窖中的灯光。他体会到日光与阴暗的苦苦挣扎,越来越少的光线快要熄灭,颤巍巍的反光硬要逗留在发亮的护壁上而不可能……”(7)

8、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联合中华商务图书专营店为读者们提供 Dostoevsky 五卷本特惠折扣:(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

9、(32)转引自赖因哈德·劳特:《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学》,沈真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第208页。



10、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11、    摇曳的烛光下,一个杀人犯和一个卖淫妇,手捧着《圣经》在读着。四周的光线是昏暗的它省略了小屋的寒酸和冷僻、外面的喧嚣与斑较,只有一道烛光,映照着两张虔诚的脸。这是陀氏小说中十分典型的画面。这里作者运用光影透视法烘染立体空间,使画面的远近距离和明暗层次错落有致,从而使创作主体的道德理想和宗教理想直接外射在创作客体的行为之中形成表里的和谐。

12、   每当提起一个有关陀氏的话头,定是挂一漏万!陀氏是说不尽的……   

13、对话性(人物关系间的平等的意识价值关系)和复调性(意识结构呈现出的对位性)是由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1895——1975)提出的,这位被称为“20世纪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的大学者,生前虽曾遭受关集中营、流放南方的政治磨难,29年过着身残、友亡的悲惨生活,但其一系列的天才论著却震撼了世界,兑0世纪的语言学、美学、哲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代表作是《小说话语》、《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20年代初)、《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诗学问题》和《拉伯雷的创作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65年),其重大成就在于借助于对陀氏小说和拉伯雷创作的研究,从语言思维哲学角度探索小说叙事语言中的对话性、复调性和狂欢化意识——仪式问题,深化了对小说叙事本质性的认识,使人们对小说的认识不再停留在简单的表层分析上,而是提升到了对人类的意识结构、精神本质的透析上来,小说自此之后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故事叙事,而是一种思想的试验,精神的变奏(米兰·昆德拉)。

14、(2)(法)纪德《关于陀恩妥耶夫斯基地几次谈话》,引自《世界文论》(4),社科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22页。

15、    别尔嘉耶夫是俄罗斯著名哲学家,十月革命后不久被迫离开祖国流亡西方。在西方,他的知名度几乎是俄国有史以来的哲学家中高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第一个在西方赢得了巨大名声的俄罗斯基督教哲学家,我的名声甚至超过了索洛维约夫。”在汉语哲学界,他也是使国哲学家当中幸运的,他的著作被翻译成汉语的多,可以说,他也是“第一个在中国赢得了巨大名声的俄罗斯哲学家”。

16、之前在听看理想出品的审美的乌托邦系列,主讲人刘文飞教授分享了一个点该如何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分享了米尔斯基的四种阅读方法。

17、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地工作,才能前程远大。

18、(4)《白痴》,南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15页,以下出现的《白痴》引文,均出自该译本。

19、    мир(世界)的俄文释义为“人类日常生活所有形式的总括,和日常俗世生活相对应的是教会的、僧侣的和宗教的生活”俄语中的мир更强调这个空间中的人和人的生活。空间是人存在的前提,但人之间的相互遭遇或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相互照面”一定是在具体的空间中进行。个体拯救群体是这种“照面”所达成的理解,而理解只有在爱的光芒普照下才能发生作用的事件。遗憾的是,无论是索菲亚(即索尼娅)还是娜斯泰谢,她们所面对的生活或者世界以及这个世界里的人基本上缺少爱。对于索菲亚而言,拉斯柯尼科夫后向警察自首,但他始终没有认真忏悔自己的罪过。在遥远的西伯利亚,“他感到羞惭,是因为他拉斯柯尼科夫,由于某种盲目的命运的判决,才如此无望无息而又愚蠢地毁灭了”如此看来,拉斯柯尼科夫能够自首,是因为他无法承受杀人后的恐惧,自首变成了自我救赎,但自我救赎后的拉斯柯尼科夫又深感对他的判决是“荒谬”的,换言之,索尼娅对他的拯救行为契合了他的自我放逐心理,流放西伯利亚也无法改变这种拯救仅仅是一种“巧合”的可能性,所以作家自己在论及《罪与罚》中索尼娅存在的价值时也不得不承认“索尼娅是一种难以实现的希望的代名词”而斯维里加洛夫之所以选择自杀,是因为和杜妮娅的对峙唤醒了沉睡在心灵某个角落中如弗洛伊德所言的死亡欲望(破坏欲望)。他虽然一生放荡不羁,但却崇拜真正的美,这美不属于玛尔法,不属于他即将迎娶的小新娘,而属于杜妮娅。“情欲超人”是人间之恶的集大成者,但却因为美的存在而顿生自我阉割的欲望,他用自杀来完成对自我的拯救。

20、可以发现有那么多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方法,陀学就像红学一样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21、   1838-1843年,陀氏和哥哥奉父命进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院学习。这是平民改变命运、“曲线”救己的一种方式。在俄国,如果你没有阀阅世家的血统,你可以通过军人身份进入上流社会。这一点,陀氏心里很清楚,尽管他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和管理如监狱的军事院校。这五年,穷,依然在压迫着陀氏兄弟。在一群富家子弟中间,他们是那样的寒酸窘迫、捉襟见肘。如果,对于经济上的窘迫陀氏能像个粗枝大叶汉子一样不加领会,也好,但是,他不是。军事工程学院的五年都是在自尊心的煎熬中渡过的。陀氏是孤僻和不善言辞的,他确定自己没有进入上流社会的那种左右逢源的本事。所以他并没有怀着功利的目的钻研课业,而是任性地听从内心召唤,沉浸在文学和哲学的海洋里。所以,当他毕业被分配到海军测绘局的时候,内心里早已怀揣着一个作家的梦想,于是在惶惶然中度过一年之后,他毅然决然地辞去公职,在租住的小阁楼里专事写作。原则上说,陀氏是那个时代的“北漂”,是在俄国“北方的帕尔米拉”寻梦的人。他的早熟和“梗”使他产生了强烈的书写欲望,这个欲望超越了或许拥有一个美好仕途对于他的诱惑。所以,他宁愿忍饥挨饿、卧薪尝胆也要试着把自己的体验和“堵”宣泄出来。   

22、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仁爱、温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时甚至比药物更灵。陀思妥耶夫斯基

23、    陀思妥耶夫斯基喜欢描写的题材之一是彼得堡的夏天,如酷暑、尘土、碎石、垃圾,形形色色的小酒馆散发出来的恶臭等等。例如,《罪与罚》中的一个场景:“街上热得可怕;又闷气,又热闹,还有石灰,木料,砖瓦,还有他(拉斯科尔尼科夫)周围的灰尘和那种特别的夏天的臭气每个不能到效外避暑的彼得堡人对于这种臭气都是十分熟悉的这一切在这个青年人的已经紧张过度的神经上发生了痛苦的影响。”(10)

24、书中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混乱中高烧中说出的胡话脑子里的幻象,不断拷问自我灵魂,也挖掘到隐秘幽暗的人性深处。

25、巴赫金的对话性和复调式结构理论的基础是他的镜像论,他认为,人以两种方式存在,一种是“我之自我”,即具有自我意识,在自我中体验着的主体自我,亦即自我心中之我。另一种是自我之外的客体化的“他者”,这“他者”既包括别人,也包括他人眼中之我,肉体之我,还包括主体经过创造客体化了的自我,如小说中的人物、戏剧中的角色、水中的倒影,镜子里自我的映像(镜子:自我意识的自省镜面)。“我中之我”异于:a镜中此时的我;b、主体客体化了的“他人中之我”;c、主体性的他人之我。而“镜子中的映像永远是某种虚幻;因为从外表上我们并不像自己,我们在镜子前体验的是某个‘不确定的可能的他者’,因此,我们试图寻求自我价值的位置,并从他者身上在镜前装扮自己。”即借镜像而装扮自己,因为在镜中的自我映像是自我与他者(世界)结合的产物,是已经客体化了的自我,因此其与自我就形成了既否定又肯定的关系。“当我看到镜中的自我,我就被他人的灵魂控制住了,”(回声女神科厄被那喀索斯控制住了,那喀索斯被自己的影子控制住了),借此“我可以像体验自我一样体验他者”,他者、世界,借此进入了自我,“在他人身上才给我活生生的审美的(和伦理的)对于人的肢体和经验的具体内容令人信服的体验”。经过客体化了的自我——这种既有部分自我,又有部分他人的镜像中介,人在自我与世界间才建立起了相互沟通又相互排斥性的联系,由此才能自我理解和理解世界。这种主体自我与外部镜像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的思维与语言的分化矛盾性质和对话交流性质。人通过分化的自我,在进行着人与自我、人与世界的对话。而人与自我、人与世界虽能相互沟通和转化,但却永远也不能完全重合,永远处在理解的极限和中途,不能完全理解,通过镜像中介,人只能部分理解别人和自己。人与自我,人与世界就这样在差别中互证着,矛盾着,对抗着,由此显示出人与世界、人与自我关系的全部复杂性和可能性。客体化的自我的这种既肯定又否定的关系便是一种对话性。这样巴赫金就得出了对话性是思维和语言的本质特征的结论。不过在巴赫金看来,小说语言的全面对话性在陀氏之前还不充分(古希腊《厄特科特拉》与《对话录》),以前作家创作的人物都还未获得彻底完全的独立状态,多是作家的一种内心独白,是作家任意摆布的工具,只有到了陀氏,人物才摆脱了作者,具有了与作者、与观众,与其他人物平起平坐的地位,人物才有了一个“一体双声”的灵魂,因此才有了响彻全书的对话性,人物的内心世界才真正成了一个“众语喧哗的世界”。

26、购买链接:https://m.tb.cn/h.f6QGBVC?sm=33c20e(请复制至浏览器打开)

27、理性从来也不能确定善于恶,甚至部分辨不出善于恶……

28、《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地下室人”现象》  

29、几乎整部作品都是一位生活在地下室郁郁不得志的小公务员病态般的自述和心理活动,透过他的口探讨人的自由意志、身份的自我认同、理性与非理性的辩驳等诸多哲学命题。

30、2018年,适逢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诞辰两百周年,在俄罗斯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举办了诸多的纪念作家的活动。本次文集作为对屠格涅夫200周年诞辰的献礼,设计装帧为布面精装,并制作了精美的藏书票,内容上收录屠格涅夫一生中重要的文学作品,并精选60余幅插图,全面的展现了作家的一生。除了全面收录文学作品之外,还请屠格涅夫研究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王立业老师撰写长达5万字的总序,为读者解读一个全面的屠格涅夫,其中许多观点在国内、国际上都属于新的研究成果。综上原因,屠格涅夫研究会在编写世界屠格涅夫研究年鉴时,将本文集收录其中,并决定在莫斯科的屠格涅夫博物馆陈列本文集。因此本文集也是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之一。

31、   在房间一角的地毯上,摆放着一些廉价出版物、木质的民间玩具,这是陀氏一家在去谢尔盖圣三一教堂的途中,陀氏的父母买给他们年幼的孩子们的。那些数学、拉丁文和历史教科书也是当年陀氏兄弟们用过的。墙上的版画刻印着中世纪教堂林立的莫斯科和谢尔盖圣三一教堂,这些地方都曾是古时候俄罗斯的精神中心。在陀氏看来,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更容易回到“人民的根基”。   

32、人生是能够在爱情和家庭中尽善尽美地复活的。

33、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是那么,仿佛是上帝恩赐的一般,你甚至不敢设想他们有朝一日会变坏。

34、他想要消灭所有的异能力,却又是DA中和自己的异能力关系融洽相处友好的异能力者,他能一次又一次地颠覆你的想象,让人看到他偏执和疯狂的表象下又似乎隐藏着让人惊讶的坦率和通透。

35、   莫斯科的陀氏故居公寓博物馆坐落在“玛利亚的小树林”区的“上帝之家”街2号,现在这条街改名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街2号。这是从前玛利亚济贫医院边侧的附属建筑中的一处公寓。这幢附属建筑当年主要用于接待来就诊的患者、给医院的各类行政人员及医生们提供的公寓,产权为公家所有。

36、幻想家徒然在往日的梦想中翻寻,在这堆死灰中搜索一星半点余烬,企图把它吹旺,让复燃的火温暖冷却的心,让曾经如此为他所钟爱、如此触动灵魂、连血液也为之沸腾、热泪夺眶而出的一切,让曾经使他眼花缭乱、飘飘欲仙的一切在心中复苏。

37、(7)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下卷,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第593页。

38、苏珊:迷失于母性和妻性中的人,被男人使用过了。

39、小说的结尾,保尔在近乎绝望地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州委的电报:“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现实生活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却没有那么幸运,而是经历了更多的磨难。

40、他们有的以文学创作,有的以政论著作和文学批评活动,对开创社会主义文学起了很大作用。其次是十月革命后在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以及从国内战争前线归来的红军战士中因“受到革命的动员和号召”而涌现出来的有才华的青年作家。

41、    陀思妥耶夫斯基用画家的艺术视角处理自己的小说素材,通过明暗光影的配置、形与色的构图效果、色彩、空气、光的表现,还有绘画主题与作品主题的融通契合,将一幅幅呈现出共时性的内心景象画移位于线性文字之中,或者说,以线性文字构织出一幅幅鲜明逼真的画面一个个聚焦透视的立体空间,一个个光影斑驳的艺术世界。正是他有意识地运用绘画艺术的透视法(perspective),才能使他的作品有了更深的思想深度。

42、低三下四是在屈辱中养成的。——《卡拉马佐夫兄弟》

43、有人时常听见形容野兽般的残忍,其实这对野兽很不公平,也很委屈;野兽从来不会像人那样残忍,那样巧妙地、艺术地残忍。

44、《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人道主义的危机——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逝世五十周年》

45、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陀思妥耶夫斯基

46、旧的悲愁,由于人生的伟大的神秘,会渐渐转化为宁静的,感人的欢乐,而年轻的、沸腾的热血将由驯顺的、明朗的暮年所取代;我祝福着每天的日出,我的心也依旧对它歌颂,但是我现在却更爱日落,爱它那长长的斜晖和随之而来的宁静、温驯,动人的回忆,整个漫长而幸福的一生中各种可爱的形象。——《卡拉马佐夫兄弟》

47、《二重人格》中的双影人。“一个意识的分化演化的另构”。

48、正如别尔佳耶夫、罗赞诺夫等诸多哲学家所言:陀思妥耶夫斯基让我们感到亲切。

49、像一面镜子,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信仰撕扯的时代。

50、作者简介:张百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哲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联理事,欧美同学会理事。圣彼得堡大学哲学博士(1988-1993)。入选2000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以及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荣获俄罗斯国家奖章——普希金奖章。研究方向是宗教学,东正教,俄罗斯哲学。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俄罗斯东正教会与俄罗斯社会转型”,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正教的灵修传统”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俄罗斯哲学研究”。出版专著:《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俄罗斯东正教神学》(2000),《风随着意思吹: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研究》(2011),俄文小册子«КитайиРоссия:философскийдиалог»(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2019)和«Вераифилософия:опытРоссии»(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2020),译著18部,发表论文和译文近两百篇。

51、    舍斯托夫将陀氏这种具有宗教宿命色彩的苦难意识和基尔凯郭尔的美学思想联系起来,认为与伦理学中那种永远将人置于痛苦的祭坛上不同是,美学思想观照下的苦难(страдания,переживания)之所以闪现美的光芒,是因为苦难会在苦难者的审美意识中回归为一种美,当苦难成为审美的内容时,其涵义会发生改变,苦难的内容甚至被取代,具体而言,陀氏之所以将马卡尔·杰符什金(《穷人》中的男主人公)当成苦难的祭品,是因为作家那时还没有经历流放的辛酸,他对痛苦的理解尚停留在肤浅的伦理层面,但当陀氏从流放地回到首都之时,他对苦难的理解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换言之,对杰符什金来说,苦难并未上升为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但对于拉斯柯尼科夫(《罪与罚》中的男主人公)而言,苦难是他理解人性和忏悔过去的一剂良药。(3)

52、关于人世间其他的眼泪,尽管整个地球从地壳到地心都浸透了泪水,我却只字不提,我故意缩小了题目的范围。我是一只臭虫,并且诚惶诚恐地承认,我一点也不明白为什么一切被安排成这个样子。我看只能怨人们自己:给了他们天堂,他们却要自由,明明知道会给自己带来不幸,还是从天上偷了火,所以不值得为他们惋惜。凭着我这可怜的欧几里得式凡人头脑,我只知道世上有苦难,却不知道谁该对此负责;只知道一切都是互为因果的,道理简单明了。

53、内容提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在形态上存在着对其他门类艺术的兼融、借鉴乃至潜移倾向。本文着重分析绘画手段在其创作中的运用。这包括明暗光影的配置、形与色的构图效果、色彩、空气、光的表现,以及绘画主题与作品主题的沟通契合。本文认为这一倾向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和复杂的世界观的内在矛盾互为观照。惟其如此,方能传达作家精神世界的深广内容。

54、   整个公寓弥漫着一种简朴、清贫的氛围,同时也氤氲着一种天才个人的神秘气息。今天的莫斯科国立И.М.谢切诺夫第一医科大学肺结核临床医院的所在地,就是当年莫斯科郊外著名的玛利亚济贫医院,它与这套医生公寓仅隔着一条栅栏,原本,它们是在一个院子里的!   

55、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地工作,才能前程远大。

56、刽子手的特性存在于每一个现代人的胚胎之中,然而人的兽性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人的兽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胜过了他的其他特性,这个人自然就会变成一个可怕的怪物。

57、活动价 ¥255   预估到手价 ¥225

58、    在我们从读中而产生出来的视觉意象里,作者在对彼得堡夏天的描写里,天空采用浅灰色系作底,以镉黄,黄赫揉进少许洋红做点彩,表现空气的混浊及热浪蒸发下的颤抖效果。人物、石灰、木料砖瓦等均与空气底色形成补色关系,并以白和黄赫的轻混色彩点缀画面。人物背光处以冷色调烘染出细微阴影,以表现阳光直射的重量感。这样一幅画面是与主人公心理状态相映衬的。在这种背景中,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前后的心理过程得到了全面的展示。彼得堡夏天的酷暑和肮脏、窒闷加深了读者对难以忍受的城市日常生活重压的总体印象,小说的主人公正是在这样一种重压下走上了扭曲的行凶杀人的反抗之路。类似的场景在陀氏小说中俯拾即是。

59、而现在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多新的方法在涌现。

60、俄国十月革命后,多民族的苏维埃文学家的队伍就开始形成。

61、也许我的看法是错误的,但我总觉得可以从笑声中识别一个人。如果您跟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初次相遇,他的笑声使你感到愉快悦耳,那您就可以大胆地说,他是一个好人。

62、百度百科——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63、论文中俄文双语摘要电子版(或论文全文)与会议回执(点击链接下载附件)请于2021年8月31日前用Word文档发至会务组邮箱20202026@wzu.edu.cn电子版正式邀请函将于9月底前发出,纸质邀请函待代表报到时分发。

64、谁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就会成为新人。谁能战胜痛苦和恐惧,他自己就能成为上帝。

65、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是那么美好,仿佛是上帝恩赐的一般,你甚至不敢设想他们有朝一日会变坏。

66、(33)Н.А.別尔嘉耶夫:《俄国魂》,参见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思想》,贾泽林、李树柏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第2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