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端听筝
1、(北宋)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2、弹琴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两人一拍即合,当真是令人羡慕,这首小诗,虽然表面是在写弹筝之事,但其实却表现了男女间初见时悸动的美好,以及知音难寻的感觉,可以说韵味无穷。
3、《唐诗三百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4、(2)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5、sì zhú chūn fēng zhī liǔ tài , rú suí tí niǎo shí huā qíng 。
6、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7、在押韵上,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9、《唐诗三百首》:长相思·李白·其一: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唐诗三百首》:长相思·李白·其二
10、绝句的形式特征和格律对照
11、此诗的妙处就在于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体现人物心理状态的典型细节,将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一种邀宠之情,含蓄写出,十分传神。诗的写法像速写,似素描,对弹筝女形象的描写是十分成功的。
12、(作者)李端(朝代)唐
13、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14、仄起仄收表示的是五绝的第一句是仄声词开头(主要是第2位序的字必须是仄声),句末字也是仄声。这样依据"替"的规纠,第一句即为仄仄平平仄。第二句与第一句"对",则为平平仄仄平(韵),此句必须押韵。第三句与第二句相"粘",则为平平平仄仄。第四句再与第三句"对",且押韵,则为仄仄仄平平(韵)
15、《唐诗三百首》:送魏万之京·李颀
16、《唐诗三百首》:咏怀古迹·其杜甫
17、《唐诗三百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杜甫
18、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19、好似玉佩轻轻敲击发出的声响,也好像留宿在枝头未飞走的黄莺的啼鸣。
20、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注释:⑴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⑵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1、《唐诗三百首》: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2、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
3、格律对照例诗:李端《听筝》
4、“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此诗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能突出主题的部分。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以及弹奏的环境。精洁雅致的琴房,自然别有一番情味。从画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给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
5、凭君向道休弹去,自尽江州司马头。
6、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7、接下去一联呢,有点意思了,用了一个有名的典故——“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很多朋友都应该听过一个成语,叫做“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是《三国志》里《吴书•周瑜传》记载,说周瑜周公瑾“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哎呀,《三国志》里的周瑜真是丰神俊朗、人间啊!可惜这样一个的周瑜周公瑾生生地被《三国演义》给耽误了。
8、《唐诗三百首》:送梓州李使君·王维
9、李端,字正已,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
10、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11、《唐诗三百首》: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12、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13、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14、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5、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6、《唐诗三百首》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17、这是一首短小精致的五言绝句,写的事情呢也简单,就是在听一个女孩子在弹筝曲。现在有很多孩子在学古典音乐,我发现学筝的还是弹筝的,女孩子比学古琴的,男孩子、女孩子都有学古琴的,但是学弹筝的比学古琴的要多。确实,作为弹拨的弦乐器,筝就和瑟一样,它的音量也好,它的表现特色也好,都要比古琴绚烂得多。
18、菜单栏有“唐诗三百首”合集
19、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0、“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诗的前两句写女子正在弹筝,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
1、忽然弦声凝绝、柔指轻顿,那片刻的宁静又诉说出千万重的深情。
2、但是当今之圣明天子,要留在都城与民同乐。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5、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7、《唐诗三百首》:遣悲怀·其元稹
8、《唐诗三百首》: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
9、《唐诗三百首》: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10、《唐诗三百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11、古筝弹奏着久已中绝失传的曲调,乐曲清越绝伦。
12、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13、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4、《唐诗三百首》:蜀先主庙·刘禹锡
15、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绝,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大特色。五绝有仄起、平起二格。代表作品有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16、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17、只应桓叔夏,重起为君弹。
18、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19、《唐诗三百首》: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2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axxzhouaxxyyflongdd】四、李端听筝古诗
1、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格律对照例诗:王之涣《登鹳雀楼》
3、所以这样一首五言绝句、一首五言小品不仅精彩,而且就像一个润滑剂一下使得所有的相逢、所有的心愿、所有的欲望、所有的场景与所有可能的结果都变得美好起来,都变得风雅有趣。所以郭暧一听,也大为称赞,所以当时就解赠镜儿,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4、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
5、《唐诗三百首》:同题仙游观·韩翃
6、阅读前,请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国学荟粹”,再点击“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7、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8、《唐诗三百首》: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
9、《唐诗三百首》: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10、《唐诗三百首》: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
11、《唐诗三百首》:渡荆门送别·李白
12、《唐诗三百首》: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王维
13、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14、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15、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
16、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17、《唐诗三百首》:送人东游·温庭筠
18、五言绝句停顿的划分方式有以下四种:A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诗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B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诗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园》)C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诗例:鸣筝金黍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D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诗例:江南渌水多,顾影暂通流。落日秦云里,
19、(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0、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axxzhouaxxyyflongdd】五、李端听筝古诗书法
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格律对照例诗:王涯《闺人赠远》
3、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4、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5、而如今已经是满头白发,不能添更多的愁了,便无所谓了,所以即使你想弹到天亮也没关系了。
6、《唐诗三百首》: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7、《唐诗三百首》: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上)·李商隐
8、《唐诗三百首》:登鹳雀楼·王之涣
9、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10、✦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拂弦:拨动琴弦。
11、chōu xián cù zhù tīng qín zhēng , wú xiàn qín rén bēi yuàn shēng 。
1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軿。
14、《唐诗三百首》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
15、▶《道德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16、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17、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18、听筝者只闻筝曲绕梁之美,又哪里知晓弹筝者玉颜丽质之下的内心与才情呢。
19、《三国志》里的这段话是说周瑜年少的时候就精通音律,他精通到什么地步呢?即使是在喝了三盅酒之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微(少许,一点儿。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一》:“宁竭货财以媚权贵,不肯舍些微以济贫乏,此天下之通惑也!”《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此刻少卿兄莫若先赏差人些微银子,叫他仍旧到王府塘去。”鲁迅《伪自由书·保留》:“想于中国有些微的裨益者,真不知有若干次数了。”)的差错,他都能察觉到,而且因为他水平太高了,本能地就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的人、出错的地方。又因为周郎长得实在太帅了,比当时的什么花样美男、小鲜肉要帅多了,再加上他后来,东吴水师都督大破曹军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呀!
20、这首诗看起很简单,但他其内在的深意是“求职”,说白了就是,诗人希望得到赏识,但是又不好意思直说,那怎么呢,就只好这么委婉的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