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侃惜谷
1、陶侃曾经出外巡视,看见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尚未成熟的稻穗。陶侃问(他):“(你)要用这稻穗赶什么?”这个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了(稻穗),随便抽取它(一把)罢了。”陶侃(听了)大怒道:“你已经不种田,还闹着玩损坏别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稻穗!”(便叫人)把他抓起来,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他。因此,(他管辖的地方)老百姓对农田种植(更加)勤劳,(粮食年年丰收),家家殷实,人人富足。我的这个版本里没有诘字,要是加进去的话应该是责备质问的意思。根据:诘,责也。——《广雅》诘奸慝。——《左传·昭公十四年》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敢之不诘。——《礼记·月令》又如:诘逐(斥责并驱逐);诘斥(斥责);诘让(责斥;责让)
2、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3、陶侃:史称陶侃为荆州刺史,在所辖的长江中游地区,甚至“道不拾遗”。这显然与他的爱惜民力,重视生产有关。
4、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和人民的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5、看了本文,你有何感想?(2分)
6、(11)鞭: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
7、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还未成熟的稻穗,陶侃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呢?”
8、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指干什么。
9、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1))人,后徙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
10、第三段中“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一句,体现出母亲怎样的品质?(2分)
11、聊取之耳:随便取来玩玩罢了。
12、“截发留宾”:卖头发置办菜肴招待客人。在一个风雪漫天之日,陶侃的朋友,鄱阳孝廉范逵在陶家寄宿,但陶家一贫如洗,没法招待客人。陶母就撤出睡觉用的草垫子,亲自铡碎,拿来喂范逵的马;又暗中把头发剪下来,卖给乡人,置办菜肴,招待客人。范逵知道这件事后,深为感动,叹息说:“不是这样的母亲,生不出这样的儿子!”
13、《晋书》记载说:每次喝酒,他都有定量,常常是正喝到高兴的时候量却已经到了,别人劝他不妨变通一下,可他从来都是坚决放下酒杯,绝不多喝
14、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
15、公元318年,琅琊王司马睿即皇帝位,改元太兴,东晋开国。此时的晋朝据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区,北方地区沦为敌手。中原大地狼烟阵阵、满目疮痍,白骨满地,黎民哀泣,尤如修罗地狱,魔刹道场。东晋政权在此情况下也是危如累卵,朝廷重臣个个心思浮动,或趋炎附势,以求富贵,或醉心清谈,言皆玄远,或拥兵自重,伺机谋反。陶侃与他们截然不同,性情忠毅刚正,反对虚妄时俗,“勤于吏职,恭而近礼”。《晋阳秋》记载:“侃勤而整,自强不息。又好督劝于人,常云‘民生在勤……岂可游逸,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又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而不敢行。君子当正其衣冠,摄以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
16、第三段中“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4分)
17、汝既不田:你既不努力种田。
18、持而鞭之,而:表转折。
19、⑸“还有什么事吗?”史密斯小姐问。
20、(1)曾经(2)随便(3)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4)名词活用为动词,种田
1、陶侃曾经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十分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拿鞭子抽他。(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对农副业肯下苦力,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2、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3、关于他的故事也很多,十分有趣又耐人寻味。
4、①拿②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便命令衙役捉拿那个人并鞭打他。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格,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5、赐稿上注明作品标题、作者姓名、作品内容及300字以内作者简介,醒目处标明原创专投桃花源文轩;
6、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
7、陶侃惜谷《晋书》(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9、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0、⒀“亲爱的史密斯小姐……”
11、第(6)段中加点词“桀骜不驯”在文中的含义是联系上文,泰迪昔日“桀骜不驯”具体表现在:
12、《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
13、陶侃曾经外出游历,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随便取来玩玩罢了。”陶侃生气地对他说:“你既不努力种田,竟然还为了玩乐而破坏农民的庄稼!”于是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14、“汉家征战不曾休,晋代烽烟满八州。生长男儿拼裹革,始终戎服肯登舟。只今铜柱寒交阯,何日戈船下石头。天下安危须上将,大名新拜侯。”行进在长城十三关,我们要学习陶侃勤于政治、注重农桑的务实精神,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抓好重点工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5、(4分,各2分)性情倔强不驯服浑身脏兮兮的,乱蓬蓬的头发,挑衅的目光。(2分)提示:既紧张、担心,又迫切地期待
16、一周内没有刊发的文稿,作者可自行处理;
17、(1)巡游(2)说B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18、第二段中“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一句,表现出母亲怎样的生活态度?(2分)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据说史上有风骨的辞职理由,可以追溯到江西九江人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事实上,陶渊明不仅以其高节品格、隐逸诗歌名动天下,他的高祖母陶母、曾祖父陶侃都以“贤”“廉”闻名,他本人还是一个十分注重家教的人。陶氏一族在繁衍生息中一直注重教育子孙,培育优良门风,他们的家风教育是一个成功典范,对整个民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20、⑶那是三年级的圣诞节。按照习惯,每个孩子都送给史密斯小姐一件礼物,并且兴高采烈地围在她周围,等着她一件件地打开。挤在这堆包装精美的礼物中,有一个用旧包装纸笨拙地包着的小盒子──这是泰迪的礼物。史密斯小姐打开一看,有一只旧的假宝石手镯,上面的装饰有的已经破裂。和它在一起的,是一瓶快用完的香水。让泰迪想不到的是,史密斯小姐高兴地戴上了手镯。并且把剩余地香水高兴地喷向空中。“多好啊!”她笑着。孩子们也快乐地笑着:“多好啊!多好啊!”
1、⑽“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医学院,如您能参加我的入学典礼,我将不胜荣幸。爱您的泰迪。”
2、⒁当年,当史密斯小姐真诚地向周围同学喷洒那半瓶香水时,她未必知道自己播下了怎样的爱与尊重的种子,今天,这一张张报喜的短信都像一枚枚爱的果实,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3、面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
4、读了《陶侃惜谷》想到的名言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世界是我们的,粮食是世界的。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一粥一饭汗珠换。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食不过佳,充饥则可;身不过华;遮身则可。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粗茶淡饭,细水可长流。节约粮食,人人有责。节约粮食,人人有利。
5、东晋陶侃,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字士行(或作士衡)。初为县吏,渐升至郡守。西晋末,率兵击败杜锼起义。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是我国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
6、(1)拿这些东西干什么?(2)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7、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8、答: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关心爱护农民的思想品格。
9、⑹“谢谢您收下了我的礼物。”泰迪小声说,“那手镯是我妈妈用过的,您带上它漂亮;香水也是我妈妈用过的,现在您闻起来就像妈妈一样。”乱发下,泰迪昔日桀骜不驯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10、尝(曾经)田(耕作)贼(伤害)鞭(鞭打)与“聊取之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D)A甚矣,汝之不惠B水陆草木之花C缀耕之垄上D执而鞭之翻译:用此何为?你拿它做什么?提示:缀耕之垄上应是辍耕之垄上
11、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
12、陶侃运甓:闲来无事每天把100块砖搬进搬出。陶侃在广州为官的时候,常常一大早将一百块大砖搬到书房的外边,下午又把它们搬回书房。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干,他说:“我正要致力于恢复中原,如果太优逸闲适了,恐怕难当大任。”他就是这样劳其筋骨以励其志,时刻保持勤勉之心不懈怠。
13、持:拿 (道理)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作者介绍:陶侃(259—330),字士行,溪族,原籍东晋鄱阳郡(今江西波阳县东北)人,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东晋的军事家。
14、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还未成熟的稻穗,陶侃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呢?”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姑且取来玩玩罢了。”陶侃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还随意戏弄别人的庄稼!”于是把那人抓住用鞭子抽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恳地耕地,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15、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
16、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陶侃重视农耕、农业生产、对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政治主张可以往“重农抑商”上面挂。
17、陶侃惜谷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节俭,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
18、陶侃惜谷中陶侃是一个爱惜粮食,珍惜民力的人。
19、赐稿应认真校对,避免出现错字、别字、漏字、病句、标点符号、语序及语言逻辑错误;
20、“执而鞭之”中的“之”字用法是。
【axxzhouaxxyyflongdd】四、陶侃惜谷文言文及翻译及注音
1、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持,是手里拿着的意思。
2、(1)尝:曾经。(2)出:外出。(3)持:拿着。(4)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指干什么。(5)云:说。(6)聊:随便。(7)耳:罢了。(8)汝:你。(9)不田:不种田。田:名词作动词,种田。(10)贼:毁害,毁坏,损害,伤害。(11)执:抓住。(12)鞭:名词作动词,抽打。(13)是以:因此。(14)勤于农植:即“于农植勤”,对农业肯下苦力。(15)给:富裕,足,丰足。(16)足:足够。(17)聊取之耳:随便取来玩玩罢了。(18)汝既不田:你既不努力种田。
3、(9)贼:损害,伤害。
4、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劳动果实,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这一美德,并因此换来了一方百姓的丰衣足食。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该珍惜粮食。
5、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6、甓:砖。指励志勤力。典出晋.裴启《语林》:晋太尉陶侃,在广州做刺史时,优游无事,经常是早上运一百块砖到室外,傍晚又运回来。人们问他为何如此,他说:“我正致力于恢复中原的事业,生活过分安逸,恐日后成不了事。”清.李渔《蜃中楼.献寿》:“镇日价操戈演阵,待学那陶侃运甓扰闲身。”
7、陶侃,字士行。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人,后徙居庐江郡寻阳县。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陶侃去世,年七十六。获赠大司马,谥号桓。
8、(13)勤于农植:即“于农植勤”,对农业肯下功夫。
9、陶侃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还随意戏弄别人的庄稼!”于是把那人抓住用鞭子抽打。
10、(2)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11、⑾“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现在即将成为一名医生了,如您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将不胜感谢……”
12、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选自《资治通鉴》)
13、文章第一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是多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3分)
14、代词,代指那个持稻的人。
15、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16、今天,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首页头条刊登“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江西九江浔阳陶氏:陶母陶侃陶渊明贤廉门风越千年》,点击视频一睹为快吧!
17、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18、(3分)史密斯小姐真诚地向周围同学喷洒那半瓶香水时,播下了爱与尊重的种子。
19、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20、因此老百姓都勤恳地耕地,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axxzhouaxxyyflongdd】五、陶侃惜谷的意思
1、☆☆好消息!好消息!☆☆
2、《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3、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的含义。
4、(14)给:足,丰足。
5、(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关心爱护农民的思想品格。
7、除了这几篇广为人知的作品,今儿我们主要还是想聊一聊陶渊明跟家风家教相关的诗词、家书,肯定涨姿势。
8、陶侃曾经出外巡视,看见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尚未成熟的稻穗。陶侃问(他):“(你)要用这稻穗赶什么?”这个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了(稻穗),随便抽取它(一把)罢了。”陶侃(听了)大怒道:“你已经不种田,还闹着玩损坏别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稻穗!”(便叫人)把他抓起来,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他。因此,(他管辖的地方)老百姓对农田种植(更加)勤劳,(粮食年年丰收),家家殷实,人人富足。我的这个版本里没有诘字,要是加进去的话应该是责备质问的意思。根据:诘,责也。——《广雅》诘奸慝。——《左传·昭公十四年》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敢之不诘。——《礼记·月令》又如:诘逐(斥责并驱逐);诘斥(斥责);诘让(责斥;责让)。
9、鞭:名词作动词,抽打。
10、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年七十六。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今已佚。《全晋文》录有其文。其曾孙为田园诗人陶渊明。
11、桃花源文轩有声平台开始视频收稿啦,热烈欢迎老师原创视频赐稿。
12、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便命令衙役捉拿那个人并鞭打他。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格,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注释)尝:曾经聊:随意贼:偷取田:种田鞭:鞭打持:拿耳:罢了执:捉拿是以:因此(哲理)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13、陶促L(259〜334年),字士行(或作士衡),汉族,本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后徙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西)。中国东晋时期名将,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陶侃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是我国晋代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趣闻逸事。他还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赞扬的、贬斥的,以及为他辩诬的人都有。
14、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劳动果实,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这一美德,并因此换来了一方百姓的丰衣足食。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该珍惜粮食。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和人民的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答: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关心爱护农民的思想品格。
15、阅读第(1)段,把文中的拼音写成汉语:huǎnghū()(1分)
16、陶侃,东晋的军事家。陶侃从小家贫,办丧事很困难。亲人即将下葬时,家中的牛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陶侃在找牛的途中遇见一个老头,老头告诉他说:“前面的山岗下有一条牛在沟中睡觉,若在那个地方下葬,后人可以位极人臣。”老人又指着另一处小山说:“其次是那个地方,后人可以代代出二千石的官。”老人说完就不见了。陶侃按照他的指点,找到了那头牛,在那里埋葬了亲人,并把老人所指的另一座山告诉了周访。周访的父亲死后,周访就把他葬在那个地方。后来,周访官至益州刺史,周访的子孙都当了刺史。陶侃官至太尉,多有功绩。据说陶侃撰写了著作《捉脉赋》,所以后人把陶侃列为名家。
17、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8、戏贼人稻:为了游戏破坏农民的庄稼。
19、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20、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