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文案100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2-26 09:07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一、包拯字希仁

1、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2、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

3、于是,他一连写了五道奏疏,弹劾这个既有后台、又有势力的大人物。为了这件事,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竟和宋仁宗当面争持起来。在包拯的再三反对下,宋仁宗终于免去了张尧佐的两个官职。

4、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5、头一个人喝口水,漱漱吐到盘子里。包拯瞅瞅盘子里的水,未吱声,又让第二个人把水吐到盘里。包拯又瞧瞧,又未吱声。轮到第三人,正是秋菊,她拒绝喝水漱嘴,包拯离了坐位,指着她说:“嘿嘿,鸡蛋是你偷吃的。”

6、(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7、没有答复。调任知瀛州,各州用官府的钱做买卖,年累计亏负十多万,都上奏加以除去。因丧子请求任政务清简的郡职,知扬州,调任庐州,迁升刑部郎中。因担保推荐官员失误获罪,贬官授兵部员外郎、知池州。恢复官位,调任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

8、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任京东转运使,改授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移任陕西,又移任河北,进京担任三司户部副使。秦陇斜谷专门置办造船用的木材,随意向老百姓摊派征取,而且这里的七个州负责提供造河桥用的竹索,常常多达几十万,包拯都上奏朝廷,停止了这些摊派。

9、包拯辞官侍奉双亲的故事,让世人钦佩不已,连一代文豪欧阳修也肃然起敬,赞美包拯“少有孝行,闻于乡里”。



10、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汉族。出身于官僚家庭。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11、王安石生于1021年,1086年5月21日去世,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柳永生于约984年,约1053年去世,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又称柳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

12、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13、说包拯断案如神,是稍微有些夸张了;三口御札(“御铡”)的传说(其实历史上的包拯没那么大权力)等。

14、比如:包拯的身世。传说中,包拯自幼父母双亡,“自幼儿蒙嫂娘教训抚养”,其实包拯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其父名包令仪,今合肥还有其神道碑。包拯曾因父母而“解官归养”。

15、包拯说:“太师不必客气,有事只管吩咐,下官一定照办。”

16、据史料记载,包公的儿子包绶“清苦守节,廉白是务”,孙子包永年“莅官临事,廉清不扰,而孝肃公之遗风余烈在也”。这些都说明,包氏子孙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

17、清心是治身的根本,直道是处事的要诀。笔直而细小的树干,一定会长成支撑大厦的栋梁;百炼的精钢绝不做弯曲的钩子。仓库里堆满了粮食,老鼠和麻雀都会高兴;田野里寸草不生,兔子狐狸都会发愁。史册上记载着古人许多宝贵的教训,做官就要做个好官,不要留下耻辱,否则被后人耻笑。

18、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19、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专门记载了包公少年时不与富豪交往的故事,并在与学生讨论“君子交际之道”时多次引用。

20、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初,有子名繶,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嫁。拯尝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抚其母,使谨视之。繶死后,取媵子归,名曰綖。有奏议十五卷。



二、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1、秋菊听了一愣,可是老太师的吩咐又不敢拒绝,只得照吃了。

2、于是,朝廷改授包拯为和州监税,离庐州很近。然而,父母仍然不愿意随同包拯一起赴任。

3、知府:何人击鼓,带上堂来。

4、是的,历史确有包青天其人。

5、从反腐败斗争的实践来看,官与商的勾结,权与钱的交易,几乎是所有贪腐案例的共同特点。一些落马官员的朋友圈中,往往不乏有关系固定的商人巨贾,掌握权力的官员在金钱美色面前,很容易被腐蚀、被俘虏,心理产生失衡,贪欲私欲膨胀,由称兄道弟到沆瀣一气,由小恩小惠到巨额贿赂,一步步彻底沦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工具,终身陷囹圄,追悔莫及。自身硬气,才有底气。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天上也从来不会掉馅饼。行使公权力者,当慎待权力,心存敬畏,胸怀戒律,切莫打开贪欲的闸门,贪欲熏心,利令智昏,终会自取灭亡。(蒋伟)

6、知府:你这厮真乃可恶至极,让他画押。(画押)

7、凡在这里做“一把手”的官员,都在“贡砚”规定的数量外加征几十倍的数额以贿赂朝廷权贵,所谓“打点”中央的关系,此举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8、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9、仕至通显,奉己俭约如布衣时。

10、从呼市找个旅行社,很简单,旅行社很多。我前几天才回来的。草原沙漠2日游不错~我也不好给你做推荐广告。你自己随便查下就有好多。一般现在草原一日游130左右。草原沙漠2日320左右,

11、嘉祐四真:宋仁宗嘉祐年间,富弼为相,欧阳修任翰林学士,包拯任御史中丞,胡瑗在太学为侍讲,集天下之望。当时士大夫相传道:“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便有四真之名。扩展资料: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12、为此,包拯连续七次上章弹劾,后一次更直接指责仁宗说:“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其言激切刚直,朝野震动,舆论汹汹,朝廷终于罢免了王逵。

13、至正四年(即1344年),脱脱因病辞职,到至正九年(即1349年)复出为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上赐号答剌罕(意谓:自在),被赞誉为“贤相”。

14、王五:(慌张……不语……)

15、包拯不仅自奉廉洁,清操自守,而且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孙,立下《家

16、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二十三日,包拯卒。赠礼部尚书,因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清正廉洁、不徇私情,死后谥号“孝肃”。

17、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18、后来,包拯调到京城里做官。有个张尧佐,他的侄女在宫内当贵妃。凭这点关系,他竟同时担任了三司使等好几个重要官职。三司使是主管全国财政赋税的官员,包拯以为依照张尧佐的才干,不适合担任三司使,更不适合同时担任几个重要官职。

19、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20、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京任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调任陕西,又调任河北,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秦陇斜谷务所的造船木材,一概向百姓征收索取;又七个州交纳河桥竹索的赋税,一般有几十万,包拯都奏请加以废除。契丹在邻近边塞地区集结军队,边境州郡渐加戒备,命令包拯去河北调发军粮。



三、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

1、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汉族。出身于官僚家庭。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2、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贪赃枉法的人,活着不允许进包家门;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包家祖坟之中。不遵从我的志向的,就不是我的后代子孙。请把家训刻在石块上,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以告诫后代子孙。

3、(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4、知府:那他是怎么问的?

5、不久,包拯被授为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当时张尧佐被任命为节度使兼宣徽两院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和包拯一齐对此进行辩论,话语十分恳切。又曾建议说:“每年用岁币贿赂契丹,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防。”又请求朝廷重视门下省封驳制度,以及废罢和禁铜贪赃枉法的官吏,选拔地方长官,实行对补荫弟子进行考试的制度。

6、臣生于草茅,蚤从宦学,尽信前书之载,窃慕古人之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忠死义之分,确然素守,期以勉循。

7、元末修撰的这部宋史,是元人利用旧有宋朝国史编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

8、升任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上奏说:“太子空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担忧,陛下长时间犹豫不决,这是为什么?”仁宗说:“你想让谁立为太子呢?”

9、包拯说:“漳河地区肥沃的土壤,百姓不能耕种,邢、沼、赵三州农田一万五千顷,一概用来牧马,请求把这些全都分给百姓。”听从他的意见。解州盐法规定使百姓困竭,包拯前去加以经营管理,请求一概与商贩流通交换。

10、路芦盐运使司沧州分司署前,有池一方,芦苇甚茂,中架木桥,以通往来。相传包孝肃公为转运使时,池中群蛙喧沸。公出示禁之,至今蛙出池则呜,入池则默,其威慑之远如此。浙江诗人万光泰有《销夏第四集分赋津郡古迹得沧州芦池》诗云:“长芦参户地,置县始宇文。惟存芦数亩,摇动清波纹。秋华吐白露,春翦屯绿云。可碲亦可槛,鸥鹭毽成群。相传包运使,莅此政务殷。官符禁蛙黾,效胜牡焚。”(乾隆《沧州志》卷十三古迹》)

11、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 年),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 年)。

12、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有人说了:说道这里,还是没有你河间什么事儿啊!不要着急,下面就要说到河间了。

13、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

14、知府:速带精兵40名,协助阜城县缉拿胡二贼众!

15、(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

16、——摘自包拯奏议《乞不用赃吏》

17、包拯,字希仁,男,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18、又上言天子应当明于听取采纳,分辨朋党,爱惜人才,不坚持先入为主的说辞,一共七件事;请求废除苛刻不宽厚的做法,抑制侥幸投机得官,正刑法明禁令,戒除兴建劳作,禁丘妖言妄说。朝廷大多加以施行。

19、知府:那天,是你与张老三相约一同进城的吗?

20、这个据现今的资料来看是没有的只是长辈对他将来命运的寄托和希冀罢了这个字没有什么新意~比较俗~

【axxzhouaxxyyflongdd】四、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翻译阅读答案

1、《包孝肃公奏议》几乎囊括了包拯一生中所有的奏折、陈表和各种各样的建议、意见,呈现了包拯的政治主张和他的阅世态度,尤其他关于反对增加农民负担和精兵简政的建议,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及现实意义。

2、——摘自包拯奏议《论取士》

3、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

4、不久,45岁的包拯因“端砚事件”被皇帝赏识,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大事则奏劾,小事则举正”。虽然这个官职没有多少实权,但从此他可以直接参与朝政,对于刚直又不懂人情世故的包拯来说,无疑找到了自己的发声平台。

5、穿越千年,包公清廉爱民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感动着一座城。

6、激起民变后,又派兵捕捉,滥用酷刑,惨遭其杀害者不计其数,因而民愤极大。但王逵与宰相陈执中、贾昌朝关系密切,又得宋仁宗青睐,故有恃无恐。

7、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至是,请:“罢河北屯兵,分之河南兖、郓、齐、濮、曹、济诸郡,设有警,无后期之忧。借曰戍兵不可遽减,请训练义勇,少给糇粮,每岁之费,不当屯兵一月之用,一州之赋,则所给者多矣。”不报。

8、包拯坚持不与富豪交往,而隋朝开国功臣刘昉则恰好相反,刘昉专喜结交富商大贾,迅速由贪利而贪腐,由功臣到谋反、败亡。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的过程中,刘昉有“定策之功”,被拜上大将军,封黄国公,赏赐丰厚,权倾朝野。但这个刘昉专喜结交商人富豪,“然性粗疏,溺于财利,富商大贾朝夕盈门”。渐渐地,刘昉完全掉入“钱眼”里了,走上了贪腐之路,商人们给他送钱,换来他权势的庇护,他为牟利,甚至在长安遇饥荒时,不顾杨坚的禁酒令,指使其爱妾租下门面开酒坊,发起了国难财。杨坚念及刘昉昔日功劳,下令不予追究,但逐渐疏远了他。刘昉大为不满,竟然与人谋反,后落得个自己被处死、巨额家财被抄没的下场。

9、这天一早,老太师刚刚起身,漱洗完毕,要仆人端上早点,三个五香蛋。他一个鸡蛋刚吃完,忽听家人禀报:“新府尹包拯来拜。”

10、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1、河间府署大堂内经常上演由文化旅游公司职工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知府断案》。

12、说起河间历史上因秉公断案、不徇私情而被大家称为“青天”的不少,其中出名的得算是包拯包大人了!大家是不是都蒙了?包拯包青天不是在开封吗?歌词也是这么唱的“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咋跑你河间去了?答案是肯定的!

13、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4、这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缅怀。作为包公的后人,他们不能忘、也从不敢忘记一千年前祖宗留下的家训。

15、据包氏宗谱记载,包拯的父亲名叫包令仪,母亲张氏。包拯兄弟3人,长兄包莹、二兄包颖都早年夭折,他是家中的独子。

16、任御史中丞时,包拯又先后弹劾利用职权贱买富民邸舍的张方平及“在蜀燕饮过度”的宋祁,使朝廷罢免二人的三司使之职。由于包拯敢于弹劾权幸,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包弹”的谚语,世人凡见官吏“有玷缺者,必曰:‘有包弹矣。’‘包弹’之语遂布天下”。

17、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18、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包拯人物经历简介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北宋名臣。

19、包拯因此呆在家里回避,过了很长时间才出来。他在三司任职时,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深受困扰。包拯特地设置榷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升给事中,担任三司使。几天后,被任命为枢密副使。随即又升为礼部侍郎,包拯推辞不受。很快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肃”。

20、宋仁宗嘉祐年间,富弼为相,欧阳修任翰林学士,包拯任御史中丞,胡瑗在太学为侍讲,集天下之望。当时士大夫相传道:“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便有四真之名。

【axxzhouaxxyyflongdd】五、包拯字希仁文言文注释

1、身份显贵之时,仍然以朴素节俭要求自己,和平民百姓时一样。

2、又尝建言曰:“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3、“不长。头尾半顿饭的时间。”

4、师爷:(取案宗)是,大人,昨日未时河间府阜城县正堂递来文书,今秋七月初有贼人胡二一伙入城,见曹瑞之之女曹春桃貌美,心起歹念,欲强行掳走,曹春桃抵死不从,即投水自尽,贼人将其救回仍逼她同去,曹春桃怒骂贼人,胡二等一伙儿,恼羞成怒将其杀害。现胡二一伙逃逸,故请派捉拿。

5、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6、公元1062年5月13日,正在枢密院处理军政要事的包公突然发病,卧床不起。

7、北宋名臣包拯年轻时,曾与一李姓同学在家乡庐州的僧舍苦读,每次从家里往返,必须在当地一富豪家门口经过。此时的包拯已在庐州崭露头角,他的才气受到时任庐州知州刘筠的赏识,并得到其传道授业,刘筠是北宋初年的文坛,为官正直,对包拯的学业和为官品格影响很大。

8、★河间府署同知署二堂包拯铜像

9、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10、包拯被任命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多次议论和斥责受宠信的权臣,请求朝廷废止所有内授官职等不正当的恩宠。又罗列上陈唐代魏征的三篇奏疏,希望皇帝把它们当作座右铭和借鉴。

11、试题答案:小题1:寻:不久遗:馈赠以:把布衣:平民;百姓小题2:(1)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大意正确计1分,落实“惮”的意思计1分)(2)(他)为人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大意正确计1分,落实“辞色”的意思计1分)小题3: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1分),为官清廉、为民作主(1分);老百姓以“青天”称之,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2分)。(语意相近即可)

12、三娘子:(仪门,三娘子击鼓,提裙小跑高喊):大人冤枉啊~~~

13、包公不但以“清心”“直道”要求自己,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形成了名垂千古的孝肃家风。

14、不报。徙知瀛州,诸州以公钱贸易,积岁所负十余万,悉奏除之。以丧子乞便郡,知扬州,徙庐州,迁刑部郎中。坐失保任,左授兵部员外郎、知池州。复官,徙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15、包孝肃知瀛州日,忽外有传契丹人大举兵将犯境者,州中皆恐。孝肃素严静,至是亦为稍动,召幕僚谋之。判官吴某独后至。孝肃责其慢。吴云:“非慢也,正思此事耳。以某度之,契丹和好方坚,必无败约。恐有好人欲借端生事,故播流语。惟当静镇之,自无事矣。”后数日,果有告边猾张子隆等聚徒谋入州劫府库,逃入契丹,造此恐吓。捕得诛之。孝肃即荐吴于朝。(乾隆《河间府志》卷十八“琐录”引

16、常言说得好:“宰相家人四品官。”这些家人虽然站立一旁,并不把新府尹放在眼里。

17、(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18、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19、个性官员包拯一上任就高调破除这则运行多年的潜规则,下令只能按规定数量生产端砚,州县官员一律不准私自加码,违者重罚。并且表态,自己作为“一把手”,决不要一块端砚。此举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3年后,包拯任期满,被调至中央任职,果然“岁满不持一砚归”。《包公掷砚》的故事就是以这个蓝本创作的。

20、800多年前,包公的第五世孙包康二迁居到这里,从此代代相传,繁衍生息。

上一篇:植树节的古诗白居易【文案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