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六则
1、奥林匹克杯全国青少年国学大赛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与支持。北京、广东、山东、安徽、江西、广西、四川等省市一些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国学文化传播与培训实力机构捷足先登,率先与奥杯赛全国大赛组委会签约,获得承办权后迅速成立省级赛区,积极组织开展青少年、幼儿国学大赛组织工作。本次国学大赛旨在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孩子们的国学文化水平,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2、立:能立于世,指知道按理的规定去立身行事,有能力去做官,供养自己。
3、习按其甲骨文的字形推断的本义是幼鸟学飞,由于幼鸟学飞需要实践,因此有演习,实践的意思。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易其道得之,不取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德之,不去也。”
5、《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当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解释)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7、对父母保持崇高的敬意、感恩他们如苍天大海一样的恩德,并且在他们年老体迈、患病受伤的时候给予回馈、照料。这样的行为只有人类所独有,这就是孝的基本内涵——是古人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后得出来的为质朴、也是具光辉与普世价值的结论:人,都是会老的。除了早夭的与死于非命的人,谁会希望自己在风烛残年的时候凄苦无依?在冷漠无助中悲惨谢幕、离开人世?孝敬父母、关爱长辈实际上就是善待自我的明天与未来。
8、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9、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4、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15、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a,友多闻,益矣。友便辟b,友善柔c,友便侫d,损矣。”——《论语·季氏》
16、《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7、孔子《论语》“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喜欢的理由: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杜绝了四种缺点,不凭空猜测意料不,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孔子的观点也教会了我们要像孔子一样遇到事情,要不固执,不拘泥不妄猜。
18、孔子讲学,又是学与问的结合。学的中间有不明白的,有不能深入下去的,有疑问的,都需要向人请教,都要问。所以学跟问是不能分开的。只问而不学,不是从学习中所产生的疑问来问,问的问题,一般恐不深入,问得浅。所以也不行。
19、如果服从命令,就会表现得像禽兽一样野蛮;不服从命令,则显得文明而富有修养;那就不应该服从命令,而应该“犯上”。
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lún yǔ liù zé
2、这才是孝的底线与原则。
3、第五则: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4、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5、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6、论语十二章前六则: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见于《雍也》篇。
7、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8、初中课本上都有....,你可以买本初中3年的文言文的全解,从里面找论语六则和世说新语有关的文章,里面都有,是语文版的.
9、(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做老师了”。
10、子曰:“富而可求也,随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1、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2、 道不同,不相为谋。
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二者表述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真理与仁道之前,没有人是至高无上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有人都应该一样,都应该依道而行、从义而止。
15、第五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17、“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有若这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18、奥林匹克杯全国青少年国学大赛:
19、如果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遭受耻辱;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荣耀显扬,那就不应该服从命令,而应该“犯上”。
20、⊙常识中华礼仪用语200句
1、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
3、第四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第六》)
4、关注传统文化,关注奥林匹克杯全国青少年国学大赛!
5、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10、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2、天命:含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禀性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
13、a谅:诚信。b便辟:惯于走邪道。c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d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14、第四则孔子讲对于“文”的要求,要聪明灵活,爱好学问,不耻下问。下问有两方面,地位高的人向地位低的人请教,有学问的人向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所谓有学问,可能指很有文化知识,但对于某一行专业知识,他还不如从事专业的人知道得多,所以有关专业知识,还得向从事专业的人请教。
15、孔子讲学习,又有温故和知新结合。学习古的知识是为了今用,知古不知今,学了古的知识不会今用,不行。知今而不知古,对于前人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不知道,也不行。所以一定要“温故”与“知新”结合,做到古为今用,才符合要求。
1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7、(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18、点击上方蓝色「书香人生」可快速关注
19、zǐ yuē :“ wēn gù ér zhī xīn , kě yǐ wéi shī yǐ 。” ——《 lún yǔ · wéi zhèng piān 》
2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xxzhouaxxyyflongdd】四、论语六则君子有三畏
1、(1)温故知新;(2)见贤思齐(3)三人行,必有我师;(4)择善而从;(5)任重道远;(6)死而后已;(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孔子论学不限于书本学习,随处可学,这就有善与不善的结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善与不善的结合。(周振甫)
5、有若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意思是孝悌之人不应该忤逆犯上,应该恭敬顺从——“鲜矣”即强调孝悌之人很少、不应该有“犯上”这样行为。
6、鲁哀公问孔子说:“儿子服从父亲就是孝,对吗?臣子服从君主就是忠贞,是吗?”问了三次,孔子都不回答。
7、作为一部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的孔子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都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8、(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篇》
10、奥林匹克杯全国青少年国学大赛组委会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14、(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5、(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16、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17、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篇》
19、奥林匹克杯全国青少年国学大赛在会议中心举办启动仪式
20、第二则讲温习,温习旧的知识,却有新的体会,新的认识,可以做老师了。老师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得到启发,老师要自己“温故而知新”,自己温习旧的知识,有新的体会,才能使学生得到启发,所以要“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有的在新的社会里还有借鉴作用。那需要对新的社会有所了解,知道新社会里需要什么,才能分别哪些旧知识还有借鉴作用。
【axxzhouaxxyyflongdd】五、论语六则拼音版
1、第三则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2、孔子讲学,又是学和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学了知识不会分别知识的正确与否,不会从中得到启发,不会活用,不行。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否前人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前人已经研究过处继续前进,再从头开始,是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定要学与思结合才行。
3、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篇》
5、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8、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
9、《论语》 (1) 温故知新; (2) 见贤思齐 (3) 三人行,必有我师; (4) 择善而从; (5) 任重道远; (6) 死而后已; (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①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11、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1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个是孔子教导弟子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如果服从了命令,父母亲就会有危险;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那就不应该服从命令,而应该“犯上”。
14、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孔子怎样才算是孝。孔子说:“行孝就是不要违背礼的准则。”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怎样才算是孝,我告诉他说,不要违背礼的准则。”樊迟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6、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17、人们多解释成复习,中学教材也这么解释,但是按照原北大中文系学者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一书中的解释,应该是后者,理由如下:
18、一切都要依从于“礼”,而不是顺从父母的喜怒与个性。
19、(解释)过于性急求快,超过了实际可能,反而达不到目的。欲:想要。则:就。达:达到。也作“欲速不达”。(例句)①学习科学知识要循序渐进,想走捷径,反而会欲速则不达。②做任何工作,都得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③学习外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④做事切忌盲目急进,拔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⑤按照程序一步步进行,欲速则不达,千万急不得。⑥你学习英文不到半年就读莎士比亚的诗,这种学习方法恐怕是欲速则不达。
20、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大街48号东方银座B座6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