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106句关于战争的词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07 07:23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关于战争的词

1、关于战争的词语5个

(1)、(解释):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2)、(示例):老子出生入死,~,打了十几年天下,凭什么快到手中的果子让给别人吃?◎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3)、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4)、可见他同文廷式一样,关心国事时政,他们虽然不是同一年生,但却同一年死。他们的一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国难:王氏生于鸦片战争后第九年,次年就发生了太平军的农民大革命;文氏生于英法联军之役(1860)后第六年,后来相继发生了中法战争(1885)、中日甲午战争、百日维新(1898)、八国联军(1900)。庚子国变后第四年,两人都去世了。所以,在他们的一生这中,贯串了内忧外患的苦难,这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5)、(解释):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6)、释义: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7)、      策马冻云阴里,谱胡笳一阙,凄断哀弦。看居庸关外,依旧草连天。更回首、淡烟乔木,问神州、今日是何年。还堪慰,男儿不算华颠。

(8)、译文:经过在宣王,以中兴复古的德,雄南征北伐的威力,终不能确定鲁侯的后代。

(9)、我们既然是讲反映甲午战争的词史,就要大致了解一下它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与鸦片战争相同的是,甲午战争也是一场中外战争,是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也是一场海上战争。但两者有很重要的不同点,一个不同点是鸦片战争的对手是西方的列强英国,而甲午战争的对手是东洋的日本。中国起初也把西方人看成是蛮夷,是没有文化的民族,很瞧不起,但逐渐认识到他们的物质文明发达,就不再轻视了。而日本,在中国人的眼里,一直是落后的民族,一直是学我们的,所以一向是轻视的,所以同日本人打仗,而且打败了,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是难以接受的,是有很深的耻辱感的。

(10)、   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11)、(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12)、战鼓的声音还没有停止,乌鸦和老鹰便前来相互庆贺。诗句用乌鸢对于战争的喜爱,反衬出人民对于战争的厌恶。

(13)、(近义词)声东击西、围城打援、围詹救科、调虎离山

(14)、(解释):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15)、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带着千万万马远赴他地巡视,思乡心切,孤单落寞,生出怨恼,怪这外地不如家乡清净。

(16)、背水一战一夫当关四面楚歌出奇制胜马革裹尸百战百胜屡战屡败速战速决血战到底孤军奋战决一死战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步步为营。

(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塞下曲》

(18)、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19)、(出自):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20)、围魏救赵、调虎离山、围城打援、偃武休兵、南征北战

2、关于战争的词

(1)、"认参差神京乔木,愿锋车归及中兴年":神京,即京都。乔木,高大的树木,喻故乡,江淹《别赋》中说:"视乔木兮故里,诀北梁兮永辞。"锋车,即军车,走得很快的兵车。这是作者祝愿志锐早日回到京师,后来志锐果然回来了,但清朝的中兴之年却再也没有出现。

(2)、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3)、(近义词)身经百战、东征西讨、南征北讨、戎马倥偬、转战千里、南征北伐、九死一生、出生入死

(4)、例句: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5)、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6)、(出奇制胜)、(兵戎相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刀剑无眼)

(7)、(出自):宋·岳飞《乞解军务第三札子》:“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

(8)、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出自柔石《二月》二四:各方面竟如千军万马地围困拢来,实在说,我是有被这班箭手底乱箭所射死的可能性的。

(9)、烽火连年((fēnghuǒliánnián):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10)、释义: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11)、九马指汉文帝有九匹良马。后来用“九马”指皇帝的御马。安史之乱发生、叛军进攻长安时,唐玄宗急于逃跑,以致折断了马鞭、累死了御马,许多李氏皇亲都来不及跟上与他一同逃命。诗句写唐玄宗李隆基及皇亲们仓皇逃命的狼狈情景。

(12)、   尽忠于民族国家,努力求团结进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几;坚持在敌后抗战,英勇至杀身成仁,感怀将略,数年知己情深-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将军

(13)、译文: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14)、那战死在河边的将士,已经成为了一片白骨。家中的妻子,还在春闺中想念着他们,希望能够早日团聚。

(15)、(偃甲息兵)、(倒戈相向)、(上兵伐谋)、(穷兵黩武)、(腹背受敌)

(16)、马革裹尸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mǎgéguǒshī,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17)、(草木皆兵)、(围魏救赵)、(运筹帷幄)、(退避三舍)、(如火如荼)

(18)、历史上对战争及其产生根源有各种不同观点。自然主义战争学者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物本性,并认为战争是自然的和永恒的现象。宗教战争论者则认为战争是上帝对人的惩罚,并用超自然力量解释战争起因。种族主义者则认为,战争的起因是优劣民族之间差别。近现代地缘主义政治学者则认为战争是基于地理环境,即为争夺一定的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引起的。马尔萨斯主义者则认为,人口过剩和饥饿是战争的真正原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战争既非从来就有,也不是永恒的,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私有制产生以后,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形成,出现压迫和被压迫时才出现的。历史上有各种类型的战争,包括侵略战争和自卫战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有传统战争和现代战争;局部战争和世界战争等多种类型。

(19)、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楔子:“只不过休兵罢战还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寻。”

(20)、(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3、关于战争的词汇英语

(1)、(示例):倘用~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

(2)、叶嘉莹:从晚清两大词人的词史之作看中日甲午战争

(3)、炮火连天(pào huǒ lián tiān):形容炮火猛烈。

(4)、(马到成功)——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5)、瑾、珍两姐妹在光绪十五年(1889)进宫,先被封为嫔,五年后因得光绪皇帝宠爱被封为妃,叫瑾妃、珍妃。由于瑾、珍两人是志锐的堂妹,而文廷式又是志锐的好朋友,所以光绪对志锐和文廷式具有好感,是很自然的。志锐和文对光绪有超越君臣以外的特殊感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两人中特别是文廷式,都是忠义奋发的人,而且很有才华和识见,所以深得光绪赏识。

(6)、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7)、(解释):军事术语,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诱使敌人派兵援救,然后以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

(8)、(无坚不摧)——形容力量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9)、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10)、(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11)、出自叶嘉莹《迦陵说词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2)、炮火连天 (pàohuǒliántiān)

(13)、白骨露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áigǔlùyě,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剧景象。

(14)、(出自):宋·岳飞《乞解军务第三札子》:“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

(15)、古代皇帝到了应该成婚的年龄,就要选后妃,先从民间选秀女,慈禧太后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被选进宫里的。不过,到了清朝,按满族的规定,某一品级以上的满族官员的女儿,凡满十三岁的,都要上报,不得隐瞒。光绪十四年,瑾、珍两姐妹就是这样入选到北京,做了光绪皇帝的妃子。

(16)、(有勇无谋)、(烽烟四起)、(步步为营)、(刀光剑影)、(枪林弹雨)

(17)、可怜啊,那些已在无定河边变成了一堆骸骨的征人,仍然是得不到讯息的春闺少妇连梦里都在思念的亲人。诗句反映了唐代长期边塞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生离死别的无限痛苦。

(18)、"老去惊鼙鼓,叹无多忧乐,换了华颠":"鼙鼓",典出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古代军中的乐器,这里借指战争。华颠,头发花白。这三句是作者描写自己对国事日非的痛心和关怀,作者当时只有四十五岁,然而心态和形态都已经显得垂垂老矣,一头青丝变成了满头白发,并且闻鼙鼓而惊心。

(19)、此二句乃是写唐末黄巢军队攻入唐都长安后的破坏力。前句举“内库”以括其余,写长安财物荡然无存、摧毁殆尽之状;后句举“公卿”以包其他,写长安达官贵人、高门望族死无遗类之状。其在批评黄巢的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破坏力。后代视为警策之句。

(20)、这里引起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读书人,海内外的中国读书人,都这么关心国事,这么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这是因为中国文化一向以儒家思想为主要传统,而儒家的士人则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所谓"修、齐、治、平","任重道远",所以一般说起来,我们华人,包括海外的华人,其文化的根柢,感情的根柢,一定是在大陆,这是毫无疑问的。大陆上的中国人,本能地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关心他们切身的事情,这是很自然的。这就是古往今来中国读书人为什么如此关心国事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上的深层原因。

4、关于战争的词语和句子

(1)、(出自):宋·岳飞《乞解军务第三札子》:“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

(2)、文廷式喜欢游历交友,同治十一年(1872)在广州认识了当时广东的大儒陈沣,和其他许多名士。光绪三年(1877),他住在当时的广州将军长善的府上,这是因为长善好客,也可能由于文的祖父和父亲都在广东从事军务,所以长善对文的家世应有所闻。就在这里,文廷式认识了长善和他弟弟长敬过继的儿子志锐,还有志锐的弟弟志钧,后来三人成为知交。

(3)、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4)、光绪十六年(1890),文廷式终于考上进士,而且是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在翰林院任职。这年度假回来时,路过天津,直隶总督李鸿章热烈款待,并且赠予厚礼。翰林院定期举行考试,光绪二十年(1894)举行大考,由光绪皇帝亲自主持,文廷式考了一等第一名,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文这时在考场、官场忽然都得意起来了,据说是因为珍妃在光绪面前美言,说文的学问很好。所以,在北京引起物议。

(5)、译文: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6)、文廷式所写的词是《八声甘州·送志伯愚侍郎赴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之任》,王鹏运所写的词也是《八声甘州·送伯愚都护之任乌里雅苏台》。我们先讲一下他们两人词中所说的伯愚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

(7)、出门远征就不再考虑身后的事情,为报效国家而战死疆场,这有什么难处。这是表现战士们慷慨赴难,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既然已经从军入伍,开始远征,就应该忘掉家中的一切琐事,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放在第一位;既然要参加战争,就应该有视死如归的精神,不应该惧怕死亡,而应该拼死杀敌,报效国家,让自己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8)、这首诗主要表达的使人杀敌之心盛烈,奈何年岁已大,一辈子就这样老死沧州的伤感之情。

(9)、(解释):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10)、另一个不同点是,英国人和西方人来中国,主要是做生意,鸦片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不大有领土野心,所以英国攻下浙江的定海后又还给中国,就是割让给英国的香港,当时只是中国南海上的一个荒凉的小渔村,而且英国的理由是,远来中国,需要一个停脚、休息和处理商务的地方,理由看起来是很合情合理的。但是日本人侵略中国,是赤裸裸的领土掠夺,觊觎中国丰富的资源和广大的领土。所以日本人的侵略,使中国的读书人更是感到国势的衰微和处境的危急。

(11)、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出自鲁迅《两地书·二》:但恐怕也有时会逼到非短兵相接不可的,这时候,没有法子,就短兵相接。

(12)、(草木皆兵)、(围魏救赵)、(运筹帷幄)、(退避三舍)、(如火如荼)(马革裹尸)、(势如破竹)、(调虎离山)、(兵荒马乱)、(枕戈待旦)(赤膊上阵)、(穷兵黩武)、(百战百胜)、(战无不克)、(速战速决)(乌合之众)、(屡战屡败)、(血战到底)、(以战养战)、(短兵相接)(打草惊蛇)、(各自为战)、(孤军奋战)、(南征北战)、(骁勇善战)(四面楚歌)、(勇冠三军)、(浴血奋战)、(纸上谈兵)、(城下之盟)(用兵如神)、(同仇敌忾)、(暗度陈仓)、(胡服骑射)、(炮火连天)(有勇无谋)、(烽烟四起)、(步步为营)、(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全民皆兵)、(金戈铁马)、(血肉横飞)、(硝烟弥漫)、(风声鹤唳)(声东击西)、(揭竿而起)、(坚壁清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出奇制胜)、(兵戎相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刀剑无眼)(偃甲息兵)、(倒戈相向)、(上兵伐谋)、(穷兵黩武)、(腹背受敌)(大获全胜)、(远交近攻)、(单枪匹马)、(秣马厉兵)、(招兵买马)(人仰马翻)、(汗马功劳)、(战火纷飞)、(千军万马)、(冲锋陷阵)。

(13)、(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14)、战争是极端的行为,战争的产生是由主导者为了自己或者集团的利益而发起的行为,这种获取利益的行为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获得。

(15)、(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16)、(反义词)安家落户、纸上谈兵、安营扎寨、卖剑买牛、按兵不动、买犊卖刀、卖剑买犊、买牛卖剑、买牛息戈

(17)、甲午战后,志锐被外调到乌里雅苏台为参赞大臣之后,文与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强学会,鼓吹变法改制,针砭时政,引起主和派和保守派不满,李鸿章遂授意御史杨崇伊奏劾文廷式与内监来往,这是暗指他在利用珍、瑾二妃的关系,介入朝政。慈禧遂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阴历二月下令将文廷式革职,永不叙用,并赶出京师。他离开京师后,流落江南,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政变时,由于他同康、梁的关系,要抓他治罪,迫使他一度流亡到日本避难。光绪二十六年(1900),文从日本返国,初居上海,两年后返回老家萍乡。光绪三十年(1904)去世,一共活了四十九岁。

(18)、"只榆关东去,沙虫猿鹤,莽莽烽烟":榆关,本指山海关,现借指边关。沙虫猿鹤,《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抱朴子》云:"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沙为虫",谓战死沙场者化为异物,此处指中日甲午之战时中方伤亡之众。莽莽烽烟,莽莽是无边无际的样子,烽烟是烟火,遍地弥漫战火。

(19)、   放胆白山驱日寇;忍悲黑水灭夷蛮-东北抗联英雄赵尚志

(20)、白骨露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áigǔlùyě,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剧景象。

5、关于战争的词语二字

(1)、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己亥岁》

(2)、(近义词)声东击西、围城打援、围詹救科、调虎离山

(3)、出自: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战火纷飞的日子,江水山觉得还是才开始,却一晃就过去了四年多。”

(4)、出自: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

(5)、释义: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6)、破釜沉舟。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余勇可贾。马革裹尸,乌合之众,揭竿而起,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胡服骑射,纸上谈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毛遂自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围魏救赵、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余勇可贾、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腹背受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破釜沉舟草木皆兵如火如荼退避三舍背水一战一夫当关四面楚歌出奇制胜马革裹尸百战百胜屡战屡败速战速决血战到底孤军奋战决一死战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打草惊蛇、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纸上谈兵

(7)、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8)、(示例):老子出生入死,~,打了十几年天下,凭什么快到手中的果子让给别人吃?◎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9)、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10)、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

(11)、(例句):两军短兵相接,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漂杵。

(12)、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1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4)、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美德,以求和为耻辱----(肖伯纳)

(15)、征人是指戍卒。在战场上战死的都是戍卒,而终的功劳全部都归为将军。

(16)、在二战之前(包括二战),战争是由于参战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在战后,直至21世纪初,大多是由于多极化与单极化的矛盾激化而导致的,但以后因宗教文化民族冲突升华引发的战争将是主要原因(如:巴以冲突)。战争的根源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对战争状态的描述也有多种方式,现代国家主要从法律角度对战争进行描述。认为战争是交战国之间的一种特殊法律关系。这种战争状态通常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并伴随着一系列的法律后果。战争状态是法律状态,它往往是交战双方或一方宣战,但彼此之间并不一定有实际的战争冲突。通常由国家高权力宣布战争状态。交战国家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它们之间就由和平关系转变为战争关系,战争法也同时开始适用。对战争的描述除从法律角度外,还可以从军事角度、政治角度等方面进行论述。

(17)、兵荒马乱(bīnghuāngmǎluàn):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

(18)、(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19)、枪林弹雨(qiānglíndànyǔ)枪杆像树林,子弹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20)、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1)、例句: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到处是~的战场。

(2)、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爱国将领冯玉祥

(3)、马革裹尸,乌合之众,揭竿而起,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胡服骑射,纸上谈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毛遂自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围魏救赵、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

(4)、   可怜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5)、译文:现在讲好已定,两宫上天眷顾,没有一天可以返回;停止战斗部队,可以预期时间。

(6)、例句:他参加革命几十年,在~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上一篇:95句关于如何成功的名言精选好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