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117句曾国藩家训大全集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05 12:25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曾国藩家训全文及解释

1、曾国藩家训释义

(1)、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辛勤劳动)则神钦(神灵钦佩)。

(2)、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

(3)、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4)、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

(5)、曾国藩留下来16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的勤奋、简朴、求学、务实的家规家训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自己对其家规家训也一直身体力行,其一生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

(6)、以上是我读此书的一些感想,由于职业的影响,我对涉及教育方面的话题关注较多,也用了很长的篇幅来不厌其烦地阐述,真的是佩服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感恩!感动!

(7)、多一分谨慎,多一分胜算。谨慎并非美德,却是大英雄大豪杰,不可缺少的素质。吕坤说:“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朱熹也说:“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诸葛一生惟谨慎。曾国藩奉孔明为楷模,以“慎”字撑人生之舵,宦海浮沉,有惊无险。萧一山比较曾左二人,说:“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实在是精当之论。

(8)、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竟成;

(9)、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聊天,说起我的一个同学家,住的是高档小区好几百平方米的豪宅,她家的客厅都比我们整个家大好多,装修的富丽堂皇,真豪华,好羡慕。还有我的好朋友新搬了家,住的是三层楼带院子的排屋,希望啥时我也能住到她们这样的房子里。

(10)、第05集:败人的两个字 第06集:小家里的大智慧

(11)、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

(12)、修身之道,难是养心,养心难之处,又是慎独。“慎独”,是独自一人时,亦有一双慧眼观照自己,不做出格事,不说出格话。

(13)、知识改变命运,让出生农民世家,天资并不聪颖的曾国潘成为一代鸿儒。少年时的曾国藩科举落榜,用借来的100两银子买了一套二十三史,可见对书的痴迷程度。他在家书里是这样说的“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我们知道,曾国藩是个个人信仰和信念十分强大的人,他之所以能形成这些信仰信念,完全来自于读书。

(14)、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15)、莫因仁慈而误大事。“辣字诀”是曾国藩在评价他的弟子李鸿章时,总结出来的一种办事风格和处世谋略,说他“殊为眼明手辣”,其精义是简单有效,干净果断。曾国藩一生中,治乱世用重典,频施辣手,杀人如麻。“小仁者,大仁之贼也”。历史上多少人因“仁慈”而坏事。“辣字诀”,专为救“仁”字之弊而设。

(16)、他深知一丝一缕来之不易,时刻要求子女们节俭持家。

(17)、办大事要树好品牌。在一般人眼中,“忠”总与“愚忠”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忠”不仅是一种道德律令,还是人生的黄金法则。以“忠”字自修,可以安顿心神,培养刚强之气;以“忠”字待人,可以交到真朋挚友,互济互助;以“忠”字办事,则有一种专注精勇往无前的精神,无坚不摧。“忠”字是升迁晋职的必由之径,也是名垂史册的不二法门。试看古往今来,又有谁讨厌忠心之人?

(18)、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19)、勤: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

(20)、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2、曾国藩家训大全集

(1)、“为人祖者,莫不思利其后世。然果能利之者,鲜矣。何以言之?今之为后世谋者,不过广营生计以遗之。田畴连阡陌,邸肆跨坊曲,粟麦盈仓,金帛充箧笥,慊慊然求之犹未足,施施然自以为子子孙孙累世用之莫能尽也。然不知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自于数十年中勤身苦体以聚之,而子孙于时岁之间奢靡游荡以散之,反笑其祖考之愚不知自娱,又怨其吝啬,无恩于我,而厉虐之也。始则欺绐攘窃,以充其欲;不足,则立券举债于人,俟其死而偿之。观其意,惟患其考之寿也。甚者至于有疾不疗,阴行鸩毒,亦有之矣。然而向之所以利后世者,适足以长子孙之恶而为身祸也。顷尝有士大夫,其先亦国朝名臣也,家甚富而尤吝啬,斗升之粟、尺寸之帛,必身自出纳,锁而封之,昼则佩钥于身,夜则置钥于枕下。病甚,困绝不知人,子孙窃其钥,开藏室,发箧笥,取其财。其人后苏,即扪枕下,求钥不得,愤怒遂卒。其子孙不哭,相丐争匿其财,逐致斗讼。其处女亦蒙首执牒,自讦于府庭,以争嫁资,为乡d笑。盖由子孙自幼及长,惟知有利,不知有义故也。夫生生之资,固人所不能无,然勿求多余,多余希不为累矣。使其子孙果贤耶,岂蔬粝布褐不能自营,至死于道路乎?若其不贤耶,虽积金满堂,奚益哉?多藏以遗子孙,吾见其愚之甚也。然而贤圣皆不顾子孙之匮乏邪?曰,何为其然也?昔者圣人遗子孙以德以礼,贤人遗子孙以廉以俭。舜自侧微积德至于为帝,子孙保之,享国百世而不绝。周自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积德累功,至于武王而有天下其诗曰:治厥孙谋,以燕翼子。言丰德泽,明礼法,以遗后世而安固之也。故能子孙承统八百余年,其支庶犹为天下之显,诸侯棋布于海内。其为利岂不大哉!”

(2)、其次,《朱子家训》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循序渐进,因而符合教育规律,让人接受起来水到渠成。

(3)、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4)、《女训》是东汉的蔡邕教女子注意思想品德修养的短文。他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普通心理现象,反复强调做人修养品德、净化心灵比美化容貌更重要。要求女儿整发修面、美化自身时,莫忘修养心性,崇尚节操:

(5)、原以为《曾国藩家训》是对其子嗣的教诲篇章,细读书卷才知,作者黄西华利用曾国藩的毕生经历解释着“曾国藩家训”的内涵。这不仅让我了解了曾国藩家训的内容,更让我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看到曾国藩的为人处事之学。

(6)、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7)、中国的父母总想着要给孩子好的东西,但好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情感。现在中国文化教育土壤贫瘠,家庭教育缺失,好的解决办法是从家庭教育入手,培养情感。

(8)、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8IwGmN0WVaxHVz0BB-3QQ提取码:hc58书名:五百年来王阳明

(9)、就全体人类的文明史来看,就无数个体的成长史来看,思想、精神、信仰才是人生恒久的力量!

(10)、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11)、第一部分:养心修身课程——十二条课程终日惕厉(2)

(12)、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可一味耽着,易溺心丧志。

(13)、用花言巧语取悦于人,终只能给自身带来灾祸。闲言碎语,也会搅乱你的心神,理解的人不夸耀,夸耀的人不理解。那些道听途说的东西,让智者笑话,让愚者惊骇。那惊骇的人弄清原委以后,会说你欺骗。笑话你的人会鄙视你,即使你很直率也会怀疑你。终忧患愧悔丛集,便铭记下来一定要改正。铭记以后仍然蹈其覆辙,可叹你已经老了。

(14)、在中国文化环境下,家庭就是每一个人的立足存身之所,曾国藩说人生有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很晚才起床)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而家是这八本的根本。失了这个根本,其他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15)、尽管郦波很早就阅读《曾国藩家训》,且常读常新,多有收获,但这次在百家讲坛评说曾国藩家训,根本的动力是对教育现状的某种忧虑。

(16)、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7)、司马光则在《家范》中认为,做长辈的都想造福于子孙后代,但真正能够做到这点的人却很少。因为这些人只知道给子孙留下财物,而不知道用道义训诫子孙,用礼法治理家庭。其结果是助长了子孙的许多不良行为,甚至产生斗讼、盼父母早死等弊端。相反,圣人给子孙留下的遗产是德和礼,贤人给子孙留下的遗产是廉与俭。作者列举了舜积德为帝、享国百世,孙叔敖不贪累世不失家业,以及萧何克俭、杨震公廉、周本好施、张文节清俭等事例,忠告人们,遗德于子孙后代远比遗财于后代更为有益:

(18)、“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咸知饰其面,不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

(19)、第17集:先晓事后办事第18集: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

(20)、数十年来的教育,一直在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之间兜圈子,以为倡导了能力的培养就逃避了知识灌输的嫌疑。但全社会似乎都忘记了,教育重要的本质是关心生命的成长、启发良善的人性、影响有价值的人生。而这一切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归宿。

3、曾国藩家训全文及解释拼音

(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戒子植》、曹丕《诫子》、嵇康《家诫》、诸葛亮《诫子书》、羊祜《诫子书》等都是教育子孙的文书。典型者当数诸葛亮的《诫子书》。诸葛亮曾经写过两封《诫子书》,其一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戒子植》、曹丕《诫子》、嵇康《家诫》、诸葛亮《诫子书》、羊祜《诫子书》等都是教育子孙的文书。典型者当数诸葛亮的《诫子书》。诸葛亮曾经写过两封《诫子书》,其一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恕: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

(4)、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

(5)、郦波说,近年来,家教图书受到读者重视,诸如《哈佛女孩》等畅销书动辄销售上百万册,但是鲜有类似的

(6)、一曰慎独则心安。修身之道,难是养心,养心难之处,又是慎独。"慎独",是独自一人时,亦有一双慧眼观照自己,不做出格事,不说出格话。

(7)、谢安侄子谢玄,年轻的时候喜欢佩戴紫罗香囊,谢安怕他玩物丧志,“因戏赌取,即焚之”,用这种行为加以教育,自此谢玄停止了佩戴香囊。谢安兄子谢朗,“善言玄理,文义艳发”,小时候一次大病初愈后,在叔父谢安处与僧人支遁谈玄,论争得十分激烈。

(8)、第一部分:养心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2)

(9)、(1)“实事求是”:两位成大事者的务实精神

(10)、读史——丙申年,购念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11)、勤奋是人生第一要义。人生要义,以勤为本。无论资质平庸还是聪颖,家境贫寒还是富裕,都不是个人成就事业的决定性因素。曾国藩并不是聪明出众的人,他的成功,不外乎一个“勤”字。从一个人勤奋的程度上,便可以预知他能成多大的事。

(12)、另一方面,世上大部分的伟业,都不是一个人建立的,人生中许多转机,都是朋友提供的。但若以功利之心交友,别人回馈的也不过是功利之心而已。当你用豁达待人,以仁爱处世,自然可收获一批以心相交的挚友。

(13)、对待身体健康问题,曾国藩也极其重视,保养得很是用心。

(14)、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5)、曾国藩是一个好哥哥、好父亲,也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总是告诫他们要认真研究学问,要读好书但又不能读死书。他认为自己能够帮助父母亲教育好弟弟们是一件尽孝道的事情,也就尽心教导弟弟们。遇到问题时,他总能够先从自身找错,反省自己的缺陷。在与兄弟间发生矛盾时,他感到很难过,但却不会意气用事去追究对方的过错,而是冷静处理,仔细维护兄弟之间的感情。“兄友”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他曾对其弟说,“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问。如我有不是,弟当明诤婉讽。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

(16)、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17)、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家训》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8)、他的子女因从小受到良好家训家风的熏陶,长大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19)、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

(20)、慎独,之于他人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事无不可对人言,就少有愧疚、猜疑、顾忌……种种阴暗,心中自然绿意盎然,步步花开。

4、曾国藩家训译文

(1)、如何治家,历来是人们议论甚多的一个话题。家训,对于今人来说,是个比较专业的说法。但在古时,却是常用词,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家训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更是儒家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古人家风的形成,更多靠的是长辈与子孙的身体力行,而不是背诵“家训”。

(2)、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3)、浑: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

(4)、住在日观,听见天鸡鸣叫。万籁俱寂,只闻观中的钟声。身后是毒蛇,身前是猛虎,但只要神定心泰,谁敢欺侮我?难道不是它们避人?好比面对三军,我的思虑专不会因为他们的纷扰而动摇。半辈子心意驰突,还未曾自己作过主,现在已经老了,难道能让心情纷乱地度过一生?

(5)、0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6)、主敬,不是不闻不思不见的兀然端坐,反而是一种淡然,因为时时有敬意,反而无事能安然,有事能应变;反观放纵的人,才会状况百出,手忙脚乱。所以曾国藩说,聪明睿智,皆由“敬”出。

(7)、勤以持家。家庭成员要勤,家长也要勤。言传身教,亲力亲为才有示范效应,才有感染力。每天只要能抽出一点时间来陪家人和孩子,这就是好的家庭教育。

(8)、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

(9)、真豪杰,从不轻言放弃。性格倔强并非一件坏事,它可化成强毅之气,迎难勇进,往往能成就非凡事业。曾国藩认为强为自立之德,强毅是做大事者必备的素质。他对自己一生行事风格进行总结,得出此“硬字诀”。“硬”与“强”字同义,即所说的“硬骨头”,鲁迅所说的“中国脊梁”。“硬”是豪杰人格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不灭基因。

(10)、传统文化里,事亲以孝,是做人的根本。但是孝顺不是对双亲照顾赡养就够了,主要是真切的顾念关心,让双亲身心愉悦。曾国藩认为,孝更应该从心理上给予抚慰。

(11)、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离“勤”好像越来越远了。喜欢睡懒觉、运动越来越少、没看过的书越来越多。身体日益臃肿而脑袋空空,每天忙忙碌碌,但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却发现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很空虚。扪心自问,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学习了、多长时候没有运动了,又有多少次在“回头觉”中虚度光阴而不思进取呢?

(12)、第03集:撑起两根骨头第04集: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13)、读了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郦波的《曾国藩家训》(上下),感受颇深,特别是讲到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每天持之以恒的践行,受益。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也存在比较突出的七条问题和恶习。一是抖脚;二是无事看手机;三是不善总结;四是不细心;五是不能从容;六是臆测行事;七是不耐烦。等等

(14)、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15)、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6)、郦波是如此投入于每一个靠近的历史人物。讲张居正时,除了大量阅读张居正的图书,还跑到湖北荆州张居正的故居实地揣摩,直到感觉张居正的形象在心中鲜活地浮现,有讲他的冲动;他给学生讲《孔子的眼泪》,反复阅读体味孔子,以至于梦见孔子边哭边唱,醒来便把哭的调子记下来。孔子临终前见到子贡,哭问“汝来何其迟也?”他解释说,“孔子的眼泪”不是哭自己,而是着眼在他人,看到不是生死,看到的是理之不存,乐之将崩,他的理想谁来实现?谁能兼济天下?这样有诗意的题目,后来被改成《孔子的教育观》。

(17)、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TI4RhQ5NZuecJxS2bgomw提取码:cv1h书名:五百年来王阳明

(18)、悔:遇有不测,自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

(19)、曾国藩一生不仅“无一日不读书”,他修身养性的功夫更是值得后人称道,写下了有名的《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日知其所亡;月无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难能可贵的是,自写下的那夜起一直到生命的后历程,他几乎地做到了,这也是曾国藩惊人的地方。他自己总结为一个字——恒。曾国藩有句名言“人但有恒,事无不成”,这种恒心和毅力,试问还有谁能相提并论?

(20)、首先,《朱子家训》在形式上采用了全韵文的方式,符合了汉语文化的传播特点。

5、曾国藩家训白话全文

(1)、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2)、多想坏人,不如多想好人。曾国藩认为,“恕”是立德的根基,既是临时应事之道,也是平日涵养之法。以爱己之心爱人,在人际交往中,求同存异,则到什么地方都能打成一片,收众人之力以成大事。有了“恕”字,就有了强大的人格凝聚力,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3)、- 回复“百家讲坛”,给你看诗词人物的传奇人生- 

(4)、郦波曾试图讲颜之推家训,但对于大众来说,颜之推显然不如曾国藩影响大。平常治学养成的习惯,就是做任何课题之前,尽可能地收集研究对象所有的相关内容,这次讲曾国藩,郦波更是集思广议。历史上关于曾国藩的争议很大,学术界认可曾国藩,认为他挽救了儒家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是汉文化的核心,冯友兰认为曾国藩是挽救了汉文化,是大功臣,可是他另一个身份是汉奸,帮助晚清镇压太平天国。章太炎恨曾国藩,认为曾国藩是奴才。梁启超编过《曾国藩嘉言钞》,蔡锷编过《曾胡治兵语录》,蒋介石则把《曾能治兵语录》作为黄浦军校教材。1945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曾经把《曾胡治兵语录》出成白话解。郦波说,当时的国共两d都拿曾国藩家训中的思想精华作为治兵方法或作为教材。可见这一受争议的人物,曾国藩家训却得到一致认可。

(5)、《曾国藩家训(下)》18-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

(6)、他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他的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他的小楷与小行书是整个清代的典范。他应是与同代包世臣、何绍基齐名的大书家。

(7)、“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备受推崇。青年时代的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梁启超称其“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8)、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9)、三戒奢华,方其幼也,阴陟无益;淫恶肆意,虽有笃厚之人,食则同案;妄取人财。不可虚言戏谑。莫呼长上表号。范仲淹,分形连气之人也。林则徐,修身奉主神:奉先思孝。敬长舆怀幼、恒:勤,不能不相爱也,布施无益。刘备。颜之推。苏洵:

(10)、“中国的父母总想着要给孩子好的东西,好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情感,现在中国文化教育土壤贫瘠,家庭教育缺失,好的解决办法是从家庭教育入手,培养情感。”郦波说。

(11)、三是身到与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不论多么艰难,一定要亲自去感受,知行合一。

(12)、第四篇:为官不败之诀(廉、勤、慎、忠、仁)

(13)、公众对教育现状的批评比较多,特别是对高分低能的一些现象很不满意。其实精神境界低更可怕。当下教育有三大缺失:一是大众教育缺失,更多的是精英教育、象牙塔教育,教育资源集中且失衡,尤其以中小学为严重;二是精神教育缺失,素质教育提得很多,但是更侧重能力和技术;三是家庭教育缺失,把孩子推到学校,其实家长才是孩子人生路上第一位老师。

(14)、⑤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

(15)、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16)、“仁”,是仁爱,是推己及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7)、和: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

(18)、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19)、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20)、那么,曾经小时候那么笨的孩子后来怎么就成为那么有才能的人了呢?我看过书后才知道,原来,曾国藩虽然笨一点,却是一个特别勤奋好学的人,他每天都坚持学习,坚持写日记,每天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检查过错,加以改正,不是坚持一天两天,而是一辈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后,他才成为了一代大儒。

(1)、作为一家之长,他以身作则,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

(2)、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3)、一千年前,一位儒家学派的一代大师孔子将儒家学说发扬光大;而在一百多年前,又是同样一位身怀着儒家学理念的智者站在历史的风头浪尖上,将儒家的思想贯彻得淋漓尽致。他用他的赤胆忠心,为当时在炮火连天的中国点燃了星星之火,将中国引领向世界,向世界看齐;他的人才观念更是造福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学习方法更为后代的我们树立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翻开《曾国藩家训》,领略曾国藩一生的旅程。

(4)、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

(5)、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敬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

(6)、读书不二——一本书还没有看完,就不去看别的书,不要东翻西阅,去追求一些表面的知识。

(7)、④读书不二∶ 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8)、堪称“古今家训之首”。为什么看似波澜不惊的千余封家书,

(9)、五是口到口勤。曾国藩还说过戒多言,矛盾吗?口到口勤,是“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训导。”规劝、训导是教育,本是对子弟的,现在扩展到了团队成员,上升到教育层面了,有社会教育的意义。

(10)、曾国藩是位官僚,所处的却是吏治败坏并极端腐朽的从政环境。他一无家学、二无根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反复磨砺,历尽宦海风波,获得彻底的成功。虽诟病不绝,却荣宠不衰,虽备受诋毁,然善始善终。其行其言,于无意间构造出一部炉火纯青的官场绝学,把中国人为官从政的智慧与谋略阐释得淋漓尽致。

(11)、在传统的儒家教育中,首先是家庭教育。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历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等,都留有家训。在这些历朝历代的著名家训家规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与美德才得以流传。

(12)、这30条语录虽是文言,但晓畅易懂,所以不作翻译解读,大家可在原话中细细品味、反复琢磨,自能体悟家道,收益无穷。

(13)、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14)、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15)、自从军兴以来,往往见到有一技之长,能忍受艰难困苦的人,都能被人任用,得到当时人的称赞。而那些没有才能,也无一技之长,又不习惯勤劳的人,都被当时人所唾弃,后冻饿而死。因此,勤劳的人便会长寿,安逸的人就会夭折;勤劳,便有才能,就能为人所用,安逸,则无才能,就会被人抛弃。勤劳便能普济众生,连神都会钦佩仰慕;安逸,则无任何价值,神鬼都不会保佑他所以,君子若要成为人们和神都能信赖的人,重要的就是要习惯于勤劳。

(16)、在传统的儒家教育中,首先是家庭教育。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历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等,都留有家训。在这些历朝历代的著名家训家规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与美德才得以流传。

(17)、曾国藩总结出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要读经典;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

上一篇:147句曾国藩家训原文及解说精选好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