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98句孟子经典篇目短篇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04 10:25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孟子经典篇目

1、孟子经典篇目及译文

(1)、(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3)、名著评说合集:趣解千古处事奇书《增广贤文》(31集)

(4)、宣扬“仁政”,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5)、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品完整的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才是懂得了阅读作品的正确方法。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讨伐)

(7)、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8)、                            

(9)、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0)、                           

(11)、如果疫情是一堂课,请告诉孩子这20个字……

(12)、(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13)、作文预测|2020中考作文预测及范文详解|专题一

(14)、新冠(guān)还是冠(guàn)?这些疫情时期常见词,很多人都读错用错!

(15)、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试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 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16)、蒙曼读经典07《水浒传》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17)、《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18)、(68)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19)、(3)(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宽广的道路‘义’上。

(20)、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16岁既为加冠。

2、孟子经典篇目短篇

(1)、百里奚(xī):又作百里傒。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

(2)、适合初中生的2020“寒假作息时间表”!太详细了

(3)、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是位有抱负的政治家,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时期,作为锐捷的思想家,孟子意识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建构了自己的学说。

(4)、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5)、孟子是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之被后人称为"亚圣"。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有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

(6)、真正的智者,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永远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清醒,问心无愧,活得明明白白!

(7)、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9)、(69)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10)、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赵岐《孟子注》:“若屈原憔悴,渔父见而怪之。”《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11)、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

(12)、《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

(13)、(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4)、(6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5)、第2层(入则无……国恒亡):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进一步论证艰苦磨炼的必要性。

(16)、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3分)

(17)、孟子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9)、C.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承接。选项加点词意义相同。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孟子经典篇章

(1)、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而富有文采,非熟读不能领会于心,因此本文的教学,应该以学生品读为主,教师点拨讲解为辅。通过领读、齐读、提名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形式反复品读,在读中正音,熟读成诵,领会其深刻的思想感情。

(2)、本课程共一学期14讲,选取《孟子》全集中经典的篇目或语段,届时会有教材发给学习者。

(3)、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4)、《尽心》上、下。《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谓《孟子》七篇由孟轲自作,赵岐《孟子题辞》曰:“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又曰:“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弟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着书七篇。”此亦主孟子自撰。清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亦以孟子自作,且曰:“《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孟子》主要注本有《孟子注疏》,《四部备要》本14卷;《孟子集注》,《四部备要》本7卷;《孟子正义》,《四部备要》本30卷。另有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本)。《孟子》是中国战国时代孟子的言论汇编。体裁与《论语》大致相似。《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每篇分上下,以开头数字作篇名。

(5)、孟子答道:“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称王天下。大王如能对民众施行仁政、减省刑罚、薄敛赋税、深耕土壤、清除杂草;青壮年在空闲时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来事奉父兄,出外用这些来事奉尊长,就能使他们拿着木棒来打击秦楚的坚甲利兵了。那些国家侵夺民众的农时,使他们不能耕种农田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妻儿离散。那些国家虐害自己的民众,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大王对抗?所以说仁者是的,希望大王不要犹豫。”

(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8)、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武汉之后,又有六地“封城”:疫情面前,我们能做什么?

(10)、《孟子》是四书中篇幅大的部头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11)、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12)、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13)、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14)、(51)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历代传诵的散文名篇,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要求背诵篇目。文章气势充沛,感情洋溢,充分体现了孟子散文纵横捭阖的雄辩特点。

(16)、(1)往之女家                 (2)与民由之       

(17)、《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和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这样,《孟子》一书便与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1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解释: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19)、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2分)

(20)、(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之”,代词;第二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

4、孟子经典篇目大全

(1)、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2)、七上语文(6-10课汇总)及11课《论语》十二章微课+知识点+同步练习

(3)、民国三年,73代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庆棠改封奉祀官。

(4)、人民日报:一学校至少27人确诊!5月能放心开学吗?家长都看看!

(5)、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

(7)、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

(8)、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9)、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0)、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居所,住宅。

(11)、孙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

(12)、《孟子》是四书中篇幅长,部头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直到清末都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13)、《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谓《孟子》七篇由孟轲自作,赵岐《孟子题辞》曰:“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又曰:“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弟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着书七篇。”此亦主孟子自撰。

(14)、中考前,家长怎么做才能恰到好处的帮助孩子呢?

(15)、课文中有些名言警句,要能够理解它们的意思,并学习恰当使用,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段,常常被人们引用,希望同学们能背诵,会使用。

(16)、惠王见到孟子就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反对国君言利,所以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17)、《孟子》是四书中篇幅长,部头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直到清末都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18)、虽然有千辛万苦、千难万阻,哪怕我只是莹虫之光,结局是粉身碎骨,身败名裂,依然在所不辞、初心不改。

(19)、八上语文(6-10课汇总)及11课《与朱元思书》微课+知识点+同步练习

(20)、D.“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运用了比喻论证;分析不正确。

5、孟子经典名篇

(1)、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了。

(2)、《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3)、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4)、 课内:《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

(5)、丁雁老师在过去的三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给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分别精讲了《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新的一年,他将为大家讲《孟子》。丁老师依然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经典的同时,加强古文功底提高阅读能力,帮助大家运用圣贤思想分析当下的世界和提升自身修养,为青少年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富贵不能淫》阅读练习及答案

(7)、来了!2020上海中考作文题出炉,浙江各地中考作文(附有点评)

(8)、《孟子》是孟子晚年与弟子公孙丑、万章等的问答记录,共有七篇。它大大发展了孔子提出的思想,使儒学的思想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使孟子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论述深刻,长于说理,许多篇章,至今仍十分富有教育意义。

(9)、(电子课本)部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10)、舜(shùn)畎(quǎn)亩胶鬲(gé)曾(zēng)益拂(bì)士

(11)、孟子接着问:“你们认为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他不够专心致志罢了。齐王也是这样啊,他不能认真地、专心地听从我的意见,我的思想对他不起作用,所以我才不愿辅佐他,辞别他离开齐国的呀。”

(12)、2020战疫美素材100句!文采情怀俱佳,句句戳中泪点,人心...

(13)、以性善论为基础,孟子的目的是为了推行他的“王道主义”。就是要学习古代圣王的做法,崇尚德治,“以德服人”,使人“中心悦而诚服也”。

(14)、丁老师于南山书房开设《中华文史哲》、《少儿文史哲》等课程;名著精读课程:《孙子兵法》精读,《论语》精读、《道德经》精读;名著导读课程:金庸作品导读,《水浒传》导读、《三国演义》导读、《红楼梦》导读等。

(15)、翻译: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顺。

(1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17)、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高峰。

(18)、《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数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赵岐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

上一篇:140句七夕暖心文案闺蜜精选好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