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142句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9-27 07:27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刘裕废晋恭帝

1、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到了哪里

(1)、现在,东晋灭亡了,刘裕登基了,中国历史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2)、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底层出身的皇帝,确实会比较残忍(同样的例子是朱元璋)——而这个口子一开,后世便有样学样,刘宋灭亡之际,也是一律被杀,为什么?当年你们怎么对待司马家,今个我们就怎么对待你们刘家!

(3)、看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假使没有一副强健的体魄,恐怕谈什么别的都是白搭。

(4)、刘裕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被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称。

(5)、在“打回老家去”的呼声中领兵北伐的,会是谁呢?

(6)、421年9月,刘裕令张伟携毒酒鸩杀司马德文。张伟不忍,饮鸩自杀。

(7)、要说跟司马懿有直接冲突的也就是桓氏家族了,这件事要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说起。

(8)、诗人借这段历史,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更写出了他的抱负。若是遇上合适的“东风”,他也是那能够成就历史的第一等风流人物。

(9)、往后,王导偶然在整理奏折时看到周顗援救王家的折子。

(10)、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他无法忘记,司马奕被赶出皇宫的时候正值仲秋,废帝穿着单衣步出西堂,乘牛车出神兽门,群臣哭着拜别。

(12)、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诗歌,通过“知人论世”、比较赏读,读懂诗人。理解陶渊明沉醉自然的真性情,与杜牧宦海沉浮中对历史的感慨,将“情”之一字贯穿课堂。

(13)、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甚有宠,常着斋后。主始不知,既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主惭而退。

(14)、山水与历史之中,都有着诗人们深深的寄托。品读古诗词,做个有“情”人,今天我们的课到这里。

(15)、接下来竟然又笼络住了名士王戎等人,尽心扶持贾后时期的晋室。然而,这已是西晋后一段摇摇欲坠的日子。

(16)、昔日刘裕曾欠下士族刁逵三万钱,无力偿还,被刁逵抓着。王谧则去见刁逵,并替刘裕偿还欠款,刘裕才得释放;而当时刘裕既无名声亦贫贱,不被其他具名望人士看重,唯有王谧去与他结交。王谧后在桓玄篡位时奉天子玉玺及册文给桓玄,并颇受礼侍。

(17)、本文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写作年代大约是421年,当时陶渊明已经归隐田园16年了。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美好情趣。

(18)、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19)、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0)、第一次是义熙六年(410年)二月在剿灭南燕以后,尽杀南燕鲜卑族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泄愤。

2、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

(1)、而后的三国,魏蜀吴三家,同样如此。蜀汉第一个灭亡,但后主刘阿斗同学,在蜀汉灭亡后,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过了很是安逸的一段生活,甚至留下了乐不思蜀的故事,他在洛阳去世之际,已是蜀汉灭亡八年之后。另一位亡国之君孙皓没他这样福寿绵长,但也在洛阳撑了四年才死。至于曹魏的后一任国君曹奂,则活到了302年才逝世,享年五十八岁。

(2)、当时,司马懿想拉拢为官清廉,且颇有声望的大司农桓范,就假借郭太后之命,诏令桓范接任中领军之事。可是桓范与曹爽是同乡,颇受曹爽礼遇,加上他的儿子力劝他应该投奔曹爽,桓范终决定支持和皇帝曹芳在一起的曹爽。桓范出了洛阳城,前往高平陵劝说曹爽应该带天子前往许都,之后号令天下勤王,诛杀司马氏,平定叛乱。

(3)、    ——《饮酒(其五)》及《赤壁》整合阅读教学设计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但有一个人却不这样看,认为刘裕会成为一代豪杰的,他就是当时著名的琅琊王氏的王谧。

(6)、而刘裕,很凄惨, 他是个标标准准的穷人出身,当初他爹因为没钱请乳母给刘裕哺乳,甚至一度打算抛弃他。从这一点看,他的境遇就远不如灭了秦的刘邦,邦哥固然成分差点,只是一个小亭长,但好歹也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没你混得那么差啊!

(7)、第二次杀的不是皇族,而是诸葛家族。太尉府监事诸葛长民素来骄奢淫逸,多行枉法之事,甚至意图谋杀刘裕。刘裕先是设计杀了诸葛长民,后来更是屠灭了诸葛一家子,不过,这个算不上大规模屠杀吧。

(8)、虽然刘裕取代司马氏是顺应了历史潮流,但其杀灭司马德文一族的行为却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首当其冲的自食其果者,却是刘裕的后代,这是刘裕之死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9)、权臣一看,行了,大家都陪着自己把戏演到这种程度了,自己再推辞,属实是有点说不过去了,于是只好十分勉为其难地表示,既然你们大家都同意,那我可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不过事先说好,我可不是什么篡权窃国的乱臣贼子,当皇帝这件事儿,可都是你们强迫我的。

(10)、公元419年,东晋权臣刘裕指派王韶之缢杀晋安帝,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即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丁卯日(7月10日),刘裕代晋称帝,东晋灭亡。

(11)、有往来者云:庾公有东下意。或谓王公:“可潜稍严,以备不虞。”王公曰:“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

(12)、苏峻之乱,庾太尉南奔见陶公。陶公雅相赏重。陶性俭吝,及食,啖薤,庾因留白。陶问:“用此何为?”庾云:“故可种。”于是大叹庾非唯风流,兼有治实。

(13)、名声大噪的刘裕,也一路被提拔,从参军一直做到了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斜阳草树下的小混混刘寄奴了。

(14)、大概需要复盘1200多件往事,1500多个人物,才能把当年那些让后人唏嘘怀念的人事,一一忆起,鲜明如生。

(15)、比较两幅书法作品,说说,你认为创作《赤壁》这首诗,用隶书更合适,还是用行草更合适?

(16)、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17)、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18)、不过说了这些并没有让自己多活很久,刘裕登基后将晋恭帝司马德文被降为零陵王,其他用度和规格均是从前晋朝皇帝的规格,派遣冠军将军刘遵考带兵看管。为了防止被毒害,司马德文和褚皇后自己料理餐食,褚皇后不过万万没想到的是兄长褚秀之、褚淡之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19)、  (图)晋安帝司马德宗(公元382年―公元419年)

(20)、有一次,陶渊明来到京都,拜见了堂叔陶夔,通过分析,认识到桓玄的篡权野心,屈身桓玄,有悖他复兴晋室、重振朝纲的政治愿望。就在这时,老母病逝的噩耗传来,于是他递上辞呈,旋即回到了上京里,结束了第二次一年多的仕宦生涯。

3、刘裕废晋恭帝是谁

(1)、刘裕被推举为盟主,讨伐恒玄。终斩杀恒玄刘裕简介,迎晋帝回京。由于恒玄曾叛乱称帝,所以这是刘裕所杀的第一位帝王。

(2)、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3)、按照惯例,新朝建立,如果前朝皇帝还活着的话,一般都不会一杀了之,都会给个适当的位置,大部分都是把前朝皇帝降为xx王,更好一点的,甚至还可以继续享受天子的待遇,当然也只是名义上的。比如汉献帝,降为陈留王,做了山阳公,但保留天子礼仪,代汉而立的曹丕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刘协,这待遇不错吧?

(4)、权臣,在某种程度上有贬低的意思,因为权臣所揽之权,是皇帝的权力。

(5)、都说功大莫过于救驾,刘裕的官职进一步加封。在拿回后秦侵占的十二郡以后,刘裕受封为豫章郡公,食邑万户,位极人臣。一年后,刘裕进一步获授车骑将军等职务、开府仪同三司,入掌朝政大权。就在刘裕志得意满之际,南燕皇帝慕容超给他添堵来了。南燕慕容超不自量力,居然主动攻伐东晋的领土淮北,掳掠仕女去组建他的宫廷乐队。这正给了刘裕口实,刘裕亲自北征南燕。攻破南燕都城,把南燕慕容氏三千余口皇族押回京城斩杀。鲜卑慕容氏自此绝迹江湖。南燕慕容超是刘裕擒杀的第二位帝王。

(6)、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优劣于桓公。桓公停欲言,中悔曰:“卿喜传人语,不能复语卿。”

(7)、宋顺帝刘准在下岗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8)、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9)、殷中军废后,恨简文曰:“上人箸百尺楼上,儋梯将去。”

(10)、既然不能入仕为官,那就到基层军队里当个大头兵吧。

(11)、晋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帝尝在陵云台上坐,卫瓘在侧,欲申其怀,因如醉跪帝前,以手抚床曰:“此坐可惜。”帝虽悟,因笑曰:“公醉邪?”

(12)、那么,代晋而立之后,宋武帝刘裕是否将司马懿的后人给灭了族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13)、刘裕完成了上述军事上政治上的措施,东晋朝显然再没有存在的余地了。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宋,史称南朝宋,是为宋武帝,东晋至此灭亡。439年北魏统一华北后,至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14)、齐的建立者叫萧道成。此公乃官二代,他老爸在刘宋朝任汉中太守、右将军等职。宋明帝时萧道成被重用,之后逐渐掌握了刘宋的军政大权,位至相国,封齐王。后期主持皇帝废立。公元479年称帝,改国号为齐,定都建康。公元502年齐被梁所灭,前后24年,产生7位皇帝。

(15)、淝水之战前,前秦国内就有童谣说:"谁谓尔坚?石打碎!"

(16)、左右为难的王导,只好率宗族子弟二十多人,每天到台城请罪。

(17)、由此刘裕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在北府军中下层军官里也有了相当的威望。

(18)、司马炎代魏而立晋后,曹魏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奂同样被降封为陈留王,这个应该是学曹丕的吧,果然是有样学样。当然,曹奂下岗之后的待遇比汉献帝还要好那么一丢丢,结果还是很不错的。

(19)、(图)后秦末帝姚泓(公元388年―公元417年)

(20)、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4、刘裕废晋恭帝简洁

(1)、插图中的“柳”、“菊”、“南山”、“东篱”等都是陶渊明诗文中的重要意象,都可以看作陶渊明的化身,而本诗中“悠然见南山”为著名的“无我之境”,在这幅画作中,陶渊明的形象若隐若现,与画面中的大自然相交融,分不清谁是景,谁是赏景的人。这幅画的意境与诗的境界完全吻合。

(2)、刘裕同志别说银子,翻遍全身上下,一个铜板也拿不出来,但他还是十分顺利地成为了一名新兵。

(3)、正是在同一年刘裕、刘毅、何无忌等在京口起兵,打着兴复晋室的名义讨伐桓玄,当时人心归附义军,桓玄很快就被迫从建康逃往荆州,后被朝廷的西征军彻底消灭。

(4)、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刘裕总领大军讨伐姚泓,终姚泓军队因战事失利,败于东晋,姚泓无计可施,想要向刘裕投降。他11岁的子姚佛念对其父姚泓说:“晋人将会随心所欲,我们终一定不能保住性命,希望还是自己了断。”姚泓茫然若失而没有回答。姚佛念于是登上宫墙投地而死。姚泓带着妻妾子女到营垒门前投降。姚赞率领宗室子弟一百多人也向刘裕投降,刘裕把他们全部杀死,其余的宗族成员被迁到江南。并把姚泓送到建康(今江苏南京)的闹市中斩首,时年三十岁,后秦灭亡。据《晋书》记载:“泓计无所出,谋欲降于裕。其子佛念,年谓泓曰:“晋人将逞其欲,终必不全,愿自裁决。”泓怃然不答。佛念遂登宫墙自投而死。泓将妻子诣垒门而降。赞率宗室子弟百余人亦降于裕,裕尽杀之,余宗迁于江南。送泓于建康市斩之,时年三十……”

(5)、(图)晋恭帝司马德文(公元386年—公元421年)

(6)、刘宋前期,社会安定,刘裕即位前后,大力推行改革,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打击豪强士族,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良政治和社会状况。

(7)、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8)、谈画| 如果有一千万,你想做啥?沈周说:我要回家画画去……

(9)、当时鲜卑拓跋部统一黄河流域,出现强大的魏国,如果没有统一的汉族政权,鲜卑人几次大举南侵,很有可能并吞长江流域,摧残发展中的经济和文化。所以,刘裕消灭纪纲不立、豪强横行的东晋朝,建立起比较有力的宋朝,对汉族历史是一个大的贡献。

(10)、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直杀入建康。

(1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请完成句子“我从      中,读到了一个     的陶渊明”,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可以抓住诗中的某个词或某个句子进行品析。

(13)、当然,其中也有些聪明人,比如“莼鲈归客”张翰。

(14)、刘裕出身寒门,想要挤进东晋王朝的公务员体制里,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儿。

(15)、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6)、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

(17)、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8)、司马昱虽然被立为帝,内心的惶恐不安,并不比废帝司马奕少。

(19)、她那慈祥善良的母亲在生下他之后就因病去世,而他那老实的父亲因为丧妻之痛,彻底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20)、现在,四海虽不太平,八方也不拜服,但刘裕已然加冕为帝,正是他激流勇进,统一天下,造就不世之功名的时候。

5、刘裕废晋恭帝了吗

(1)、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2)、杜牧这样看待周瑜,原因何在呢?请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3)、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4)、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5)、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6)、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7)、(看完可以留言下读后感不?“好看”,“很好看”,“好看”——任君选择)

(8)、司马家的诸王互相攻击,各自混战,引无数英雄豪杰竞送命,这其中,就有陆机。

(9)、东晋朝重要地区用大族作镇将,因而形成割据的局面。刘裕改用皇子作镇将,特别是荆州江州两镇,所统兵甲占全国兵甲的半数,更非选皇子不可,从此建康朝廷不再受大族重镇的威胁。

(10)、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11)、当时一个叫孔恭的人擅长占卜墓穴吉凶,刘裕一次就在父亲墓前问孔恭,孔恭就言那是不平凡的墓地。刘裕听后更为自负。更刘裕又觉得身边总有两条小龙,连旁人也曾看见过,至刘裕名声渐高时,小龙也变大了。

(12)、要找到司马懿漏杀之人,只能从桓玄和刘裕的先人那里找起了,也就是桓氏家族和刘氏家族。

(1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14)、(设计意图)中国诗画本相通,苏轼评王维诗画曰“味摩诘诗,诗中有画;味摩诘画,画中有诗”,以画解诗,不仅仅是要解出诗中的重要意象,更要解出诗中的意境。本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无我之境”,从而真正理解陶渊明与自然心意相通的境界。

(15)、比如,王右军那个生性高傲、特立独行的第五子。

(16)、这帮人曾经前赴后继般的领军北上,意图收复中原,但结果却都是无疾而终。

(17)、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

(18)、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9)、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0)、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1)、刘裕这次通过禅位夺取东晋政权,在东晋的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

(2)、刘裕曾到京口竹林寺,并独自躺卧在寺内讲堂内。一众僧人竟看见他上面有五色龙形物体出现,大感吃惊并告知刘裕,刘裕则十分高兴起说:“僧人是不会说谎的。”有言曲阿、丹徒有天子之气,而刘翘的墓就在丹徒。

(3)、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

(4)、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时天下大乱,士族文人多不以道义为重,儒学中衰。旷达之士,目击衰乱,不甘隐避,则托为放逸,遂开清谈之风。

(5)、此时的王凝之年老昏庸,不问政事,信奉五斗米道,吏治腐败,政局混乱。王凝之聘用陶渊明的用意并非看重他的才能,而是将他当成金字招牌,想利用他的声名博得爱才惜才、求贤若渴的美誉。因此,陶渊明虽为洲府的首席幕僚,实际并无实权。更令陶渊明不能容忍的是,王凝之还诱迫他参加五斗米道,他执意不从,因此在江洲祭酒的任上,他只勉强度过了一个多月,就自愿离任,结束了第一次短暂的仕宦生涯。

(6)、那个自小凄苦的穷孩子已然不见,在半生的战火洗礼中,他一步一步走上了人生的高峰。

(7)、刘宋是魏晋南北朝中第一个由寒门庶族建立的王朝,这一时期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政治局面,文化上涌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家,如谢灵运、范晔、祖冲之、何承天等,建康文学史论在此时期发展到巅峰,《世说新语》、《后汉书》等名著诞生于这一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

(8)、岁时 / 花事 / 年谱 / 诗笺 / 江湖 / 课程

(9)、当然,萧道成的后代也一样重蹈覆辙,齐和帝萧宝融在梁武帝萧衍逼迫下不得不禅让帝位,不久就被萧衍杀于姑熟。

(10)、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杀了晋恭帝以后,刘裕就彻底放开了手脚,对司马氏直系皇族一脉大开杀戒,以各种理由收拾了不少对其统治有潜在威胁的皇族。

(12)、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13)、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秦汉三国晋统晋朝却是中国历史上烂的朝代。

(14)、王大将军起事,丞相兄弟诣阙谢。周侯深忧诸王,始入,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周直过不应。既入,苦相存救。既释,周大说,饮酒。及出,诸王故在门。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大将军至石头,问丞相曰:“周侯可为三公不?”丞相不答。又问:“可为尚书令不?”又不应。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复默然。逮周侯被害,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负此人!”

(15)、谢安的弟弟谢万北伐前燕失利,陈郡谢氏的权势受到很大威胁。谢安为重振家族,答应出仕。

(16)、北魏后来被权臣高欢、宇文泰分裂为东魏和西魏,高欢后人取代东魏建立北齐,宇文家族取代西魏建立了北周。后是北周灭了北齐,又重新统一了北方。从北魏到北周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北朝。

(17)、成帝在石头,任让在帝前戮侍中锺雅、右卫将军刘超。帝泣曰:“还我侍中!”让不奉诏,遂斩超、雅。事平之后,陶公与让有旧,欲宥之。许柳儿思妣者至佳,诸公欲全之。若全思妣,则不得不为陶全让,于是欲并宥之。事奏,帝曰:“让是杀我侍中者,不可宥!”诸公以少主不可违,并斩二人。

(18)、刘裕指示他人缢杀晋安帝司马德宗,另立司马德文为皇帝。在司马德文禅位给他后,刘裕也没放过他。所以司马德宗、司马德文是刘裕处决的第五第六位皇帝。

(19)、因为有刘公(刘裕),才延长了将近二十年的国祚。今天做这件事,是心甘情愿的。”两天后,司马德文退居到琅邪王府,百官向晋帝告别,东晋至此灭亡。

(20)、有人认为刘裕心狠手辣,但实际上,这位刘宋王朝的开创者在历史上是以能用兵闻名(南北朝时期能打得北朝不敢还手的南朝皇帝),对待臣子和对手也谈不上有什么暴虐之处。他至少比曹操要温和一些,可是曹操不杀汉献帝(甚至汉献帝要害他,他依旧不杀,不但不杀,还把女儿嫁给他),那么刘裕为什么就要对司马家痛下杀手呢?

(1)、刘裕不信神祇,登位后更曾下令将民间庙宇拆毁,只有先贤以及以有勋德的人的庙祠才得豁免。刘裕去世前患病,群臣上请刘裕祈求神祇庇佑,但刘裕不接受,只派了谢方明去太庙告知祖先。

(2)、拾旧|发明宋体字的人,据说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提起的名字

(3)、人在战争之中,只是一个苍白无力的数字,但谁愿意做这个数字呢?

(4)、别忘了和你好的朋友分享本文,一起鼓励监督,共同进步!

(5)、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6)、虽说刘裕残杀司马德文,其实并不是明目张胆的以政令的方式进行屠杀,当时官方对外宣称他是病死的。之后,刘裕又命晋朝皇室的疏族司马元瑜袭零陵王爵位,因为刘宋仍然要延续了魏晋的二王三恪制度,以示对前朝的尊重,司马氏的零陵国也一直到了南朝齐。

(7)、用隶书创作:隶书古朴厚重,更适合表现这段历史。

(8)、果然,晋恭帝的皇帝宝座刚刚坐上一年多,司马德文就被刘裕逼着起草了一份禅让诏书,还向大臣们言不由衷地表白一番,这位置,该刘裕了,我是心甘情愿的,你们该咋滴咋滴。

(9)、其时晋元帝为了抑制琅琊王氏倾天的权势,以刘隗、刁协、戴渊等人牵制,王敦心中早已万分怨恨。

(10)、庾公权重,足倾王公。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

(11)、他投军不是为了送死,而是为了成就属于自己的传奇。

(12)、从诗歌中,可以读出隐逸不仕、心远宁静、淡泊名利、悠然自得、洒脱自由、钟情自然……的陶渊明。

(13)、《资治通鉴》称,刘裕因为谶语说“昌明之后尚有二帝”,所以指使中书侍郎王韶之与晋安帝左右密谋毒死晋安帝,而立晋安帝的弟弟琅邪王司马德文。司马德文一直陪在安帝左右,饮食寝处,从不离开;后来司马德文生病,搬到宫外居住。义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日(公元419年1月28日),王韶之在东堂用散衣勒死晋安帝。

(14)、那么,刘裕为什么不遵守改朝换代的潜规则,善待前朝末代皇帝,反而要杀了司马德文一系皇族呢?

(15)、后来,刘裕也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长大成为一个风度伟岸、骨骼清奇的小伙子。加上为人不拘小节,豪爽义气,很快就在江湖上结交了不少朋友。

(16)、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迺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

(17)、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8)、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另一支势力正在悄然崛起。

(19)、平定孙恩后京师空虚,权臣恒玄趁机杀入建康出掉了老对头司马元显。同时收缴北府军兵权,刘牢之被迫自杀。其实恒玄的目的是改朝换代,篡位登基。所以他会解散终于东晋皇室的北府军,除掉这些有威望的北府军官。所以北府军实力大损,刘裕联络熟悉的北府军将领一千多人起兵征伐恒玄,连续打败了恒玄的军队。

(20)、“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饮酒.其十》)。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次出仕,陶渊明主要是家里窘迫,要养家糊口。

(1)、408年晋廷派刘敬宜率军讨伐但失败。413年刘裕派西陵太守朱龄石率军西伐,攻占成都。谯纵败退自杀,谯蜀亡。卢循为孙恩继承人,桓玄为安抚之任为永嘉太守,但他仍不断袭扰沿海。404年卢循由海路攻占广州,隔年晋廷为安抚而命他为广州刺史。

(2)、陈朝的建立者陈霸先出身小吏,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而被提拔。先后做过都督、太守等职。侯景叛乱的时候,陈霸先率兵讨伐,杀侯景,成功平定叛乱。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就是他的姓。陈朝在589年被隋岁灭,经历33年,产生5位皇帝。

上一篇:138句刘基故居简介精选好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