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138句刘基故居简介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9-27 07:27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刘基故居

1、刘基故居导游词

(1)、朱元璋根据当时的局势,也是比较倾向于采用这一策略,先打击陈友谅。

(2)、安福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三年,距今1200多年,历史上曾有二十几位高僧住持道场,弘扬佛法,但世事兴衰无常,由于多种原因,到上世纪末,安福寺仅剩半厅四方木殿以及几块残旧的石碑。安福寺是按唐代寺院的样式来重建的,它的结构中轴对称、端庄大气,中路建筑依次为山门、灵山圣殿和藏经楼。

(3)、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小明王韩林儿在安丰被围,朱元璋北上救援,陈友谅乘机反扑,突袭洪都,力图夺回江西,洪都守将朱文正拼死抵抗,陈友谅久攻不下。陈友谅撤兵至鄱阳湖。

(4)、   南田是道教福地。所谓“福地”,就是道教传说的神仙所居的名山胜景。天下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福地南田山,风景如画堪比世外桃源,自古以来,就有许多道教高人在此修身养性。

(5)、刘基刚刚入伙,资历浅,他不想驳众臣的面子,见朱元璋主动询问他,他有底气了,于是,他便积极地毫无客气地提出了他的建议:“对主降者和欲逃者,应先杀之,以定军心,鼓舞士气!”众臣默然,被他的严厉主张镇住了。

(6)、刘伯温性格刚强,不能忍受不平之事。因此他与许多权贵不和。再加上,他功高而不居位,功成身退,不愿为相,想学习古代的范蠡和张良,凡事求自保。可朱元璋不是越王勾践和高祖刘邦,他本性多疑,对刘伯温这种行事方法很是不满。

(7)、说到这里可以看出来人的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只要努力永远都不会晚,看看刘伯温50了才迎来人生的春天,才有了人生的起点,这对正在努力中的你应该是一个多么大的鼓舞!

(8)、陈友谅的部队进入了龙湾,该地狭窄起伏,陈友谅的士兵摆不开阵势,船上的士兵还没有能全上岸,前面已经积压在一起了。此时,冯国胜、常遇春等率伏兵趁敌军混乱时迅速出击,陈友谅的军队在混乱中很快被击溃,已上岸进入伏击圈的回不了船上,多数成了俘虏,而刚登岸的急忙撤回船上,快速逃窜,此时潮水又低,慌张中大船被搁浅,朱元璋的各路伏军尽出,陈友谅的兵将们有被斩杀的,有当了俘虏的,有掉进水里被淹死的,全军溃败,死伤无数。陈友谅率领亲信将领,乘快船逃走了。朱元璋不仅抓捕了很多俘虏,而且,还得到了数百艘战船。

(9)、中举志之后,刘基曾闲居几年,后又在元朝为官,后因对元朝腐败昏聩政治不满,辞官归故里,直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才应邀进入朱元璋占据的应天(今南京),成为朱元璋的谋臣。

(10)、刘基继续说:“陈友谅劫主称帝,骄横跋扈,旨在攻陷下应天。今敌军顺江东下,来势凶猛,士气正盛,威风凛凛,欲以其气势威吓我军,逼迫我退让。我军绝不应示软,而要针锋相对,竭力抗敌,方能获胜。”刘基的一席话激起了文武大臣的勇气。

(11)、   南田台地占文成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夷平面边缘地带坡度陡峻,有“九都(南田旧名)九条岭,条条透天顶”之说。四周有深切的沟谷,陡崖削壁,全国水头高的百丈漈瀑布,即在其东南,陡壁超过100米。

(12)、其实,就历史贡献方面,刘基主要是以他的谋略思想而见长的。他留下了《郁离子》《百战奇略》《卖柑者言》等谋略著作,是后世人们所喜欢阅读的智谋典籍。

(13)、可是,刘伯温却不赞同朱元璋和他的多数臣僚们的看法,他提出了与他们完全不同的征战策略。刘伯温向朱元璋阐述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张士诚虽在平江建都,成江南霸主,但他生性怯弱,胸无大志,只想着固守江南,自守自保,绝不会主动出兵应天的。对于张士诚这样固地自守的一方强主,不足为虑,现在没有必要出兵去对付他,以后再慢慢收拾他。而陈友谅就不同了,他实力相对强一些,而且他素有野心,一直想抢夺天下,如今占据长江上游,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朱家军,又想报应天兵败之仇,直接对应天构成很大威胁,如果朱家军率兵下江南,去打击平江的张士诚,陈友谅必定会趁朱家军离开应天时,从长江上游挥师东下,乘虚进攻应天。所以,先追击陈友谅,张士诚未必定敢轻易来犯应天。

(14)、其次,朱元璋召回了在外征战的徐达、常遇春,率军与应天的守军互相配合。接着,朱元璋令冯国胜、常遇春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伏于石灰山侧;令徐达率精锐部队于南门外集结,令杨璟驻兵大胜港,令张德胜、朱虎率领水师出龙江关外,各路军做好应敌准备。

(15)、武阳书院,并非是一座历史古老悠久的建筑群,而是近年来为了拍摄电视剧《刘伯温》,而按照江南园林式布局修建的。不过,武阳书院正是少年时的刘伯温读书的场所,不然为了拍摄电视剧也不会建造这样一座书院。

(16)、刘伯温的积极应对,伏兵奇袭的策略让朱元璋在应天保卫战中大获全胜,他不仅成功地守住了应天城,而且还乘胜追击,趁陈友谅兵败溃逃而无力防守时,成功收复了太平,捣毁了陈友谅的老巢,改变了实力对比状态,使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的争斗中开始占据优势。

(17)、   温州市的地形、地貌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地势自西向东呈梯状倾斜。洞宫山脉自福建省东北东走向延伸于泰顺、文成二县,括苍山脉从永嘉西部东北东走向至黄岩、仙居,海拔多在千米以上,又因断裂作用,构成巍峨的中山山地。和它们平行,南雁荡山脉和北雁荡山脉逐渐降低成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再东是冲积和海积平原,平原上散布着蚀余的孤山和孤丘。

(18)、后各地农民起义爆发,朝廷起用他打击起义军,可又怕他功劳太大,就处处使绊子,迫使他辞职逃回老家青田,这时候已经四十六岁了。

(19)、听莺语,望书院,倚亭边。长廊漫步,遥忆故客仕途艰。百战良谋无际,郁离奇书传世,辅主定江山。却忘前人诫,君侧难安。

(20)、在这两个军事集团中,陈友谅是比较强大的。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五月,陈友谅攻下太平,并在那里后建国称帝。当时,陈友谅杀了太平的守将花云,并斩了朱元璋的养子朱文顺,自以为能占领天下的一定是他,他感到自己兵力强大,因而狂妄自得,不可一世。只是,他在张狂时并不糊涂,他深知他称帝之后,其首要的对手是占据应天的朱元璋,因而,他声称即便没有平江的张士诚的支援,他也可以独自击败朱元璋。于是,他调集了在当时势力强大的水师,沿江而下,朝应天进发。陈友谅咄咄逼人,直接要找朱元璋来决个高低。

2、刘基故居简介

(1)、这奇袭和硬拼的计策,朱元璋都没有采纳,他心里清楚,陈友谅的势力是比较强大的,敌军来攻,锐气正旺,若与之决战,胜算不大;而要突袭太平城,也并非易事,太平城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当时花云和朱文顺守城,并陈友谅一举攻陷,表示陈友谅的实力是很强的,若此时率军突袭,一旦久攻不下,便会陷入腹背受敌之困境。此时,还有人主张与陈友谅讲和,甚至暂时归顺陈友谅,认可他的皇帝称号。朱元璋一时无计可施,犹疑不决。

(2)、在这两个军事集团中,陈友谅是比较强大的。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五月,陈友谅攻下太平,并在那里后建国称帝。当时,陈友谅杀了太平的守将花云,并斩了朱元璋的养子朱文顺,自以为能占领天下的一定是他,他感到自己兵力强大,因而狂妄自得,不可一世。只是,他在张狂时并不糊涂,他深知他称帝之后,其首要的对手是占据应天的朱元璋,因而,他声称即便没有平江的张士诚的支援,他也可以独自击败朱元璋。于是,他调集了在当时势力强大的水师,沿江而下,朝应天进发。陈友谅咄咄逼人,直接要找朱元璋来决个高低。

(3)、民间关于刘伯温的传说虽有些太神了,但是,刘伯温确实是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他对诗文尤为精通,水平极高,他的诗文古朴雄放,勇于抨击官场腐败政治,表现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他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其《诚意伯文集》历来为文人说推崇。

(4)、陈友谅的部队进入了龙湾,该地狭窄起伏,陈友谅的士兵摆不开阵势,船上的士兵还没有能全上岸,前面已经积压在一起了。此时,冯国胜、常遇春等率伏兵趁敌军混乱时迅速出击,陈友谅的军队在混乱中很快被击溃,已上岸进入伏击圈的回不了船上,多数成了俘虏,而刚登岸的急忙撤回船上,快速逃窜,此时潮水又低,慌张中大船被搁浅,朱元璋的各路伏军尽出,陈友谅的兵将们有被斩杀的,有当了俘虏的,有掉进水里被淹死的,全军溃败,死伤无数。陈友谅率领亲信将领,乘快船逃走了。朱元璋不仅抓捕了很多俘虏,而且,还得到了数百艘战船。

(5)、陈友谅强大的水师直逼应天,这给占据应天的朱元璋以巨大的威胁,在实力上,特别是在水师力量的对比上,当时的朱元璋势力集团相对于陈友谅来说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危机来临,对于如何应对陈友谅的进攻,朱元璋身边的文武大臣都感到很紧张,一时没有统一的应对策略。文臣武将各有各的建议。

(6)、刘基故居为五开间。1311年6月15日,刘基生于此;1375年4月16日死于此。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明史·刘基传》载:“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由此可见刘基当时住房的简陋。

(7)、那么,刘伯温进入朱元璋阵营之后,对于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明王朝到底有什么贡献呢?

(8)、刘基刚刚入伙,资历浅,他不想驳众臣的面子,见朱元璋主动询问他,他有底气了,于是,他便积极地毫无客气地提出了他的建议:“对主降者和欲逃者,应先杀之,以定军心,鼓舞士气!”众臣默然,被他的严厉主张镇住了。

(9)、果然不出刘伯温所料,江州兵力很少,在朱家军精兵的猛烈攻击下,江州城很快就被攻破了,陈友谅战败,不敢久留,率残兵逃到了武昌。此时,陈友谅营寨中的将领们已无心再战,其镇守江西部将、行省丞相胡廷瑞秘密联系朱元璋,表示若朱元璋能让他保留其所率军队,他愿意归降。朱元璋立即答应了胡的条件。胡廷瑞一降,引发了连锁反应,江西境内很快成了朱元璋的属地。

(10)、虽说这里的为拍摄电视连续剧而修建,但书院内的环境确实秀美,加之地处山凹处,四周被葱郁的树木环绕,环境秀美也的安静,是一处适合读书写字、陶冶情操的地方,建筑虽为现在新建的,但其白墙灰瓦的样式也格外的古色古香,其与周边环境融洽的。

(11)、果不其然,在官场的黑暗潮流中起起伏伏,后干脆辞职上岸,不给你玩了,去杭州居住,美女、美酒相伴,苦中作乐。

(12)、文成,地处浙南,素有温州大后花园之称,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也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故里,县名因刘伯温的谥号“文成”而命名。所以,到达文成的第一站,当地导游小陈,就安排张晗和小舞,来尝文成特有的伯温家宴。这是热情的文成人欢迎客人好客的方式。

(13)、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文成县除了大名鼎鼎的南田台地,还有一个面积极小桂山台地,在桂山乡内,海拔800米左右,面积约25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4%。夷平面四面环山,台面略有起伏,但相对高度不大;台沿陡峻,沟谷深切。岩性为花岗岩、凝灰岩等。冬季寒冷,夏无酷暑,宜种植单季稻、番薯等农作物和营造各种林木。

(14)、刘伯温帮助朱元璋打败张士诚、陈友谅,当时朱元璋还受红巾军领袖小明王韩林儿领导。朱院长南下开疆扩土后,还遥奉韩林儿为帝。每到过年的时候,中书省都要设御座给韩林儿行礼。

(15)、《自然地理学原理及其在测绘中的应用》王文福著.(M).2014

(16)、传说中刘基看中的风水宝地是谈洋,位于闽浙交界处,但实际上那里是盗贼巢穴,刘基是土著深知利害,让长子上书建议设立巡检司驻防,长子不谙熟官场规矩,未通过胡惟庸主管的中书省直接上书,惹恼胡惟庸,进馋说刘基看中谈洋想占为墓地,导致朱元璋一度夺了刘基俸禄。

(17)、此时,朱元璋见决战的机会来了,他率主力赴鄱阳湖,与陈友谅在鄱阳湖鏖战,双方拼死厮杀,皆死伤惨重。战局到了关键时刻,刘伯温及时向朱元璋献策,建议派重兵扼守鄱阳湖四周出口,把陈友谅困在湖内。陈友谅被困鄱阳湖,粮草接济不上,只好率兵四处突围,但皆被堵杀,陈友谅在突围时战死,彻底结束了他的皇帝梦。

(18)、果然不出刘伯温所料,江州兵力很少,在朱家军精兵的猛烈攻击下,江州城很快就被攻破了,陈友谅战败,不敢久留,率残兵逃到了武昌。此时,陈友谅营寨中的将领们已无心再战,其镇守江西部将、行省丞相胡廷瑞秘密联系朱元璋,表示若朱元璋能让他保留其所率军队,他愿意归降。朱元璋立即答应了胡的条件。胡廷瑞一降,引发了连锁反应,江西境内很快成了朱元璋的属地。

(19)、可是,刘伯温却不赞同朱元璋和他的多数臣僚们的看法,他提出了与他们完全不同的征战策略。刘伯温向朱元璋阐述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张士诚虽在平江建都,成江南霸主,但他生性怯弱,胸无大志,只想着固守江南,自守自保,绝不会主动出兵应天的。对于张士诚这样固地自守的一方强主,不足为虑,现在没有必要出兵去对付他,以后再慢慢收拾他。而陈友谅就不同了,他实力相对强一些,而且他素有野心,一直想抢夺天下,如今占据长江上游,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朱家军,又想报应天兵败之仇,直接对应天构成很大威胁,如果朱家军率兵下江南,去打击平江的张士诚,陈友谅必定会趁朱家军离开应天时,从长江上游挥师东下,乘虚进攻应天。所以,先追击陈友谅,张士诚未必定敢轻易来犯应天。

(20)、朱院长回来后,李善长攻击刘半仙祈雨时,杀人祭坛。其他怨恨刘基的人也相互诉苦诬告。朱元璋留下折子没有处理。

3、刘基故居游记

(1)、武阳书院,并非是一座历史古老悠久的建筑群,而是近年来为了拍摄电视剧《刘伯温》,而按照江南园林式布局修建的。不过,武阳书院正是少年时的刘伯温读书的场所,不然为了拍摄电视剧也不会建造这样一座书院。

(2)、--刘基故里,道教天下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

(3)、当代学者蔡元培评价刘基说:“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参看《一代伟人,名垂千古》《中国刘基网》2008-12-01)

(4)、武阳村金龟山山麓还有施茶亭,处于上通瓯括下达瑞平的古道上,是由刘基第六世孙刘启节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6),并购置亭田,其田租收入专门雇人为路人施茶。因年久失修,民国三十一年(1942)冬重建。施茶亭由正屋、厢房、天水桥、过廊组成合院式木构建筑。

(5)、实现不了梦想,就著书明志。现在已经是老刘的伯温开始隐居老家青田撰写《郁离子》。俗话说“是龙你要盘着,是虎你要卧着。”自命不凡的刘半仙无奈啊!

(6)、刘伯温也像是诸葛亮一样,一出茅庐就呈现给朱院长时务十八策,分析内外形式,详细讲述灭元兴邦的大计方略。朱院长大喜过望、相见恨晚,以上宾之礼待他。

(7)、刘基庙是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平原,方圆20余公里,高旷绝尘,风景如画。此地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人杰地灵,被誉为天下七十二之第六福地,元明时本属处州(今丽水)青田,后至民国三十五年,从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出一个新县文成,以刘基的谥号为名,南田至此便归属文成。

(8)、    “太公”是后裔对刘基的尊称,太公祭每年举行两祭,春祭在农历正月初一日,秋祭在农历六月十五日(今年因受台风“烟花”影响推迟)世代传承至今。

(9)、此时的局势,朱元璋已经拥有了更强的实力,开始由战略防守转向战略进攻。当然,他所面对的强敌仍然是陈友谅与张士诚。

(10)、刘伯温触犯了“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教,不为之过”的禁条。

(11)、刘基见众臣的注意力被集中起来了,他继续说:“兵法云,后发制人,因而胜之。陈友谅虽率悍将骄兵,但乃千里来犯,既属不义之师,又因长涉而疲惫,我军以逸待劳,后发制人,可用诱敌之计,以奇兵伏击来犯之敌,必能取胜。此战事关全局,需竭尽全力,击溃敌军。”(参看忝任《刘基评传》)

(12)、基于以上的分析,刘伯温极力主张,优先除掉陈友谅,这才是上上之策。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的平江势力,便将独力难支,其生死存亡,必然由朱元璋来决定。届时,找机会灭掉张士诚,便能清除两股强敌,之后,便能挥师北上,横扫中原大地,成就帝王大业。

(13)、其后,朱院长基本按照刘伯温的战略部署东取张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刘伯温之死说起来,刘基刘伯温这老头还是有本事有智慧的,可往往有本事的男人就有脾气,按照上海滩杜老大所说的标准,老刘应该算是二等男人——有本事、有脾气。其实,刘伯温也是死在脾气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年朱老八院长打天下的时候对刘伯温是言听计从,可坐了天下就不一样了。世界在变,可你不变,怎么能行。

(14)、应天保卫战之时,陈友谅遭受重创,但是,原本陈友谅的实力比朱元璋就高出很多,虽然其兵力有比较大的减弱,但是,其战力还是不可小视的,即便是在应天受损,陈友谅的实力仍比下游的张士诚要强。

(15)、朱元璋根据当时的局势,也是比较倾向于采用这一策略,先打击陈友谅。

(16)、在朱元璋征战天下时,他身边有两位谋士对朱元璋的贡献大,一位是朱升,另一位是刘基。

(17)、    山城水城天然文成,诗里梦里刘基故里。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细雨迷蒙中的行走,让我们这次的刘基故里行增添了了几多诗意。等着,看我们的游记,很快就要出炉啦……

(18)、朱元璋身边的臣僚中多数人认为,在当时张士诚实力比较弱,他占据在长江下游的平江及江南各地,朱家军如果沿江而下,进击平江,要打败张士诚相对比较容易,俗话说:“软柿子好捏。”先对弱势敌人下手,胜算比较有把握。而陈友谅虽经历了应天败局,但他的实力仍是比较强的,若是朱家军山江而上,去追击力量相对比较强的陈友谅,若是相持不下,一旦张士诚来攻应天,便将受到两面夹击,这是危险的。

(19)、刘半仙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被封为太史令。在这期间,刘半仙处理了几个“天事”,令人刮目相看,不过也种下了祸端的种子。

(20)、文成南田镇武阳村因是明朝开国元勋刘基故里而闻名。

4、刘基故居的历史变迁

(1)、就在这危急时刻,朱元璋看到刚进入他阵营不久的刘基沉默不语,便询问他有什么好计策。

(2)、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依照刘伯温的战略计策,亲率水陆大军沿长江而上,开启了他西征陈友谅的关键战役。朱家军先是进攻安庆,但安庆防守严密,久攻难下。此时,刘伯温已经知道,陈友谅是以重兵在驻防安庆,而他在应天之战后所占据的新巢穴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必定成兵力很弱,于是,刘伯温向朱元璋献计,建议暂时放弃对安庆的围攻,率兵绕道去攻击江州。

(3)、刘基一生三娶,原配富氏是母族亲戚,在刘基被朱元璋聘请前去世,续弦陈氏,第三妻章氏。刘基于宋小明王龙凤六年(1360年)被朱元璋礼聘去南京,陈氏重病未同行,刘基身体欠佳无人照顾,朱赐章氏为刘基妾,后陈氏去世,章氏被扶正为第三妻,刘基去世后的安葬事宜,都是章氏主持操办的。

(4)、陈友谅的残兵见主帅已死,立即大溃败,朱元璋很快平定了陈友谅的领地,留下将领镇守江西之后,他班师回应天。不久,朱元璋挥师沿江而下,于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攻陷了张士诚的都城平江,张士诚见平江已沦陷,无路可逃,遂自缢身亡。

(5)、朱院长迷信,听后就剥夺刘基的俸禄,刘基大惊,慌忙赴京谢罪,不敢私自回家。看看,这老头,也是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如果当初以自己的德望,留在京城做丞相,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6)、虽说这里的为拍摄电视连续剧而修建,但书院内的环境确实秀美,加之地处山凹处,四周被葱郁的树木环绕,环境秀美也的安静,是一处适合读书写字、陶冶情操的地方,建筑虽为现在新建的,但其白墙灰瓦的样式也格外的古色古香,其与周边环境融洽的。

(7)、武阳书院规模也挺大的,建筑以山势而建,层层递高,环境优雅宁静,自拍摄完电视剧后,这里并没有因此而荒废,而是合理利用了起来,与刘基故里两者构成了刘伯温故里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了解刘基这位历史人物的好去处。

(8)、武阳书院位于武阳中村水井后,刘耀东在《南田山志》里记录:“按《明代遗编》载‘武阳中村水井后书院基,东至水井后路直入,南至刘浩舍人墙,西北并至人行路,此段系大三分之业’云,下署名‘永一官人、永七中丞、永十镇抚’。永七即诚意伯,永十为诚意伯弟升,字伯演,官陕西镇抚,永一当为诚意伯兄舒,字伯洋。书院仅载地基,又曰‘大三分之业’,是书院必诚意先世宋元时所立。”如今书院经多次翻建后,成为武阳村的另一处人文景观。书院隐在一处幽静的山岙里,周围古树参天,院外有清泉流过,门口有荷塘一湾,一年四季游人不断。

(9)、   泗溪发源丁文成与青田交接的十源金竹蝉分水坳,流经南田台地北部,接纳南田坑、脊坑、桥坑等小溪坑,注入百丈祭水库,南百丈潆三级瀑布向东南方向流出南田台地。另外,寓坑流经南田台地西北出境.经青田县岭根溪汇入瓯江支流小溪。十源坑流经台地东北部出境,汇入飞云江支流玉泉溪。向西流出的黄坑,注入梧溪,再汇入嶨作口溪。向南流出的龙溪,汇入泗溪。

(10)、刘基庙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位于南田华盖山东南麓,背靠华盖山。为浙江境内少数由皇帝敕建的家庙之一。刘基庙庙容宏伟壮观,系四进七间回廊合院式木构建筑群,坐北朝南,分头门、仪门、正厅三幢。刘基庙规模轩敞,制度宏深,构筑粗放严谨。、

(11)、♡阅读刘基生平资料,把这次活动作为一项课程来体验。

(12)、   南田素有“天顶”之称。在文成、青田一带有句俗语,叫“九都九条岭,条条透天顶。”意思是说,四面八方都有山岭通向跟天顶一样高的南田。在如此突兀的山顶上,却是沃壤百里,平畴千顷,是一片宽阔的高山台地。南田山的百丈飞瀑,上接蓝天白云,势如蛟龙,声如惊雷,直奔而下,使得南田即使是遇上大旱天也还是稻谷丰登。另外南田的云雾也增添了它的神秘感。刘基61岁退休时,朱元璋送给他一首诗,其中两句就是说:“不居凤阁调金鼎,却入云山炼玉炉”。

(13)、朱元璋仔细听完刘基的分析和建议,他感到刘基的计策颇有道理,遂坚定了抗击陈友谅的信心。于是,朱元璋接受了刘基的建议,排兵布阵,迎战陈友谅。

(14)、武阳书院,地处文成县西北部的刘伯温故里旅游景区中的山凹处,距离刘基故居约300米,距离文成县城约35公里,开车的话大约40分钟即可到达。

(15)、如果说朱升的贡献主要是战略性的策略方面,那么,刘基性的贡献却是在于根据当时现实的战局形势所提出的有针对性、很实用的策略建议。

(16)、    所谓台地,是指四周有陡崖的、直立于邻近低地、顶面基本平坦,形似台状的高地地貌,由于构造的间歇性抬升,使其多分布于山地边缘或山间。有人认为台地是高原的一种。根据成因可分为构造台地、剥蚀台地、冻融台地等。根据物质组成又可分为基岩台地、黄土台地、红土台地等。

(17)、聪明伶俐的刘伯温,如果办事再圆滑一点,处理人际关系再圆融一些,就好了,树敌太多了!

(18)、在朱元璋占领应天(南京)之后,当时天下主要由三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分而据之,朱元璋以应天为战略要地,着力于争夺天下。当时,他有两个强大的对手,一个是张士诚,他占据通州(今江苏南通)、常熟、松江、常州等地,定都于平江(今江苏苏州),成了江南一带强大势力集团;另一个是陈友谅,他占领安庆、池州、龙兴(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邵武、吉安、抚州、赣州、信州(今江西上饶)、襄阳等地,在太平(今安徽繁昌、芜湖一带)称自称为皇帝。

(19)、当代学者蔡元培评价刘基说:“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参看《一代伟人,名垂千古》《中国刘基网》2008-12-01)

(20)、第提出“先陈后张”的策略,灭了陈友谅,逼张士诚自尽

5、刘基故居风水

(1)、当时天下大旱,刘仙人又奏请处理滞狱,朱元璋便令他去平定,朱院长刚批示完毕就大雨如注。朱院长望着倾盆大雨若有所思--这老刘颇通天意啊!刘基趁机要求订立法制,避免滥杀无辜。朱院长同意,没多久《大明律》颁布。

(2)、游完了百丈漈,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导游小陈安排张晗和小舞入住的是位于文成石垟林场森林公园内的天鹅堡小镇。这里有着阿尔卑斯地区的建筑风格,拥有城堡式养生度假酒店、山地温泉、高尔夫球场、天然恒温泳池以及欧式乡村别墅,更拥有浙南大的室内滑雪场。

(3)、就在这危急时刻,朱元璋看到刚进入他阵营不久的刘基沉默不语,便询问他有什么好计策。

(4)、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称刘基把刘基比作汉初的张良,称刘基为“吾之张子房也”。他对刘基的评价极高,他说:“(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明史·卷一百列传第十六》)

(5)、刘基见众臣的注意力被集中起来了,他继续说:“兵法云,后发制人,因而胜之。陈友谅虽率悍将骄兵,但乃千里来犯,既属不义之师,又因长涉而疲惫,我军以逸待劳,后发制人,可用诱敌之计,以奇兵伏击来犯之敌,必能取胜。此战事关全局,需竭尽全力,击溃敌军。”(参看忝任《刘基评传》)

(6)、民间传言刘基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人们常常把张良、诸葛亮、刘伯温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谋略宗师。

(7)、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小明王韩林儿在安丰被围,朱元璋北上救援,陈友谅乘机反扑,突袭洪都,力图夺回江西,洪都守将朱文正拼死抵抗,陈友谅久攻不下。陈友谅撤兵至鄱阳湖。

(8)、这就是刘伯温所提出的“先陈后张”的作战策略,朱元璋对刘伯温的这一策略赞同,他不再犹疑不决了,立即决定采纳刘伯温的建议。据说,刘伯温留下了《时务十八策》,是刘伯温给朱元璋的策略建议,如果还能找到《时务十八策》,这“先陈后张”的建议一定是其中的重要计策。刘伯温的这一高瞻远瞩的计策堪与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相媲美,都是助朱元璋平定列强、夺取天下、建立明王朝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谋略。

(9)、次子:刘璟,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10)、在朱元璋征战天下时,他身边有两位谋士对朱元璋的贡献大,一位是朱升,另一位是刘基。

(11)、注:兵谋郁离为刘基著作《百战奇谋》《郁离子》 

(12)、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今晚9:20播出的《诗画浙江48小时》

(13)、《温州地理》姜竺卿著,上海三联书店(M).2015 

(14)、    近年来,文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刘基文化的挖掘和发扬,在刘基庙内设立刘伯温纪念馆,在文成县博物馆内开设“千古人豪”刘基专题展厅,在文成县文化中心广场树立刘基雕像,在南田镇建成融自然人文景观和廉政文化于一体的问道刘基馆;连续多年举办刘伯温文化节,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温州刘伯温文化遗产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还拍摄了《伯温家宴》 《太公祭》等微电影记录片,出版了《刘伯温传说新探》 《刘伯温传说(集成)》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太公祭》 《刘伯温文化遗产研究论文集》 《坐论南山》等图书,设计开发了卡通公仔、帝师文具等百余种文创产品,同时积极探索推动文旅融合,激活文旅发展动态,全面推开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拓展性实施“伯温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和“伯温文化+乡村旅游等文化产业融合工程……

(15)、刘基故居位于村中,五开间,后靠寿桃山,房前有一片田园,分布着七个大土墩,似星宿般有序排列,乡人称为“七星落垟”。刘基后人介绍,刘基上五代均住于此,刘基生卒也于此,后因后辈迁出,原屋仅存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物。近年来,文成当地政府为弘扬刘基文化,在原屋址上还原故居。

(16)、小舞,也叫黑白之舞,曾经的舞者,现在的独立摄影师,同时也是旅游达人、服装设计师、奢侈品买手。2013年杭州摄影双年展参展者,佳能中国映像十年大奖获得者,人体摄影专辑《非墨》一书被法国国家图书馆特邀收藏。

(17)、伯温家宴,是刘伯温的后裔为了纪念这位廉洁行道、德智安邦的传奇人物,而设的家族筵席宴会。菜系秉承开胃爽口、绿色养生、节俭实惠为特色。饱餐一顿之后,小陈导游带着张晗和小舞,要去的第二站,是文成负盛名的百丈漈风景区。

(18)、丙申春陪同温州市诗联会领导冒雨访武阳刘基故居感赋

(19)、刘半仙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到头来会被人下毒。刘基饮下药后,觉得肚子里有一个拳头般大小的块状体,又过了三个月,病情恶化。

(20)、广义上的“刘基故里”,一般包括武阳村的刘基故居(他生于此,死于此),武阳村外夏山山麓的诚意伯墓(据说是他本人亲自选定的风水宝地),以及南田镇外的诚意伯庙。刘基生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死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故居在他出生前就已存在,墓地建于他去世当年,因后人敬仰刘且畏惧其所谓堪舆奇门之术,所以很少遭到骚扰,保存完好,诚意伯庙则是明天顺八年(1453年)始建,我去看过两次,挺热闹的,就是似乎有点热闹过头了。

(1)、此时,朱元璋见决战的机会来了,他率主力赴鄱阳湖,与陈友谅在鄱阳湖鏖战,双方拼死厮杀,皆死伤惨重。战局到了关键时刻,刘伯温及时向朱元璋献策,建议派重兵扼守鄱阳湖四周出口,把陈友谅困在湖内。陈友谅被困鄱阳湖,粮草接济不上,只好率兵四处突围,但皆被堵杀,陈友谅在突围时战死,彻底结束了他的皇帝梦。

(2)、福荫武阳地,景物美天然。古村灵秀,不染流俗与烽烟。老屋遗风犹在,旧日雕栏未改,人事逾千年。乘兴寻先迹,驻足辨楹联。

(3)、    刘 基(1311-1375),字伯温,明朝开国元勋,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元至顺四年(1333年)进士。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他“刘诚意”。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明廷追赠其为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4)、当时太白金星在紫微垣出现,因为太白代表的是大臣,所以大臣们惴惴不安,害怕出现血光之灾。大臣们的担心果然是对的,朱院长的确杀了太多的功臣。

(5)、刘伯温故里旅游景区总面积81平方公里,由百丈漈、安福寺、刘基庙3片区组成。刘伯温故里旅游景区总面积81平方公里,由百丈漈、安福寺、刘基庙3片区组成。

(6)、此时的局势,朱元璋已经拥有了更强的实力,开始由战略防守转向战略进攻。当然,他所面对的强敌仍然是陈友谅与张士诚。

(7)、看时光飞逝,我回首从前,曾经是莽撞少年,曾经度日如年……看时光飞逝,我祈祷明天,每个小小梦想,能够慢慢地实现……

(8)、首先,朱元璋令元庭归降朱元璋的水寨元帅康茂才修书一封给陈友谅,表示看不惯粗俗的朱重原作内应,协助陈友谅逮住朱重八。陈友谅曾与康茂才有交情,且送信的是陈友谅的旧部属,于是,双方约定,在江东桥相会。陈友谅早知江东桥是一座木桥,他放心率战船进击,因为他心里想,即便康茂才有诈,他也不怕,他的战船可以撞破木桥,长驱直入。可是,陈友谅上当了,江东桥已被李善长拆了改石桥,是坚固的防守壁垒。

(9)、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依照刘伯温的战略计策,亲率水陆大军沿长江而上,开启了他西征陈友谅的关键战役。朱家军先是进攻安庆,但安庆防守严密,久攻难下。此时,刘伯温已经知道,陈友谅是以重兵在驻防安庆,而他在应天之战后所占据的新巢穴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必定成兵力很弱,于是,刘伯温向朱元璋献计,建议暂时放弃对安庆的围攻,率兵绕道去攻击江州。

(10)、中举志之后,刘基曾闲居几年,后又在元朝为官,后因对元朝腐败昏聩政治不满,辞官归故里,直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才应邀进入朱元璋占据的应天(今南京),成为朱元璋的谋臣。

(11)、文:温州旅游体验师郑明晓,字愚之,号云溪山人,喜欢山水与旅行,自云“心与山俱寂,鸟与林同欢。人生本平淡,流水自涓涓。”

(12)、这就是刘伯温所提出的“先陈后张”的作战策略,朱元璋对刘伯温的这一策略赞同,他不再犹疑不决了,立即决定采纳刘伯温的建议。据说,刘伯温留下了《时务十八策》,是刘伯温给朱元璋的策略建议,如果还能找到《时务十八策》,这“先陈后张”的建议一定是其中的重要计策。刘伯温的这一高瞻远瞩的计策堪与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相媲美,都是助朱元璋平定列强、夺取天下、建立明王朝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谋略。

(13)、刘基故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旧属青田县),刘基上五代均住此。

(14)、   同时,南田也是明代开国军师诚意伯--刘基的故里,此处乃高山平台,因其地平坦广阔,又有大片肥沃的良田而得名,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人杰地灵。在元明时本属处州青田,后至民国三十五年从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出一个新县文成,以千古人豪刘基的谥号为名,南田便至此归属温州文成。当然,青田人从来也是认为刘基就是青田人,他们说,后代户籍改变了,但史书上刘基永远不会变。

(15)、在元末的乱局中,群雄并起,各方割据势力都想抢夺天下,战事频发。在朱元璋率兵征战天下的关键时刻,著名的谋士朱升为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根本性的战略方针,使刘邦能逐渐强大起来。朱升的这一根本战略,可以说是朱元璋的致胜法宝,没有朱升,朱元璋只能像其他一般的割据势力一样,陷于战争乱局的挣扎中,很难有出头的机会。

(16)、陈友谅率兵逼近江东桥,见该桥已变成了石桥,且不见康有才的身影,他知道中了康有才的诡计了,他不敢闯坚固的石桥,于是,他便在龙湾上岸,想从陆路去突袭应天,抓住朱元璋。可是,龙湾恰恰就是朱元璋、刘基所设伏的诱兵之地,是一个设好的伏击圈。

(17)、  刘基的故里南田武阳村,藏在一个山谷小盆地里,平台之间山峦变化多端,多四合之势,外人难找,适于隐居创造诗意田园生活,为世外桃源。从大风水来说,南田台地也是“福地”。之所以说是福地,是因它地处浙南,古称南蛮,开发较迟,朝廷几乎不太关注;况且,高山平台海拔六百余米,舟船不到,战马难登,少战乱之苦;再则有山有泉有田,种稻薯粮,无旱涝之虞,气候偏凉,少虫灾,可谓衣食无忧。

(18)、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称刘基把刘基比作汉初的张良,称刘基为“吾之张子房也”。他对刘基的评价极高,他说:“(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明史·卷一百列传第十六》)

(19)、其次,朱元璋召回了在外征战的徐达、常遇春,率军与应天的守军互相配合。接着,朱元璋令冯国胜、常遇春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伏于石灰山侧;令徐达率精锐部队于南门外集结,令杨璟驻兵大胜港,令张德胜、朱虎率领水师出龙江关外,各路军做好应敌准备。

(20)、陈友谅率兵逼近江东桥,见该桥已变成了石桥,且不见康有才的身影,他知道中了康有才的诡计了,他不敢闯坚固的石桥,于是,他便在龙湾上岸,想从陆路去突袭应天,抓住朱元璋。可是,龙湾恰恰就是朱元璋、刘基所设伏的诱兵之地,是一个设好的伏击圈。

(1)、当时太白金星在紫微垣出现。对于星宿中国是早研究的国家之早在远古时候中国就有了对星宿的定义,并且有早的天文官。刘伯温自幼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所不通,而“尤精象纬之学”。

(2)、旅行的后一站,铜铃山,拥有上万亩的原始次生林,是浙南地区保存好的原始阔叶林。铜铃山的秀美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森林栈道魅力诱人,二是壶穴瀑布全国独有。

(3)、天下初定,各路大神蜂拥聚集,打天下的时候,都忙于战争,这天下打下来了,就都想要分自己的一杯羹。因此朝廷分化了两股势力以左丞相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和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

(4)、《自然地理与地貌》哈尔滨地图出版社(M).2008 

(5)、应天保卫战之时,陈友谅遭受重创,但是,原本陈友谅的实力比朱元璋就高出很多,虽然其兵力有比较大的减弱,但是,其战力还是不可小视的,即便是在应天受损,陈友谅的实力仍比下游的张士诚要强。

(6)、    南田台地,俗称“高山平原”。在在文成、青田二县交界处泗溪上游原南田区境内,海拔高程630~700米,地势平坦,是第三纪以来保存完整的剥蚀夷平面。南田台地北起南田镇刘基故里武阳村,南抵大街镇龙川茶寮村;东起南田镇十源斋垄村,西到刘基墓所在的南田镇叶山头村。南北长9千米,东两宽6千米,总面积近200(一说160km2)平方公里,是温州大的台地。

(7)、那么,面对着强弱有所不同的两股势力,该如何用兵呢?拥有进攻实力的朱元璋该优先进攻哪一股敌人呢?朱元璋身边的文武大臣对此的意见分歧很大。

(8)、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9)、起初,刘伯温曾经上书说,瓯、括间有一块叫谈洋的空地,南抵福建,是盐盗的集散地,请设立巡检司加以弹压。碰巧判军在这里叛乱,地方官吏害怕上司切责,按下不报。刘伯温就叫自己的长子刘琏上奏这件事。

(10)、那么,面对着强弱有所不同的两股势力,该如何用兵呢?拥有进攻实力的朱元璋该优先进攻哪一股敌人呢?朱元璋身边的文武大臣对此的意见分歧很大。

(11)、即便是刘伯温故里景区也是少有人知,就何况武阳书院了,知道这里的游客少之又少,大多是一些当地人或周边的人来此游玩。

(12)、有人提出计策,建议朱元璋避敌锋芒,出兵绕到敌后,收复太平,让陈友谅回师救援,以遏制陈友谅对应天的进攻之势;而有人则表示,请朱元璋亲自率主力,在应天城外主动应敌,与敌硬拼。

(13)、也是服气刘伯温的华丽转身,原来是镇压起义,现在又帮助起义军。当不了你的朋友,就做你的敌人!哈哈!好一个刘伯温。

(14)、陈友谅强大的水师直逼应天,这给占据应天的朱元璋以巨大的威胁,在实力上,特别是在水师力量的对比上,当时的朱元璋势力集团相对于陈友谅来说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危机来临,对于如何应对陈友谅的进攻,朱元璋身边的文武大臣都感到很紧张,一时没有统一的应对策略。文臣武将各有各的建议。

(15)、提起《授经图》,或许有些了解历史的人知道,一共有三幅,皆为授经图,但尺幅和构图方式不同,整体展现给我们的画面信息大致一样,即刘伯温一家人坐在石头上,向子孙传授儒家经典。

(16)、长子:刘琏,生于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明洪武十年(1377年),与胡惟庸的d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17)、传说中把刘伯温传得神乎其神,认为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奇门六甲,无所不通;超常谋略,无人可比,等等。

(18)、    太公祭存续于南田,以刘氏家族及地方先贤祭祀礼仪习俗,于2011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