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黄旭华父亲(功勋黄旭华)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21 01:47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功勋黄旭华

1958年8月的一天,在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从事潜艇设计的黄旭华,突然接到去北京出差的通知,谁知这一去就是30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海丰一个医学之家,从小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然而,当他目睹祖国在日寇的狂轰滥炸下变得满目疮痍,他决定弃医从工。在收到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船舶系的录取通知书后,他毅然选择接受,从此开始了增强海防、抵御外辱的探索之路。黄旭华和核潜艇结缘,则像是命中注定般因缘巧合。1958年8月的一天,在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从事潜艇设计的黄旭华,突然接到去北京出差的通知。想着很快就可以回家,他连行李都没带就动身了。到了北京之后,他才知道自己要参与的,竟然是新中国核潜艇研制。核潜艇肩负着保护核武和实现二次核打击的重要任务,是堪比两弹一星的大国重器。这是一项绝密任务,参与其中的人即使以后犯了错,也只能留在单位做勤杂工,一辈子不能离开单位。一边是国之重任,一边是骨肉亲人,黄旭华终选择了前者。这个选择意味着什么,他十分清楚:高度机密的科研任务,有着极度严格的保密要求。于是,就地留下的黄旭华,都没来得及跟家人告别,也没有告知家里自己要去哪里、去多久,只是让妻子李世英从家里寄来衣物,就像人间蒸发一样突然消失在家人的世界。而这一走,就是30年。其中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对当时的新中国来说,依靠自己造核潜艇的难度堪比登天,经济困难不说,还面临西方的技术封锁,别说核潜艇了,连造常规潜艇都费劲。因此,黄旭华和同事们的研制工作,是处于三无的境地:无任何参考资料、无技术支持、无专家,就连海量的数据计算,也只能靠算盘这个“土办法”解决。但,这还仅是万千困难之一。更为棘手的是,一开始他们谁也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何谈自己造一艘呢?核潜艇作为绝密武器,一直被美国等当作核心的机密,不可能透露任何关键技术。黄旭华和研制团队初只能从国外报刊中搜集相关资料,后来通过两张模糊的照片了解其外观,但对于内部构造只能靠推理和想象。就在所有人一筹莫展之际,他们却收到一份意外的“礼物”。当时,我国一对从美国回国的外交官夫妇,在购物时偶然发现了“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仿真模型,就买了一个带回来给孩子玩。后来,这个模型成为黄旭华他们的研究参照对象。经过无数次拆装,他们欣喜地发现,这个模型验证了此前的设想,这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后来,在不断实践和验证下,他们敲定出适合我国艇员操作习惯的终设计方案。黄旭华他们在条件艰苦的无名荒岛上,迎着风沙,啃着窝窝头,夜以继日埋头苦干,用算盘计算出一个又一个数据,突破了被誉为“七朵金花”的关键技术,大踏步地向成功迈进。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并于4年后的建军节,被命名为“长征1号”,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作为中国核潜艇先驱之一,黄旭华功勋赫赫;而作为儿子,他却成了家人口中的“不孝子”,这也成为黄旭华的一块心病。直到1985年,我国报刊中才开始出现关于中国研制新潜艇的公开报道。1987年,一篇报告文学中,讲述了我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文中没有写设计师的名字,只提到了“他的妻子李世英”。黄旭华将这本杂志寄回海丰老家,母亲看完报道才恍然大悟:原来被家人误解为不赡养亲生父母的不孝儿子,竟然是在为国家做惊天动地的大事!1988年,黄旭华以总设计师身份,参与到新型号核潜艇的极限深潜试验中,这在全世界都是首例。深潜试验成功后,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回老家探视95岁高龄的母亲,30年后再相见,母子俩相拥而泣。如今,99岁高龄的黄旭华仍在伏案工作,核潜艇是他一生的事业,用他自己的话说“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作者:真水无香编辑:桢桢#头条创作挑战赛##人物#

2、黄旭华父亲

1988年,我国核潜艇终于测试成功。黄旭华第1件事,就是回家看望自己的母亲。这个时候他已经与母亲分别了整整30年。此时黄旭华的母亲已经90岁高龄了,看到母亲后,黄旭华既激动又内疚,他担心母亲责怪。可没想到母亲不仅没有怪他,还和别人说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不是不孝子。听到这样的话,黄旭华顿时泪流满面。母亲轻声安慰:你这30年做的事情,我都知道了。那年黄旭华接到去北京出差的通知,去了后才知道自己要参与研究核潜艇。一旦接受了这个任务,就意味着要与家人分别。黄旭华咬了咬牙,自古忠孝难两全,虽然万分不舍,但没有大家哪来的小家,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他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可没想到这一走就是30年。三十年里他隐姓埋名,带着科研人员埋头苦干。在那之前,我们国家对核潜艇的各种技术几乎一无所知,全要从头开始。他们从大量资料中寻找蛛丝马迹,甚至购买美国的核潜艇模型玩具用来研究。后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研发出了我国的第1艘核潜艇。为了核潜艇,他甚至错过了见父亲后一面的机会。黄旭华一直坚守保密原则,不惜被家人误解是不孝子,也没有透露过工作的内容。直到他的事迹见诸报端,才被家人知晓。等到核潜艇研发成功,他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庆幸的是,他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原谅,也算是弥补了他内心深处大的遗憾。像黄旭华这样的科学家,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是真正的民族脊梁,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尊敬。

3、黄旭华妻子

看电视剧《功勋》之《黄旭华的深潜》,发现一个小演员的名字奇特:仉上明珠。仉这个姓稀有,以前只在书籍中见到过(三迁的孟母就是这个姓),没想到现实生活中这个姓还是存在的,可能好多人都不知道怎么读。这个小演员长得挺可爱,才11岁就演了不少电视剧了,还是非遗文化传人,才貌双全,真不愧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4、揭阳黄旭华

“有我在,没有人敢对中国动武!”我们有这样的勇气,是因为我国一位“失踪”了三十年的男子,带头研制出了第一艘核潜艇。这位男子名叫黄旭华。1924年,黄旭华出生于广东揭阳,父母都是医生。他曾经的愿望是像父母一样,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可是日军的到来,改变了黄旭华。日本全面侵华后,神州大地满目疮痍,黄旭华全家人经常在山洞里躲避日军的轰炸,有时候一躲就是一天,而且学校也因为战争停课。面对这种惨状,黄旭华的志愿从救死扶伤变成保卫祖国。1944年,黄旭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大学航空系。之后又考入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后分配到相关单位从事科研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期间,苏联援助我国156个重点项目,包含煤炭、石油、钢铁、化工、机械、医药等诸多领域。我国以这些项目为核心自行发展、配套几百个中大型项目,初步完成工业化转变。可是,核武器、潜艇等武器项目,苏联态度如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挤给我国相关的知识。中苏交恶以后,苏联撤走了所有的在华专家。中央早就明白,苏联不可能在这类项目上全力支援我们。本着自主生产的精神,早在中苏交恶前,我国就已经秘密开启武器研发,黄旭华就是在1958年间,接到一通飞往北京的电话后“神秘消失”。因为研制核潜艇属于绝密计划,组织上要求不能向任何人告知。以至于黄旭华的家人只知道他去了北京,但不知他到底在干什么。黄旭华的父亲病重,老人家希望看一眼儿子,一家人只能朝那个邮箱递出多封信件。可直到老人离世都没有收到回信,更不见黄旭华本人。黄旭华的兄弟姐妹因此骂他是不孝子,只有母亲坚信孩子不是不孝,一定是因为更重要的原因无法回信,更不能回家。原来当时黄旭华以及其他同事们,已经在一处地图都找不到的小岛上工作,他们是我国第一批核潜艇研究团队,黄旭华是总设计师。尽管这个团队拥有与之相关的学历、技能,但没人见过核潜艇,更没有参考资料。他们手上仅有的两张从国外流出的模糊不清的照片,还有国外众多报刊中,零零散散的相关信息。考虑到当时我国国力薄弱,贸然建造万一方向错误不仅会损失时间,而且还会给国家造成负担。黄旭华的团队决定先用木头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造,此后再做出各种细节改动。用黄旭华的话来说,他们只能“骑驴找马”,先上路创造先决条件,路上再打磨各类参数。为了参数的准确性,黄旭华特意分成两组工作,假如其中有一项参数对不上那就重来!1959年美国战略核潜艇问世,也是我国核潜艇研究的神助攻!原来美方的核潜艇问世以后,立刻有玩具厂商以1:200的比例仿制出一款玩具。这款玩具虽然无法详细罗列潜艇内的所有参数,但潜艇内部的构造清晰,并且部分小零件还可以拆卸。这款玩具是我国一位外交官给孩子带的礼物,黄旭华惊奇的发现,这款高仿玩具的内部结构与团队构想的内部结构几乎一样!当时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他们的核潜艇都是从常规动力水滴线型到核动力线型,再到核动力水滴线型“三步走”的流程,而我国没有那么多时间成本“三步走”。结合研发团队多年的心血,黄旭华决定直接“一步到位”,按照“水滴线型”研制我国的核潜艇。虽然我们做出了核潜艇模型,可下水试验环节让众人犯难。毕竟此前别的国家有过多次核潜艇试验时发生事故的案例,没人敢我们的核潜艇一定没问题。作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相信团队的心血,不顾众人劝阻,亲自带队参加深海测试。测试结果比所有人想象中还要好,潜艇不仅扛住了深海的压力,而且内舱的设备运行良好。终于在1970年8月,我国自主研发也是第一艘核潜艇成功问世。经过为期几年的打磨、优化,终在1974年顺利交付海军,这艘核潜艇就是“长征一号”。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保密需要,即便我国的核潜艇已经服役,但作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却无法站在聚光灯下。直到项目开始解密,他的家人在1987年通过一篇报道《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才明白原来上面那位黄总设计师,是“失踪”了30年的黄旭华。正因为有无数黄老这样的人,我国才能发出“没有人敢对中国动武”的勇气!

5、开讲黄旭华

在西方国家嘲讽中国造不出原子弹,等着看笑话时,有一个人正奉命研究核潜艇。此后30载他隐姓埋名,终为国家造出核潜艇。他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出生于1924年2月,祖籍广东海丰县。黄旭华的父母都是医生,受父母的影响,他初的梦想也是当医生。黄旭华拥有过短暂的快乐童年,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入侵潮汕地区,导致海丰一带的中学停学。1941年9月,17岁的黄旭华远离父母,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到桂林,坚持中学学业。在黄旭华求学期间,前方不断传来国军战败的消息:日本船舰在我国沿海地带登陆,侵犯我国领海;飞机也在头顶上肆意盘旋,侵犯我方领空。死亡的是战士,流离失所的是平民百姓,目睹这一幕幕场景,黄旭华感触良多,正是因为贫弱,日军才嚣张侵略我国。那时候,黄旭华觉得医生只能拯救少数人,但是科技可以造福整个国家,因而黄旭华改变了自己的志向,决定弃医,改学造飞机或者船舰。1944年4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6月长沙沦陷后,广西深受影响,形势急转直下,黄旭华不得不离开桂林,和同学一路辗转,经贵州颠簸到重庆。在重庆流亡期间,黄旭华坚持半工半读,经过一年的努力,他收到了中央大学航空系及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共两份录取通知书。出生在海边的黄旭华,对海的感情深到骨子里,他选择了有“东方麻省理工学院”之称的国立大学造船系。在校期间,黄旭华通过努力掌握了船舶制造专业的理论知识。待他在交大毕业时,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已经解放了,黄旭华被分配到华东军管会船舶建造处工作。在工作中,黄旭华表现突出,获得了外派东德出差进修的机会,而后他凭过硬的技术,当上了上海设计二处潜艇科科长。20世纪50年代,各大国家相继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国开始具备双重核打击能力,但中国在这两个板块都是一片空白,这导致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受到了美国的核威胁。1958年,元帅提出了发展我国核潜艇的提议,随后,这项提议顺利获得了中央的鼎力支持。当年8月份,国家便迅速展开了核潜艇工程的各项工作。也就在那时,黄旭华接到一纸调令——来北京工作。黄旭华一去就是好几年,他严格遵循保密原则,在全封闭式的环境下进行研发工作。那些年里黄旭华给妻女以及家人的平安信中,唯有“勿念”二字。我国核潜艇研发是零基础的,专家们甚至都没见过核潜艇,雪上加霜的是支援我国的苏联专家也在那时撤走了,黄旭华等科研人员遇到重重困难。在这种条件下,黄旭华团队历时八载,终于研究出核潜艇的图纸雏形。同年,黄旭华来到条件更艰苦的福禄岛,进行核潜艇的制造工作。经过黄旭华等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1970年我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长征一号”成功下潜,这是我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成功标志。而黄旭华等科研人员没有停下脚步,又马上进入下一个目标,奔向“国之重器”战略型核潜艇的研发之路。18年后,黄旭华团队成功研制出战略型核潜艇。从1958年到1988年,30载春秋,黄旭华一心扑在核潜艇的研发上;一直都在为我国的核潜艇而奋斗。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黄旭华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是铿锵有力。祝福核潜艇之父晚年幸福安康!作者:雨杨编辑:毛毛雨#好内容我来评##人物#

6、黄旭华病逝

昨天功勋看了于敏,今天看了黄旭华,建议国家多拍一些这样的电视剧,这些前辈真的是太伟大了。还有雷佳音演得太好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