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教父马寅初,从小接受包办婚姻后,又纳女儿同学为妾,生七个孩子,这样的他为什么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提出计划生育呢?1901年马寅初与原配妻子结婚后不久就生下了个儿子,这在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封建社会里,算得上是天大的喜事,尤其是盼望着家族企业后继有人的马寅初父母对于孙子相当宠溺,可惜的是儿子出生没过多久就因病夭折,这给马家带来了很大的打击。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的妻子认为,只有为马家生下传宗接代的儿子,才能算是完成她作为一个女人的使命,事与愿违的是,妻子后来连怀三胎都是女儿,思想先进的马寅初自然不在意孩子的性别,他甚至还时常宽慰妻子,生男生女都一样,但妻子根本不听劝,或许是迫于公公婆婆和自己作为贤妻良母的压力,妻子认为生不出儿子都是自己肚子不争气,所以竟主动提出让马寅初纳妾,而且更加让人没想到的是,妻子为马寅初物色的小妾人选,竟然是17岁女儿的同班同学王中珍,比马寅初小整整22岁,要知道当时虽然已经迈入民国时期,但在这新旧思想变革之际,还是有许多封建残余没有被彻底剔除,除了包办婚姻这样的糟粕,许多有钱人家也还保留着三妻四妾,后院养着一堆姨太太,马寅初起初是拒绝的,但是奈何妻子和父母一哭二闹三上吊,逼得他实在无可奈何,再加上他在感情方面也一向无所谓惯了,便只好同意纳妾,迎娶了比自己小22岁的少妻为妾,生下两男两女延续香火,这才让妻子和父母彻底安了心。过上一妻一妾的生活之后,马寅初时刻铭记着,一碗水端平,不冷落任何一个,所以这一妻一妾七个孩子的生活,也还算过得和谐圆满,因此,马寅初实际上也只是一位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娶两个老婆,生七个孩子,很大程度上也是他被时代洪流所裹挟的身不由己,这与他之后能够提出,计划生育这一创想并不冲突,毕竟他生七个孩子的时代,与他提出计划生育的时代,早已是天差地别。新中国成立前,一心搞学问的马寅初对于政治斗争没有任何兴趣,只是对于腐败黑暗的民国政府,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因不想与国民d政府同流合污,马寅初不但拒绝蒋介石的高官厚禄,还时常发文否击民国政府的不顾民生,贪污腐败,也正因他一身文人傲骨的宁屈不折,使他得罪了国民政府,一度遭到国民政府的封杀囚禁,好在不久之后,国民d政府就到了台,真正属于人民的新中国成立后,马寅初的才学被再一次得以重用。马寅初作为经济领域的泰斗,被新中国政府聘为政务院的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对于当时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经济发展急需人口来拉动,毕竟人多力量大,正因如此,马寅初也将他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人口上面。从1953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新中国成立短短四年,人口就增长了两亿,马寅初根据这个增长数据很快就推测出,如果继续按照当下的速度来发展,50年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之多,尽管站在50年后的我们回望过去,确实发现马寅初当年的这个预测是对的,但当时无法预知未来的人们却并不这么认为。1957年,马寅初发表文章表示了自己对于当时中国人口增长速度的担忧,当下的人口增长率太高了,未来的中国将难以供养如此庞大的人口,到那时很多中国人都将吃不起饭,正因如此,马寅初开始提倡科学的计划生育,毕竟如果生下来之后连饭都吃不饱,活生生饿死,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生,然而他这观念放在仍在提倡人多力量大的当时,无异于是相当超前的,马寅初也因此大受当时社会的喷击,许多人认为他在杞人忧天,更有甚者拿他自己都生了七个孩子的事情来讽刺他。然而,随着60年代经济形势的急转直下,粮食供应不足、外部封锁等问题相继出现,人口数量过多成为了一种负担,也让中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开始逐渐认识到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性,也随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从而实现人口数量的控制和稳步增长。到了70年代末,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马寅初面对历史功过对他的评价,他却显得相当平静,似乎一切都早已预料。1982年,马寅初永远的合上了他的双眼,活了百岁的他,历经清末的封建,民国的蒙昧,见证了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艰辛不易,因受历史的局限性,他所提出的计划生育也许并不,甚至一度历经大起大落,但它确实给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利大于弊,如今二胎三胎政策的逐渐放开,其实也是对于马寅初控制人口这一宏观思想的某种传承,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各自遇到的问题,每个时代也有不同的发展使命,我们不应该再拿过去计划生育的观念来对应现在的国情,无数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更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将人口维持在一个科学的,适合当下国情的数量便可,不必始终揪着马寅初生了七个孩子不放,毕竟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马寅初生孩子时,那个封建陈旧的中国。#马寅初简介#
2、马寅初对联马寅初,计划生育第一人,厉害厉害。80后的我知道的太晚了
3、马寅初简介资料马寅初留学美国九年,于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回国。那时,中国的经济专家犹如凤毛麟角,许多利益集团高薪聘请马寅初为“顾问”、“董事长”,企图借助他的名声为集团谋福利。面对有油水的兼职,马寅初一概拒绝。他说:“食人俸禄得替人说话,我不能对不起经济学家的良心!”
4、马寅初贡献有哪些“大学校长”的摇篮绍兴:绍兴是出大学校长特别是知名大学校长的地方,例如北京大学的蔡元培、何燏时,蒋梦麟,马寅初,清华大学的罗家伦,浙江大学的竺可桢,中山大学的经亨颐,上海交通大学的谢绳武,复旦大学的金力,同济大学的郑庆华……,在今天全国高校中绍兴籍校长比例很高。为什么绍兴能够成为大学校长的摇篮?可能与绍兴基础教育,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区位优势有一定的关系,鉴湖越台名士乡,大学者多,院士比例高,当然大学校长多!可以把知名大学校长的故事拍成电影、电视剧或者编成越剧,绍剧弘扬大学校长文化,进一步提高绍兴美誉度!激发莘莘学子奋发有为!
5、马寅初的书这马光远不会是马寅初的儿子吗,他是来替老爷子来赎罪的,拼命为催生呐喊。[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6、马寅初中学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提出者马寅初,1882年——1982年,整整活了一百岁,在中国能活这么大岁数的真实很少见。可见马寅初不仅仅身体没有大的疾病,而且心态也好。从其出生到清朝灭亡的1911年,整整十九年,也就是马寅初19岁,这个岁数在那个年代已经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思想基本成型。也就是说马寅初的思想基本定型在清末时期的思想。后来大家看到其有两位妻子,并生育了8个孩子,大妻生了一男三女,老大是男孩不过生下来不久因感风寒夭折,后来只生了3个女儿。在那个年代,家里没有男孩,就是断了后,受这种传统思想的意识,马寅初大妻撮合一个马寅初女儿的同学名叫王忠贞,于1917年完婚,并陆续生育两男两女。这就是马寅初有两个妻子三男五女八个孩子的情况。有很多人那次事对马寅初说三道四,其实这是不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的。马寅初所生的孩子时代是清末民国初中期,这个是时代战火纷争,中国人口骤减的年代,生育当然是好事,不过马寅初在当时未必考虑到这一点,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传宗接代。(有人说那时候的人不是思想解放了吗?那都是扯淡,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思想还是保守的,尤其是农村,城市也差不多少,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婚姻思想放开90年代中后期,至于传宗接代这一种思想,现在仍然不少人有)至于解放后,人民生活虽说不是太富裕,但国家战乱没有了,社会稳定了,人民能吃上饭了,这个时候,在多子多福的思想意识下,出现生育高峰,中国人口持续增长,以当时的粮食产量每亩地少的几十斤,多的二三百斤的产量,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如果农村大量人口出生,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农村城市人口争粮,三年自然灾害的困苦深入人民骨髓,在当时粮食产量问题加上人口快速增长,中国才不得不提出计划生育,这是一种根据当时的社会和人口情况综合的一个结果,马寅初提出这样的观点是明智的,也是理性的。我的观点我国的人口总量必须控制在10亿以下,6到8亿人可能是理想的状态。
7、马寅初教授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34年!是谁提出的呢他就是人口专家,经济学家马寅初!讽刺的是提出计划生育的始作俑者居然有两个妻子,8个孩子,还纳女儿的13岁的同学为妾他马寅初在的(新人口论)中表示,三十年后同实际的人口数字一比,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就这样,在他大力主张下,计划生育作为国策在中国实行了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