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的故事流传至今,被人们传颂不衰。程咬金原名程知节,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将军,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是他聪明勤奋,很快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士兵。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很快就被提拔为将军。程咬金有一次率领军队出征,遇到了一支强大的敌军。他的士兵们都害怕,但是程咬金却毫不畏惧,他挥舞着长枪,冲向了敌人。他的勇气和决心感染了士兵们,他们也跟着程咬金冲锋陷阵,终打败了敌军。程咬金的勇敢和决心让他成为了唐朝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被封为“镇国大将军”。他还曾经在一次战斗中,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一支箭,保护了自己的士兵。程咬金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气和决心是成功的关键。只要我们有勇气和决心,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2、程咬金简介到底活了多少岁公元637年,唐太宗李世民邀请文武百官到华清池垂钓,大将程咬金在垂钓大会上接连有鱼上钩,唐太宗李世民却很少起钩。垂钓大会结束之后,出乎意料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桶里的鱼竟然是多的!程咬金,唐朝的开国名将,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一员虎将,他一生为大唐王朝南征北战,开疆扩土,立下赫赫战功。程咬金年少成名,一身武艺,称雄乡里,隋大业六年,匪患肆虐乡里,程咬金为此在乡里召集兵勇,清剿土匪。匪患清除之后,程咬金投入到了李密的麾下,李密见程咬金气宇轩昂,骁勇善战,便对其委以重任,授命其为内军骠骑。613年,李密起兵反隋,成为隋末的割据军阀势力,在随后与另一位军阀势力王世充的对抗中,李密兵败逃走,而作为部将的程咬金则是兵败被俘,成为俘虏。王世充素闻程咬金的威名,便动之以情地去游说程咬金归降,程咬金见王世充诚意足足,便转投于王世充的麾下。但是王世充为人狡诈,利益熏心,做事情不择手段,令程咬金十分厌恶,想要离开王世充,另投明主,但是程咬金考虑到王世充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便选择继续留了下来。619年,王世充率部与唐军展开厮杀,作为前锋大将的程咬金知晓唐公李渊是一位礼贤下士的明公,便找到王世充麾下另一员虎将秦琼相约一起投入唐公李渊的麾下。二人投入唐公李渊的麾下之后,李渊将二人编入秦王李世民的麾下,而李世民见到二人之后,“如获至宝”,对二人予以重用,秦琼被封为马军总管,而程咬金则被封为左三将军。在随后的战事中,程咬金作为李世民麾下的心腹战将,在先后击败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这些隋末军阀强人的战争之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天下既定,大唐王朝建立之后,作为功勋之臣的程咬金被唐皇李渊封为宿国公,以示恩宠。武德七年,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之间,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而作为秦王李世民麾下的心腹将领的程咬金首当其冲的成为了李建成集团打击的对象,李建成等人不断上谗言诬陷程咬金,使得程咬金被贬到了康州。见程咬金被贬,秦王李世民不想坐以待毙,当即召集尉迟敬德,长孙无忌这些心腹将领商议对策,众人都主张立即动手,先发制人。不久,秦王李世民集结重兵,在玄武门发动兵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事后,秦王李世民如愿登上帝位,成为大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对拥立有功的文武百官们进行了一一封赏,程咬金被封为右武卫大将军,达到他仕途的顶峰。我们都知道李世民作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少有的贤君,在他的施政之下,百姓安居乐业,少有战事,这就使得程咬金这些驰骋沙场的战将可以放心的安度晚年。637年,战事逐渐平息后,程咬金就常常约着秦叔宝去往渭河湾钓鱼,但是每一次钓鱼结束,秦叔宝都是满载而归,而程咬金钓的鱼则是“寥寥无几”,程咬金为此觉得自己十分没有面子。于是乎,程咬金为了找回面子,就潜下心来学习钓鱼技术。而身居宫内的唐太宗李世民无意之中听闻到程咬金与秦叔宝经常去往渭河湾钓鱼的趣事,便饶有兴致地将京城内喜欢钓鱼的文武百官们全部召集到了华清池进行垂钓。垂钓的当天,程咬金,长孙无忌,秦叔宝等人都带着钓具早早来到了华清池,与唐太宗李世民简单的叙旧完毕之后,几个人就开始找寻各自的钓点开始进行垂钓。当几个人将各自的鱼钩放入到水中,仅仅只是片刻的功夫,程咬金的放入水面的鱼钩就有了反应,只见他娴熟的一拉,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就从水中被拉了出来,随后,程咬金将大鲤鱼放入到了桶中。坐在一旁钓鱼的唐太宗李世民看后会心一笑,而长孙无忌和秦叔宝二人则是扫了一眼,不为所动,继续进行垂钓。但是,又是仅仅片刻的时间,程咬金的鱼钩再次有鲤鱼咬钩,程咬金再次施展其娴熟的拉鱼手法,将鲤鱼拉了上来,再次放入桶中。一旁的长孙无忌和秦叔宝依然是扫了一眼,不为所动,继续稳稳坐在各自的钓点进行垂钓,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仅仅又是过了片刻,程咬金的鱼钩再次有鲤鱼咬钩,程咬金再次将鲤鱼娴熟地放入桶中。如果说程咬金第一次和第二次是靠运气钓上来的鱼,那么第三次是靠实力钓上来的鱼,一旁的长孙无忌和秦叔宝为此再也坐不住了,纷纷从各自的钓点站了起来,察看程咬金是如何钓鱼的。原来,程咬金自从上次与秦叔宝钓鱼之后,便开始苦心学习钓鱼技术,并且还改良了钓鱼的鱼饵,鱼吃着有味,便都一窝蜂的游到了程咬金的钓点,咬钩上岸。天色渐暗,这场垂钓大会宣告结束,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去清点几人桶中鱼的数量,结果,唐太宗李世民居首,程咬金第二,长孙无忌第三,秦叔宝第四。这个结果一出,唐太宗李世民和程咬金相视一笑,而秦叔宝则是略显尴尬,原来程咬金是为了戏弄秦叔宝,将自己桶中大多数的鱼偷偷放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桶中,既为自己赢回了面子,也让唐太宗李世民在钓鱼中找寻到了乐趣,是一件一举双得之事。#历史真知棒#
3、程咬金简介当过皇帝吗公元633年,程咬金大胜归来,在庆功宴上,李世民就要把10岁的清河公主许配他的小儿子。大臣都说好,可清河公主却不愿意,她哭求李世民收回成命,李世民只是冷冷对她说:“汝命如斯”!清河公主是李世民的第是一个女儿,她的生母早逝,李世民有21个女儿,所以她也不是很得宠。程咬金大胜回来,李世民没有什么好赏赐的,所以就打算把清河公主嫁到他家去。虽然清河公主年纪小,但是唐朝的女子11岁就可以成婚,所以清河公主的婚事只是比别人来的更早一些罢了。李世民的有21个女儿,他基本上都把女儿嫁给了有功勋大臣之家,而且他和女儿们选择女婿的眼光很特别,他不会选择一个大臣家的长子,一般只会选择次子,如果年纪不符,或者次子也成亲了的话,他就会选择更小的孩子。比如:城阳公主嫁给了杜如晦的次子杜荷;平阳公主嫁给了柴绍的次子柴令武;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清河公主嫁给了程咬金的次子程怀亮等。李世民如此选择驸马,并不是随性而为,这都是他早就想好的治国之道。毕竟为人君者,他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深思熟虑的。对于李世民来说,将女儿嫁到功臣之家,一般就是两个作用:其一,作为奖赏和拉拢,毕竟古代都是靠姻亲关系来连接两个家庭,功臣之家本来就要赏赐,下嫁公主就是高的一种奖赏,再者和皇家成为了亲家,功臣也就不会再想造反了。其二,监视和震慑的,即便是在作为皇帝,也不能随意在大臣府邸安插眼线,那么自己的女儿加入大臣家,就是好的监视。毕竟公主成婚之后,也是可以回宫了。但是娶到公主的人家,基本上不能对公主不好,不然的话,皇家之怒也会祸及满门。选择驸马的人选,为何只要次子,不要长子呢?李世民的考虑也是很有道理的,长子基本上会顺利承袭父亲的爵位,他本身就可以光宗耀祖,如果将公主嫁给他,无非就是锦上添花,甚至还会助长他背后的势力,所以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但是嫁给此次,效果就远比嫁给长子要好得多。一家人若是有两个儿子,自然希望两个儿子将来都会很好,长子有世袭的爵位不用担心,小儿子想要功名还需要自己去参加科考或者上战场厮杀,若是成为驸马,就等于直接有了功名。所以,此举会让大臣一家感恩戴德,其次,次子也会被皇帝拉拢到自己的麾下,一举两得,李世民自然乐得选择次子娶公主了。李世民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就会选择牺牲自己的女儿。清河公主年纪还小,才10岁,她没有了母亲,自然舍不得李世民这个父亲,但是李世民却断然的告诉她“这就是你的命”,此言一出,清河公主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嫁了。再多的挣扎,只会惹来父亲的讨厌,不如她就心甘情愿的出嫁,还能让李世民留个好印象,将来她若是受到欺负,也能有个依靠。程咬金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是一个力大无穷的武夫的形象,其实历史上的他却完全不是这样的。他的父亲曾经是北齐的大中正,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能文能武,长大还不错。他和妻子生了两个儿子,长子程处默,次子程怀亮,他们两个人就跟着程咬金上战场,两个年轻人都很优秀,说起来,清河公主嫁给程怀亮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清河公主她的本名叫李敬,字德贤,她真的是一个很贤德的女子,她嫁到程家之后,就在家中相夫教子。因为她的辅助,程怀亮的仕途一直都很顺利。李世民的女婿,没有几个有好下次的,尤其高阳公主的丈夫房遗爱,直接被抄家。但是清河公主和程怀亮却得到了善终,他们两个人都算是很幸运的。不过,还是会有很多人都会公主这么早出嫁,感到疑惑,其实对于早婚这安静时,古代都是有相应的法律规定的。在唐太宗时期,他就下过“催婚令”,要是女子到了15岁以上没有出嫁,就可以由官吏配婚,如果女儿到了年纪,父母还没有让她出嫁,家人就会受到惩罚。到了唐玄宗时期,女子出嫁的年纪就更小了,被提前到13岁。汉惠帝曾经下令,女子到了15岁就要出嫁,如果放任女儿到30岁还没有嫁人,父母就会被罚款,他们需要交纳当年赋税5倍的罚款。赋税在古代一般都是不低的,所以罚款五倍是一个很高额的数目,很多人承受不起,只能让女儿早婚。其实对于汉惠帝自己来说,他也很惨,他被母亲逼着娶自己的12岁的小侄女张嫣,虽然张嫣到死都还是处子之身,但是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让他们二人都备受折磨。在汉代更小的结婚年纪左右,就是8岁即位的汉昭帝刘弗陵,当时为他选定的上官皇后只有6岁。古代让女子这么早结婚,并不是他们认为女子这么早成婚会好,而是当时因为常常打仗,很多男子上战场就回不来了,所以就需要尽快成婚,越小的女子就能越早诞育子嗣,他们想着这就有利于繁衍人口。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母亲都还是个孩子,还没有发育完全,根本就无法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所以古代女子生产困难,生下来的孩子很多都会夭折,或者根本养不大,就是因为父母太早成婚,无法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程咬金简介#
4、程咬金简介及死因程咬金几乎是唐朝善终而高寿的将领,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结局好的,这样的人放到什么地方估计都能活得有声有色,几乎是人类混社会的天花板了,那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程咬金历经四朝而不倒,甚至武则天当政后也没有动他,其儿孙也被重用,这和同僚中比如因身体损耗而早逝的秦叔宝,被迫退休十几年的尉迟敬德和李靖等相比,不知道潇洒多少,着实叫人感佩,想要一探究竟,学个二三。正史所记载的程咬金,并非出身草莽,而是一个隋朝的官四代,这和坊间传闻很不同。因为他的墓碑记载了自己的祖先,想来墓碑所言该不是杜撰。出身官四代的程咬金,有点基础和见识,却抵不过隋末乱世的折腾,终因为贩私盐而被抓进大牢。也要感谢那个乱世,程咬金在动乱中逃了出来,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被迫走上了土匪的路子。因为有勇有谋还有义气,程咬金很快混成了土匪头子。但匪就是匪,永远不是正道,于是他决定投靠明主,从一开始的李密到后来的秦王李世民,可见他对人雄的判断之精准。在李世民争夺皇位的过程中,程咬金的作用是巨大的,比如那场玄武门之变中,毫无保留地支持李世民,誓死与之共存亡!这是一个做人做事很彻底的人。惊险地夺到政权,程咬金成为唐朝开国功勋中的重要一员,可谓风头无二,高高在上。接下来,就是考验各位开国元勋政治水平的时候了。侯君集等渐渐地参与了d政,有谋反之意,李靖等因之前的左右摇摆,总是夹着尾巴做人,在大部分人都选择争夺或者隐忍的时候,程咬金却选择了另一种人设:大傻子。是的,他的政治形象就是大傻,一个只会带兵打仗的人,对朝堂政治充耳不闻,只关注自己那摊子事儿,和从前一模一样。他用行动告诉李二:自己没有发生变化。一个始终如一的人,很难引起别人的猜忌。所以,程咬金得到了唐王李世民难得的东西:信任。在后续起起伏伏的政治军事生涯中,程咬金始终深知进退的奥妙,从没有出过大错。比如,武则天和李治统治时期,程咬金在征讨西突厥中因为屠城而被免职,后来不久又接到岐州刺史的任命,程咬金立刻明白了上意,随即请求告老还乡。这样明白又忠诚的臣子,哪个帝王不喜欢?终,他在77岁时安然离世,死后又被追封为骠骑大将军。总结程咬金的一生,他出身普通宦官人家,却能贵极人臣而得善终,且子孙也能享其福荫,他几乎做到了为人臣为人父的楷模。那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可能有这三点原因:一,体魄强健,头脑聪敏程咬金耍得一手厉害的三板斧,这是他成为乱世强将的基础。那时候能走出来的人,要么能打会打,要么脑袋极其好使,得其一者可能就会有机会。而程咬金家境还可以,能让他练习武艺,因为需要买得起肉,请得起师傅。而他的家庭,也让他懂得为人处世,聪敏老练,很会周旋决断。二,始终对唐王李世民忠心耿耿得到天下的帝王恨手下人反叛,也忌讳手下老将结d营私,希望当年一起打江山的兄弟们拎得清,及时转变好自己的角色和定位。程咬金一直忠心于李世民,还准确把握了李世民的心理,从来不碰他的雷区,还像从前一样粗鲁强悍,偶尔犯点小错误,让皇帝觉得他只求富贵和打仗,别无所求,也没那个基础,还忠心耿耿地执行任务。好用还衷心,皇帝不喜欢都难。三,心胸豁达,不拘小节一个在唐代能活到77岁的人,还常年征战沙场,并且在波云诡谲的朝堂左右周旋,是不是还有什么秘诀?对,秘诀就是心大。据说程咬金性格豪爽,平日里能吃能睡,敢作敢当,在李世民的朝堂也能耍横,可以说是一个豪爽之人。这样的人不会和那些文弱的谋士一样,忧思过度,早夭者多。我们普通人虽然做不到程咬金的功绩,却可以吸收他的人生经验,提升自己,比如:保持好体魄,修炼为人处世的本事,忠于一个领导或者一个事业,心思缜密却不拘小节,该吃吃该喝喝,啥事都不让自己过分焦虑。这可能,也是一个当代人活好发展好的方法吧。#历史#
5、程咬金简介隋唐演义小说《隋唐演义》里的真实历史人物有不少,今天就介绍一位,他就是程咬金,山东.东阿人,号知节,小名阿丑,从小长的又黑又丑,力大无穷,外号又叫程老虎。说当年程母一看到生出来的孩子,就愁坏了,心说;我生的孩人怎么这样丑?后来干脆就给他起小名就叫阿丑,小说中说程咬金从小个头大,饭量也大,说吃煎饼,程母摊一张他吃一张,后手脖子都累酸了,他还没有吃饱。小说中说他是瓦岗军的长寿鲁王,活一百岁,其实他确实是参加过瓦岗军,但是一个普通将官,后归唐,也是开唐凌烟阁二十四大功臣之一,封的爵位是卢国公,非王位爵,他活了七十七岁,并非百岁,不过在那个时代,这也算是长寿了,所以他是历史中的真实人物。#历史# #人物##文学# #小说# #隋唐# #英雄#
6、程咬金简介介绍程咬金和秦琼,同为唐初开国名将,但程咬金的爵位可以世袭,秦琼的儿子却只能可怜兮兮继承祖父的爵位。为何秦琼的爵位不能继承?这背后藏着君臣相处的默契。在影视剧的演绎中,秦琼义薄云天、骁勇善战,又痴情宽厚。而程咬金似乎只是运气好,挥舞着三板斧,以混世魔王的姿态四处游走,居然也建立了一番功绩。但在真实的历史中,程咬金、秦琼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厉害很多。在投奔李唐之前,程咬金、秦琼的经历相似。他们都曾在瓦岗寨跟过李密。他们一起统领8000内军,被李密称赞为:“八千人,可以敌过百万大军。”秦琼对李密还有救命之恩,曾在宇文化及的手中英勇救主。只可惜,李密接受不了挫折,在战败后对部下越来越苛刻。后,程咬金和秦琼一合计,干脆跟了突袭李密的王世充。但没多久,秦琼和程咬金发现,王世充为人奸诈,不是可以托付的明主。就这样,2人再次一起离开,投奔了李唐。这一次,他们可算是找到了明主,而且都被调配到李世民的麾下。在李世民府上,秦琼是马军总管,程咬金是左三统军,两人官职的实质权力相当,功绩也差不多。不过,和程咬金相比,秦琼更受李渊的信任。在公开场合,李渊经常表示对秦琼的赏识,恨不能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给他吃,后来还直接册封秦琼为上柱国、翼国公,还赏赐了他一般皇子才能得到的金瓶。程咬金也不弱。他被册封为宿国公,但受重视程度还是逊色于秦琼,后来,他还因为太子李建成的谗言被外派到抗皱,当了康州刺史。程咬金很不服气,在离开之前,他偷偷告诉李世民,这显然是太子在刻意剪除他的左膀右臂,希望他小心,要早做准备。(旧唐书》: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知节白太宗曰:“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公元626年,27岁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成功稳定帝王宝座。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在这一次关键战役中,一向勇猛的秦琼没有出色战绩,而程咬金也根本没有出现。这样来看,程咬金和秦琼,经历相似、军功相似,虽然李渊猜忌程咬金,但在李世民心中,两人的地位应该差不多。可从后的情况来看,程咬金和秦琼的人生际遇,差别很大。【灵枫历史阁】李世民在位时,程咬金被封卢国公、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是可以世袭的爵位。而左领军大将军是正三品的官员,掌管的是宫中禁卫,肩负着守卫皇城安全的职责,位置至关重要。唐朝的爵位继承分为2种,一种是降级继承爵位,也就是嫡子在继承父亲的爵位时,必须降一等继承。另一种则是由皇帝格外开恩,下令“世袭罔替”,即可以直接继承原来的爵位,不用降级。程咬金的卢国公,就被唐太宗特别下令,世袭不用降级。他的儿子程处嗣,就直接继承了卢国公的爵位。秦琼的待遇就逊色了很多。李世民在世时,他的爵位被改封为胡国公,追赠的是徐州都督。此前,秦琼是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他去世后,李世民追赠他为徐州都督,还是正三品,却是个外派官员。唐太宗没有特别下令允许“世袭罔替”,甚至,我怀疑,秦琼的爵位可能是一次性的,压根不能继承。因为从史书的记载来看,秦琼的儿子秦怀道袭的爵位,是祖父秦爱的开国公。在唐朝初年,“国公”是非皇子能拥有的高爵位,若是秦琼的爵位可以继承,他的儿子不可能去继承祖父的爵位。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李世民要区别对待秦琼和程咬金呢?细读史书,我发现,这件事里可能藏着君臣相处的默契。第一,玄武门之变中,秦琼表现消极,程咬金积极主动。虽然秦琼、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中都没有出力,但程咬金当时被外派,完全没办法回来。而秦琼就在李世民的身边,却没有出色表现,显然在消极怠工。第二,李世民称帝后,秦琼称病,程咬金建功立业。玄武门之变后,秦琼一直对外称病,逢人就说自己身体垮掉了,后来就处在半退休状态,整整12年都没有升过1次官。而程咬金一直在建功立业。李世民征讨高句丽,他帮着李世民守住长安稳定;李世民要征讨西突厥,程咬金领兵出战……第三,秦琼可能不希望儿子继承自己的爵位,而李世民给了尊重和包容。秦琼是个气节和道德有追求的人,厌恶政治上的勾心斗角,而玄武门之变,本质上是李世民兄弟之间的夺权战争。这样的自相残杀,违背了秦琼的处世原则。但君臣相处,重要的就是信任。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与其让李世民怀疑自己,不如自己主动隐退。而李世民对此也包容和尊重,虽然12年没有给秦琼升官,但李世民还是把女儿嫁给了秦家,也经常派太医去探病,后来还把秦琼纳入了凌烟阁。或许,聪明人之间的相处,都是这样的点到为止、心照不宣。你怎么看?欢迎留言。#打开眼界#
7、程咬金简介和儿子【大唐程咬金家族关系图】程咬金,唐朝名将,先祖是三国时期程昱,程咬金有六子,长子程处嗣,《唐书》称程处默,袭爵卢国公,次子程处亮,娶唐太宗女儿清河公主,庶子程处立妻子出身西域商胡之后。孙子程伯献是程处弼的儿子,在李隆基登基后,程伯献巴结玄宗的近臣高力士,结拜为异性兄弟,之后仕途一帆风顺,做到了大将军。程咬金曾孙辈有四人,程翰林,程若斌,程若冰,程若水,在安史之乱时期,竟然都成了文官。程咬金玄孙一代,和陇西李氏,清河崔氏联姻!后代中程昌胤的第一夫人是李隆基的女儿广宁公主,广宁公主得罪杨贵妃,程昌胤被停职,只能与公主离婚!程咬金的来孙辈男子能力一般,家族女子又和皇室联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