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攻略|@开封府里有个包青天开封府一直以来褒贬不一,个人认为,存在就一定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既然来了开封,就一定要去逛逛开封府。过年期间去的,门口应景喜庆的挂满红灯笼。【景区简介】开封府位于包公湖东湖北岸,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包拯曾在此断案办公。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如今的开封府为后来重建,依照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修建,布局规整,庄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细的彩绘,处处体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游玩路线】开封府游玩可以选择先走中轴线,再观赏两边景观的方式。以府门、仪门、正门、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拱奎楼、狱神庙、演武场、鹦鹉楼等50余座大小殿堂。楼宇根据展示内容不同又分为9大展区。进入左右厅(左右厅是北宋年间,推官和判官办公的地方),有一个大院子,这里定时会有《包拯办案》、《开衙仪式》的演出。【亮点特色】.清心楼.清心楼是开封府内高的楼阁,它通高32米,名字来于包公的言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为了纪念这位刚直不阿的一代清官,故将此楼命名为“清心楼”。清心楼共4层。一楼大厅内是一尊目前国内大的铜铸包公站像神情威严肃穆,令人起敬;二楼以手卷的方式介绍历任开封知府姓名、籍贯及事迹等;三楼微型景观方式展示了北宋开封府内举行重大活动的场面;四楼有宋代的歌舞表演、鼓乐表演、茶艺展示等(我们去的时候没有演出)。.府司西狱.是开封府的刑狱文化区,主要包括狱神庙、典狱房、男牢、女牢、男死牢和女死牢。是临时关押犯罪嫌疑人和证人的地方,以便随时提审,类似如今的拘留所。.三清殿.是庭院内的大殿,也是天庆观的主体建筑。北宋时道教以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为三位主神。.正厅.这里是北宋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以及府衙举行重大活动,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大堂有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大堂前就是人们熟知的“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铜铡,令人望而生畏。【实用信息】?景点:开封府AAAA?详细地址:开封市包公湖东岸?门票:携程59元/位⏰开放时间:7:30-19:00#开封头条##吃喝玩乐在开封##开封##开封旅游攻略##开封身边事#
2、包拯简介宋朝皇帝2023晋豫行(106)——河南巩义包拯墓一早拜谒过永昭陵后,就乘77路坐公交车前往永定陵,根据百度地图“指示”,下车的地点离永定陵还有1.8㎞,我徒步前行,途中在后泉沟村看到村中有不少关于包拯的故事,心生疑窦,莫非这里是包拯故里?路遇村民询问,这里是包公故里吗?怎么村里有这么多关于包公的故事?村民笑了,说,这里不是包公故里,包公墓就在我们村后。随即想到资料介绍里说,巩义宋陵共有300余座陵墓,陵墓群涵盖了北宋除徽钦二宗之外的其余七帝,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统称“七帝八陵”。围绕八座帝陵有皇后陵、皇室宗亲墓、名将勋臣墓300余座。寇准、包拯等大臣的陵墓也在其中。既然这样,那我就先去拜谒包公,于是在村民大哥的指引下来到了包公墓前。刚刚看过永昭陵,现在来到包公墓,两者一对比,两座陵墓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身处竹林深处的包公墓,除了墓前有个香炉、一座供台和一块石碑,后面就是一个土包包。包公的这块墓地,就是对墓前香炉上“清正廉明”四个大字的好诠释。来此拜谒包公,事先也没有准备,只能把带在包里的小面包摆在了供台上,以表示对包公的敬仰之情。
3、包拯简介小故事历史上的包公真的存在吗?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或是听说过包公的故事,包公名叫包拯系国之丞相,绰号包黑子,以铁面无私著称。拿到现在的行政级别来比喻,起码也得达到国家政法委书记或是高法院院长的水平。有段著名京剧曲目“铡美案”想必年龄大一点的都能耳熟能详哼上几句,即便不会唱也了解大概意思,当然了年轻人知道的少之又少,在这里我把铡美案的故事简单的介绍一下:铡美案,就是用铡刀铡陈世美的案子。那么陈世美究竟是何方神圣、包公为什么要铡他呢?细听慢慢分解,陈世美是一介书生且生得一表人才,再加之勤奋好学,凭真才实学考取了状元功名,状元什么概念?那是同考呀!了不得的,那是皇上钦点的!你说厉不厉害!国之栋梁啊,皇上看好的人肯定错不了,没成想这次皇上真看走眼了: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陈世美摇身一变成了皇上的妹夫~驸马爷!要说这个陈世美胆子也真够大的,当时的他在老家早已有了妻室,并且还生了两个孩子……这些他都没有跟皇上交底儿。终究纸里包不住火的,直到有一天他的原配秦香莲进京寻夫,这下坏了非露馅不可呀,怎么办?见也不是不见也不是,当时心里是矛盾的,不光是陈世美,换做谁也不好处理,给些银两打发回老家也行,可是秦香莲也是犟种一个,千里寻夫不见不散,非要搞个水落石出不可,你想陈世美能答应吗?现在什么身份地位,驸马爷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后干脆痛下杀手,灭了她娘仨,于是派出护卫韩琪前去刺杀,这个韩琪在一座庙堂里真找到了她娘仨:看到一个少妇带着两个年幼无知的孩子,韩琪动了恻隐之心下不去手啊!不过这个韩琪还真是好样的,够爷们!违抗驸马爷的命令好不了的,无奈之下韩琪放过了她娘仨后自尽了……这下可把秦香莲惹急了,一纸诉状把陈世美告到了包公堂上,包公亲自受理了秦香莲的案子,要说铁面无私包青天办案就是无私,爱谁谁!什么驸马爷不驸马爷的,在包黑子眼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值得点赞的!这事儿捅大了,整个皇宫无人不知,自然也惊动了太后,太后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态度,心想既然木已成舟将错就错吧,于是出面求情,请求包公放了驸马,毕竟是太后的姑爷皇上的妹夫,说杀就杀传出去也不好听啊?讲了半天问题就在这,这个包公真就没给皇后和公主面子,甚至连皇上的面子也没给,后真的就把陈世美铡了!你说真有这样铁面无私的官吗?反正我是不相信,皇后是真正的国母啊,出门求情都不好用,搞得公主成了寡妇,为了一个农妇得罪了整个皇室高层,傻子才会去做呢!无论剧情真与假,包大人铁面无私、不畏强势的执法意志值得我们点赞和学习!如今社会各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们,能有十分之一个包青天的执业水准,不至于出现那么多的冤假错案和枉法裁判的黑心案件!#包拯简介#
4、包拯简介100字农夫报案家中牛舌头被人偷了,包拯:把牛杀了,小偷自会浮出水面“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这句歌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句歌词里的“包青天”是我们从小就听过的人物。这里的“包青天”是古代很有名的判官,为人清正廉洁,凭着自己的英明神武断了不少离奇案子,深受百姓们的爱戴。“包青天”的原名并不叫“包青天”而是叫包拯,古代的官员们因为刚正不阿、为百姓谋福利通常会被百姓们称之为“青天大老爷”。因此为表示对包拯的崇敬之情,百姓们都称包拯为“包青天”,渐渐地“包青天”便成了他的代号。清官包拯包拯出生于北宋时期,虽没有高情商和高智商的加持,但是他从小便学习刻苦、孝顺父母、为人老实,也获得了不少成就。在二十八岁那年,包拯不负父母的期待成功考中进士,之后便顺理成章地入朝为官成为大理评事。几年后,父母年纪大了,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包拯决定放弃京城前程,在父母家附近为官。之后更是为了能离父母近一点,不和父母分开而放弃升官机会,辞官回家专职照顾父母,使父母安心。直到父母去世守丧结束后,经过朋友们的劝说才再一次步入官场,做了知县。此后的包拯凭着清廉的官场作风、刚正不阿的态度、全心全意为百姓断案而深受百姓爱戴,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为“包青天”。因为清廉的名声,有些人不远千里来到包拯的公堂请求包拯断冤案,洗涮自己的冤屈。渐渐地,“包青天”的名声传至朝廷,朝廷也为有这样受百姓爱戴的官员而感到自豪,包拯也因此深受皇帝重视,加官进爵,视为重臣,死后封谥号“孝肃”。为找凶手把牛宰包拯担任知县时有位农夫前来击鼓想要说明冤情,包拯派人将农户引进公堂听农户陈述案件,原来农夫家的牛的舌头被人砍了偷了去。或许在我们眼里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呢?而在当时的宋朝律法《宋刑统》中有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者徒一年”。这也就是说,百姓私自杀牛犯法,一旦违法便要入狱长达一年半。而农户的舌头被人割了偷了去,牛没有舌头,没有办法喝水也没有办法吃饭便只能饿死、渴死,到时候牛死了,农户也就相当于犯法,被发现是会被抓的。农户向包拯介绍了自己发现自家牛的舌头被割的经过,说明了自己发现的时间点等案件内容,而包拯听罢后,原本认为牛的舌头是农户割的,农户为了名正言顺地杀牛而掩耳盗铃。但是包拯观察农户在描述过程中带着几分惶恐和后怕的神情,便否定了这个念头,认为牛不是农户杀的。沉思过后,包拯让农户回家,并把被割掉舌头的牛杀了,把牛肉卖了,而农户听罢更是困惑不已,杀牛犯法,大人还让他杀牛岂不是知法犯法?包拯看出农户的担忧便再三不会有事。包拯对农户说:“你把牛杀了,按我说的做,我保你不犯法,还会让小偷自己浮出水面,伏法认罪。”农户听到包拯如此便渐渐放下心来,当天晚上便把被割掉舌头的牛杀了,第二天农户把牛肉送往做生意的地方准备拿去卖。明察秋毫把案断第二天又有人前来报案举报有人违反法律,而举报对象正是那位农户,包拯派人把男子引进公堂,听男子讲述事情由来。那名男子说,自己要举报农户,因为自己亲眼看见农户私自杀牛,违反了北宋法律,需要进监狱,而包拯听罢后断定这名男子就是割掉农户家牛的舌头的凶手,命人押住男子,并派人通知农户前往公堂对峙。农户到公堂之后简直不可置信,案子凶手竟然这么快便被找到了,而男子也立马狡辩否认自己是割牛舌之人,正是众人不解之时,包拯为大家解释了缘由。原来包拯在判断完农夫不是凶手之后,认为不会有人无缘无故割牛的舌头,包拯判定可能是有人想要陷害农户,便割了农户家牛的舌头,让农户被人误会,让犯法农户入狱。因此,包拯便让农户杀牛,并把牛肉拿去卖,光明正大地告诉陷害之人——农户“犯法”了。另一边,包拯又派人关注报案人员,一旦有人前来报案并举报农户杀牛便立刻将那人拿下,那人必定是凶手。农户知道包拯让他杀牛的缘由后便对包拯敬佩不已,把这件事讲给家人朋友们听,而大家崇拜包拯大人的英明神武,纷纷把这件事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包拯,极大地提高了包拯的知名度。包拯作为父母的儿子,孝顺有加,为了父母放弃升官发财的机会;作为朝廷的官员,尽职尽责、刚正不阿;一生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百姓。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法律法制会越来越完善、合理,公正廉洁的官员会越来越多,为人民谋幸福的官员会越来越多,真正为百姓办实事的官员会越来越多。今后的中国,传承的将不只是“包青天”的廉洁伟事,会有越来越多像包拯一样的存在出现,到那时,官场一片清明,百姓人人称道。
5、包拯简介后代1058年,包拯60大寿,朋客纷纷庆贺,可他却失落地说:“儿孙都已病逝,我恐无后啊!”这时守寡多年的儿媳突然跪在他面前,呜咽着说:“您尚有一子,如今已经两岁了!”一提起包拯,相信许多人都会想到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据说他府衙前有一座鼓,但凡有人敲响这座大鼓,都可以直面包拯,亲自向他陈诉案情,然后包拯必定会公正断案,寻求真相,给报案人一个交待。因包拯为官清正廉洁,不附权贵,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所以赢得了世人的敬仰,被冠誉为“包青天”。不过,包拯的一生却十分坎坷,他虽然娶了三任妻妾,但香火传承一事却依旧让他万分苦恼。包拯的第一任妻子是原配夫人李氏,她与包拯十分恩爱,二人在一起生活多年,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包拯刚刚平步青云时,李氏就不幸患病去世了,未能给包拯留下一儿半女。对于这位患难与共的妻子,包拯内心十分看重,她的离去对包拯打击大,以至于李氏离开后多年,包拯始终不能释怀一直独自生活。这对于古代男子都是三妻四妾,特别是达官贵族更是妻妾成群来说,包拯可似是当时的一股清流。不过作为宋朝高官,包拯的家庭问题自然是引起许多同僚的重视,更何况人有三不孝,无后为大,于是周围人又为包拯介绍了一位姓董的女子。董氏不但贤惠,而且也能吃苦,她跟随包拯在各地为官,一直充当着包拯身边的贤内助,而后两人诞下一子。包拯为此乐坏了,逢人便说他喜当爹了!孩子出生后,容貌端正,却皮肤黝黑,活脱脱一个“小包拯”的模子,包拯越看越喜欢,给他取名为包繶,并且公务之余亲传身教,希望他成为栋梁之才。包繶不负父望,19岁时,便入仕为官,而且还迎娶了宰相的孙女崔氏,第二年便诞下孙子包文辅。此时包拯年已50多岁,孙子的出生让这位老人板正的脸上经常泛着疼爱的笑容,然而命运却再次给他开了一场极为悲痛的玩笑。也不知“命运”是怎么看的?年纪轻轻的包繶不久竟因病去世了,儿媳崔氏更是早早地守了寡。包拯为此悲痛不已,只好将所有的爱灌输在年幼的孙子身上。只可惜天不假年,小孙子五岁那年竟也夭折了,跟随亡父而去。包拯接连失去两个至亲至爱的人,他变得越发憔悴,渐已满头白发。夫人董氏整日以泪洗面,但她是个识大体的女子,实在不忍看包家断后,于是便将自己的陪嫁丫鬟另做妾室送给包拯。包拯虽然不愿意,但是无奈没有子嗣,只好顺从了董氏的意见。不过孙氏做了包拯的小妾后,因为老夫少妻的性格不合,她经常会为一些小事和包拯争吵, 甚至私下将包家的一部分财产偷偷转移到娘家,包拯一气之下,将孙氏赶回了娘家。在之后的日子里,一家人心照不宣,都不再提起那些令人伤心的往事,而包拯也以年老体衰、公务繁忙为由拒绝再娶,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工作上。而时间是好的良药,家里人渐渐在过去的悲痛中平静下来,然而就在包拯60岁的寿宴上,他眼看着面前高朋满座的热闹场景,不觉心生凄凉。面对客人的纷纷祝贺,包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想到自己这一生为国为民,不辞辛劳,结果却难享天伦之乐,于是失望地说:“儿孙都病逝了,我已到这般花甲之年,注定无后啊!”看着老人如此悲伤,堂下宾客瞬间安静了起来,一时之间,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是好。这时儿媳崔氏忽然跪到他面前,呜咽着说道,翁爹您还有一个儿子,如今已经两岁了!包拯听了满脸震惊,心想自己何时竟多了个儿子?随即在崔氏的解释下,包拯才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当年孙氏被遣回娘家,儿媳崔氏送她回家途中,偶然得知孙氏已经怀有了包家的骨肉,于是崔氏便瞒着翁婆,一直暗中照顾其生活。一听到自己还有个孩子,包拯乐坏了,当即便把孩子接到身边,取名“包绶”。老来得子,对于包拯来说是莫大的欣慰,怎奈岁月不饶人,仅过了数年,包拯就去世了。此时包绶还只是个孩子,但他长大之后,依旧继承了父亲刚正不阿的好品质,而且还得以让包家开枝散叶。包绶一生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生活也十分俭朴,甚至死后也没有多余的钱财来将尸体运回家乡,后只得埋在安徽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