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如何评价胡适
1、“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等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找不出第二个人。”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
2、蔡元培是北大之为“北大”的缔造者。他扶大厦之将倾,一改老北大的腐败局面,明确大学不是“官僚养成所”,而宗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使现代意义的“大学”真正出现于中国文教制度中。他秉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推动学术、思想的发展。“北大”的精神气质就此诞生,这所学校也在此后的中国历史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蔡元培如何评价胡适)。
3、此篇演讲,抱负之宏大,志向之高远,惊震中国。
4、蔡元培皆出面担当“恶人”,比如开除克德莱。
5、都是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代筹,其清贫叫人落泪。
6、蔡元培在德国时寄给家人的莱比锡大学的明信片
7、蔡元培借发刊《北大月刊》的机会,指望说明他的兼容并包原则,以便“释校外学者之怀疑”。他说,外间学者“闻吾校之论理学用欧美学说,则以为放弃国粹,而不知哲学门中于周秦诸子、宋元道学固亦为专精之研究也。闻吾校延聘讲师讲佛学相宗,则以为提倡佛教,而不知此不过印度哲学之一支,借以资心理学、伦理学之印证,而初无与于宗教,并不破思想自由之原则也”。
8、确实如此,此前北大已走马灯似的换了四任校长。
9、蔡、胡两人在民国教育学术界服务都在三十年以上。在这个领域里,他们思想一致,亲密合作,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两人另一个极其相近之处,是他们两人都真诚地向往民主主义。
10、在新文化运动中,关于白话与文言的争论,蔡元培处于风波的中心,林纾在《妖梦》中对蔡元培进行人身攻击,将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人称作“鬼中之杰出者”,并刻薄地骂蔡元培为大乌龟,小说让“罗睺罗阿修罗王”将他们吃掉,并让他们化为臭气熏天的粪便。并声称,这些“无五伦之禽兽不可放,化之为粪,宜矣”。面对林纾如此卑劣的攻击,蔡元培仍能心平气和,有“无所不容”的雅量,写出一封公开信,彬彬有礼,不亢不卑,无疾言厉色。这招如同太极拳,柔中带刚,令对手心折。林纾在报纸上认错,公开表示不再谩骂。
11、学府,不设副校长,办公室只设一秘书,天下几人哉?
12、蔡元培到北京大学任职的第一天,校役们在门口排好队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脱下礼帽,规规矩矩地向校役们鞠了一躬,这种打破历任校长不理睬校役的惯例,让校役和学生都感到惊讶。此后,蔡元培每天出入校门,校警向他行礼,他也脱帽鞠躬。这种做法是发自内心地对校役校警尊重,并将之视为与大学教授平等。如今,习惯政治作秀的人,看到蔡元培的做法,应该感到汗颜。
13、但蔡元培自己却提出“男不娶妾”,遂成北京传奇。
14、《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哲学家胡适的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该书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17年他根据此编成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的讲义。
15、法家著名的李斯和韩非都是荀子的弟子,相信法家的依法治国的思想的理论基础,应该就是荀子的性恶论,既然人性本恶,就只能通过严法进行控制;即便是儒家自身,孟子和荀子的性本论也是有完全对立的差异。
16、北大教师生活失据,评议会决定征收少量讲义费。
17、“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的灵境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18、 在共产d胜利之后,国民d的档案落在共产d手里了——今天南京的第二历史档案馆还是专司此事的,国民d一些重大决策就露底了,共产d对于蔡元培的了解,才具备上升到比较实际的可能性。但是,很遗憾此时蔡元培已经成了过气人物,缺乏起码的重要性,所以,并不值得在政治领域进行讨论和评价,如果他有胡适那么重要就肯定轮上他了。批判胡适也不是为了要拿胡适如何,而是要据以更新学术和方法,而蔡元培却没有这样的地位。
19、李四光、丁燮林、翁文灏、朱家骅等学科大家群起响应。
20、“大学不是贩卖毕业的,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而是研究学理的。”
21、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拾遗(ID:shiyi201633)
22、当时虽已是民国时代,然而社会习气仍不脱专制时代的锢陋,以为全国高学府,倡一说即当为天下定标准。在守旧派看来,凡不合于他们居中守常的议论的,尽在排斥之列。若大学反而宣传讲论,便是脱出了常轨。
23、胡适根据书中史料记载,证明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述”的说法。
24、《大纲》分十二篇,且根据附《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一文,作为文章又一佐证。这十二篇,以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古代哲学之终结为始终,另有导言,老子、孔子/孔门弟子、墨子、杨朱、别墨、庄子、荀子以前的儒家、荀子诸篇。
25、蔡元培答:“教育部大学令,并无专收男生的规定。”
26、蔡曾宣言:“白话派定占优胜”,又提出“与其求划毋宁展个性”。所以,旧营垒中人,都认为蔡元培与陈独秀、胡适应对北大的“走入歧途”完全负责。于是中伤的谣言,攻讦的议论纷至沓来。
27、上述种种,足见当时北大的学术争辩多么激烈,可谓真正的兼容并包。蔡元培主政后,北大的学风彻底被扭转过来,而且辐射到其他高校。整个北京文化界、知识界风气为之一变,加上众多知名学者云集北京,北京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无数人慕名而来,湖南一师的也奔着北大而来,被李大钊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他说:“我当时佩服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有一段时间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成为我的楷模。”不过,以北大为核心的新文化圈并没有接纳他,逼着他返回湖南,杀出另一条血路,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那是后话!
28、1917年1月4日,当他脱帽向校工鞠躬时,校工们哪里会知道,这一躬不但彻底改变了北大,也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大学之帷幕。
29、在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谱写了弦歌不绝的佳话,成就了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理念更是为人称道。
30、所以胡适并非狭隘的民族主义,他思索的是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中国应该拥抱世界。
31、蔡元培有一次跟钱玄同聊天,钱玄同突然问:“蔡先生,前清考翰林,都要字写得很好的才能考中;先生的字写得这样蹩脚,怎么能够考得翰林?”蔡元培先生笑嘻嘻地回答:“我也不知道,大概因为那时正风行黄山谷字体的缘故吧!”蔡元培1912年就是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是标准的高官;年纪也比钱玄同大19岁,是钱玄同的老师章太炎那一代的人。然而,他对钱玄同的冒犯毫不在意,充分反映了他的宽容。
32、胡适欣赏的便是墨家了,他后来时常以实用主义为口号作各种社会宣传,也即是此来源。他认为墨家是对儒家批判地改进,而后来新儒又起而攻墨,各种学说就在这相攻之中发展。
33、这样的风气,不仅浸染了北大,也浸染了整个北京,“震开了当年北京八表同昏的乌烟瘴气”。
34、第二个是大力提倡学术思想的自由,容纳个性的发展,使北大成为国内自由思想的中心,引起青年学生对各种社会活动的浓厚的兴趣。
35、无怪乎有人感叹:“北大虽诞生于维新,但真正的北大,是在蔡元培先生到来之后才有的。”
36、今天的高评,可能是某些人觉得蔡元培重新获得了政治场域的价值,需要借此搞什么山河重光之类的,蔡元培才因此重新获得了政治性价值,有了重新高举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