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名句孔子
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4、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里仁》。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的交往,与利益无涉,而是出于道义。如果牵涉到利益,往往就产生很多纠葛。
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6、这十句是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看法及其翻译。适合用于“君子”的常考作文主题中。(名言名句孔子)。
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8、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9、(翻译)孔子说:“刚强、果断、朴实、言语谨慎,这些品格接近于仁。”
10、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1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12、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3、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4、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6、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7、 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18、 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孔子
19、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20、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2、10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23、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见《论语-雍也》)。
24、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25、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见《论语雍也》)。
2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7、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孔子《论语·雍也》
28、·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0、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1、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3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见《论语述而》)。
3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4、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7、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3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论语卫灵公》
40、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论语》
41、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4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3、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45、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6、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8、解释: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
49、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50、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孔子《论语》
5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5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54、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55、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56、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孝经》
5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5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6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1、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62、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6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5、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66、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67、1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8、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论语》
6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高境界。)
7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1、(翻译)孔子说:“面对着合乎仁德的事,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7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