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规名言16字
1、2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曾国藩家规名言16字)。
2、1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4、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5、 (拓展:林则徐教子)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6、因为曾国藩从平民通过勤勉逐渐步入仕途,并一直稳步上升,深知勤勉的风气对于自己的发展和家庭的繁荣是极其重要的。所以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这里的“勤”既是指勤俭,也指勤勉。
7、曾国藩将慎独作为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不是没有道理的。
8、对于已经发生了的事,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理智和冷静。
9、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0、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11、未来既然不曾到来,是福是祸也不可知,做人何必总是杞人忧天?(曾国藩家规名言16字)。
12、2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13、☆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为雅操。
14、 他的家族同样传奇。两百多年来,曾氏后裔有成就的多达200余人,大多成为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俗语也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然而,曾氏家族绵延十代,至今没有出现过“败家子”,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其中的奥秘究竟何在?
15、1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16、2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17、1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18、曾府三杰(从左至右依次为曾国荃、曾国藩、曾纪泽)
19、曾国藩为什么要当面羞辱李鸿章呢?他有一句名言:器量比才干重要,有才干者为人所用,有器量者才能用人。曾国藩深知,李鸿章是个人才,但他一向才高气盛,要让他成为栋梁之才,性格必须圆润通达。
20、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21、☆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22、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3、假如:我们的时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相互支持,少一些相互拆台。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自私自利。不要逃避责任,不要相互扯皮,做好属于自己分内的事,少去干涉别人的事,多去帮助别人,少去要求别人。
24、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曾国藩
25、 颜之推自己是当时知名的文人学者,他在写作家训时尽量避免仅仅以教条训诫子孙,而是通过举例来说明道理。比如在《风操》篇中,他对取名拟字的原则发表个人意见的时候,就没有直接抛出自己的观点,而是以古人为例,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比如西汉时代的文人司马相如因为钦佩战国时代的赵国名臣蔺相如,故而为自己取名“相如”;三国时代的大臣顾雍因为崇拜当时的著名学者蔡邕,也为自己取名为“雍”,这些都是表达了对贤人的崇敬,所谓“见贤思齐”,所以才为自己起了一样的名字。同时,他对一些人囫囵吞枣将前人的姓和名都编入自己的名字之中表示鄙视,认为这完全是附庸风雅,有违取名的本来原则——比如东汉的许暹字“颜回”,梁朝的庾晏婴。
26、以前喜欢的不得了的人,或许有一天发现不合适了。
27、1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28、1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29、☆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3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禁大言以务实。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智慧愈苦而愈明。常常提其朝气为要。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不可轻率评讥古人。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无好小利。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责己厚而责人薄耳。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誉望一损,远近滋疑。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一身精神,具乎两目。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31、第考。“考”就是“孝”,指祖先祭祀,敬奉考妣,不忘先辈教诲。很多事情你如果没有经历过,是无法完全想象的。孝道是中华文化的根本,君子以立本,本立而道生。一个连自己的双亲都不能孝顺的人其他都免谈了。
32、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33、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34、☆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35、事实证明,曾国藩对于家族子弟的教导是正确的,后世子弟无一人是“逆子”,世代皆为有志之士就是好的证明。
36、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37、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38、1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39、中华家训,源远流长。家训产生于周代,形成于两汉,成熟于隨唐,鼎盛于明清。如今适逢盛世,倡修家谱,家训也随之被重视起来了。据说,周公首开帝王和仕宦之风,著名的“桐叶封弟”典故便包含周公训侄的家训。周公之后,历代帝王、圣贤的言论与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家训形成发展。其中伯夷、柳下惠、孔子、孟子、荀子、颜子、董仲舒等言论思想对于古代家训发展作用巨大。如孔子教育儿子孔鲤的“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被后人认为是好的家训。
40、家庭成员要勤,家长也要勤。言传身教,亲力亲为才有示范效应,才有感染力。每天只要能抽出一点时间来陪家人和孩子,这就是好的家庭教育。
41、1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