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简介
1、我个人认为叫《论语》,看名思义不外乎是孔夫子的思想见地,就论字之意,当言孔夫的言语循其理,得其宜,才能谓之为论。这一点从《文心雕龙》论说中可见一斑,论者,弥伦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
2、“怎样安身立命?怎样为人处世?中国没有《圣经》,大家就都到《论语》中去找了”(李泽厚语)。(孔子论语简介)。
3、(诸葛长青:zhuge8031@1com)
4、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5、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6、本书是钱穆先生阐述孔子学说、教读《论语》方法的重磅论述,是一部洞彻儒家文化的思考精华。本书既是先生一生的学养缩影,亦是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学界标杆,全面展现了钱穆先生对于“孔子与论语”这一对儒家文化中的核心概念的研究心得,钱穆先生将带领读者直抵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与归处。
7、公山不狃以费叛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被子路阻拦。
8、 文章虽短,但是问志、述志、评志三个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述志之后没有马上评论与解释,这就造成了一定的悬念,增强了故事性。语言精炼含蓄,富于表现力。短短数百字,不仅表达了思想内容,还将读者如带入当时的情境。文辞的口语化,尤其在孔子的话中,大量地运用了语气虚词,传达了人物的神情语态,也为文章增色不不少。
9、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
10、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经典是《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
11、《论语》里不仅记录了孔子与学生之间的问答,而且记录了孔子的弟子子夏、子张、曾子等与再传弟子之间的对话。
12、而关于《论语》的成书时间,目前只能推测出一个大致的时间。
13、《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4、ZhugeChangqing:ZhugeChangqing,theinheritorandpromoter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iswillingto"inherit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promotegoodmorality,revitalizeChinaandbenefittheworld"togetherwithpeoplewiththesameidealsintheworld.
15、孔子的观点和道家老子、墨家墨子、兵家孙子、佛家释迦牟尼佛智慧是一致的。
16、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论语》为孔子弟子曾子和有子两人的门人所作。
17、诸葛长青简介:诸葛长青,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者,愿与天下志同道合者一起“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18、其父叔梁纥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颜征在携子移居曲阜
19、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20、(图片:高新波;执行主编:从春侠;排版编辑:吉晶)
21、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22、(据1990年中华书局程树德集释本《论语集释》)
23、孔子闻卫国政变,预感到子路有生命危险。子路果然被害。孔子十分难过。
24、如果你想学习《论语》,诸葛长青推荐你看看杨伯峻先生的翻译版本。
25、不潎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26、 为什么要学习孔子呢?因为他的思想有几个特色:
27、》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
28、这是孔子一生精辟的注脚。此可谓史上短的一篇自传,后来几乎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所向往的人生。十五岁的孔子发奋“志于学”,就像我们今天的追梦少年一样,意气风发,充满理想。虽然我们与孔子之间隔着2500多年的悠悠岁月,却丝毫没有感到陌生和遥远。
29、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30、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丘亦足矣“。
31、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
32、孔子是一个传奇,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3、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34、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35、*如何念地藏经:念地藏经仪轨方法(完整版)
36、 离开鲁国以后,孔子率众弟子来到卫国,几个月后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孔子为次,其余官员在后,招摇游市而过。孔子对此事引以为耻,颜刻问有何耻辱,孔子感叹:“我从未见过像爱好美色那样爱好道德的人啊!”(《史记》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便离开卫国。
37、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38、元代延佑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的金科玉律。
39、 孔子祖先是宋国人,本来是宋国的王室,后来逃到鲁国去。他父亲年纪很大才与她母亲结婚。孔子三岁时父亲过世,母亲把他带回娘家亲自抚养长大,家里贫困卑微,没有什么地位,所以,孔子是一个从平凡走出伟大结局的人。
40、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
41、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42、 扫码听音频,作者亲自播讲:每天5分钟,听孔子第78代孙孔维勤博士讲论语。为了给孩子们更加直观理解《论语》精髓,我们专门邀请到孔老师在录音棚,对全书中的重要部分进行了播讲。
43、阳货第十七(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44、 2021年北京市高考作文备考手册
45、弟于樊须、原宪生。须字子迟,鲁国入;宪字子思,宋国人。
46、因为只要你品德高尚,就会吸引品德高尚的人。
47、 孔子在历经十四年的游历碰壁之后,他放弃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回到鲁国一心著书立说,整理修订六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48、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49、2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对人生命运的三大作用
50、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51、弟子冉鲁、曹坅、伯虔、颜高,叔仲会生。鲁字子鲁,鲁国人:坅字子循,
52、 他虚心向别人请教,后掌握各种专长,重要的是他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规律。从夏到周,究竟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够兴盛,又如何才会衰亡呢?孔子了解了这些道路后,就产生了伟大的抱负,也就是他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他有一种特殊的使命,要让整个社会走上正路。当时的乱世称作“礼崩乐坏”,也就是人间的规范瓦解。孔子希望重新建立价值观的基础,那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接受教育,启发他内在的真诚。任何一种行为一定要由内而发,才有道德价值,否则只是在应付别人而已,不管你做什么都改变不了自己。而人生可贵的就是要改造自己、改良自己,把自己个人的成就跟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所以儒家思想重视人的社会责任,因为没有人可以离开社会而成就自己。人的价值在乎内不在乎外,但你的内在价值展现出来一定会对社会有正面的影响。
53、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54、是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55、孔子在卫。是年吴伐鲁,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56、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以仁爱、礼仪为本,建立了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儒家学派。
57、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
58、《论语》的作者中当然有孔子的学生。《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像《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还有些篇章又像子张或者子夏的学生的记载。总之,《论语》的著笔有先有后,其间相距或者不止于五十年,似乎可以由此窥测得到。
59、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论语·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