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人的名言警句
1、误解:这句话出自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孔子教育人的名言警句)。
2、 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3、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谷超豪
4、B选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朱熹的《春日》,同样是一首哲理诗,以春日出游寻春比喻追寻圣人孔子学问的美妙场景。不符合题意。
5、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9、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10、翻译: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教育人的名言警句)。
12、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孙双金
1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4、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15、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培根
1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论语》
17、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8、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20、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2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2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4、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25、试问,学校之设施是否合乎国家之需要?对于学生之输入,是否合乎社会之需求?造就之人才,是否将来有转移风俗刷新思潮改良社会之能力?若曰不能,是自小视教育也若仅为个人增加知识技能而办教育,则教育神圣亦不足称矣。张伯苓
2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27、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8、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李吉林
29、”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30、他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31、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3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34、 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就越复杂,越重要。——阿·斯米尔诺夫
35、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朱敬本
36、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37、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3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论语》
39、 美国女神嘛,这手拿着火炬,这手拿着书,这是告诉我们停电也要学习。——冯巩
40、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格言对联》
41、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4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44、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孔子《论语·雍也》
4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46、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7、8)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 已矣。
48、 二十一世纪领导干部基本素养——A具备专业知识与宏观常识B处理国际事务能力C要求自我学习与实践自我负责的心态D必须懂得与别人合作与沟通E拥有开放心胸与健康人生观F具有面对困难、接受挫折、挑战失败的勇气。——郭台铭
49、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50、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乌申斯基
51、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52、解读:《礼记》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一本,《学记》即出自《礼记》。这句话指明教师既要教授知识、又要挖掘其中的德育要素,符合现代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中“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53、 学万科,我们终于做到了比较从容、专业地发展;学柳传志,我们学到了一个好的价值观,企业比较稳;学马云,就要学习在新商业文明下的规则怎么生存。——冯仑
54、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孔子《论语》
5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56、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57、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58、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三道例题来检验一下对古代教育名言的掌握情况吧。
59、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陶行知
60、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61、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6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6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6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6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论语》
6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6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68、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庄辛谓楚襄王》
6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7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7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73、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74、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
75、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76、 一定要向成功的人学习,尤其是的成功人士。——陈安之
77、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78、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79、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8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81、 前因后果是,孔子的一个弟子在向老师讨教。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82、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83、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叶澜
84、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