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十则
1、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5、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6、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7、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8、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孔子论语十则)。
9、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14、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15、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16、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1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9、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无需豪言壮语,默默行动会诠释一切。
20、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在攀登人生阶梯的旅途中,我们不怕慢,只怕停。只要不停止,再慢的速度也能达到顶峰。
22、寻山历百艰而无悔,一朝见井纵九死以何辞。
23、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24、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50则励志语录50则新励志语录
25、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没有尽力为别人?你对朋友诚实吗?你复习了老师教的知识吗?”
26、 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2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9、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30、《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3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2、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3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4、别小看任何人,越不起眼的人。往往会做些让人想不到的事。
35、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3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3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38、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0、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4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42、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
43、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4、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4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46、孔子说:“中宇,让我来教你对知识和无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47、孔子说:“回顾你所学的知识,你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经验。因此,你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48、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9、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50、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51、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52、带着感恩的心启程,学会爱,爱父母,爱自己,爱朋友,爱他人。
53、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54、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5、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56、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57、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5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