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都有什么
1、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论语》
3、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4、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6、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名言都有什么)。
7、⊙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8、·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9、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2、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5、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6、译文: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9、⊙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0、解释:君子在九个方面多用心考虑:看,考虑是否看得明白;听,是否听的清楚;脸色,是否温和;态度,是否庄重恭敬;说话,是否忠诚老实;做事,是否认真谨慎;有疑难,考虑是否应该询问请教别人;发火发怒,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患;见到财利,考虑是否合于仁义。
21、译文: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高境界。
22、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23、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2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2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26、⊙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7、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2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9、他悲伤地感叹着“吾道衰矣”,又义无反顾的把火种交给工匠和农夫,他揭开了知识高墙的第一块砖,转身时,听见高墙内旧秩序的瓦解,这是他对自己的背叛。
30、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